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东方艺术幼儿园)
摘要:目前对幼儿的社会教育,使得孩子缺乏同伴交往,而家长对幼儿过分的宠爱,使幼儿处处以自我为中心,导致幼儿社会性发展程度总体不容乐观。因此,在大班进行了“开展生活劳动活动对提高幼儿社会性发展进行研究。”主要通过利用本地区的地域特点及风土人情作为教育资源,充分挖掘在生活中的各个环节对幼儿成长发展有意的教育内容,让幼儿通过社会参观和实践活动等生活劳动活动,学到一些生活中最基本的常识及技能,学会合作、学会分享,陪伴他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走向成功。
关键词:生活劳动 社会性 幼儿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现代化社会的飞速发展,现代儿童的社会生活空间日益扩大,如果幼儿的社会性没有得到很好地发展,不懂得如何做人、如何适应社会生活,没有社交能力及与人协作的精神,那么就会使幼儿成人后不能适应复杂的社会生活要求和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因此,在学前期发展幼儿的社会性是格外重要和必要的。
我们在大班进行了“开展生活劳动活动对提高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研究”,旨在通过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出发,利用本地区的地域特点及风土人情做为教育资源,充分挖掘在生活中的各个环节对幼儿成长发展有意的教育内容,让幼儿通过社会参观和实践活动等生活劳动活动,在掌握生活技能的同时丰富社会生活经验,形成其初步的日常生活规则和社会规则。
二、我们的行动
(一)生活劳动活动内容的选择
生活劳动活动的内容多样,我们针对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经验需要、生活环境和季节特点,在进行研究时把活动内容分为两大块,即实践活动篇和社会参观篇。实践活动,又分为日常活动实践和公益活动实践。日常活动实践主要是指让幼儿参加日常生活中的简单的生活性劳动和食品制作,如洗手帕、洗菜、做水果三明治、水果沙拉等。公益性实践活动,是让幼儿参加一些为社会、集体或环境提供服务的,具有帮助性的实践活动,如环保小卫士、帮助清洁道路和绿化带卫生等。
(二)生活劳动活动的组织形式
活动的组织形式对于活动的顺利开展起着事半功倍的效果。在研究过程中,为了更好地保证活动的开展,我们结合不同的活动内容及幼儿的实际情况,采用了以下不同的组织形式(如图):
三、生活劳动活动中教师的指导要点
1.顺藤摸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主动学习的内动力。尤其是幼儿,年龄特点决定他们是根据自己的本性,按着自己的兴趣、自己的思维水平来决定学什么不学什么。幼儿可以迫于成人的压力坐在那里“接受教育”,可以坐在那里只看你动手,而他什么也不动,那么就教育就失去了它本身的意义了,自然也就得不到“瓜”了。所以,教师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一定要顺着幼儿“兴趣”这根“藤”摸,才能使活动达到理想的程度,摸到你要的“瓜”。特别是社会性教育,教师更要以丰富多彩的活动来激发幼儿的兴趣。在研究中,我们贴近幼儿的爱好,更好地挖掘生活中的素材,按照幼儿的喜欢兴趣,组织专门的生活活动。
2.顺“其”自然。每一个幼儿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有着各自不同的来自个性和能力方面的差异,那么在活动中,教师就应该要充分尊重幼儿的这些差异,进行“因材施教”。因此在活动的开展中,教师应该给能力足的孩子以足够自由的空间和余地让“其”进行自主的活动,对于能力弱的孩子则可以降低操作活动的要求或是教师从旁对其进行特别指导,让孩子以自己特有的方式来自然地接受活动所带给他的收获。也许不同能力人的收获会不同,但这一切是建立在他自身的能力和意愿之上的,并不是教师所强迫的。
3.顺水推舟。在活动中,教师会也许会听到类似于“老师我不会”“好累啊”这样的声音,这就是代表孩子们在向你发出求救信号了。收到信号后,教师应该首先对情况进行了解,再针对情况行动,万不能在活动中进行包办代替,而是应该相信孩子,把解决问题的机会留给孩子,对幼儿进行启发和鼓励,尽量借助幼儿原有的经验,顺着这两股“水的力量”把“小船”轻轻推起来。而不是直接进行驾驭,使之向前。应当把解决问题的过程,作为促进幼儿积极的自我意识确立的过程、能力提高的过程。
四、分享点滴
(一)社会认知方面
通过一系列“生活劳动活动”的实践和参观,幼儿的生活行为习惯和规则意识都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改善。改变了以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作风,孩子变得独立自主了,都懂得了自己的事情该自己做了。幼儿的环保意识也有了很大的提高。经常会发现有幼儿会随手捡起掉在地上的垃圾,有时还能进行分类投放,而且对于别人乱丢垃圾、破坏绿化的不良行为,大家看到了都会进行指责。
