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要依靠正确的教养方式,在关注幼儿终生发展倡导养成教育的今天,教育必须要重视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对幼儿进行良好习惯的培养,首先要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其次要设计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来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再次要将良好习惯的培养贯穿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最后以“家园共育”来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形成。
【关键词】幼儿 良好习惯 培养 养成
幼儿期是培养习惯的最佳期,应以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为主。抓住幼儿教育这一时期,使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孩子一生的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习惯,就其基本含义而言,是指经过长期的重复或练习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易改变且经常重复的,进而需要固定下來的自动化的反应倾向或行为方式。
习惯的特征如下。
简单:最简单的东西,往往是最基本且最重要的东西。习惯并不深奥,常常很简单,难是难在坚持,从最简单的事情做起,并且把最简单的事情坚持做好了,就是不简单。
自然:自然就是不假思索、不用思想去控制的行为,这是习惯的一个重要特点。如果做一件事情还需要专门的思考和意志的努力,表明习惯并未真正养成。比如每天晨练30分钟,孩子要是在父母的提醒下才去,只能算是一种行为,而非习惯;孩子要是想都没想,自动地去锻炼,一天不锻炼就感到别扭,觉得浑身不舒服,这就叫养成习惯了。
后天性:习惯是一种条件反射。有的习惯是很自然、不费什么功夫就形成的,有的则需要长期、反复的训练。而养成同一种习惯需要花费的时间,也会因个体的不同而产生明显的差异。
可变:习惯是一种定型性行为,一般形成后就很难改变,但这并不是绝对的。即使是已经形成的很牢固的不良习惯,只要经过较长时间的强化训练和影响,也能发生改变。
情境性:习惯是在相同情境下出现的相同反应。养成某种习惯的人,一旦到了特定的场合,习惯就会表现出来。
幼儿良好的习惯包括很多方面的内容,众所周知,人的一生中有许多习惯是在小时候就形成的。为什么要重视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
第一,良好的习惯的养成将会影响孩子的一生,有良好的习惯是幼儿才会有乐观自信的敢于创造,勇于创造的优良品格;
第二,没有良好的习惯的幼儿容易走上歧途。
可以从以下方面培养幼儿良好习惯。
一、在教学活动中设计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来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
1.在生动活泼的谈话中培养幼儿良好习惯
老师在平时教学活动中要通过讲故事,唱儿歌等幼儿易于接受的方式,使幼儿明白不好的习惯会给人们带来危害。
2.在生动的角色扮演中培养幼儿良好习惯
通过扮演角色来再现活动场景,让孩子自己来判别对错,为幼儿树立初步的判断意识和简单的处理方法。
3.在日常教育反复的操作中培养幼儿良好习惯
良好行为习惯并不是一下子就形成的,需要有一个从陌生到熟练,再由熟练到自由化的积淀与形成过程。要完成这一过程必须反复操作,对控制能力相对弱的幼儿来说,重复操作尤其重要。
4.在教师的身传言教中培养幼儿良好习惯
在课堂上,看到孩子连同椅子一起摔倒的场景,老师很多会轻描淡写的忽略了孩子这一行为,以为是孩子不小心造成的。但是,值得关注的是这个现象的背后是什么原因?是别的小朋友恶作剧还是这个孩子没有好好的坐造成的。孩子的行为习惯的纠正与培养是不能忽略的。要靠教师平时规范行为上潜移默化地引导和鼓励,同伴的榜样,以及及时的表扬与肯定才能逐渐养成的。
5.在教学活动儿歌与故事,音乐等多形式的活动中培养幼儿良好习惯
在平常的游戏活动中,孩子在游戏中大声的尖叫,针对这样的孩子,可以利用儿歌《小猫走路静悄悄》,故事《不打搅别人有礼貌》,让孩子从喜爱的活动中感受其中的乐趣,借助音乐活动中对节拍的控制来提高孩子自我的控制力与约束力。从而帮助幼儿养成轻轻说话,轻轻走路的习惯。
