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物理教学中普遍存在着“物理难教,学生难学”的状况,究其原因,不是学生智力差,而是物理教学枯燥、乏味的物理概念和抽象的理论知识使学生望而生畏,久而久之失去了对其学习的兴趣。那么,什么是兴趣呢?兴趣是个体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并在其中产生积极情绪体验的心理倾向,是人才成长的起点。学习兴趣是指学生对学习活动产生的心理上的爱好和追求的倾向。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杨振宁博士也说:“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
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是的,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兴趣是学习的“催化剂”,它对学生的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动作用,能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兴趣出勤奋,勤奋出天才”,这是学习规律的真谛。一个人一旦对某种事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所以古今中外的教育家们无不重视兴趣在教学中的作用,它可以说是教学工作者能否成功和教学质量能否提高的关键。
那么,怎样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总结几年来的教学经验,可以归纳总结如下:
一、加强实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许多物理概念的提出和物理规律的发现都是以实验事实为基础的,实验是物理学重要的研究方法。只有注重实验教学,才会有物理教学的成功、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学生也只有通过观察物理实验的演示,才能理解和掌握相关的物理知识,提高学习的兴趣。
二、用实验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前的十几分钟,学生情绪高昂,精神旺盛,注意力集中。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老师可以通过实验提问,用悬念来诱发学生的思考,例如:大气压强——覆杯实验导入,将一只玻璃杯装满水,用一张硬纸片盖在杯口上,把水倒过来,当把手移开后,会产生什么现象?此时,发现水并不流出,纸片也不下落,学生为此感到好奇,由此产生了兴趣。
三、力求实验的趣味新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对没见过的实验都感到新奇有趣。例如:在讲授水不善于导热的内容时,在装满水的试管里放入一条小金鱼,并用网状物将其隔在试管的底端,当把试管上部加热直到水沸腾时,发现底部的小金鱼在自由自在地游动,说明水不善于导热。当在试管底部加热时,不一会儿小金鱼就会肚子底朝天——死了。这说明水传热主要是通过对流来实现的。通过有趣的演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教学效果明显提高了。
四、在创造成功中培养学生的兴趣。
一个人成功时,会情绪高昂,兴趣倍增。在学习“浮力的应用”时,我拿着一块橡皮泥说:谁能让这块橡皮泥浮在水面上?几个学生说他们可以,于是我给他们橡皮泥、木块、盛水的杯子、小块的铁钉若干等器材,进行试验探究,使他们明白了为什么有的铁球在水中下沉、有的上浮、有的悬浮,也弄清楚了船为什么在海上和河里受到的浮力相等的道理。通过自己的动手、动脑,使学生兴趣得到了进一步深化。
五、恰当应用史料、穿插小故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听故事是学生普遍的心理特点,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材,恰当地穿插一些科学史中典型的实例或趣味的故事,使课堂气氛活跃,引人入胜。有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进而启发学生进行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如:“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使学生有很强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六、从创设情境入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创设情境,提出一些与课文有关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将学生引入情境之中,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培养学生兴趣。如:讲动量一节时,老师先向学生提问:玻璃杯掉在水泥地上容易摔坏,而掉在泥地上不易碎,这是为什么呢?这些现象学生并不陌生,但要解释清楚却有一定的困难,只要老师能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创设情境,不仅能起到组织教学的作用,而且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七、生动风趣的教学,激发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生动风趣,不仅能深深地感染和吸引学生,使自己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而且能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教学能事半功倍。如讲势能时,问学生:天花板上有根鸡毛向你头上下落时,你将怎样?学生肯定会回答:“没什么可怕的。”如果再问:“你头上的电风扇下落呢?那你将如何?”学生会无意识地用手去盖住头顶:“那还不快跑!”
