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物简介】
孙青,云南省昆明市第十中学正高级教师,全国优秀地理教育工作者,教育部基础教育专家库、国培专家库及“一师一优课”评审专家,全国地理教学专家委员会委员,云南省特级教师,云南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业技术人才,省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省委联系专家,云南省万人计划教学名师,云南省高中地理名师工作坊坊主,首届云岭名师和春城名师,昆明市首席高级教师,省、市、区孙青名师工作室主持人,云师大硕士生导师,首届基础教育专家委员会专家,省、市高考和课改专家组成员;连续10年担任昆明教育电视台中高考主讲专家,主持和参与教育部、省、市级重点课题8项;发表论文40余篇,参编教育部审定现行初中教材,主编40多部教学指导丛书。目前,孙青参与昆明市“银龄讲学三年行动计划”,成为昆明市第一中学的银龄讲师。
初识孙青老师还是在多年前的一次组稿会上,穿着得体、气质超群的她一出现便成为全场瞩目的焦点。在短短的接触时间里,她让我感受到一名优秀教师的谦逊儒雅和不凡谈吐。后来因为业务上的需要,我们的沟通频繁起来,她解决问题时雷厉风行的个性和永不服输的精神更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青涩到成熟,从一名普通教师到一位教育专家,孙青安于三尺讲台,甘守一方净土,用自己的不懈努力进德修业,最终破茧成蝶。
不变初心,进德修业
1988年7月,22岁的女孩儿孙青从云南师范大学地理系毕业,满怀激情地来到了昆明市第十中学任教,从此走上了教书育人之路。
自成为教师的第一天起,孙青就树立了一个信念:用心上好每一节课,让每一名学生都能有所收获。新课程改革教育理念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努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的能力。在教学中,孙青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把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学生成长及将来的发展奠基。孙青的课堂教学从来都不是灌输式的,总以学生关心的热点事件导入,将书本上的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正如她对年轻教师所说的:“考点都是一样的,只是出现的形式各不相同,你们要做的是更深刻地领会知识的内涵,用生活化、趣味化的方式去表达,让学生爱上地理,学好地理。”孙青在课堂上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不仅会争先恐后地展示自己的学习心得,更能提出不同的见解,课堂气氛活跃。
孙青一直坚持着“学校教育的目标和价值是立德树人”的理念。在将近20年的班主任工作中,他多次临危受命,凭借着自己丰富的经验顺利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问题。有一次,在刚带完一届高三的情况下,孙青又接手了新一届的高三“困难班”。由于她在班级管理上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许多家长“慕名而来”,希望她能够对自家的“调皮孩子”加以管教,导致该班成了昆十中历史上人数最多的班级。这个班的学生性格各异,问题也多种多样:有的是学习方面的问题,如理科成绩差,不愿完成作业,上高中以来不愿学习只想趴在桌上睡觉等;有的是与父母沟通不良,因父母离异情绪不稳定或因为打游戏父母多说两句就扔菜刀并扬言“见不得就把我砍了”的;有的则是因为自己考试成绩不理想对老师恶语相向;还有一些是不能正确面对高考压力而想方设法脱离学校管束的……这些令老师摇头叹息的“刺头”们,都归入了孙青的班级。孙青和五个科任教师齐心协力,通过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逐个击破,最终带领全班同学迈进了大学的校门。学生也把这个班戏称为“四个恶婆和两个温柔男人领着一窝疯子”(语文、外语、政治、地理四个女老师,数学、历史两个男老师)。在这样一届又一届的迎来送往中,孙青从年轻时被学生气哭的“孙姐”,逐渐变成了学生发自心底喊出的“孙妈”。
