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读越觉得自己可怜

来源 :开放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zh182776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推荐语:吴非是当代著名的杂文家、教育家。这是他写的一篇感悟读书的文章。让读书成为习惯,是一个古老而崭新的话题。关于读什么,怎么读,千百年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古人常说“为学当先立宗旨”、“开卷有益”、“学贵心悟”、“学以致用”等等,都是诲人之言。而吴非写的却是自己的亲历亲为,娓娓道来,如行云流水,如对朋友促膝谈心,非常亲切,却又荡人心胸,发人深省。
  读这篇文章让人悟出许多读书的道理。比如,读思结合,不做书本的奴隶。他年轻时读《联共党史》,反复读了好几遍,还做了笔记;可是越读越疑惑,后来终于认识到那是一本“秽史”。以后读茨威格的小说《象棋的故事》,能悟出在“文革”专制时代,无所谓监狱不监狱,不过是有人呆在小监狱里,有人呆在更大的监狱里罢了。“熟读深思子自知”,“学而不思则罔”,决不做呆子;惟有用心阅读,想知其所以然才会深究。书中有精华也有糟粕,如同日常生活中的物质商品,有好坏真伪。饥不择食的阅读必将导致精神萎靡,叔本华说:“我们读书时,是别人在代替我们思想,我们只不过是重复他的思想活动的过程而已……我们的头脑实际上成为别人思想的运动场所。”这是令人感到可悲的。
  吴非说,越读越发现自己的可怜,越觉得自己可怜越是想多读。这是真正痴书者心语。学是前提,只有学习才有所积累。知识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就会发现自己的不足。知耻而后勇,则必增进取之心,愈勤奋学习。如此反复,必会成为知识渊博之人。他与国学大师张中行相见,他竟无语,坦诚的叙述,让读者不禁肃然起敬。他又说,读书不一定非得读成专门家,如果读书能使自己感觉快乐,也未尝不可以作为一种目的。这也是坦诚之言。文章结尾说,虽然我在读书上感到了自己的可怜,但是并不表明我对任何书会顶礼膜拜,思想者绝不是乞讨者。这更是肺腑之言。吴非有一本非常著名的书叫“不要跪着教书”,表现了他对生活的关注和体察。他强调对一切存在着或发生着的事物的思考。当“思考”这个动词变成“思想”这个名词,也许完成了一件在他看来是不可多得的大事。思考的过程必将是痛苦的,思想的结晶一定是令人快乐的。
  读这篇文章,我们也许能找出为什么有人会因读书而快乐的答案吧!
  ——王立根
  严格意义上说,我16岁就失学了。那是1966年。插队那年才18岁,“文革”之中,要想读书也是罪过。那些年,最困难的是没书看,没办法,有什么就读什么。只要是文史哲类的书,饥不择食,捞到都看。记得有一次竟然把一本搞来的《联共党史》反复读了好几遍,还做了笔记:可是越读越疑惑,后来终于认识到那是一本“秽史”。而我当时的确是以极认真的态度读那本书的。十几年后我看到茨威格的小说《象棋的故事》,深有同感。在“文革”专制时代,无所谓监狱不监狱,不过是有人呆在小监狱里,有人呆在更大的监狱里罢了。
  任何比喻都是跛足的,而一个比喻用到滥俗,它的本意也许就被忽视了。譬如人们很喜欢引用“我爱读书,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但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对许多人而言,这不过是一时一事,你如果把钞票或官帽放在他的面前,他就再也不去“扑面包”了。
  没有书读的时候,朝思暮想;一旦有书读,又会思援弓以射鸿鹄。上海有一同行批评语文教师读书少,其中有一句比较尖刻,说“连小说都不看了”。许多教师热火朝天地在办公室讨论宫闱连续剧,除了知道乾隆也会吊膀子,别的就没兴趣了。教师厌倦读书,将是中国教育最大的危机。我读书一向比较杂,绝对谈不上做学问,但是对提高思考能力及写作很有帮助。我想知道的东西太多,但我没有那种能力和精力,只能说尽可能地丰富自己的积累。一个肯读书的人,才知道自己有多可怜。1997年在成都,我和流沙河先生到大慈寺喝茶。聊了没一会儿,他就问我吴方言中的几个字应当如何写,说罢蘸着残茶在桌上写字,深入浅出地给我上了一堂说文解字课,让我知道好几个字的来历。1994年我到人民教育出版社办事,刚好张中行先生就在那间办公室,我们也聊了几次。后来有人问我和张中行聊了些什么,我说,谈南京的天气,谈北京有什么好吃的。对方问:“见到大师,多好的机会,为什么不谈谈学问?”我回答说:“人要老实一点,书读得太少,气怯,怎么谈?”……南京有位老师据此表扬我“谦虚谨慎”,其实我是不敢谈读书。我读书少,和行公根本不在一个层次,谈不到一起,无话可说,只能说说吃喝。不过,我又感到一种安慰:一个人读书读到知道自己可怜,大概也可以算是读懂了一点吧。越读越发现自己的可怜,越觉得自己可怜越是想多读。我曾在一篇短文中说到,早年是有时间而没有书读,中年是有书没有时间读,再以后是既有书也有时间了,但是老眼昏花了。——时间过得真快,我戴老花镜已经十多年了,很伤感,觉得这双眼睛还没读多少书呢!我现在几乎不敢到书店去,那汹涌而来的新书常常让我不知道该如何接纳。时间对我们来说永远是吝啬的,这是因为教师的职业限制。时间对我们也是公平的,因为一个真想读书的人永远不该说自己没时间读书。
  读书不一定非得读成专门家。如果读书能使自己感觉快乐,也未尝不可以作为一种目的。把读书的形式和意义看得太重大,也许正是中国读书人脱离实际的原因。我读书一向比较杂,说不准这是职业习惯还是个人兴趣使然。我想了解的东西太多,举凡政治经济、科技教育、军事历史乃至通俗文学,我都愿意看一看,有的还愿意作深入的阅读。犹如真正的美食者应当尝百味一样,爱读书的人也应当广泛涉猎。读书杂。也可能和我插队农村“见到什么看什么”有关系,因为既然没有“精米白面”,那只好“吃杂粮”;“吃杂粮”的好处,简单地说,就是“香”。在读书问题上,“尝百味,不偏食”应当是重要的原则。
  在中国,笔记野史一向要比正史耐看,欺骗的成份也要少得多,我看过一些,现在仍在找几种想了多年仍没觅处的(找书是乐趣,找得苦,以后就能读得透,因为要对得起那“找得苦”,所以我在这里就不说那几本书的书名了)。这类书,消遣用得着,真要做学问,也未必用不着。
  常有人问:“对你半生影响最大的书是哪一本?”我感到难以回答,这也许是因为喜欢的书太多。但是更主要的,可能还在于视野不断开阔,认识在不断地提高。一本书不可能包容人类全部的精神需求,如果一生道路受一本书的影响,那有可能陷入盲目的崇拜。虽然我在读书上感到了自己的可怜,但是并不表明我对任何书会顶礼膜拜,思想者绝不是乞讨者。
其他文献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表现。因此,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  怎样才能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呢?我在实践探索中认识到:激发小学生写作兴趣,增强其写作信心,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和积累,改进学生习作的评价机制,是增强写作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乐于表达    兴趣是学生作文最重要的内驱力。《语文课程标准》在写作中也强调“重点培养学生的写作
期刊
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课程改革的重点。教师在传授给学生英语语言知识与语言技能的过程中,应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培养。现结合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从思维的灵活性、广阔性、概括性与独创性等层面,谈几点做法。    一、拓宽思路,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1.在语言交际中培养。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语言交流情境,既激发了学生在语境中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又扩展了学生综合语言知识的运用,对拓宽学生思维
期刊
随着英语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种级别的观摩课、优质课、研讨课、示范课、评优课应运而生,产生了许许多多的“精品”课。但是,笔者在听了大量的英语公开课(其中包括观看教学VCD片)后,心里总会不由自主地感到一些困惑:公开课是在上课吗?    现象一:幕后导演显威力    在一些公开的教学活动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一种现象:不管授课教师抛出何种形式的问题,我们这些听课者都不用担心没人回答,因为总有人会把它
期刊
现象1:用生活概念代替数学概念    如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谈“垂直”时,多以地平面为参照。部分学生在学习几何概念“互相垂直”时,就会以日常的“垂直”概念代替数学中的“垂直”概念,认为图1中的两条直线不垂直。  【诊断分析】出现这种错误是受生活经验的负面影响。学生在学习新概念前,头脑中往往已经有了关于概念的一定认识,这些认识就是基于生活的概念,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然而,由于日常概念的宽泛性、易变性、多
期刊
  
