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与旅游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ndongq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书太多了,读什么书呢?当然,是读你认为对自己有用的书,读经典的书。只有那样,你才会变得有知识、有思想、有情怀,而且,你的人生宛如南宋官窯里正被烧制的瓷器,也会一点点精致起来。
  风景区多了,去哪里最美呢?我的观点:和你最喜欢的人一起出游,和你最值得学习的人一起出游,和最爱你的人一起出游,和最快乐的人一起出游,一路上,你就是那个最幸福的人。去哪里玩不重要,和什么人在一起才最重要。
  读书和旅游,一个在纸上,一个在脚下,同样都是行走,同样收获的,都是灵魂的一次次返乡。
其他文献
父亲抽烟,是我们家最大的烦恼。  “你不抽烟会怎么样?”母亲又开始了对父亲的“谆谆教诲”。母亲总是在父亲抽烟时冷不丁来一句:“你别让我受到连累就是。”父亲抽烟,吐出来的一个又一个烟圈都被母亲与我吸入肺中,堆积成一个“癌细胞”圈。一想到这里,我就不由得生出一背冷汗:“真的是,抽烟可是会使肺脏变黑的呢!”我一本正经的样子把父亲呆住了。但不一会儿,父亲就回过神来,笑道:“哪有这样的事?”  本以为父亲会
期刊
从老屋去母亲的坟山,要爬行5里高坡的山路,高高低低,丛生的荆棘,蓬勃的巴茅,自然使山路曲折狭窄了许多。  三弟和儿孙们带着祭品香纸,已爬上了山腰,空着手的我却还在山脚边艰难地追赶。艰难的步履踏出了山路的湿润,踏进了长长的记忆,眼前隐约出现了母亲的背影,母亲正在这细雨飘洒的陡坡上爬行,肩扛着一根长长的楠竹。瘦弱纤细的身子,被汗水透湿的衣服紧贴得曲线分明。弯道重叠处,有树木茅草挡道,母亲只好放下竹子,
期刊
记忆深处的端午,是我最喜欢节日。但是,我也很烦它,因为它来得太慢。  农历的五月初五,是鄂东地区的头端午节。小满一过,芒种紧随其后,农村夏收登场,早稻田、棉花地两头忙。农民们恨不得找根长长的绳子,系着太阳不下山。当队长的二哥好像根本就没有瞌睡,比布谷鸟叫得还密,天天带着湾子里的人起五更睡半夜。可是,忙归忙,心里乐呵——端午节就要到来。二哥他们“男将”坐在田里扯秧苗时还经常讲荤段子,相互占便宜;“女
期刊
退休了,原想无官一身轻,无事天天松,负担全消,飘飘欲仙,好不快活,谁知道还得接送孙子上幼儿园。干,谁叫咱升到了爷爷的位置上,还是亲爷,当仁不让的。起初觉得此事婆婆妈妈,琐碎繁杂,接送数次,忽然发现,原来这是件人生最享受最美好的事儿,自清晨踏进幼儿园起,所有老师一律用很标准的普通话与孩子及家长对话,且声音表情,眉里眼里,都特别温馨,特别亲切,特别体贴,一时觉得无论二十几岁的老师们或我等这些两鬓染霜的
期刊
六十多岁的伯父,名叫甫良,身材魁梧,面貌堂堂,说话响若洪钟,气宇轩昂中带着几分严肃,我们小孩子都对他有几分畏惧。  在我十一二岁的时候,有一天深夜,大雨如注,漆黑的夜幕上不时划过一道道闪电,雷声震耳欲聋,连鸡子、鸭子也在圈里“嘎嘎”地乱叫,我们都很恐惧,全家没有一个睡着的。那时,家家大多是草房,房子不少处不停地漏水,我们就起来,拿了桶、盆子去等滴下的雨水。这时,雷雨声中隐隐约约传来敲锣的声音,声音
期刊
十岁那年,父亲因病逝世。  依稀记得,有一次,我过于淘气,父亲唯一一次打我,用的却是稻草,我当然也是号啕大哭的,只不过是被那种架势所吓倒,试想,稻草打人怎么会痛呢?父亲临终的前一天,母亲把我和妹妹带到医院,见父亲最后一面。父亲脸色苍白,极度衰弱,吃力地叮嘱我不要到河里去游泳。但我年少无知,并没有遵循父亲的意愿,所幸安然无恙。  因为生病,父亲搜集了几十本医药方面的书籍,上面还有亲笔批注。父亲离世不
期刊
那年初夏去福州,住在金牛山祭酒岭的一个小山坡上的二层小楼里。门前楼边除了几棵挺拔的木棉树和叶片圆叠的棕榈树外,清一色是茂盛高大的玉兰树。起初我不知道这种开满白花、散发着幽香的大树叫什么名字,朋友告诉我,因它花白如玉,芳香若兰,所以叫白玉兰,更准确地讲叫闽地小玉兰,因为它与人们常说的玉兰花不是一个品种。说实话,这花儿的味道真是好闻极了,香而不薰、甜而不腻。  临别,朋友问我,想带点什么闽地特产留作纪
期刊
我的眉心与耳根,还有额头,已让母亲用雄黄点画了一番。母亲说,点了雄黄,就不怕五毒了。我看不到自己的眉心与耳根,还有额头雄黄的颜色;也看不到母亲在我的额头点画了什么,但心中知道肯定是我最喜欢的朝阳般的橘红色,知道肯定画的是百兽之王老虎头上的“王”字。这都是从小贺子的眉心与耳根,还有额头看出的。小贺子手里拿着一个粽子,眉心点着雄黄,额头画着“王”字,从隔壁一路小跑到我家,把粽尖含咬口中,弓耸起肩膀,两
期刊
近来有空,翻阅史书,看到一则大雁殉情的凄美故事,令我久久不能平静。  金元之际著名诗人元好问,在金泰和五年(1205)赴并州(即今太原)参加府试,半道上遇到捕大雁的人。那人说:“今天早晨捕获一只雁,杀了。另一只脱网而去,却盘旋空中,久久不肯离去。最后竟然直冲下来,触地而死。”元好问听后就买下这两只雁,葬在汾水之滨,摞石为标识,题名“雁丘”。元好问与结伴赴试的人都为之赋诗,元好问写了首《雁丘辞》,后
期刊
她是一个80后的女孩,青春活泼,却有着一般女孩没有的果敢。时隔多年以后,再次见到她的时候是在一所学校附近的小吃店里。  那天吃过晚饭,我一个人沿着河堤散步。忽然一个熟悉的声音拽住了我的脚步:“大哥,怎么一个人散步,娟姐呢?”我转过身来,原来是妻子湾下的一个叫明珠的女孩,她的婚礼我还去参加过的。一个开朗单纯的女孩怎么会在这里?我正想着,明珠已经来到了我的跟前。她满脸的汗水,身上系着的围裙还没有来得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