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日常生活中,信息的传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这个信息时代,我们身边充斥着各种各样的信息:有来自官方的权威消息,有来自媒体的“领头羊”报道,也有同事、同学、朋友们的自我表达……而在这些信息的两头,却是我们心理所研究的对象——人。从信息的传播者,到信息的内容、说服的方式和信息接收者的几个方面来看人的心理因素,能够促进我们对信息传播的把握。
关键词:信息传播;心理研究;传播信息
1信息的传播者
1.塑造一个良好印象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作为一个信息的传播者,树立一个“窈窕淑女”的形象,是能够促使“君子好逑”的关键因素之一。所谓的印象管理,是指人们试图控制他人对自己形成的印象的过程。[1]对于信息的传播者来说,建立一个积极的形象,容易受到大众的信任,更易于被受传者接受信息。
2.信息筛选的关键人
对于网上漫天轰炸的消息,仔细的鉴别信息的真伪,体验信息中所要传达的价值,对于每个传播者来说,自己都是一个“把关人”。“把关人”,这一个概念最早起源于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库尔特·勒温,他认为在群体的传播过程中存在着一些把关人,被那些被把关人所认可的信息才能进入传播的渠道中。[2]作为一个传播者,你选择了什么样的信息,你的受众就有可能接受到什么样的价值观,什么样的态度。
3.二级传播过程
在一个言论自由的自媒体时代,每个人都可以是言论的发声者,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己领域的“意见领袖。”最早信息传播的范式是“魔弹理论”,表述了信息发出到接收的这一简单过程。在1940年美国大选的时候, 拉扎斯菲尔德发现许多选民的信息来源并不是直接的大众媒体,而是受到一些“意见领袖”的影响。于是他们从原来的简单传播过程添加了一个新的因素“意见领袖”,从而提出二级传播理论。[3]在我信息传播的过程中,随处可见各式各样的“意见领袖”,他们的观念深深的影响着我们的行为。
在一个信息交流加速化的时代,作为一个传播者,不仅要学会发声,更要学会理智的发声。通过塑造自己的积极形象,筛选出积极的信息,并理性的塑造自己的意见,这样才能使信息的传递者真正的发挥积极引导大众舆论的功能。
2传播中个体心理的感知基础
信息传播的过程中,我们要时刻的明白我们的受传对象是人。而人的记忆,感知觉,记忆都有一些内在的规律可循,在信息的编辑中掌握这些规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我们传播信息的有效性:从注意的角度上来说,新异的内容更容易引起大家的兴趣与注意;从感知觉的角度来说,人们更容易接受比较“整体”的、具有清晰框架的信息。此外,在排版的过程中,用特殊符号,特殊字体,特殊的颜色来将文章的结构层次划分已经成为了一种信息编辑内的通则,而条理清晰的结构化内容会使人更加容易的建立一个信息的整体性感知,从而使大众容易接受。[4]一个信息能够被人长久的记忆并影响人具体的行动才能够发挥它的作用。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我们经常能够见到许多图文并茂的文章或有声有色的视频,这些信息使我们印象深刻。在心理学的记忆研究中,记忆可按照感觉器官分为听觉编码和视觉编码等,不同的记忆编码进行记忆保持的时间也有所不同。而多种感觉通道的混搭则能够使记忆保留的时间更加持久。
一个合格的信息编辑者,应针对人心理的一些基本的特性进行信息的编码,使信息能够流传于“形”,留在于心。
3传播技巧
在传播的过程中,更像是一个说服的过程。早在古希腊时期哲学亚里士多德就开始研究起了说服的技巧,而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霍夫兰等人用心理的方法研究了说服的影响和态度,成为当代研究态度改变最重要的起源。[5]怎么说服受众者,需要一些说服的技巧。20世纪80年代, 在态度改变理论的研究领域里, 心理学家佩蒂、卡乔波提出了精细加工可能性理论 (The Elaboration Likelihood Model) ,该理论把态度改变归纳为两个基本的路径:中枢的和边缘的。中枢路径的说服更适合看重说服内容的合理性因素,需要受众者更高的卷入程度,而边缘路径则更倾向于感性因素,这类人一般对信息的卷入程度比较低,而且此类说服的效果时间也相对于中枢路径说服短。[6]因此,根据受众者的信息卷入程度而进行说服策略的选择,我们就可以“对症下药”。具体来说:对于一些科学性,具有较高权威的传播机构来看,他们的受众也往往是对信息卷入程度比较高的人,他们可偏向于理性思考,所以,针对这些人来说,在编排说服的时候应该注重实证的科学依据和紧密的逻辑性。而较之于一些爱好、轻松的传播机构来说,他们的受众更偏向于采取低卷入、具有情绪化的方式,所以,对于他们来说使用一些情感式的、具有带入感的故事性说服的策略应该会更具有说服力。
