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轨道电路是用来检查区段是否有车占用的重要信号基础设备,而在铁路信号现场,轨道电路故障也是经常出现的问题,轨道电路故障将直接影响行车效率,甚至危及行车安全,因此如何对轨道电路的故障进行快速有效的分析与处理,尤为重要,本文针对轨道电路故障的表现形式“红光带”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提出了有效的解决办法,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轨道电路“红光带” ; 行車安全 ; 故障分析处理
【中图分类号】U284.9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4-0260-01
引言
“红光带”是轨道电路故障的表现形式,产生“红光带”的原因很多,但主要表现为三大点:一是设备故障引发的“红光带”;二是道碴电阻引发轨道电路的“红光带”;三是调谐区故障引发的“红光带”。本文主要针对由道砟电阻和调谐区故障引发的“红光带”进行分析与处理。
一、道碴电阻引发轨道电路的“红光带”案例分析及处理
2005年7月,西安局新军师庙隧道18信息移频轨道电路雨季道碴电阻超低(0.2Ω·km),造成轨道电路“红光带“(以下简称“红光带”),随后发生列车追尾事故。
2006年4月11日,广州局惠州段隧道雨季道碴电阻低(0.4Ω·km)也造成了“红光带”,随后又发生客货列车追尾人身伤亡重大事故。
造成道碴电阻低的原因及解决办法:
1.潮湿隧道
钢轨扣件和宽轨枕板上,尘土、污物的常年积累板结,形成潮湿环境下的严重连电,使道碴电阻下降至0.25-0.6Ω·km之间(有的南方隧道更低,如新军师庙为0.2Ω·km,南岭隧道为0.17Ω·km)。宝成线个别车站接近区段下坡道在隧道内,铁粉堆积,得不到雨水冲刷,潮湿天气,道床漏泄十分严重。
良好的工程设计能有效解决潮湿隧道道砟电阻低造成的“红光带”的问题:
(1)部分较为干燥,隧道内Rd稳定前提下,采用单纯轨道电路方式设计。
(2)Rd<1Ω·km,可根据Rd具体值考虑是否分割及确定分割长度。
(3)部分潮湿隧道内,Rd逐年下降,不能确定能否稳定的前提下,采用“计轴自动闭塞+ZPW-2000A机车信号方式”及“计轴自动闭塞+ZPW-2000A自动闭塞双重运用方式”。
2.桥梁地段
部分桥梁线路状态差,承重轨与护轮轨两轨间污物多,承重轨与护轮轨间金属扣件相碰,潮湿条件下,信号损耗严重。如华东二通道双刘站区间短桥、大瑶山水口桥、大秦线御河桥等。
良好的工程设计也能有效解决桥梁地段道砟电阻低造成的“红光带”的问题:
由于桥梁区段轨道电路一次参数随桥梁结构变化较大,原则上应对桥梁一次测参数做出测试,并以此确定电气绝缘节长度、轨道电路长度及调整表。为方便设计,将桥梁分为水泥结构及钢结构两类:
(1)不同水泥结构桥一次参数差异较小,可统一设计,一般水泥旱桥属于此范围,调谐区长度选择为30m。不同钢结构桥一次参数差异较大,要根据具体桥梁进行实测与设计,如南京长江大桥等。
(2)在桥梁轨道电路按实际参数设计后,护轮轨按200m以内两边加装绝缘。保持护轮轨与承重轨扣件不相碰,保持扣件完整、道碴不碰轨底,桥梁轨道电路可有效地防止“红光带”。
3.一般线路
(1)石碴碰轨底是雨天“红光带”的最重要因素。轨道电路中大量地段石碴与钢轨底部相碰,甚至掩埋了钢轨底部,造成雨天两钢轨通过道碴严重连电。
(2)钢轨扣件。绝缘破损或缺失;污物多;线路翻浆冒泥波及扣件。
(3)北方线路首场小雨易造成“红光带”。因冬季浮土对线路表面的影响,特别是石碴碰轨底同时出现的条件下,更易产生“红光带”。一般随着中雨冲刷后,“红光带”消失。如:大秦线2004年4月春雨多段“红光带”。
(4)工务大型机械化养路后“面包渣”效应造成的“红光带”。