八、分析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物理学是以观察为基础的科学,很多规律都是从观察中发现的。要引导学生留意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并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解释。如:油罐车为什么会拖一条尾巴——铁链?在干燥的季节里,脱下化纤衣服,往往看到一些闪烁的火星,为什么?人长两只眼睛有什么好处?一只耳朵为何难辨别方向?通过引导,学生会在生活中发现各种各样的物理现象,并为之好奇,从而对物理产生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动力,是发展学生智力和能力的催化剂。物理教学中,教师只有特别重视并采用多种途径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取得教学上的成功。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杨振宁博士也说:“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
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是的,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兴趣是学习的“催化剂”,它对学生的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动作用,能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兴趣出勤奋,勤奋出天才”,这是学习规律的真谛。一个人一旦对某种事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所以古今中外的教育家们无不重视兴趣在教学中的作用,它可以说是教学工作者能否成功和教学质量能否提高的关键。
那么,怎样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总结几年来的教学经验,可以归纳总结如下:
一、加强实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许多物理概念的提出和物理规律的发现都是以实验事实为基础的,实验是物理学重要的研究方法。只有注重实验教学,才会有物理教学的成功、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学生也只有通过观察物理实验的演示,才能理解和掌握相关的物理知识,提高学习的兴趣。
二、用实验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前的十几分钟,学生情绪高昂,精神旺盛,注意力集中。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老师可以通过实验提问,用悬念来诱发学生的思考,例如:大气压强——覆杯实验导入,将一只玻璃杯装满水,用一张硬纸片盖在杯口上,把水倒过来,当把手移开后,会产生什么现象?此时,发现水并不流出,纸片也不下落,学生为此感到好奇,由此产生了兴趣。
三、力求实验的趣味新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对没见过的实验都感到新奇有趣。例如:在讲授水不善于导热的内容时,在装满水的试管里放入一条小金鱼,并用网状物将其隔在试管的底端,当把试管上部加热直到水沸腾时,发现底部的小金鱼在自由自在地游动,说明水不善于导热。当在试管底部加热时,不一会儿小金鱼就会肚子底朝天——死了。这说明水传热主要是通过对流来实现的。通过有趣的演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教学效果明显提高了。
四、在创造成功中培养学生的兴趣。
一个人成功时,会情绪高昂,兴趣倍增。在学习“浮力的应用”时,我拿着一块橡皮泥说:谁能让这块橡皮泥浮在水面上?几个学生说他们可以,于是我给他们橡皮泥、木块、盛水的杯子、小块的铁钉若干等器材,进行试验探究,使他们明白了为什么有的铁球在水中下沉、有的上浮、有的悬浮,也弄清楚了船为什么在海上和河里受到的浮力相等的道理。通过自己的动手、动脑,使学生兴趣得到了进一步深化。
五、恰当应用史料、穿插小故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听故事是学生普遍的心理特点,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材,恰当地穿插一些科学史中典型的实例或趣味的故事,使课堂气氛活跃,引人入胜。有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进而启发学生进行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如:“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使学生有很强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六、从创设情境入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创设情境,提出一些与课文有关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将学生引入情境之中,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培养学生兴趣。如:讲动量一节时,老师先向学生提问:玻璃杯掉在水泥地上容易摔坏,而掉在泥地上不易碎,这是为什么呢?这些现象学生并不陌生,但要解释清楚却有一定的困难,只要老师能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创设情境,不仅能起到组织教学的作用,而且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七、生动风趣的教学,激发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生动风趣,不仅能深深地感染和吸引学生,使自己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而且能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教学能事半功倍。如讲势能时,问学生:天花板上有根鸡毛向你头上下落时,你将怎样?学生肯定会回答:“没什么可怕的。”如果再问:“你头上的电风扇下落呢?那你将如何?”学生会无意识地用手去盖住头顶:“那还不快跑!”
八、分析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物理学是以观察为基础的科学,很多规律都是从观察中发现的。要引导学生留意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并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解释。如:油罐车为什么会拖一条尾巴——铁链?在干燥的季节里,脱下化纤衣服,往往看到一些闪烁的火星,为什么?人长两只眼睛有什么好处?一只耳朵为何难辨别方向?通过引导,学生会在生活中发现各种各样的物理现象,并为之好奇,从而对物理产生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动力,是发展学生智力和能力的催化剂。物理教学中,教师只有特别重视并采用多种途径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取得教学上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