在传播的过程中,智慧把握受传者的情绪,采用适合的说服途径,才能使传播信息更加有效。
4信息的接受者
1.从纵向的角度看信息接受者
从纵向上来看,在人漫长发展的一生中,会有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就像不同的季节,各有各的滋味。由于受众的年龄不同,则会有不同的关注点,也会存在着不同的认知。学生关注着学校的安排,职场人士关注着市场的变化……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人,我们应该采用不同的信息传递方式和内容,达到“因地制宜”的效果。
2.从横向的角度看信息接受者
从横向上来看,人总是会受到身边各式各样人的影响。人具有一个最大的属性就是社会性,大多数人总是害怕自己的观念会被别人反对,就造成了信息传播中一个意见越滚越大,而小部分的意见越缩越小。
不仅如此,人们的行为也会受到集体的制约,如美国社会心理学家Cialdini等人把一般的规范行为描述分为描述性规范行为和命令性规范行为。[7]描述性规范行为就是强调大多数人的行为,而使人对其产生一种潜意识的暗示,使其更容易受。而命令性规范行为相对来说带有一定强制属性,需要更多的注意引导,需要个体付出更高的代价。所以,信息传播描述性中最好多采用描述性规范行为。
信息传播中的心理学现象,我们并不能真正的把它严格的区分为某一个成分,而无论是传播者、传播的信息、说服的策略还是受众者他们在整个传播的现象中都是一个整体,而心理学从不是静态的描述,进行对整个事件心理深层的探讨和分析,才能真正对传播更好的把握。
参考文献
[1]刘娟娟, 印象管理及其相关研究述评. 心理科学进展, 2006(02): 第309-314页.
[2]王乐萍与陈磊, 国内关于“把关人”理论的研究综述. 新闻世界, 2014(04): 第204-205页.
[3]刘坤与尤永, “意见领袖”理论研究综述. 青年记者, 2009(24): 第42页.
[4]王海明, 信息时代平面设计与格式塔理论.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3(02): 第87-89页.
[5]周新宇與李伟, 霍夫兰军中说服研究引鉴. 沈阳大学学报, 2004(01): 第94-99页.
[6]张惺, 广告劝服与精细加工可能性理论. 东南传播, 2007(10): 第71-73页.
[7]韦庆旺与孙健敏, 对环保行为的心理学解读——规范焦点理论述评. 心理科学进展, 2013. 21(04): 第751-760页.
作者简介:曹呈旭(1996.09.15-),男,汉,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硕士,内蒙古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
关键词:信息传播;心理研究;传播信息
1信息的传播者
1.塑造一个良好印象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作为一个信息的传播者,树立一个“窈窕淑女”的形象,是能够促使“君子好逑”的关键因素之一。所谓的印象管理,是指人们试图控制他人对自己形成的印象的过程。[1]对于信息的传播者来说,建立一个积极的形象,容易受到大众的信任,更易于被受传者接受信息。
2.信息筛选的关键人
对于网上漫天轰炸的消息,仔细的鉴别信息的真伪,体验信息中所要传达的价值,对于每个传播者来说,自己都是一个“把关人”。“把关人”,这一个概念最早起源于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库尔特·勒温,他认为在群体的传播过程中存在着一些把关人,被那些被把关人所认可的信息才能进入传播的渠道中。[2]作为一个传播者,你选择了什么样的信息,你的受众就有可能接受到什么样的价值观,什么样的态度。
3.二级传播过程
在一个言论自由的自媒体时代,每个人都可以是言论的发声者,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己领域的“意见领袖。”最早信息传播的范式是“魔弹理论”,表述了信息发出到接收的这一简单过程。在1940年美国大选的时候, 拉扎斯菲尔德发现许多选民的信息来源并不是直接的大众媒体,而是受到一些“意见领袖”的影响。于是他们从原来的简单传播过程添加了一个新的因素“意见领袖”,从而提出二级传播理论。[3]在我信息传播的过程中,随处可见各式各样的“意见领袖”,他们的观念深深的影响着我们的行为。
在一个信息交流加速化的时代,作为一个传播者,不仅要学会发声,更要学会理智的发声。通过塑造自己的积极形象,筛选出积极的信息,并理性的塑造自己的意见,这样才能使信息的传递者真正的发挥积极引导大众舆论的功能。
2传播中个体心理的感知基础