二、将良好习惯的培养贯穿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
在一日活动的许多环节,都需要我们教师去发现和把握教育的契机。可有的教师却不能发现或不会把握住这些契机,即使发现了,在进行教育时,也只会运用批评、命令,甚至惩罚的方法。以洗手后,不拧紧水龙头为例,有的教师只是一味斥责幼儿,有的教师只是简单地提醒幼儿“不要浪费水”,有的干脆不闻不问,自己关掉算了。我园有一位教师发现问题后,找来几只空杯让幼儿放在漏水的水龙头下并对全班幼儿说:“等做完游戏再来看看情况会怎样。”数分钟后,幼儿发现杯子里的水都满了。教师趁势说:“才一会工夫,杯子里的水就满了,时间一长,白白流掉的水就不止几杯了,多可惜呀!”这位教师在“水”的问题上继续做文章,她让幼儿清楚地知道,现在有许多地方特别缺水,连喝的水都很稀少。流失的这些水可以派上很多用场,甚至可以救活一个生命。此后,这个班的幼儿洗手后,都会注意拧紧水龙头。
三、以“家园共育”来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形成
良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仅靠一次教育活动就能达到的,我们要特别注重优质教育资源的开发,即“家园共育”做到实处。幼儿园和家庭对于幼儿的成长发展来说,两者都是必不可少的。教育好幼儿既是幼儿园的任务,也是家庭的责任。而幼儿园教育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幼儿园与家庭的联系,取决于家庭能否与幼儿园密切配合共同教育好幼儿。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教师”,有着教师无法替代的作用,作为教师要了解幼儿家庭的不同文化背景,指导家长的教育,常有教师抱怨,幼儿在园养成的习惯,一过假日就得重来,这里面固然有家长的因素,但主要问题还是教师和家长缺乏沟通。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能够自觉的开发和利用家长资源。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主动与家庭配合,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向家长宣传科学保育、教育幼儿的知识,共同负担起教育幼儿的责任。”
多年的幼教生涯,经验告诉我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确实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愿我们的每一位幼教工作者都找到一剂良方,让我们的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
【关键词】幼儿 良好习惯 培养 养成
幼儿期是培养习惯的最佳期,应以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为主。抓住幼儿教育这一时期,使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孩子一生的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习惯,就其基本含义而言,是指经过长期的重复或练习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易改变且经常重复的,进而需要固定下來的自动化的反应倾向或行为方式。
习惯的特征如下。
简单:最简单的东西,往往是最基本且最重要的东西。习惯并不深奥,常常很简单,难是难在坚持,从最简单的事情做起,并且把最简单的事情坚持做好了,就是不简单。
自然:自然就是不假思索、不用思想去控制的行为,这是习惯的一个重要特点。如果做一件事情还需要专门的思考和意志的努力,表明习惯并未真正养成。比如每天晨练30分钟,孩子要是在父母的提醒下才去,只能算是一种行为,而非习惯;孩子要是想都没想,自动地去锻炼,一天不锻炼就感到别扭,觉得浑身不舒服,这就叫养成习惯了。
后天性:习惯是一种条件反射。有的习惯是很自然、不费什么功夫就形成的,有的则需要长期、反复的训练。而养成同一种习惯需要花费的时间,也会因个体的不同而产生明显的差异。
可变:习惯是一种定型性行为,一般形成后就很难改变,但这并不是绝对的。即使是已经形成的很牢固的不良习惯,只要经过较长时间的强化训练和影响,也能发生改变。
情境性:习惯是在相同情境下出现的相同反应。养成某种习惯的人,一旦到了特定的场合,习惯就会表现出来。
幼儿良好的习惯包括很多方面的内容,众所周知,人的一生中有许多习惯是在小时候就形成的。为什么要重视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
