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教育的重视。以巧妙运用化学反应、密切联系物理原理、灵活制作美术手工、活学善用数学思维四个策略为突破口,探索如何实现初中生物学的探究活动生活化、实验教学生活化、课外作业生活化、抽象知识生活化,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突破学科之间的界线,从而实现生物学生活化教学价值的回归。
关键词:初中生物学;生活化教学
引言
初中生物学实验教学不仅要注重学科的科学性、规范性,而且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融入生活化元素,包括生活中的具体事例、生活物品、生活常识、科技成果等资源。这样,生活化的生物学实验将具有情境熟悉亲切、材料丰富易得、学法灵活有趣、实验自主创新的特点;而富有这些特点的生物学实验课才富有生命力,才能激发起学生研究生物学问题的兴趣,切实体会生物学在生产、生活,科技与社会领域的应用价值。
1初中生物学教学的现状与困惑
随着课改的不断推行,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法都发生了一定的转变。所在学校推行了“先学后教,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该模式旨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管理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展示能力、点评能力,符合目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但这样的教学效果是建立在学生能够依据导学案切实完成课前预习的基础之上。经过了一个学期的实践,该教学模式暴露出以下问题:①初中生物学在中考中不是主要科目,因此,学生预习的质量不能保证,并不是所有学生都能按要求完成预习;②预习的范围仅局限于课本;③由于学生的自学能力有限,知识储备不足,表达能力不强,课堂讨论及发言基本上徘徊在低层次水平,常导致教学任务无法完成,课堂效率较低。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如何能在课堂教学中既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呢?模式的主要特点是“先教后学”,而且融汇了合作学习、高效课堂、自主学习等的优点,是一种全新的、适合我国实际教学情况的本土教学模式。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尝试了对分课堂模式,发现其能够解决实际教学中遇到的诸多问题。
2初中生物学中的生活化教学
2.1教具生活化
教师可从生活中选择学生熟悉且合适的教具,加强生物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使陌生的生物学知识转化为学生熟悉的直接经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例如,在“种子的结构”一节教学中,教师首先把生活中常见的种子如黄豆、花生、小麦、玉米等发到学生的手中,让学生剥开黄豆和花生种子直观地认识双子叶植物胚的结构。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自然进人学习,而且学生通过动手观察对知识的理解更深刻。又如,在学生探究食物中的营养成分时,准备了面粉、清水、一次性水杯、碘伏(代替稀碘液)等,让学生自主探究面粉的成分。通过简易的探究,学生得到了面筋和蛋白质液,进而鉴定了面粉(小麦)中含有糖类和蛋白质。学生通过团结协作,自主探究能力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再如,在学生学习根尖结构时,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黄豆芽和绿豆芽根的横切片来认识根尖结构的不同,化微观为宏观,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动手能力。
2.2创设情境,学習气氛生活化
知识只有在适宜的情境中学习和应用,才能体现它的价值。生活化教学需要创设生活化的情境,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学习,力求达到知与行的完美结合。例如,“细菌、真菌与食品制作”属“源远流长的发酵技术”一节中的内容,知识结构并不复杂,其中食品制作可为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体验生物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供非常好的素材和机会。将内容单列为一课时,围绕发酵食品的制作原理、方法及学生动手实践来开展,确保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深人生活,理解发酵原理,让学生在尝试制作发酵食品的过程中,主动将知识应用于生活,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于是教师课前准备了酸奶、馒头和面包等食品,让学生先品尝,感受发酵的魅力,再提问:这么美味的发酵食品,你们想自己动手制作吗?从而创设生活化的学习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3整合教材内容,实现教学内容生活化
教材是开展初中生物学教学的基础,也是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因此,教师要充分合理利用初中生物学教材,整合并优化教材内容,实现课堂教学生活化。教师要提高课堂组织能力,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与优化,并融入生活元素,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对初中生物学知识进行诠释。这样既能增加初中生物学教学内容的亲切感,还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他们集中精力学习,满怀热情地探究。例如,在“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教学中,教师如果只是简单地介绍什么是平衡膳食宝塔,以及中国居民膳食基本原则,然后再让学生设计一份午餐,则教学枯燥无味。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求学生课前把自己家里一天三餐的食谱写下来,并带着问题“你家里的食谱是否合理”预习教材,然后结合预习的知识调整自己家里的三餐,并在课堂上展示交流。上课前,了解了学生的方案,结合学生的一日三餐详细说明什么样的午餐是合理健康的,引导学生分析常见的说法“早吃好,午吃饱,晚吃少”是否合理,组织学生交流自己制订的食谱,然后完善。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深刻理解了合理营养的概念,并把知识应用于生活中。