信息传播的过程中,我们要时刻的明白我们的受传对象是人。而人的记忆,感知觉,记忆都有一些内在的规律可循,在信息的编辑中掌握这些规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我们传播信息的有效性:从注意的角度上来说,新异的内容更容易引起大家的兴趣与注意;从感知觉的角度来说,人们更容易接受比较“整体”的、具有清晰框架的信息。此外,在排版的过程中,用特殊符号,特殊字体,特殊的颜色来将文章的结构层次划分已经成为了一种信息编辑内的通则,而条理清晰的结构化内容会使人更加容易的建立一个信息的整体性感知,从而使大众容易接受。[4]一个信息能够被人长久的记忆并影响人具体的行动才能够发挥它的作用。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我们经常能够见到许多图文并茂的文章或有声有色的视频,这些信息使我们印象深刻。在心理学的记忆研究中,记忆可按照感觉器官分为听觉编码和视觉编码等,不同的记忆编码进行记忆保持的时间也有所不同。而多种感觉通道的混搭则能够使记忆保留的时间更加持久。
一个合格的信息编辑者,应针对人心理的一些基本的特性进行信息的编码,使信息能够流传于“形”,留在于心。
3传播技巧
在传播的过程中,更像是一个说服的过程。早在古希腊时期哲学亚里士多德就开始研究起了说服的技巧,而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霍夫兰等人用心理的方法研究了说服的影响和态度,成为当代研究态度改变最重要的起源。[5]怎么说服受众者,需要一些说服的技巧。20世纪80年代, 在态度改变理论的研究领域里, 心理学家佩蒂、卡乔波提出了精细加工可能性理论 (The Elaboration Likelihood Model) ,该理论把态度改变归纳为两个基本的路径:中枢的和边缘的。中枢路径的说服更适合看重说服内容的合理性因素,需要受众者更高的卷入程度,而边缘路径则更倾向于感性因素,这类人一般对信息的卷入程度比较低,而且此类说服的效果时间也相对于中枢路径说服短。[6]因此,根据受众者的信息卷入程度而进行说服策略的选择,我们就可以“对症下药”。具体来说:对于一些科学性,具有较高权威的传播机构来看,他们的受众也往往是对信息卷入程度比较高的人,他们可偏向于理性思考,所以,针对这些人来说,在编排说服的时候应该注重实证的科学依据和紧密的逻辑性。而较之于一些爱好、轻松的传播机构来说,他们的受众更偏向于采取低卷入、具有情绪化的方式,所以,对于他们来说使用一些情感式的、具有带入感的故事性说服的策略应该会更具有说服力。
在传播的过程中,智慧把握受传者的情绪,采用适合的说服途径,才能使传播信息更加有效。
4信息的接受者
1.从纵向的角度看信息接受者
从纵向上来看,在人漫长发展的一生中,会有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就像不同的季节,各有各的滋味。由于受众的年龄不同,则会有不同的关注点,也会存在着不同的认知。学生关注着学校的安排,职场人士关注着市场的变化……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人,我们应该采用不同的信息传递方式和内容,达到“因地制宜”的效果。
2.从横向的角度看信息接受者
从横向上来看,人总是会受到身边各式各样人的影响。人具有一个最大的属性就是社会性,大多数人总是害怕自己的观念会被别人反对,就造成了信息传播中一个意见越滚越大,而小部分的意见越缩越小。
不仅如此,人们的行为也会受到集体的制约,如美国社会心理学家Cialdini等人把一般的规范行为描述分为描述性规范行为和命令性规范行为。[7]描述性规范行为就是强调大多数人的行为,而使人对其产生一种潜意识的暗示,使其更容易受。而命令性规范行为相对来说带有一定强制属性,需要更多的注意引导,需要个体付出更高的代价。所以,信息传播描述性中最好多采用描述性规范行为。
信息传播中的心理学现象,我们并不能真正的把它严格的区分为某一个成分,而无论是传播者、传播的信息、说服的策略还是受众者他们在整个传播的现象中都是一个整体,而心理学从不是静态的描述,进行对整个事件心理深层的探讨和分析,才能真正对传播更好的把握。
参考文献
[1]刘娟娟, 印象管理及其相关研究述评. 心理科学进展, 2006(02): 第309-314页.
[2]王乐萍与陈磊, 国内关于“把关人”理论的研究综述. 新闻世界, 2014(04): 第204-205页.
[3]刘坤与尤永, “意见领袖”理论研究综述. 青年记者, 2009(24): 第42页.
[4]王海明, 信息时代平面设计与格式塔理论.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3(02): 第87-89页.
[5]周新宇與李伟, 霍夫兰军中说服研究引鉴. 沈阳大学学报, 2004(01): 第94-99页.
[6]张惺, 广告劝服与精细加工可能性理论. 东南传播, 2007(10): 第71-73页.
[7]韦庆旺与孙健敏, 对环保行为的心理学解读——规范焦点理论述评. 心理科学进展, 2013. 21(04): 第751-760页.
作者简介:曹呈旭(1996.09.15-),男,汉,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硕士,内蒙古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