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对中国家庭教育中由于溺爱而产生的“小皇帝”现象,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描述和分析,并从教育学和心理学的角度,有针对性的提出了解决此类教育问题的措施和方法,以期对家长正确的实践智慧之爱有所帮助。
【关键词】小皇帝;家庭教育;真爱
一、中国的”小皇帝”现象
“小皇帝”,最早是中国家庭中独生子女的称谓。但在这里,“小皇帝”泛指那些从小就娇生惯养、被家长过度溺爱的孩子,这些孩子所在的原生家庭中存在的核心问题就是过分溺爱。他们从小被家长过分关注、过度娇惯、放纵和保护。这样的孩子长大后慢慢丧失了独立性和适应能力,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小皇帝”现象实际上体现的是家庭教育功能的缺席,它反映的是家长对子女的一种畸形的爱,一种缺乏理性的盲目扭曲的爱。这其实就是溺爱,溺爱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十分不利,这种由于家长溺爱而产生的“小皇帝”现象是当今中国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重大问题。
二、五种现象说明您正在培养家里的“小皇帝”
1、对孩子过分关注搞特殊化。让孩子在家庭中处于特殊的地位,孩子成为呼风唤雨的“小霸王”;家长凡事以孩子为中心,忽视培养孩子尊老爱幼的基本礼貌和伦理观念,没有树立家长在孩子心目中必要的威信和威望,让孩子的自我娇蛮无限的膨胀,使得孩子失去了对人性平等的尊重。
2、全力满足孩子的欲望。生活上让孩子吃独食,在生活中给予特殊照顾等,一些父母甚至不顾家庭条件及孩子愿望的合理性,一味地满足子女物质上的欲望和追求;这种行为会让孩子的自我中心变得更加严重,不懂得分享和付出,将来对社会也只有索取而不知道感恩和回馈。
3、对孩子的任性无理姑息迁就。家长对孩子的娇蛮任性采取放纵和百依百顺的态度,忽视了对孩子人格品质的塑造和培养。家里没有建立合理的规则,让孩子的一切恶劣的行为和习惯不断的蔓延和扩展,将来可能连自己父母都不放在眼里,最终的结果会是害人害己。
4、凡事包办剥夺了孩子独立成长的机会。家长做了本该孩子做的很多事。结果四五岁的孩子自己还不会穿鞋、穿衣服。十几岁的孩子还不会去超市购物,上大学了都不会管理自己的日常事务,脏衣服要等到放假带回家洗,这样的案例太多了。这样的孩子将来很难适应社会,更无法走好自己将来的人生路。
5、不讲原则的对孩子过度保护。对孩子明显的错误甚至较为恶劣的思想行为,要么无原则地支持和保护,要么置之不理或“护短”,不仅不让孩子承担责任,反而还当面批评学校和老师的不是。表面上好像是为了顾及到孩子的面子和前途,实则这样的教育方式只能让孩子丧失辨别善恶好坏的思维能力,破坏了社会规则和老师的形象,让孩子学会了逃避责任否认过失,对自己的行为完全不能负责。
三、孩子应成为有社会担当的“王者”
我们的家长如何才能帮助自己孩子在将来成为真正的有所作为的“王者”,而不是一个懦弱无能或是残暴冷血的“昏君”,我们有以下几个建议:
首先、家长必须重视家庭教育,要有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和思想认识。
1、家长在孩子小的时候就应该把培养目标确定为为社会培养人格健全、有真才实学、身心健康的的合格公民。重视并搞好家庭教育,不仅关系到孩子个人将来的成才,也关系到家庭的幸福和谐,更关乎国家和社会的建设事业。都说父母还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因此,父母自身对家庭教育的思想认识对孩子的成长影响巨大。家长一定要意识到自身的社会责任,把中国古人说的“至要莫若教子”这句名言牢记在心。
2、家庭教育必须从幼小抓起,不应等到孩子大了再想起教育的事。中国有句俗话叫做“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从现代心理学的研究也可以得出相似的答案:儿童和青少年时期是孩子身心发展是关键期,在此期间,孩子的成长有极大的可塑性,父母和家庭对孩子的良好性格养成和行为塑造有着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孩子思想道德的修养、人格品质的形成、意志毅力的磨炼,莫不如此。
3、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好家庭胜过好学校。家长不要把教育孩子的全部权利都交给了学校和老师,家长必须认识到,教育孩子不仅仅是老师和学校的事,更是父母自己的事。有一本书叫做《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从某种程度上讲确实如此,这充分了说明了为人父母对养育子女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同时家长也具有比老师更为强大的教育引导力量。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更是可以和一所好的學校相比,因为家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个大环境,是每个家庭成员心灵的港湾。
