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与学生,是构成教育活动最基本、最活跃的因素,师生关系制约着教育的质量和发展。传统的师生关系表现为“师道尊严”,长期以来,学生在灌输式的学习中逐渐丧失了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丧失了好奇心和创造力;学生物质生活富裕,内心极度脆弱,心理问题日益凸显;学科兴趣低,缺乏自信力和热情,原创贡献乏善可陈。正如钱学森教授的质问:“为什么学校培养不出杰出学生?”我们的教育哪里出了问题?我想,传统的师生关系已经阻碍了我国国民素质的提高。
新课程改革纠正了教育教学单纯注重传授知识的倾向,要求教育要更加关注学生“全人”的发展,力争使新一代的国民具有适应二十一世纪社会、科技、经济发展所必备的素质;倡导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新型师生关系中,教师是学生发展的引领者和导航者,是平等的对话者,是学生生动、活泼成长的服务者,而学生则是学习过程中的发现者和探索者。新型师生关系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使教育更民主、更人性。
一、 构建新型师生关系,利于学生身心发展
听过胜利街小学周老师的一节课,这节课第一个教学环节是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为给学生创设一个和谐的情境,同时引出下面的教学内容,周老师采用的方法是给学生拍照。周老师拿出相机,请愿意到台前照相的同学积极举手。顿时台下小手如林,被挑到的孩子们摆出各式各样的姿势表达自己的快乐。有的邀请好友一起拍照,周老师微笑着说:“跟好朋友分享快乐,真好。”有的在好朋友的脑后竖起两只“兔耳朵”,周老师哈哈直乐:“多么可爱的小白兔。”……有了老师的赞许,同学们的情绪更高涨了,先前有些羞怯的同学也高高举起了小手,教室里洋溢着欢乐,气氛和谐融洽。
在这样的课堂里,每个学生都有一种深切的融入感,在这样的课堂里,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那一个”。他们由此生发的来自内心深处的自豪和自信,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体悟到的来自人本身的力量感,必将影响其对这个学科的热爱,甚至为其人生观奠定美好的基调。
二、构建新型师生关系,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新课程标准下的新型师生关系,连接着学生和文本、学生和学生,师生互动,生生交流,架起了多向沟通的桥梁,使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放松身心、解放思想、开启思维,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开发,生命在愉悦中变得灵动。
听光明路小学李霞老师上成语故事《水滴石穿》,其中一个环节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李老师首先指导学生读“水滴”的话,学生读过之后,感觉不太理想。
李老师笑着说:“我想要读一读,你们帮我评一评。”范读不说是范读,于无痕处拉近了与学生心的距离。李老师读完后,学生不约而同地伸出大拇指,夸赞说:“李老师,你真棒!”李老师谢过同学们的夸奖,正待进行下个环节,这时一个学生站起来说:“我想给李老师提个建议,你有个字音读错了。”没有民主氛围的浸润,哪来勇气发出这不同的声音?李老师谦虚而真诚地说:“谢谢!我一定改正。”
如同一石激起千层浪,老师的平等使思维的种子纷纷破土,又有一个学生站起来说:“水滴说这句话时语气应该很坚定,李老师的语气太温和了。”
李老师没有愠怒,依然亲切地说:“为什么该用‘坚定’的语气说这句话?能给我指点下吗?”
