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基本资料:
1. 案主姓名:许雪(化名)
2. 性别:女
3. 年龄:17岁
4. 学校、年级:广东省阳西第一中学高一
5. 辅导者:广东省阳西第一中学陈芳
6. 案主来源:本班学生
二、 问题的缘起:
又是一个新的学年,又是一届新生来到了一个崭新的学习环境。我走进教室,开始了他们在高中学府里的第一堂课。不久讲台下的一个学生引起了我的注意,她就是本案案主许雪。当时,她坐得离桌子很远,斜歪着头,下巴上翘,双手抱胸,一副傲慢的样子。这是我第一次见到许雪,一个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孤独女孩。
在今后的不断接触和随笔交流中,笔者发现案主许雪并不如她所表现出来的那么傲慢。她常常会因一些事情感到无助,并对周围的环境产生敌对情绪,再加上她朋友少,遇到不开心的事经常自己偷偷哭泣,事后又以傲慢的姿态示人。
案主许雪的心理问题多次在随笔中表露,以下为案主随笔摘录:
“重男轻女是封建家庭存在的问题,可这问题在我家也存在……我还有弟弟,弟弟最小,妈妈最宠他……我非常讨厌他,最讨厌他……我连家都不愿回了,回到家的感觉并不是温馨,幸福,而是痛苦,难受……一般人不会理解我的心情的……家,真的好辛苦,没有一天是快乐的,而能够带给我幸福的气氛的人,只有爸爸,他却远在深圳……”
“家是我最不愿意待的地方,我在家感觉不到温暖,幸福的气息,只有我的弟弟妹妹的吵架声,那让我所感到的‘重男轻女’的思想……”
“阿英(化名)是我的室友。她问我:‘你准备得怎么样了?中考体育行吗?’我迟迟地说:‘不知道啊!’接着是一阵沉默。在这里,我看到了自私,虚伪……”
“……初中的老师那冷冰冰的面孔面对着我们,还有那冷漠的双眼,我蔑视他们……”
(案主随笔摘录,时间为新学期9月至11月)
从随笔可看到,案主既有对母亲的不满,又有对老师同学的敌对情绪,笔者一直想找契机帮助她。
上个月,许雪意外地给笔者打了一个电话。事情是这样的,她收的300元的团费,被偷了,向我借。虽然事后我答应了,但让我不解的是当此事发生时,她作为没有经济来源的学生只肯向老师借钱,却不肯向家人坦白解决这个问题,真是让人匪夷所思。带着这个问题,我走访了她的家人和老师。
三、 案例分析
我通过走访家长和班主任了解到许雪父亲常年在外工作,妈妈掌握着家里的权威,一切大小事务都是母亲说了算。她母亲有“重男轻女”的思想,极爱她的小儿子,对两个大女儿关爱不够,甚至刻苛。
在学校,许雪把同学的关爱当成了虚伪,把老师对同学的严厉当成了冷漠。除了学习之外,什么都不参与,朋友也没有一个。
以上看来,许雪在心理上有这样一些问题:(1) 人格障碍;(2) 对周围环境有敌对情绪和面对社会感到十分无助。
1. 人格障碍责在父母
所谓人格健康,是指每个人在自身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中保持良好的认识水平、平稳的情绪情感、恰当的行为方式和正常的社交与职业功能。青春期是人格形成的一个关键时期。人格的发育与环境因素,尤其是家庭因素的关系一直受到精神病学、心理学和社会各界的重视。国内外诸多研究表明,子女的人格特征与父母的养育方式密切相关,不良的父母养育方式会造成子女人格偏离,是导致人格障碍、神经症、吸毒等行为问题的危险因素。
人格偏离与父母的拒绝和过度保护呈正相关,与父母的情感温暖呈负相关,父母养育方式、教育程度、学校类型等因素是人格偏离发生的可疑危险因素。一个孩子欠债300元,受了这么大的委屈却不想让母亲知道,求助于老师,可见她对母亲的极大不信任。不过,值得庆幸的是她想到了我,也就是说她信任我,这为我们将来的交谈提供了可能。当然,我们教师也不能将自己置于“救世主”的地位,而应帮助学生产生自信、自助的力量,能够自我调节,自我疏导、自我开发、自我控制、自我反思、自我悦纳,逐步实现自我主体与环境客体的协调、统一,提高人主体对外界的适应性、和谐性。
2. 对周围环境有敌对情绪和无助感
父母的不良养育方式比如对子女的过分惩罚、羞辱、刻薄和吝啬,易使子女产生自卑感、无助感和不安全感,害怕失败和挫折,有较强的逆反心理,对周围环境容易产生敌对情绪,易记仇报复。