辐射引领,薪火相传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为了更好地推广孙青在教育教学一线积淀的成功经验和先进理念,发挥名师的引领、辐射、示范作用,2010年8月以来,昆明市教育局、盘龙区教育局、省教育厅先后命名成立“昆明市孙青名师工作室”“盘龙区孙青名师工作室”和“云南省孙青名师工作室”“云南省万人计划孙青名师工作坊”。作为省、市、区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孙青要承担省级60名、市级10名、区级5名中青年地理教师的培养工作。为了把工作室打造成“地理研究的平臺、专业成长的阶梯、学科辐射的中心”,11年来,她积极组织学员开展丰富多彩的教科活动,有效推动了学员的专业成长,使一大批学员真正成为学有专长、术有专攻的省、市、区名师。
孙青认为,要打造具有共同教育理想与研究愿景的学习型、研究型、专业化教师团队,工作室就必须有自己的教学主张和研究项目,实施主题化、系列化的研修策略和有效的运作机制。只有满足以上要求,才能充分发挥名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提升工作室研究内涵。为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让工作室学员从优秀走向卓越,孙青为他们设定了“通过名师的引领和自主研学成为新一代的名师”的目标,提出了“地理即生活,生活即地理”的教学主张,引导学员开展简洁、有趣、实用的地理教学,做教育专家而不是教书匠,成为“智慧型教师”。
首先,通过工作室的研修学习,筑牢教师基本功。工作室针对学员实际制定个人研修发展的短、中、长期规划,经过与学员充分讨论,制定研修方案。同时,还明确了工作室的组织机构和岗位职责,制定了工作、例会、学习及研修制度。在对照工作室研修发展规划的基础上,工作室每位学员都按时提交了个人发展三年规划。除此之外,孙青还为学员列出了阅读书单,提出阅读要求,培养阅读习惯,让阅读成为厚积薄发的知识增长点,提高学员个人软实力。
其次,引领工作室学员从优秀走向卓越的关键是过程和方法。工作室学员的“专业成长”不能只依靠文献资料,他们需要学习先进、吸收经验,以及相互借鉴和交流。为此,孙青在工作室日常工作外,先后邀请多位大学教授、省市教研员、国内中学名师,或开设讲座分享经验,或走进课堂进行示范教学研究,或主题研讨。同时,工作室按照“问题驱动—主题研讨—课例研讨—反思总结”的思路,开展基于问题的研究活动,把常规研讨与高端研修相结合,通过专家引领、理论学习、课堂研讨、专题研讨、总结反思、跨区域联合教研等形式,提高研学活动的实效性,促使每位学员在团队研修中获得专业成长。除此以外,孙青名师工作室还组织学员参加全国名师工作室联盟的跨区域联动,鼓励学员参加高端学术会议和培训,共同开展教学研究,有力促进工作室成员的专业发展。 第三,引领工作室学员从优秀走向卓越的引擎是情感态度价值观。为确保项目研究的顺利开展,孙青致力建立有效的工作室工作机制、评价机制和相应的制度保障,利用和整合各类资源,为教师专业发展搭建平台。工作室多形式、多渠道辅助学员开展课题研究,指导学员独立自主完成课题。工作室实施多元评价,强化激励机制。建立工作室学员个人成长档案袋,强化过程管理,实施“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发展性评价,尝试团队评价、项目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每一期的研修都能打造一支“高精尖”教师团队。名师工作室成了教学研讨的集散地、教师成长的助推器、名师培养的孵化器。
“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成功在于奉献;教育是科学,科学的探索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孙青一直以来致力于将工作室打造为地理研究的平台、专业成长的阶梯、学科辐射的中心,以“专业发展、示范引领、指导培养、教学研讨、共同发展”为宗旨,以教与研智慧相融为方法路径,为团队教师专业成长搭建一个集教研、师训、科研于一体的综合平台,为工作室学员的成长铺路、奠基。工作室通过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工作,把先进的教育理念、独特的教学风格、精湛的教学技巧、灵活的教学方法渗透到学员的日常教学中,力求使每一名学员通过2~3年的全方位研训,在理论水平、地理素养、创新意识、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化发展等方面获得进步和提高,追求教育的科学和艺术,追求科学和艺术的教育,在理念、使命和磨砺中破茧成蝶,实现了团队教师的卓越成长。