2.4课堂形式生活化
传授知识的最有效方法是直观教学,生物学知识与自然环境密切联系,所以教学过程的展开不能只局限于教室,教师在此充分发挥我校校园绿化农庄、开心小菜园等优势,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了一些实践性和研究性的活动。在“植物的类群”“我们身边的植物”等内容教学时,教师充分利用校园绿化资源,并采用开放式教学方法,将学生带入校园内,让学生在自然中进行体验和学习,学生在直观观察、比较不同植物特征的基础上,认识更多的身边植物,通过大量感性知识积累,学生对教材知识的了解更系统、更全面。在此基础上,组织进行“比一比,看谁认识的校园植物最多”的竞赛,活动中各小组学生相互探讨、相互帮助,提高了自主学习及问题处理的能力,同学间的合作、协调意识也得到了增强。
2.5课后作业生活化
课后作业生活化传统教学中,让学生背诵和记忆知识点,学生感到疲倦乏味。而通过生活化的作业不仅使学生在“探究”“体验”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而且还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巩固掌握课堂上学到的内容,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激发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遗传变异”后,可布置学生“调查家庭成员———自己和父母亲的某一性状特征”,并用基因遗传的可能性进行分析;在“血液”内容学习后,可布置学生阅读一张家庭成员的血常规化验单,找出化验单上的血液成分异常指标。在“人体泌尿系统维持内环境稳定”学习后,可布置“用毛线和吸管制作肾单位简易模型”的活动,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肾单位各部分的结构特征。
结语
当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教学也要坚持开放的原则。生活化教学的开放性体现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只要教学内容契合学生生活实际,教师就应该大胆放手,让课堂融人生活,让生活走进课堂,让学生在自由自在又积极进取的氛围中更好地获得知识,学会运用生物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并通过实践活动,提髙学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段文涛.2010.浅析新课程背景下的生活化课堂教学.价值工程,(26):247
[2]方长明.2009.基于生活化课堂动态生成的认识:用心预约.中学教学参考,(12):27
[3]邱景法.2013.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分析.读写杂志,(2):168
关键词:初中生物学;生活化教学
引言
初中生物学实验教学不仅要注重学科的科学性、规范性,而且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融入生活化元素,包括生活中的具体事例、生活物品、生活常识、科技成果等资源。这样,生活化的生物学实验将具有情境熟悉亲切、材料丰富易得、学法灵活有趣、实验自主创新的特点;而富有这些特点的生物学实验课才富有生命力,才能激发起学生研究生物学问题的兴趣,切实体会生物学在生产、生活,科技与社会领域的应用价值。
1初中生物学教学的现状与困惑
随着课改的不断推行,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法都发生了一定的转变。所在学校推行了“先学后教,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该模式旨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管理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展示能力、点评能力,符合目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但这样的教学效果是建立在学生能够依据导学案切实完成课前预习的基础之上。经过了一个学期的实践,该教学模式暴露出以下问题:①初中生物学在中考中不是主要科目,因此,学生预习的质量不能保证,并不是所有学生都能按要求完成预习;②预习的范围仅局限于课本;③由于学生的自学能力有限,知识储备不足,表达能力不强,课堂讨论及发言基本上徘徊在低层次水平,常导致教学任务无法完成,课堂效率较低。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如何能在课堂教学中既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呢?模式的主要特点是“先教后学”,而且融汇了合作学习、高效课堂、自主学习等的优点,是一种全新的、适合我国实际教学情况的本土教学模式。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尝试了对分课堂模式,发现其能够解决实际教学中遇到的诸多问题。
2初中生物学中的生活化教学
2.1教具生活化
教师可从生活中选择学生熟悉且合适的教具,加强生物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使陌生的生物学知识转化为学生熟悉的直接经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例如,在“种子的结构”一节教学中,教师首先把生活中常见的种子如黄豆、花生、小麦、玉米等发到学生的手中,让学生剥开黄豆和花生种子直观地认识双子叶植物胚的结构。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自然进人学习,而且学生通过动手观察对知识的理解更深刻。又如,在学生探究食物中的营养成分时,准备了面粉、清水、一次性水杯、碘伏(代替稀碘液)等,让学生自主探究面粉的成分。通过简易的探究,学生得到了面筋和蛋白质液,进而鉴定了面粉(小麦)中含有糖类和蛋白质。学生通过团结协作,自主探究能力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再如,在学生学习根尖结构时,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黄豆芽和绿豆芽根的横切片来认识根尖结构的不同,化微观为宏观,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动手能力。