许雪正是因为家庭关爱较少,形成了独立、倔强的个性,表面的傲慢与坚强与内心的敌对情绪,无助感形成反差,尤其是对待女同学,极度地不信任她们。
大家知道,同学关系是一种人际关系,宿舍、班级、学校是一个小型社会,在这个小集体中学会处里好同学关系,将来走上社会才能善于处理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适应社会、影响社会。
四、 干预过程和措施
1. 了解背景资料
(1)经常性地与其父母进行电话联络,并多次约见其父母,了解其家庭情况并解决其父母的疑问。
(2)向其班主任和同班同学了解情况。
(3)在与案主本人的日常接触和无数次交心谈话以及她交上来的随笔中了解她对家庭的看法,对他人、社会和自我的看法及其心理情绪状况。
2. 对案主的干预
(1)让案主感受爱的存在
让她参加集体活动,感受集体的温暖,如11月的校庆和体育节,还让她多次担任了班级各项文娱活动(如演讲比赛、诗歌朗诵比赛、辩论赛、联欢会等)的主持人。让她参与集体活动,进入到大集体中,感受同学之谊,感受爱的存在。
在学习上,只要有一点细微的进步就在随笔上进行及时的鼓励。让她感受到老师的关心,让她知道她的每一个成绩老师都看在眼里。
同时在对案主进行干预的过程中,除了由辅导者本人进行直接干预以外,还通过家长、同学等案主周围的人对她施行有效的干预。还利用她对文学的爱好,本人还借给她看一些有关爱的教育的书籍,培养她热爱集体,尊重他人友爱他人的品质。如海伦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冰心的《繁星》等等。
通过多方面的干预途径,让案主体会爱的存在,以更开阔的心悦纳别人。
(2)让案主悦纳他人
案主在人际交往方面对他人缺乏信任感,认为世人都不可信,任何人都是虚伪的,人与人之间缺少真诚,如果自己真心实意地对待别人,可获得的往往是别人的欺骗和背叛。
案主的这种人际交往问题,来自早期生活中父母之爱的缺失,使她对周围的环境有敌对心理。许雪没有朋友,在她的随笔里总是反映出对朋友对老师的敌视。如:
“XX(老师名)死性不改,总是喜欢破口大骂。唉!无办法啦。她这句话我永远都不会忘记,从那句话起,我便没有再问她了。只想她快点消失在我面前。”事后我找那位任课老师了解情况,原来那位老师发现她在画画,就过去问她:“你要不要读书呀?”于是,我在她的随笔本上写着:“不要再怨气了,把各科的成绩做好,才是对自己的尊重,也会赢得他人的尊重。生活总有一些不如意,心放宽一些。”
在实施干预的过程中,本人一直引导案主对他人要多一些宽容,要多从他人的角度设身处地地想一想,不要求全责备,要悦纳别人,无论是他们的长处还是不足。
3. 对案主家庭的干预
案主的种种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她的家庭。因此,要实施有效的辅导,必须对案主的家庭进行干预。我与案主的家长经常进行电话联络,并邀请其父母到学校商谈或直接到案主家中进行家访。通过这些途径了解其父母对孩子的教养方式、他们对女儿的理解程度及案主在家中的表现等等,同时也让她的父母了解女儿在校情况及其心理状态。
通过接触,案主的父母承认以前确实不大关心女儿,而且忽略了女儿的感受,不过他们也不希望给她造成心理障碍,了解了女儿的一些心理状况之后,家长也很着急和担心。
我建议案主父亲尽量腾出更多的时间与女儿相聚,建议其母多花一点时间与案主交流。可喜的是,家长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之后,减少了生意上的应酬,把时间花在女儿身上,晚间时间他们促膝交谈,每逢周末就带女儿出去游玩。
在父母的关爱之下,案主重新感到了家庭的温暖,也感受到了自己对于家长的重要性,开始逐渐从孤独中走了出来。
青少年的人格偏离现状值得引起家庭、学校和社会高度重视。对于青少年人格障碍的预防,首先要提倡正确的父母养育方式,还应创造和睦温馨的家庭环境,促进孩子的人格健康发育;其次是老师在辅导过程中,要注意充分地调动各方面教育力量的作用,通过各种渠道如随笔实施有效的干预以帮助学生心理健康发展。(阳西一中)