(5)长大下坡道及车站接近区段存有下坡道,制动闸瓦铁粉堆积,下雨时,道碴电阻剧烈下降。如武胜关下行区间线路,石太线上行线路等。
一般线路道砟电阻低造成的“红光带”的解决办法:
①通过在线测试手段,可靠掌握雨天最低道碴电阻值。
②根据异常Rd值进行分析,排除电务自身原因的基础上,预先向工务提出建议,防患于未然。
③强调坚持工务维护规则,一般保持石碴不碰轨底即可。
④注意扣件完整及扣件周边的洁净。不受泥污污染。
二、调谐区故障引发的“红光带”案例分析及处理
调谐区它属于无源、低故障率系统。但由于系统设计理念、制造、施工及维修等多种因素,屡屡造成运用中的“红光带”。全面提高调谐区可靠性,防止“红光带”异常重要。
(1)在调谐区外部送端第三个补偿电容断线时,轨道电路的视入阻抗及小轨道工作电压大幅度下降,产生“红光带”。
解决办法:把小轨道接收工作值的余量从34.6%提高到66.7%,即从110mV提高到135mV。当发送端第三个电容断线时,小轨接收电压仍保持91mV,高于工作值10%。
(2)在调谐区外部送端第三个补偿电容断线时,轨道电路的视入阻抗及小轨道工作电压大幅度下降,产生“红光带”。
解决办法:把小轨道接收工作值的余量从34.6%提高到66.7%,即从110mV提高到135mV。当发送端第三个电容断线时,小轨接收电压仍保持91mV,高于工作值10%。
(3)实践证明“调谐区引接线采用单线、单端头”是错误的。单端头塞钉与钢轨间接触不良(接触电阻﹥1mΩ),属于多发故障,造成小轨道接收电平的大幅度下降。
解决办法:①对引接线塞钉打孔,采用进口电钻及钻头,严格施工工艺;②采用冗余设计。
结语
轨道电路“红光带”是铁路信号现场经常出现的问题,严重影响行车效率危及行车安全。本文针对ZPW-2000系列轨道电路“红光带”产生的原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提出了具体有效的解决办法,能够有效的把轨道电路“红光带”的现象消除在萌芽状态,对确保行车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宝华.铁路轨道电路红光带的故障原因及对策[J].通讯世界,2015,第12期.
[2]张代平.电气化区段轨道电路红光带的分析与对策[J].上海铁道科技,2010,第01期.
【关键词】轨道电路“红光带” ; 行車安全 ; 故障分析处理
【中图分类号】U284.9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4-0260-01
引言
“红光带”是轨道电路故障的表现形式,产生“红光带”的原因很多,但主要表现为三大点:一是设备故障引发的“红光带”;二是道碴电阻引发轨道电路的“红光带”;三是调谐区故障引发的“红光带”。本文主要针对由道砟电阻和调谐区故障引发的“红光带”进行分析与处理。
一、道碴电阻引发轨道电路的“红光带”案例分析及处理
2005年7月,西安局新军师庙隧道18信息移频轨道电路雨季道碴电阻超低(0.2Ω·km),造成轨道电路“红光带“(以下简称“红光带”),随后发生列车追尾事故。
2006年4月11日,广州局惠州段隧道雨季道碴电阻低(0.4Ω·km)也造成了“红光带”,随后又发生客货列车追尾人身伤亡重大事故。
造成道碴电阻低的原因及解决办法:
1.潮湿隧道
钢轨扣件和宽轨枕板上,尘土、污物的常年积累板结,形成潮湿环境下的严重连电,使道碴电阻下降至0.25-0.6Ω·km之间(有的南方隧道更低,如新军师庙为0.2Ω·km,南岭隧道为0.17Ω·km)。宝成线个别车站接近区段下坡道在隧道内,铁粉堆积,得不到雨水冲刷,潮湿天气,道床漏泄十分严重。
良好的工程设计能有效解决潮湿隧道道砟电阻低造成的“红光带”的问题:
(1)部分较为干燥,隧道内Rd稳定前提下,采用单纯轨道电路方式设计。
(2)Rd<1Ω·km,可根据Rd具体值考虑是否分割及确定分割长度。
(3)部分潮湿隧道内,Rd逐年下降,不能确定能否稳定的前提下,采用“计轴自动闭塞+ZPW-2000A机车信号方式”及“计轴自动闭塞+ZPW-2000A自动闭塞双重运用方式”。