(二)社会情感方面
幼儿在生活劳动中亲身体验到了劳动的辛苦与快乐,体验到劳动的真正意义,从而使他们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在组织了一系列的活动之后,大家更是对身边的伙伴和自己有了重新的了解和认识。记得在参加幼儿园的故事比赛和广播操比赛的时候,大家都很认真地进行准备,因为有一股强大的力量在支持着他们朝同一个目标前进:我们一定要尽力做得最好。
(三)社会行为技能方面
1.生活上动手能力的提高。从学会了食品制作后,经常可以听到家长来告诉我们,孩子在家没事就做水果三明治、水果沙拉给他们吃,有时候还会洗洗手帕和碗筷,他们能把课堂上所教的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社会实践能力提高。无论是在幼儿平时的交往过程中还是活动中,明显地感到他们的交往能力、合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组织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正是快乐的生活劳动活动让他们能快乐面对生活。
五、展望未来
在幼儿园里,生活活动是一日生活中重要的教育活动类型,是促使幼儿身心发展的基本途径。在幼儿一日生活活动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生活活动的教育价值,对幼儿进行一些隐性的教育活动。不仅能自己动手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而且还能和小朋友友好相处,心中有他人。希望在幼儿园学到的这些生活中最基本的常识及技能,能陪伴他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不断前行。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
[2]朱静怡.幼儿园发展能力课程.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刘晶波.师幼互动行为研究.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4]李幼穗.儿童社会性发展及其培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摘要:目前对幼儿的社会教育,使得孩子缺乏同伴交往,而家长对幼儿过分的宠爱,使幼儿处处以自我为中心,导致幼儿社会性发展程度总体不容乐观。因此,在大班进行了“开展生活劳动活动对提高幼儿社会性发展进行研究。”主要通过利用本地区的地域特点及风土人情作为教育资源,充分挖掘在生活中的各个环节对幼儿成长发展有意的教育内容,让幼儿通过社会参观和实践活动等生活劳动活动,学到一些生活中最基本的常识及技能,学会合作、学会分享,陪伴他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走向成功。
关键词:生活劳动 社会性 幼儿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现代化社会的飞速发展,现代儿童的社会生活空间日益扩大,如果幼儿的社会性没有得到很好地发展,不懂得如何做人、如何适应社会生活,没有社交能力及与人协作的精神,那么就会使幼儿成人后不能适应复杂的社会生活要求和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因此,在学前期发展幼儿的社会性是格外重要和必要的。
我们在大班进行了“开展生活劳动活动对提高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研究”,旨在通过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出发,利用本地区的地域特点及风土人情做为教育资源,充分挖掘在生活中的各个环节对幼儿成长发展有意的教育内容,让幼儿通过社会参观和实践活动等生活劳动活动,在掌握生活技能的同时丰富社会生活经验,形成其初步的日常生活规则和社会规则。
二、我们的行动
(一)生活劳动活动内容的选择
生活劳动活动的内容多样,我们针对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经验需要、生活环境和季节特点,在进行研究时把活动内容分为两大块,即实践活动篇和社会参观篇。实践活动,又分为日常活动实践和公益活动实践。日常活动实践主要是指让幼儿参加日常生活中的简单的生活性劳动和食品制作,如洗手帕、洗菜、做水果三明治、水果沙拉等。公益性实践活动,是让幼儿参加一些为社会、集体或环境提供服务的,具有帮助性的实践活动,如环保小卫士、帮助清洁道路和绿化带卫生等。
(二)生活劳动活动的组织形式
活动的组织形式对于活动的顺利开展起着事半功倍的效果。在研究过程中,为了更好地保证活动的开展,我们结合不同的活动内容及幼儿的实际情况,采用了以下不同的组织形式(如图):
