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单纯脑内血肿起病的破裂大脑中动脉动脉瘤患者的手术疗效

来源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wenzik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手术治疗以单纯脑内血肿起病的破裂大脑中动脉(MCA)动脉瘤患者的疗效。

方法

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破裂MCA动脉瘤患者823例,其中43例(5.2%)以单纯脑内血肿起病(颞叶25例,额、颞叶8例,合并脑室出血10例)。术前完善血管检查33例(76.8%),合并脑疝一期开颅探查5例(11.6%),误诊为单纯高血压脑出血开颅手术5例(11.6%)。43例均行手术夹闭动脉瘤治疗,回顾性分析治疗效果。

结果

术后2周格拉斯哥预后评级(GOS)Ⅰ级(死亡)者3例(7.0%),Ⅱ~Ⅲ级(预后不良)2例,Ⅳ~Ⅴ级(预后良好)38例。围手术期脑梗死1例(2.3%)、肢体偏瘫较术前加重2例(4.7%),慢性脑积水2例(4.7%)。存活的40例中,失访4例,随访时间为3~48(26.4±5.6)个月。GOS显示预后良好34例(94.4%,34/36),预后不良2例(5.6%);影像学随访未见动脉瘤复发。

结论

以单纯脑内血肿起病的破裂MCA动脉瘤发病率低、易误诊。手术疗效较好。

其他文献
期刊
目的总结分析CereTom 8层移动CT在神经外科临床中的诊断效率、应用价值及其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10年8月至2017年7月陆军总医院附属八一脑科医院应用CereTom 8层移动CT行头部床旁扫描的病例数、检查次数、扫描地点与模式。分析颅脑疾病的特点、诊断效率及辐射剂量等。结果(1)移动CT检查的例数与模式:实施头部扫描的患者为49 068例,共扫描78 771例次。包括门诊急诊室44 4
期刊
目的分析颅内动脉瘤(IA)患者的Willis环变异和血流动力学改变,并探讨影响IA单发的临床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2010年11月至2011年11月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确诊的223例单发IA患者(IA组),同时纳入同期DSA检查为阴性者为对照组(118例)。所有患者均行三维DSA(3D-DSA)检查,并对图像进行三维重建,以判断Willis环变异类型;采用经
目的分析细胞分裂周期相关7样蛋白(CDCA7L)在脑胶质瘤患者中的表达情况、临床意义和可能参与的生物学过程,并通过实验初步验证该蛋白在脑胶质瘤中的功能。方法回顾性纳入中国脑胶质瘤基因组图谱计划(CGGA)mRNA芯片数据库中309例脑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mRNA芯片数据,分析CDCA7L蛋白的表达特征。同时以TCGA RNA测序数据库中的胶质瘤数据作为独立验证数据集,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和秩和检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术后大脑半球肿胀与脑血流过度灌注现象的处理。方法回顾性纳入2011年10月至2017年10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30例颅内动脉瘤术后大脑半球肿胀的患者。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方案和术后血流动力学变化及随访结果。结果停用解痉药物并且加强脱水治疗后,30例患者的平均格拉斯哥昏迷评分为(13.7±1.5)分,与脑肿胀时的(9.0±1.2)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目的探讨垂体腺瘤伴发颅内动脉瘤的MRI特征、诊治策略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至2017年6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4例垂体腺瘤伴发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1例垂体腺瘤合并双侧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的患者采用双侧动脉瘤栓塞术,二期行神经内镜经鼻蝶垂体腺瘤切除术;2例垂体腺瘤合并右侧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的患者先予动脉瘤栓塞术,再行内镜经鼻蝶垂体腺瘤切除术;1例合并前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