其次、家长必须重视自我成长,要懂得正确的家庭教育方式和方法。
1、家长们对孩子的教育和管理态度应是温柔而坚定。家长对孩子的不合理要求应明确的给予拒绝但不要情绪化,对于孩子的不正确行为应及时的提醒和善巧的引导。由于家长的溺爱孩子小时候很容易养成任性自私的恶劣习性,不知道分享不愿意付出也不懂得关爱,在家里变成了高高在上的“小皇帝”。矫正孩子的行为要趁早,孩子越小可塑性就越强。在生活中,对孩子不要搞特殊化,让孩子意识到每个人都是平等而需要尊重的;对孩子的学习与生活,有意识地让孩子有机会自己去战胜困境,让孩子体会到只有自己付出了才会有收获,让孩子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获得自信和力量。
2、家长在生活中应以身作则,帮助孩子建立规则意识,培养孩子自律和自立的能力。父母既然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就要意识到自己的言行对孩子的潜在影响力。在家庭生活中,夫妻之间相处融洽,家庭关系和谐,对待孩子的教育在态度方式上有比较一致的认识,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在孩子的面前,讲诚信讲规则,如自己不随便沉溺于手机、不随意闯红灯等,同时和孩子共同制定好学习和生活的基本规范,让孩子认识到为什么需要规则,以及遵守规则的好处和违反规则的后果。一旦违背就要自觉接受一定的处罚来承担责任。有意识的让孩子学会自我负责,学会自我管理,最后才能够让孩子做到自强自立。
3、家长还要重视亲子关系之间的沟通,不断的学习和自我充电。父母们必须重视自我的学习和成长,要知道教育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只有充分的了解孩子在不同年龄阶段的成长规律和心理需要,我们才能给予适当的教育和引导,这就要求我们积极主动的学习儿童心理学和家庭教育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这就是教育的科学性;那么亲子沟通工作就体现了家庭教育的艺术性,这就不仅仅是自己获得知识的多寡问题,更关系到自己实践智慧的能力,亲子沟通需要对孩子全心全意的爱与接纳,需要对孩子的不成熟保持足够的耐心和宽容,需要对孩子的心理需要有敏锐的觉察力和同理心。而这一切都来自于父母的修养和成长,需要父母不断的自我学习和充电。
总而言之,家庭教育的核心源自于对孩子真切的爱。而这种爱绝不是盲目的溺爱,而是饱含着智慧的了解与真诚的尊重,对于我们的孩子只有真懂才会有真爱。
【关键词】小皇帝;家庭教育;真爱
一、中国的”小皇帝”现象
“小皇帝”,最早是中国家庭中独生子女的称谓。但在这里,“小皇帝”泛指那些从小就娇生惯养、被家长过度溺爱的孩子,这些孩子所在的原生家庭中存在的核心问题就是过分溺爱。他们从小被家长过分关注、过度娇惯、放纵和保护。这样的孩子长大后慢慢丧失了独立性和适应能力,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小皇帝”现象实际上体现的是家庭教育功能的缺席,它反映的是家长对子女的一种畸形的爱,一种缺乏理性的盲目扭曲的爱。这其实就是溺爱,溺爱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十分不利,这种由于家长溺爱而产生的“小皇帝”现象是当今中国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重大问题。
二、五种现象说明您正在培养家里的“小皇帝”
1、对孩子过分关注搞特殊化。让孩子在家庭中处于特殊的地位,孩子成为呼风唤雨的“小霸王”;家长凡事以孩子为中心,忽视培养孩子尊老爱幼的基本礼貌和伦理观念,没有树立家长在孩子心目中必要的威信和威望,让孩子的自我娇蛮无限的膨胀,使得孩子失去了对人性平等的尊重。
2、全力满足孩子的欲望。生活上让孩子吃独食,在生活中给予特殊照顾等,一些父母甚至不顾家庭条件及孩子愿望的合理性,一味地满足子女物质上的欲望和追求;这种行为会让孩子的自我中心变得更加严重,不懂得分享和付出,将来对社会也只有索取而不知道感恩和回馈。
3、对孩子的任性无理姑息迁就。家长对孩子的娇蛮任性采取放纵和百依百顺的态度,忽视了对孩子人格品质的塑造和培养。家里没有建立合理的规则,让孩子的一切恶劣的行为和习惯不断的蔓延和扩展,将来可能连自己父母都不放在眼里,最终的结果会是害人害己。
4、凡事包办剥夺了孩子独立成长的机会。家长做了本该孩子做的很多事。结果四五岁的孩子自己还不会穿鞋、穿衣服。十几岁的孩子还不会去超市购物,上大学了都不会管理自己的日常事务,脏衣服要等到放假带回家洗,这样的案例太多了。这样的孩子将来很难适应社会,更无法走好自己将来的人生路。
5、不讲原则的对孩子过度保护。对孩子明显的错误甚至较为恶劣的思想行为,要么无原则地支持和保护,要么置之不理或“护短”,不仅不让孩子承担责任,反而还当面批评学校和老师的不是。表面上好像是为了顾及到孩子的面子和前途,实则这样的教育方式只能让孩子丧失辨别善恶好坏的思维能力,破坏了社会规则和老师的形象,让孩子学会了逃避责任否认过失,对自己的行为完全不能负责。