2.桥梁地段
部分桥梁线路状态差,承重轨与护轮轨两轨间污物多,承重轨与护轮轨间金属扣件相碰,潮湿条件下,信号损耗严重。如华东二通道双刘站区间短桥、大瑶山水口桥、大秦线御河桥等。
良好的工程设计也能有效解决桥梁地段道砟电阻低造成的“红光带”的问题:
由于桥梁区段轨道电路一次参数随桥梁结构变化较大,原则上应对桥梁一次测参数做出测试,并以此确定电气绝缘节长度、轨道电路长度及调整表。为方便设计,将桥梁分为水泥结构及钢结构两类:
(1)不同水泥结构桥一次参数差异较小,可统一设计,一般水泥旱桥属于此范围,调谐区长度选择为30m。不同钢结构桥一次参数差异较大,要根据具体桥梁进行实测与设计,如南京长江大桥等。
(2)在桥梁轨道电路按实际参数设计后,护轮轨按200m以内两边加装绝缘。保持护轮轨与承重轨扣件不相碰,保持扣件完整、道碴不碰轨底,桥梁轨道电路可有效地防止“红光带”。
3.一般线路
(1)石碴碰轨底是雨天“红光带”的最重要因素。轨道电路中大量地段石碴与钢轨底部相碰,甚至掩埋了钢轨底部,造成雨天两钢轨通过道碴严重连电。
(2)钢轨扣件。绝缘破损或缺失;污物多;线路翻浆冒泥波及扣件。
(3)北方线路首场小雨易造成“红光带”。因冬季浮土对线路表面的影响,特别是石碴碰轨底同时出现的条件下,更易产生“红光带”。一般随着中雨冲刷后,“红光带”消失。如:大秦线2004年4月春雨多段“红光带”。
(4)工务大型机械化养路后“面包渣”效应造成的“红光带”。
(5)长大下坡道及车站接近区段存有下坡道,制动闸瓦铁粉堆积,下雨时,道碴电阻剧烈下降。如武胜关下行区间线路,石太线上行线路等。
一般线路道砟电阻低造成的“红光带”的解决办法:
①通过在线测试手段,可靠掌握雨天最低道碴电阻值。
②根据异常Rd值进行分析,排除电务自身原因的基础上,预先向工务提出建议,防患于未然。
③强调坚持工务维护规则,一般保持石碴不碰轨底即可。
④注意扣件完整及扣件周边的洁净。不受泥污污染。
二、调谐区故障引发的“红光带”案例分析及处理
调谐区它属于无源、低故障率系统。但由于系统设计理念、制造、施工及维修等多种因素,屡屡造成运用中的“红光带”。全面提高调谐区可靠性,防止“红光带”异常重要。
(1)在调谐区外部送端第三个补偿电容断线时,轨道电路的视入阻抗及小轨道工作电压大幅度下降,产生“红光带”。
解决办法:把小轨道接收工作值的余量从34.6%提高到66.7%,即从110mV提高到135mV。当发送端第三个电容断线时,小轨接收电压仍保持91mV,高于工作值10%。
(2)在调谐区外部送端第三个补偿电容断线时,轨道电路的视入阻抗及小轨道工作电压大幅度下降,产生“红光带”。
解决办法:把小轨道接收工作值的余量从34.6%提高到66.7%,即从110mV提高到135mV。当发送端第三个电容断线时,小轨接收电压仍保持91mV,高于工作值10%。
(3)实践证明“调谐区引接线采用单线、单端头”是错误的。单端头塞钉与钢轨间接触不良(接触电阻﹥1mΩ),属于多发故障,造成小轨道接收电平的大幅度下降。
解决办法:①对引接线塞钉打孔,采用进口电钻及钻头,严格施工工艺;②采用冗余设计。
结语
轨道电路“红光带”是铁路信号现场经常出现的问题,严重影响行车效率危及行车安全。本文针对ZPW-2000系列轨道电路“红光带”产生的原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提出了具体有效的解决办法,能够有效的把轨道电路“红光带”的现象消除在萌芽状态,对确保行车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宝华.铁路轨道电路红光带的故障原因及对策[J].通讯世界,2015,第12期.
[2]张代平.电气化区段轨道电路红光带的分析与对策[J].上海铁道科技,2010,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