生活化的思想品德教育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上、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m10479739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艺术来源于生活”人的思想本就应该具备艺术性,教师的教学也应该源自生活。贴近生活的老师令学生感到亲切,贴近生活的教学会让学生学得明白。思想品德老师的作用便是让学生懂得生活,学会面对生活。
  关键词:小学思想品德;教学方式;学习生活
  中图分类号:G62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8-039-01
  0
  作为学生人生初期的引路人,小学生在各方面都还不够理智,表现出多动,分心,好奇的特性。所以小学教师应该更像一位“思考者”般为学生着想,探寻为学生塑造正确的思想道德雏形之道。小学思想品德的教学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连,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就会有许多可用的教学素材和思路。但很多小学思想品德老师并没有意识到生活与教学的联系,造成学生对学科的误会及反感。那么究竟怎样才能收集到有用的教学素材,使得思想品德教育更贴近生活,更贴近学生呢?这正是小学思想品德老师所要思考的。
  一、收集生活中教学素材的目的必须明确
  众所周知,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初步发展时期,其思维具有片断性、具体性的特点,作为小学思想品德老师,如果教学内容过于枯燥、抽象或深刻,那么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便会大大受挫,这也是为什么要多多收集生活中教学素材的原因。合理运用生活中的素材教学能够使枯燥的问题变得更趣味化,使抽象的问题更具体化,还能使深刻的问题更通俗化。小学思想品德教师收集生活素材的目的就是让课本问题变得更简单,让学生听的懂,懂得快,快快乐乐地把课本学明白。
  二、生活化教学在课堂中的运用实例
  俗话说“实践出真知”要想做到生活化教学就必须把生活融入课堂。如小学思想品德教师在讲授《想一想残疾人的难处》时,老师应该尽量让学生体会到残疾人的感受,可以采取将学生分组,可以是以同桌为单位来进行角色扮演,比如模拟用一只手穿外套,来感受手臂残疾者的难处,用每人发一张写有指令的纸条,然后使用手语来对同桌表达纸条上的指令来体会聋哑人的无奈,用闭眼走路来体会盲人的不安。这样学生能够更加深刻的理解残疾人在衣食住行方面遇到的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无形中增进了小学生对于残疾人应该给予关怀爱护的认识。这样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遇到残疾人,就会自觉得为其让座、让道,真正得到道德品质的提高。再比如《规则就在你我身边》这个课题的课堂教学,小学思想品德教师可以联系生活实际,让小学生们自己为自己的班级制定规则。在这之前,必须向小学生强调规则是由全体同学共同制定、共同遵守,最后要由全体学生举手表决,只有超过了全班半数同学同意的规则才能通过。并且在这之后,每过一段时间都要检查不合理的规则。这样能够让小学生提前明白民主的意义,还能让小学生的自主性得到提高。生活化教学就是要还课堂于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还有《谁是最可爱的人》的课題教学中为学生播放那些为国为民,始终奋斗在危险前线的人民英雄的视频,可以是抗战的老兵访谈,也可以是彻夜不眠、通宵达旦破案的刑警的侦查过程,还有24小时戒备的消防员兄弟,甚至是每天打扫的清洁工们。播放完毕后让学生自主提出自己的想法,最后做一个定量分析,找出那个在学生心目中最可爱的人,这样也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有所要求,对小学生的语言表达、数学逻辑、还有统计能力都有很大的提升。以上这些例子都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增加了学生对课堂的热爱。老师以自己生活中的经验教导学生,才能够更好的令学生信服,为学生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打下牢固的基础。
  三、贴近生活的教学是最快乐的学习
  小学生最爱的课堂是活动课,而活动课之所以吸引人正是因为其多彩的课程。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也应该向这方面学习。生活若总是一成不变会让人厌烦,而课堂的教学方式也是如此,如若教师每日都以相同的面孔面对学生,学生很容易产生厌烦,所以教师应该多关注生活中能让人耳目一新的活动,将这些元素加入到课堂教学中去,做到与学生思维同步。比如在课堂问答中借鉴一站到底、年代秀等综艺节目中的问答形式对学生进行提问,增加小学生的答题积极性。如今多媒体教学在小学中已然兴起,教师也应当与时俱进,使用多媒体设备动态化情景化的为学生教学,能够与学生讨论符合主题的热点话题,增进师生感情,加强老师与学生的互动,让老师与学生从话不投机半句多到有话可说,建立和谐、可靠的师生关系。最后让学生在快乐中增长知识,学会规划自己的生活,在无形中提高品格,并且按照自己的意愿规划人生道路。
  总结
  总而言之在小学时期的思想品德教育中的生活化教学并不仅仅只是为了学习进度的效率,更应该注重学生本身的兴趣。打开学生对多彩生活的向往之门,面对生活中的困难能够不悲观的去看待,而是学会以乐观的态度去面对。生活化的教学能够让人更加勇敢的面对人生,这正是刚刚开始人生征途的小学生所必须的东西,只有拥有了蔑视苦难的气概,才能拥有高尚的品格和深刻的思想。只有让学生对生活充满信心,才能达到我们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浅析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中的生活化教学》学术期刊《人间》2015年19期.