三、孩子应成为有社会担当的“王者”
我们的家长如何才能帮助自己孩子在将来成为真正的有所作为的“王者”,而不是一个懦弱无能或是残暴冷血的“昏君”,我们有以下几个建议:
首先、家长必须重视家庭教育,要有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和思想认识。
1、家长在孩子小的时候就应该把培养目标确定为为社会培养人格健全、有真才实学、身心健康的的合格公民。重视并搞好家庭教育,不仅关系到孩子个人将来的成才,也关系到家庭的幸福和谐,更关乎国家和社会的建设事业。都说父母还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因此,父母自身对家庭教育的思想认识对孩子的成长影响巨大。家长一定要意识到自身的社会责任,把中国古人说的“至要莫若教子”这句名言牢记在心。
2、家庭教育必须从幼小抓起,不应等到孩子大了再想起教育的事。中国有句俗话叫做“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从现代心理学的研究也可以得出相似的答案:儿童和青少年时期是孩子身心发展是关键期,在此期间,孩子的成长有极大的可塑性,父母和家庭对孩子的良好性格养成和行为塑造有着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孩子思想道德的修养、人格品质的形成、意志毅力的磨炼,莫不如此。
3、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好家庭胜过好学校。家长不要把教育孩子的全部权利都交给了学校和老师,家长必须认识到,教育孩子不仅仅是老师和学校的事,更是父母自己的事。有一本书叫做《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从某种程度上讲确实如此,这充分了说明了为人父母对养育子女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同时家长也具有比老师更为强大的教育引导力量。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更是可以和一所好的學校相比,因为家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个大环境,是每个家庭成员心灵的港湾。
其次、家长必须重视自我成长,要懂得正确的家庭教育方式和方法。
1、家长们对孩子的教育和管理态度应是温柔而坚定。家长对孩子的不合理要求应明确的给予拒绝但不要情绪化,对于孩子的不正确行为应及时的提醒和善巧的引导。由于家长的溺爱孩子小时候很容易养成任性自私的恶劣习性,不知道分享不愿意付出也不懂得关爱,在家里变成了高高在上的“小皇帝”。矫正孩子的行为要趁早,孩子越小可塑性就越强。在生活中,对孩子不要搞特殊化,让孩子意识到每个人都是平等而需要尊重的;对孩子的学习与生活,有意识地让孩子有机会自己去战胜困境,让孩子体会到只有自己付出了才会有收获,让孩子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获得自信和力量。
2、家长在生活中应以身作则,帮助孩子建立规则意识,培养孩子自律和自立的能力。父母既然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就要意识到自己的言行对孩子的潜在影响力。在家庭生活中,夫妻之间相处融洽,家庭关系和谐,对待孩子的教育在态度方式上有比较一致的认识,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在孩子的面前,讲诚信讲规则,如自己不随便沉溺于手机、不随意闯红灯等,同时和孩子共同制定好学习和生活的基本规范,让孩子认识到为什么需要规则,以及遵守规则的好处和违反规则的后果。一旦违背就要自觉接受一定的处罚来承担责任。有意识的让孩子学会自我负责,学会自我管理,最后才能够让孩子做到自强自立。
3、家长还要重视亲子关系之间的沟通,不断的学习和自我充电。父母们必须重视自我的学习和成长,要知道教育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只有充分的了解孩子在不同年龄阶段的成长规律和心理需要,我们才能给予适当的教育和引导,这就要求我们积极主动的学习儿童心理学和家庭教育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这就是教育的科学性;那么亲子沟通工作就体现了家庭教育的艺术性,这就不仅仅是自己获得知识的多寡问题,更关系到自己实践智慧的能力,亲子沟通需要对孩子全心全意的爱与接纳,需要对孩子的不成熟保持足够的耐心和宽容,需要对孩子的心理需要有敏锐的觉察力和同理心。而这一切都来自于父母的修养和成长,需要父母不断的自我学习和充电。
总而言之,家庭教育的核心源自于对孩子真切的爱。而这种爱绝不是盲目的溺爱,而是饱含着智慧的了解与真诚的尊重,对于我们的孩子只有真懂才会有真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