2.2创设情境,学習气氛生活化
知识只有在适宜的情境中学习和应用,才能体现它的价值。生活化教学需要创设生活化的情境,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学习,力求达到知与行的完美结合。例如,“细菌、真菌与食品制作”属“源远流长的发酵技术”一节中的内容,知识结构并不复杂,其中食品制作可为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体验生物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供非常好的素材和机会。将内容单列为一课时,围绕发酵食品的制作原理、方法及学生动手实践来开展,确保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深人生活,理解发酵原理,让学生在尝试制作发酵食品的过程中,主动将知识应用于生活,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于是教师课前准备了酸奶、馒头和面包等食品,让学生先品尝,感受发酵的魅力,再提问:这么美味的发酵食品,你们想自己动手制作吗?从而创设生活化的学习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3整合教材内容,实现教学内容生活化
教材是开展初中生物学教学的基础,也是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因此,教师要充分合理利用初中生物学教材,整合并优化教材内容,实现课堂教学生活化。教师要提高课堂组织能力,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与优化,并融入生活元素,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对初中生物学知识进行诠释。这样既能增加初中生物学教学内容的亲切感,还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他们集中精力学习,满怀热情地探究。例如,在“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教学中,教师如果只是简单地介绍什么是平衡膳食宝塔,以及中国居民膳食基本原则,然后再让学生设计一份午餐,则教学枯燥无味。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求学生课前把自己家里一天三餐的食谱写下来,并带着问题“你家里的食谱是否合理”预习教材,然后结合预习的知识调整自己家里的三餐,并在课堂上展示交流。上课前,了解了学生的方案,结合学生的一日三餐详细说明什么样的午餐是合理健康的,引导学生分析常见的说法“早吃好,午吃饱,晚吃少”是否合理,组织学生交流自己制订的食谱,然后完善。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深刻理解了合理营养的概念,并把知识应用于生活中。
2.4课堂形式生活化
传授知识的最有效方法是直观教学,生物学知识与自然环境密切联系,所以教学过程的展开不能只局限于教室,教师在此充分发挥我校校园绿化农庄、开心小菜园等优势,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了一些实践性和研究性的活动。在“植物的类群”“我们身边的植物”等内容教学时,教师充分利用校园绿化资源,并采用开放式教学方法,将学生带入校园内,让学生在自然中进行体验和学习,学生在直观观察、比较不同植物特征的基础上,认识更多的身边植物,通过大量感性知识积累,学生对教材知识的了解更系统、更全面。在此基础上,组织进行“比一比,看谁认识的校园植物最多”的竞赛,活动中各小组学生相互探讨、相互帮助,提高了自主学习及问题处理的能力,同学间的合作、协调意识也得到了增强。
2.5课后作业生活化
课后作业生活化传统教学中,让学生背诵和记忆知识点,学生感到疲倦乏味。而通过生活化的作业不仅使学生在“探究”“体验”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而且还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巩固掌握课堂上学到的内容,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激发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遗传变异”后,可布置学生“调查家庭成员———自己和父母亲的某一性状特征”,并用基因遗传的可能性进行分析;在“血液”内容学习后,可布置学生阅读一张家庭成员的血常规化验单,找出化验单上的血液成分异常指标。在“人体泌尿系统维持内环境稳定”学习后,可布置“用毛线和吸管制作肾单位简易模型”的活动,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肾单位各部分的结构特征。
结语
当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教学也要坚持开放的原则。生活化教学的开放性体现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只要教学内容契合学生生活实际,教师就应该大胆放手,让课堂融人生活,让生活走进课堂,让学生在自由自在又积极进取的氛围中更好地获得知识,学会运用生物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并通过实践活动,提髙学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段文涛.2010.浅析新课程背景下的生活化课堂教学.价值工程,(26):247
[2]方长明.2009.基于生活化课堂动态生成的认识:用心预约.中学教学参考,(12):27
[3]邱景法.2013.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分析.读写杂志,(2):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