第一,良好的习惯的养成将会影响孩子的一生,有良好的习惯是幼儿才会有乐观自信的敢于创造,勇于创造的优良品格;
第二,没有良好的习惯的幼儿容易走上歧途。
可以从以下方面培养幼儿良好习惯。
一、在教学活动中设计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来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
1.在生动活泼的谈话中培养幼儿良好习惯
老师在平时教学活动中要通过讲故事,唱儿歌等幼儿易于接受的方式,使幼儿明白不好的习惯会给人们带来危害。
2.在生动的角色扮演中培养幼儿良好习惯
通过扮演角色来再现活动场景,让孩子自己来判别对错,为幼儿树立初步的判断意识和简单的处理方法。
3.在日常教育反复的操作中培养幼儿良好习惯
良好行为习惯并不是一下子就形成的,需要有一个从陌生到熟练,再由熟练到自由化的积淀与形成过程。要完成这一过程必须反复操作,对控制能力相对弱的幼儿来说,重复操作尤其重要。
4.在教师的身传言教中培养幼儿良好习惯
在课堂上,看到孩子连同椅子一起摔倒的场景,老师很多会轻描淡写的忽略了孩子这一行为,以为是孩子不小心造成的。但是,值得关注的是这个现象的背后是什么原因?是别的小朋友恶作剧还是这个孩子没有好好的坐造成的。孩子的行为习惯的纠正与培养是不能忽略的。要靠教师平时规范行为上潜移默化地引导和鼓励,同伴的榜样,以及及时的表扬与肯定才能逐渐养成的。
5.在教学活动儿歌与故事,音乐等多形式的活动中培养幼儿良好习惯
在平常的游戏活动中,孩子在游戏中大声的尖叫,针对这样的孩子,可以利用儿歌《小猫走路静悄悄》,故事《不打搅别人有礼貌》,让孩子从喜爱的活动中感受其中的乐趣,借助音乐活动中对节拍的控制来提高孩子自我的控制力与约束力。从而帮助幼儿养成轻轻说话,轻轻走路的习惯。
二、将良好习惯的培养贯穿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
在一日活动的许多环节,都需要我们教师去发现和把握教育的契机。可有的教师却不能发现或不会把握住这些契机,即使发现了,在进行教育时,也只会运用批评、命令,甚至惩罚的方法。以洗手后,不拧紧水龙头为例,有的教师只是一味斥责幼儿,有的教师只是简单地提醒幼儿“不要浪费水”,有的干脆不闻不问,自己关掉算了。我园有一位教师发现问题后,找来几只空杯让幼儿放在漏水的水龙头下并对全班幼儿说:“等做完游戏再来看看情况会怎样。”数分钟后,幼儿发现杯子里的水都满了。教师趁势说:“才一会工夫,杯子里的水就满了,时间一长,白白流掉的水就不止几杯了,多可惜呀!”这位教师在“水”的问题上继续做文章,她让幼儿清楚地知道,现在有许多地方特别缺水,连喝的水都很稀少。流失的这些水可以派上很多用场,甚至可以救活一个生命。此后,这个班的幼儿洗手后,都会注意拧紧水龙头。
三、以“家园共育”来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形成
良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仅靠一次教育活动就能达到的,我们要特别注重优质教育资源的开发,即“家园共育”做到实处。幼儿园和家庭对于幼儿的成长发展来说,两者都是必不可少的。教育好幼儿既是幼儿园的任务,也是家庭的责任。而幼儿园教育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幼儿园与家庭的联系,取决于家庭能否与幼儿园密切配合共同教育好幼儿。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教师”,有着教师无法替代的作用,作为教师要了解幼儿家庭的不同文化背景,指导家长的教育,常有教师抱怨,幼儿在园养成的习惯,一过假日就得重来,这里面固然有家长的因素,但主要问题还是教师和家长缺乏沟通。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能够自觉的开发和利用家长资源。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主动与家庭配合,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向家长宣传科学保育、教育幼儿的知识,共同负担起教育幼儿的责任。”
多年的幼教生涯,经验告诉我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确实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愿我们的每一位幼教工作者都找到一剂良方,让我们的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