三、生活劳动活动中教师的指导要点
1.顺藤摸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主动学习的内动力。尤其是幼儿,年龄特点决定他们是根据自己的本性,按着自己的兴趣、自己的思维水平来决定学什么不学什么。幼儿可以迫于成人的压力坐在那里“接受教育”,可以坐在那里只看你动手,而他什么也不动,那么就教育就失去了它本身的意义了,自然也就得不到“瓜”了。所以,教师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一定要顺着幼儿“兴趣”这根“藤”摸,才能使活动达到理想的程度,摸到你要的“瓜”。特别是社会性教育,教师更要以丰富多彩的活动来激发幼儿的兴趣。在研究中,我们贴近幼儿的爱好,更好地挖掘生活中的素材,按照幼儿的喜欢兴趣,组织专门的生活活动。
2.顺“其”自然。每一个幼儿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有着各自不同的来自个性和能力方面的差异,那么在活动中,教师就应该要充分尊重幼儿的这些差异,进行“因材施教”。因此在活动的开展中,教师应该给能力足的孩子以足够自由的空间和余地让“其”进行自主的活动,对于能力弱的孩子则可以降低操作活动的要求或是教师从旁对其进行特别指导,让孩子以自己特有的方式来自然地接受活动所带给他的收获。也许不同能力人的收获会不同,但这一切是建立在他自身的能力和意愿之上的,并不是教师所强迫的。
3.顺水推舟。在活动中,教师会也许会听到类似于“老师我不会”“好累啊”这样的声音,这就是代表孩子们在向你发出求救信号了。收到信号后,教师应该首先对情况进行了解,再针对情况行动,万不能在活动中进行包办代替,而是应该相信孩子,把解决问题的机会留给孩子,对幼儿进行启发和鼓励,尽量借助幼儿原有的经验,顺着这两股“水的力量”把“小船”轻轻推起来。而不是直接进行驾驭,使之向前。应当把解决问题的过程,作为促进幼儿积极的自我意识确立的过程、能力提高的过程。
四、分享点滴
(一)社会认知方面
通过一系列“生活劳动活动”的实践和参观,幼儿的生活行为习惯和规则意识都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改善。改变了以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作风,孩子变得独立自主了,都懂得了自己的事情该自己做了。幼儿的环保意识也有了很大的提高。经常会发现有幼儿会随手捡起掉在地上的垃圾,有时还能进行分类投放,而且对于别人乱丢垃圾、破坏绿化的不良行为,大家看到了都会进行指责。
(二)社会情感方面
幼儿在生活劳动中亲身体验到了劳动的辛苦与快乐,体验到劳动的真正意义,从而使他们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在组织了一系列的活动之后,大家更是对身边的伙伴和自己有了重新的了解和认识。记得在参加幼儿园的故事比赛和广播操比赛的时候,大家都很认真地进行准备,因为有一股强大的力量在支持着他们朝同一个目标前进:我们一定要尽力做得最好。
(三)社会行为技能方面
1.生活上动手能力的提高。从学会了食品制作后,经常可以听到家长来告诉我们,孩子在家没事就做水果三明治、水果沙拉给他们吃,有时候还会洗洗手帕和碗筷,他们能把课堂上所教的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社会实践能力提高。无论是在幼儿平时的交往过程中还是活动中,明显地感到他们的交往能力、合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组织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正是快乐的生活劳动活动让他们能快乐面对生活。
五、展望未来
在幼儿园里,生活活动是一日生活中重要的教育活动类型,是促使幼儿身心发展的基本途径。在幼儿一日生活活动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生活活动的教育价值,对幼儿进行一些隐性的教育活动。不仅能自己动手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而且还能和小朋友友好相处,心中有他人。希望在幼儿园学到的这些生活中最基本的常识及技能,能陪伴他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不断前行。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
[2]朱静怡.幼儿园发展能力课程.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刘晶波.师幼互动行为研究.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4]李幼穗.儿童社会性发展及其培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