多年来,孙青名师工作室取得了不凡的成绩,在省、市、区三级考核中,成绩均为优秀,在省级考核的200个工作室中,更是名列中学组第一名。工作室学员被评为昆明市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有10余人次、9人被评为县区级以上优秀教师、优秀党员,获得“全国优秀地理教育工作者”等国家级荣誉称号29项、省级荣誉24项、市区级荣誉34項,其他荣誉38项。工作室学员在《中学地理教学参考》《现代中小学教育》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8篇。在《地理教育》《求学》《云南教育》等国家和省级知名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在各级论文评比中,获国家级奖项31人次、获省级奖项31人次。课题研究方面,工作室在研或结题的课题有国家级课题2个、省级课题2个、市级课题5个、区级课题1个和校级课题2个,主持或参与40多部教辅类图书的修编工作。
教研之木,枝繁叶茂
从投身地理学科教育教学工作的第一天开始,孙青就时刻提醒自己要做一个学习型、研究型教师。多年来,她一直坚持在教育教学一线践行初心,以持之以恒地学习作为生产力,努力研习教育类书籍,掌握素质教育的核心精神,站在学科的制高点,以科研的思路去审视自己和同仁的教学过程,注意总结教育教学经验。
多年来,孙青在各级核心刊物发表论文40余篇,并积极投身课题研究,主持和参与国家、省、市级课题10项。受邀参编教育部审定现行初中教材,主编参编30多部教材教辅。鉴于教育教学和学术研究方面的卓越表现,2000年她被破格评为中学地理高级教师,2006年被评为中学地理特级教师,2017年被评为中学正高级教师,被授予“盘龙区优秀专业人才”“昆明市有突出贡献优秀专业技术人才”“昆明市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云南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全国优秀地理工作者”,以及云南省首届“云岭名师”、昆明市首届“春城名师”等荣誉称号,并成为省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跻身云南省中学地理教育教学领军人物行列。
苦心耕耘育桃李,一片冰心在玉壶。33年的教学生涯,孙青失败过,迷茫过,也委屈过,但是她始终没有抱怨过。这就是我认识的孙青老师,她一直在忙碌中进取,在困难中坚强,在教育的道路上步履不停,在每一个转角一次又一次遇见更好的自己!
◇责任编辑 邱 艳◇
孙青,云南省昆明市第十中学正高级教师,全国优秀地理教育工作者,教育部基础教育专家库、国培专家库及“一师一优课”评审专家,全国地理教学专家委员会委员,云南省特级教师,云南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业技术人才,省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省委联系专家,云南省万人计划教学名师,云南省高中地理名师工作坊坊主,首届云岭名师和春城名师,昆明市首席高级教师,省、市、区孙青名师工作室主持人,云师大硕士生导师,首届基础教育专家委员会专家,省、市高考和课改专家组成员;连续10年担任昆明教育电视台中高考主讲专家,主持和参与教育部、省、市级重点课题8项;发表论文40余篇,参编教育部审定现行初中教材,主编40多部教学指导丛书。目前,孙青参与昆明市“银龄讲学三年行动计划”,成为昆明市第一中学的银龄讲师。
初识孙青老师还是在多年前的一次组稿会上,穿着得体、气质超群的她一出现便成为全场瞩目的焦点。在短短的接触时间里,她让我感受到一名优秀教师的谦逊儒雅和不凡谈吐。后来因为业务上的需要,我们的沟通频繁起来,她解决问题时雷厉风行的个性和永不服输的精神更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青涩到成熟,从一名普通教师到一位教育专家,孙青安于三尺讲台,甘守一方净土,用自己的不懈努力进德修业,最终破茧成蝶。
不变初心,进德修业
1988年7月,22岁的女孩儿孙青从云南师范大学地理系毕业,满怀激情地来到了昆明市第十中学任教,从此走上了教书育人之路。
自成为教师的第一天起,孙青就树立了一个信念:用心上好每一节课,让每一名学生都能有所收获。新课程改革教育理念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努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的能力。在教学中,孙青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把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学生成长及将来的发展奠基。孙青的课堂教学从来都不是灌输式的,总以学生关心的热点事件导入,将书本上的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正如她对年轻教师所说的:“考点都是一样的,只是出现的形式各不相同,你们要做的是更深刻地领会知识的内涵,用生活化、趣味化的方式去表达,让学生爱上地理,学好地理。”孙青在课堂上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不仅会争先恐后地展示自己的学习心得,更能提出不同的见解,课堂气氛活跃。