1. 案主姓名:许雪(化名)
2. 性别:女
3. 年龄:17岁
4. 学校、年级:广东省阳西第一中学高一
5. 辅导者:广东省阳西第一中学陈芳
6. 案主来源:本班学生
二、 问题的缘起:
又是一个新的学年,又是一届新生来到了一个崭新的学习环境。我走进教室,开始了他们在高中学府里的第一堂课。不久讲台下的一个学生引起了我的注意,她就是本案案主许雪。当时,她坐得离桌子很远,斜歪着头,下巴上翘,双手抱胸,一副傲慢的样子。这是我第一次见到许雪,一个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孤独女孩。
在今后的不断接触和随笔交流中,笔者发现案主许雪并不如她所表现出来的那么傲慢。她常常会因一些事情感到无助,并对周围的环境产生敌对情绪,再加上她朋友少,遇到不开心的事经常自己偷偷哭泣,事后又以傲慢的姿态示人。
案主许雪的心理问题多次在随笔中表露,以下为案主随笔摘录:
“重男轻女是封建家庭存在的问题,可这问题在我家也存在……我还有弟弟,弟弟最小,妈妈最宠他……我非常讨厌他,最讨厌他……我连家都不愿回了,回到家的感觉并不是温馨,幸福,而是痛苦,难受……一般人不会理解我的心情的……家,真的好辛苦,没有一天是快乐的,而能够带给我幸福的气氛的人,只有爸爸,他却远在深圳……”
“家是我最不愿意待的地方,我在家感觉不到温暖,幸福的气息,只有我的弟弟妹妹的吵架声,那让我所感到的‘重男轻女’的思想……”
“阿英(化名)是我的室友。她问我:‘你准备得怎么样了?中考体育行吗?’我迟迟地说:‘不知道啊!’接着是一阵沉默。在这里,我看到了自私,虚伪……”
“……初中的老师那冷冰冰的面孔面对着我们,还有那冷漠的双眼,我蔑视他们……”
(案主随笔摘录,时间为新学期9月至11月)
从随笔可看到,案主既有对母亲的不满,又有对老师同学的敌对情绪,笔者一直想找契机帮助她。
上个月,许雪意外地给笔者打了一个电话。事情是这样的,她收的300元的团费,被偷了,向我借。虽然事后我答应了,但让我不解的是当此事发生时,她作为没有经济来源的学生只肯向老师借钱,却不肯向家人坦白解决这个问题,真是让人匪夷所思。带着这个问题,我走访了她的家人和老师。
三、 案例分析
我通过走访家长和班主任了解到许雪父亲常年在外工作,妈妈掌握着家里的权威,一切大小事务都是母亲说了算。她母亲有“重男轻女”的思想,极爱她的小儿子,对两个大女儿关爱不够,甚至刻苛。
在学校,许雪把同学的关爱当成了虚伪,把老师对同学的严厉当成了冷漠。除了学习之外,什么都不参与,朋友也没有一个。
以上看来,许雪在心理上有这样一些问题:(1) 人格障碍;(2) 对周围环境有敌对情绪和面对社会感到十分无助。
1. 人格障碍责在父母
所谓人格健康,是指每个人在自身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中保持良好的认识水平、平稳的情绪情感、恰当的行为方式和正常的社交与职业功能。青春期是人格形成的一个关键时期。人格的发育与环境因素,尤其是家庭因素的关系一直受到精神病学、心理学和社会各界的重视。国内外诸多研究表明,子女的人格特征与父母的养育方式密切相关,不良的父母养育方式会造成子女人格偏离,是导致人格障碍、神经症、吸毒等行为问题的危险因素。
人格偏离与父母的拒绝和过度保护呈正相关,与父母的情感温暖呈负相关,父母养育方式、教育程度、学校类型等因素是人格偏离发生的可疑危险因素。一个孩子欠债300元,受了这么大的委屈却不想让母亲知道,求助于老师,可见她对母亲的极大不信任。不过,值得庆幸的是她想到了我,也就是说她信任我,这为我们将来的交谈提供了可能。当然,我们教师也不能将自己置于“救世主”的地位,而应帮助学生产生自信、自助的力量,能够自我调节,自我疏导、自我开发、自我控制、自我反思、自我悦纳,逐步实现自我主体与环境客体的协调、统一,提高人主体对外界的适应性、和谐性。
2. 对周围环境有敌对情绪和无助感
父母的不良养育方式比如对子女的过分惩罚、羞辱、刻薄和吝啬,易使子女产生自卑感、无助感和不安全感,害怕失败和挫折,有较强的逆反心理,对周围环境容易产生敌对情绪,易记仇报复。