  [2]《在时事教学中提高学生政治思考的探究》学术期刊《学理论》2011年17期.
  [3]《浅谈小学教学中的兴趣培养》·学术期刊《华章》2013年12期.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介绍了《“智趣读写”微课程》的界定,分解了《“智趣读写”微课程》的学习指导过程,并以《夏日故事》为例,详细解读了《“智趣读写”微课程》的运作过程。  关键词:“智趣读写”微课程;以读促写;读写结合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9-003-2  我对《“智趣读写”微课程》的研究历时六年,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教学体系。  “微课程”是指
摘 要: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教师应该注重在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本文阐述了从文本中的生动词句入手、从文本中的标点符号入手、从文本中的故事结尾入手、从文本阅读后的体会入手和从文本阅读后的作业入手等方式,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学习文本精准的字词、精美的语句、精巧的段式、精致的手法、精妙的构思、精彩的布局等,体会语言亮点,学习语言表达,真正实现学以致用。  关键词:阅读教学;读写结合;有效性 
摘 要:为了让学生能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英语学习中可以主动学习,教师要关注对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只有学生“会学”,才能够“学会”。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觉地去学习;精心设计各个教学活动环节,激发学生的兴趣;认真分析学生的个性和差异,对学生因材施教;巧妙任务驱动学生探究欲望,促学生习惯养成。  关键词:初中英语;学习习惯;会学;学会  中图分类号:G63
摘 要:阅读鉴赏能力是学生语文基本能力之一,也是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体现。高中语文阅读鉴赏教学现状是重方法,轻体验;重讲授,轻感悟;重课内,轻拓展。优秀的语文阅读鉴赏教学策略可以让学生发散思维、开拓视野,更能够提高学生在语言文字方面的理解运用和鉴赏审美能力。语文教师要优化教学方法,激发阅读趣味;突出学生主体,强化阅读体验;坚持开放多元,尊重阅读个性。努力提升阅读鉴赏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高中语文
摘 要:在学校教育教学中,每个班级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学困生,这是班级管理中的一大难点,也是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难点。本文认为对学困生的教育主要是让他们从思想上和行动上重视起来,要给予他们关爱,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关键词:学困生;爱心;信心;耐心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11-071-1  二十多年来的工作经历,使我认识到对待学困生首先
摘 要:本文通过探讨影响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因素,进而研究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提高策略,其主要包括:在教师备课前的准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关注的问题,教师课后如何引导学生等方面进行反思等,以期改善“时间久,效率低”的现状,最终能够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关键词:数学教学;有效性;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13-064-1  本文主要
摘要:作文批改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如何从开始习作就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尽快地改革作文批改的现状,变“背对背”的“暗中摸索”为“面对面”的“明中探索”,开启“自我评改模式”,促进学生主动积累,主动进步。本文从自我圈改、家长参与两方面入手,探讨了“自我评改模式”,从而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作文批改;自我评改模式;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3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摘 要:学生社团活动能够实现学生的自主设计、自主选择、自主体验和自主评价,使社团经历成为学生中学阶段自我学习的一部分。因此,对于如何建立富有特色而又结合地方实际的社团建立意义十分重大。本文着重探讨了建立地理社团对地理教学的作用。  关键词:地理社团;地理教学;作用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13-011-1  学生社团是指学生为了实现会员
摘 要:为了纠正课堂中种種无效质疑的现象,笔者根据第一学段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运用问题墙贴的方法,采用创设外部环境,课前指导、课中聚焦、课后延伸的措施,激发学生内部驱动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的质疑问题、敢于提出难题的能力,使质疑渐渐成为学生的一种学习习惯,从而学会主动学习,获得终生受用的自学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第一学段;问题墙;质疑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摘 要:人文教育思想是陶行知教育思想体系的组成部分。陶行知的人文教育包括主体教育、生活教育、快乐教育、民主教育、个性教育等诸多方面的内容。用陶行知人文教育思想指导数学课堂教学,教师应该做到:营造快乐轻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让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园;实施人性化评价,让学生拥有自我尊严;开展个性化活动,让学生感悟人生真谛。  关键词:数学教学;人文教育;渗透方法  中图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