孙青一直坚持着“学校教育的目标和价值是立德树人”的理念。在将近20年的班主任工作中,他多次临危受命,凭借着自己丰富的经验顺利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问题。有一次,在刚带完一届高三的情况下,孙青又接手了新一届的高三“困难班”。由于她在班级管理上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许多家长“慕名而来”,希望她能够对自家的“调皮孩子”加以管教,导致该班成了昆十中历史上人数最多的班级。这个班的学生性格各异,问题也多种多样:有的是学习方面的问题,如理科成绩差,不愿完成作业,上高中以来不愿学习只想趴在桌上睡觉等;有的是与父母沟通不良,因父母离异情绪不稳定或因为打游戏父母多说两句就扔菜刀并扬言“见不得就把我砍了”的;有的则是因为自己考试成绩不理想对老师恶语相向;还有一些是不能正确面对高考压力而想方设法脱离学校管束的……这些令老师摇头叹息的“刺头”们,都归入了孙青的班级。孙青和五个科任教师齐心协力,通过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逐个击破,最终带领全班同学迈进了大学的校门。学生也把这个班戏称为“四个恶婆和两个温柔男人领着一窝疯子”(语文、外语、政治、地理四个女老师,数学、历史两个男老师)。在这样一届又一届的迎来送往中,孙青从年轻时被学生气哭的“孙姐”,逐渐变成了学生发自心底喊出的“孙妈”。
辐射引领,薪火相传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为了更好地推广孙青在教育教学一线积淀的成功经验和先进理念,发挥名师的引领、辐射、示范作用,2010年8月以来,昆明市教育局、盘龙区教育局、省教育厅先后命名成立“昆明市孙青名师工作室”“盘龙区孙青名师工作室”和“云南省孙青名师工作室”“云南省万人计划孙青名师工作坊”。作为省、市、区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孙青要承担省级60名、市级10名、区级5名中青年地理教师的培养工作。为了把工作室打造成“地理研究的平臺、专业成长的阶梯、学科辐射的中心”,11年来,她积极组织学员开展丰富多彩的教科活动,有效推动了学员的专业成长,使一大批学员真正成为学有专长、术有专攻的省、市、区名师。
孙青认为,要打造具有共同教育理想与研究愿景的学习型、研究型、专业化教师团队,工作室就必须有自己的教学主张和研究项目,实施主题化、系列化的研修策略和有效的运作机制。只有满足以上要求,才能充分发挥名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提升工作室研究内涵。为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让工作室学员从优秀走向卓越,孙青为他们设定了“通过名师的引领和自主研学成为新一代的名师”的目标,提出了“地理即生活,生活即地理”的教学主张,引导学员开展简洁、有趣、实用的地理教学,做教育专家而不是教书匠,成为“智慧型教师”。
首先,通过工作室的研修学习,筑牢教师基本功。工作室针对学员实际制定个人研修发展的短、中、长期规划,经过与学员充分讨论,制定研修方案。同时,还明确了工作室的组织机构和岗位职责,制定了工作、例会、学习及研修制度。在对照工作室研修发展规划的基础上,工作室每位学员都按时提交了个人发展三年规划。除此之外,孙青还为学员列出了阅读书单,提出阅读要求,培养阅读习惯,让阅读成为厚积薄发的知识增长点,提高学员个人软实力。