许雪正是因为家庭关爱较少,形成了独立、倔强的个性,表面的傲慢与坚强与内心的敌对情绪,无助感形成反差,尤其是对待女同学,极度地不信任她们。
大家知道,同学关系是一种人际关系,宿舍、班级、学校是一个小型社会,在这个小集体中学会处里好同学关系,将来走上社会才能善于处理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适应社会、影响社会。
四、 干预过程和措施
1. 了解背景资料
(1)经常性地与其父母进行电话联络,并多次约见其父母,了解其家庭情况并解决其父母的疑问。
(2)向其班主任和同班同学了解情况。
(3)在与案主本人的日常接触和无数次交心谈话以及她交上来的随笔中了解她对家庭的看法,对他人、社会和自我的看法及其心理情绪状况。
2. 对案主的干预
(1)让案主感受爱的存在
让她参加集体活动,感受集体的温暖,如11月的校庆和体育节,还让她多次担任了班级各项文娱活动(如演讲比赛、诗歌朗诵比赛、辩论赛、联欢会等)的主持人。让她参与集体活动,进入到大集体中,感受同学之谊,感受爱的存在。
在学习上,只要有一点细微的进步就在随笔上进行及时的鼓励。让她感受到老师的关心,让她知道她的每一个成绩老师都看在眼里。
同时在对案主进行干预的过程中,除了由辅导者本人进行直接干预以外,还通过家长、同学等案主周围的人对她施行有效的干预。还利用她对文学的爱好,本人还借给她看一些有关爱的教育的书籍,培养她热爱集体,尊重他人友爱他人的品质。如海伦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冰心的《繁星》等等。
通过多方面的干预途径,让案主体会爱的存在,以更开阔的心悦纳别人。
(2)让案主悦纳他人
案主在人际交往方面对他人缺乏信任感,认为世人都不可信,任何人都是虚伪的,人与人之间缺少真诚,如果自己真心实意地对待别人,可获得的往往是别人的欺骗和背叛。
案主的这种人际交往问题,来自早期生活中父母之爱的缺失,使她对周围的环境有敌对心理。许雪没有朋友,在她的随笔里总是反映出对朋友对老师的敌视。如:
“XX(老师名)死性不改,总是喜欢破口大骂。唉!无办法啦。她这句话我永远都不会忘记,从那句话起,我便没有再问她了。只想她快点消失在我面前。”事后我找那位任课老师了解情况,原来那位老师发现她在画画,就过去问她:“你要不要读书呀?”于是,我在她的随笔本上写着:“不要再怨气了,把各科的成绩做好,才是对自己的尊重,也会赢得他人的尊重。生活总有一些不如意,心放宽一些。”
在实施干预的过程中,本人一直引导案主对他人要多一些宽容,要多从他人的角度设身处地地想一想,不要求全责备,要悦纳别人,无论是他们的长处还是不足。
3. 对案主家庭的干预
案主的种种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她的家庭。因此,要实施有效的辅导,必须对案主的家庭进行干预。我与案主的家长经常进行电话联络,并邀请其父母到学校商谈或直接到案主家中进行家访。通过这些途径了解其父母对孩子的教养方式、他们对女儿的理解程度及案主在家中的表现等等,同时也让她的父母了解女儿在校情况及其心理状态。
通过接触,案主的父母承认以前确实不大关心女儿,而且忽略了女儿的感受,不过他们也不希望给她造成心理障碍,了解了女儿的一些心理状况之后,家长也很着急和担心。
我建议案主父亲尽量腾出更多的时间与女儿相聚,建议其母多花一点时间与案主交流。可喜的是,家长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之后,减少了生意上的应酬,把时间花在女儿身上,晚间时间他们促膝交谈,每逢周末就带女儿出去游玩。
在父母的关爱之下,案主重新感到了家庭的温暖,也感受到了自己对于家长的重要性,开始逐渐从孤独中走了出来。
青少年的人格偏离现状值得引起家庭、学校和社会高度重视。对于青少年人格障碍的预防,首先要提倡正确的父母养育方式,还应创造和睦温馨的家庭环境,促进孩子的人格健康发育;其次是老师在辅导过程中,要注意充分地调动各方面教育力量的作用,通过各种渠道如随笔实施有效的干预以帮助学生心理健康发展。(阳西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