期刊
     
期刊
片段1:游戏激趣,探索新知。    玩“石头、剪子、布”游戏。  1.课件出示游戏规则,选出记分员、发令员。(胜—局:记1分;平—局;记0分;负—局:记—1分)  2.选出5名男代表、5名女代表开始游戏,记分员填写记录单。  3.展示记录单。    4.根据记录单,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并比胜负。  ①哪一队获胜?  生,:我认为男队胜。  男队:(+1)+0+(-1)+(+1)+(+1)=+2分  女
期刊
今日学校临时开行政会,议题是近期的一项重大的全局工作。  屋内暖暖的,屋外却是北风呼啸,片片雪花纷纷扬扬地从天而降。会议结束,我走出会议室,只见皑皑白雪覆盖在树枝、草丛间,星星点点,煞是好看。  康康早已自觉地在指定的教室里做着家庭作业。见我散会,儿子迎到我身边,告诉我还有几道数学题。我表扬道:“不错!今天的速度很快!”他自然满心欢喜地继续去做了。  孩子作业结束时,我的手机响起,原来是一帮朋友在
期刊
《守护孩子的幸福感》,是一部有关青少年心理健康、道德培养和人格塑造方面的书。此书虽然是译本,其内容对中国教育现状,尤其是家庭教育问题,却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能引起读者对当下中国教育诸多问题的联想、比较和思考。本书案例丰富,观察细致,评论独特,尤其是对案例表象背后的心理动机的透视与分析,不时闪现出思想的睿智与人文关怀,给读者富有教育哲理的启发。  本书并不是教育理论专著,这从本书的章节标题就可以看出,
期刊
在全球浓郁的读书氛围中,我们在海西的“福地”福州,迎来了今年的“4·23世界读书日”。  今年的“4·23世界读书日”,福建省委文明办、福建省教育厅关工委、福建省读书援助协会、福建省语文学会、福州市委文明办、福州市教育局在福州隆重举行“福州市未成年人课外阅读实践基地”揭牌暨。阳光伴你同行·城乡青少年快乐阅读活动”启动仪式。这是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