其次,引领工作室学员从优秀走向卓越的关键是过程和方法。工作室学员的“专业成长”不能只依靠文献资料,他们需要学习先进、吸收经验,以及相互借鉴和交流。为此,孙青在工作室日常工作外,先后邀请多位大学教授、省市教研员、国内中学名师,或开设讲座分享经验,或走进课堂进行示范教学研究,或主题研讨。同时,工作室按照“问题驱动—主题研讨—课例研讨—反思总结”的思路,开展基于问题的研究活动,把常规研讨与高端研修相结合,通过专家引领、理论学习、课堂研讨、专题研讨、总结反思、跨区域联合教研等形式,提高研学活动的实效性,促使每位学员在团队研修中获得专业成长。除此以外,孙青名师工作室还组织学员参加全国名师工作室联盟的跨区域联动,鼓励学员参加高端学术会议和培训,共同开展教学研究,有力促进工作室成员的专业发展。 第三,引领工作室学员从优秀走向卓越的引擎是情感态度价值观。为确保项目研究的顺利开展,孙青致力建立有效的工作室工作机制、评价机制和相应的制度保障,利用和整合各类资源,为教师专业发展搭建平台。工作室多形式、多渠道辅助学员开展课题研究,指导学员独立自主完成课题。工作室实施多元评价,强化激励机制。建立工作室学员个人成长档案袋,强化过程管理,实施“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发展性评价,尝试团队评价、项目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每一期的研修都能打造一支“高精尖”教师团队。名师工作室成了教学研讨的集散地、教师成长的助推器、名师培养的孵化器。
“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成功在于奉献;教育是科学,科学的探索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孙青一直以来致力于将工作室打造为地理研究的平台、专业成长的阶梯、学科辐射的中心,以“专业发展、示范引领、指导培养、教学研讨、共同发展”为宗旨,以教与研智慧相融为方法路径,为团队教师专业成长搭建一个集教研、师训、科研于一体的综合平台,为工作室学员的成长铺路、奠基。工作室通过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工作,把先进的教育理念、独特的教学风格、精湛的教学技巧、灵活的教学方法渗透到学员的日常教学中,力求使每一名学员通过2~3年的全方位研训,在理论水平、地理素养、创新意识、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化发展等方面获得进步和提高,追求教育的科学和艺术,追求科学和艺术的教育,在理念、使命和磨砺中破茧成蝶,实现了团队教师的卓越成长。
多年来,孙青名师工作室取得了不凡的成绩,在省、市、区三级考核中,成绩均为优秀,在省级考核的200个工作室中,更是名列中学组第一名。工作室学员被评为昆明市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有10余人次、9人被评为县区级以上优秀教师、优秀党员,获得“全国优秀地理教育工作者”等国家级荣誉称号29项、省级荣誉24项、市区级荣誉34項,其他荣誉38项。工作室学员在《中学地理教学参考》《现代中小学教育》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8篇。在《地理教育》《求学》《云南教育》等国家和省级知名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在各级论文评比中,获国家级奖项31人次、获省级奖项31人次。课题研究方面,工作室在研或结题的课题有国家级课题2个、省级课题2个、市级课题5个、区级课题1个和校级课题2个,主持或参与40多部教辅类图书的修编工作。
教研之木,枝繁叶茂
从投身地理学科教育教学工作的第一天开始,孙青就时刻提醒自己要做一个学习型、研究型教师。多年来,她一直坚持在教育教学一线践行初心,以持之以恒地学习作为生产力,努力研习教育类书籍,掌握素质教育的核心精神,站在学科的制高点,以科研的思路去审视自己和同仁的教学过程,注意总结教育教学经验。
多年来,孙青在各级核心刊物发表论文40余篇,并积极投身课题研究,主持和参与国家、省、市级课题10项。受邀参编教育部审定现行初中教材,主编参编30多部教材教辅。鉴于教育教学和学术研究方面的卓越表现,2000年她被破格评为中学地理高级教师,2006年被评为中学地理特级教师,2017年被评为中学正高级教师,被授予“盘龙区优秀专业人才”“昆明市有突出贡献优秀专业技术人才”“昆明市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云南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全国优秀地理工作者”,以及云南省首届“云岭名师”、昆明市首届“春城名师”等荣誉称号,并成为省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跻身云南省中学地理教育教学领军人物行列。
苦心耕耘育桃李,一片冰心在玉壶。33年的教学生涯,孙青失败过,迷茫过,也委屈过,但是她始终没有抱怨过。这就是我认识的孙青老师,她一直在忙碌中进取,在困难中坚强,在教育的道路上步履不停,在每一个转角一次又一次遇见更好的自己!
◇责任编辑 邱 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