于是,不等那个学生开口,乐为人师的孩子们已经七嘴八舌议论起来。学生的思维空前活跃并随着相互讨论和碰撞向纵深发展,教师对朗读的指导真正成为学生解读文本和开启智慧的过程。而此时的课堂已然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舞台,成为老师培育和绽放创新思维之花的沃土。
三、构建新型师生关系,利于学生适应社会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重要的社会环境,有利于学生适应社会发展。平顶山人杰地灵,是春秋战国思想家墨子、唐代著名诗人元结、宋代名将牛皋、清代小说家李绿园等名家的故里,是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崔琦先生的家乡,也是世界刘姓和叶姓华人的祖地。这厚重的家乡文化的确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好素材。2008年的春天,学校启动“探寻地方文化,培养语文素养”的仪式,开始对我市地方文化进行考察。
考察期间,我们走向社会,深入农村,请教长者,访问贤达,翻阅典籍,实地考察,写出了数千篇的考察报告。这一活动,得到了社会、家庭的认同。家长们说:“在老师的带领下,有组织地进行社会调查,培养了学生克服困难的精神,提高了他们的自信心,拓展了知识面,帮助学生了解了家乡的文化,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学生们说:“走进社会调查传统文化,我们获取了书本之外的知识,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祖国文化的源远流长。”老师们说:“语文与生活同在,传统文化与生活同在,让学生在丰富的社会实践中学好语文,了解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这样的课堂更重要。”
实践告诉我们,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会使我们体会到教育的魅力并不在于知识、技能的传授,而是表现在师生间互相启迪、激励、唤醒、感染和净化等效应上。它更注重人的身心健康发展、人的创新精神的培养,以新的学习方式,使人获得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在当今教育的新形势下,作为教师,我们责无旁贷,应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学习新的教育理念,不断充实自己,不断丰富自己,大胆创新,努力为我们的学生提供一份丰富的精神食粮,为他们塑造一个全新而更具吸引力的课堂!
新课程改革纠正了教育教学单纯注重传授知识的倾向,要求教育要更加关注学生“全人”的发展,力争使新一代的国民具有适应二十一世纪社会、科技、经济发展所必备的素质;倡导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新型师生关系中,教师是学生发展的引领者和导航者,是平等的对话者,是学生生动、活泼成长的服务者,而学生则是学习过程中的发现者和探索者。新型师生关系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使教育更民主、更人性。
一、 构建新型师生关系,利于学生身心发展
听过胜利街小学周老师的一节课,这节课第一个教学环节是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为给学生创设一个和谐的情境,同时引出下面的教学内容,周老师采用的方法是给学生拍照。周老师拿出相机,请愿意到台前照相的同学积极举手。顿时台下小手如林,被挑到的孩子们摆出各式各样的姿势表达自己的快乐。有的邀请好友一起拍照,周老师微笑着说:“跟好朋友分享快乐,真好。”有的在好朋友的脑后竖起两只“兔耳朵”,周老师哈哈直乐:“多么可爱的小白兔。”……有了老师的赞许,同学们的情绪更高涨了,先前有些羞怯的同学也高高举起了小手,教室里洋溢着欢乐,气氛和谐融洽。
在这样的课堂里,每个学生都有一种深切的融入感,在这样的课堂里,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那一个”。他们由此生发的来自内心深处的自豪和自信,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体悟到的来自人本身的力量感,必将影响其对这个学科的热爱,甚至为其人生观奠定美好的基调。
二、构建新型师生关系,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新课程标准下的新型师生关系,连接着学生和文本、学生和学生,师生互动,生生交流,架起了多向沟通的桥梁,使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放松身心、解放思想、开启思维,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开发,生命在愉悦中变得灵动。
听光明路小学李霞老师上成语故事《水滴石穿》,其中一个环节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李老师首先指导学生读“水滴”的话,学生读过之后,感觉不太理想。
李老师笑着说:“我想要读一读,你们帮我评一评。”范读不说是范读,于无痕处拉近了与学生心的距离。李老师读完后,学生不约而同地伸出大拇指,夸赞说:“李老师,你真棒!”李老师谢过同学们的夸奖,正待进行下个环节,这时一个学生站起来说:“我想给李老师提个建议,你有个字音读错了。”没有民主氛围的浸润,哪来勇气发出这不同的声音?李老师谦虚而真诚地说:“谢谢!我一定改正。”
如同一石激起千层浪,老师的平等使思维的种子纷纷破土,又有一个学生站起来说:“水滴说这句话时语气应该很坚定,李老师的语气太温和了。”
李老师没有愠怒,依然亲切地说:“为什么该用‘坚定’的语气说这句话?能给我指点下吗?”
于是,不等那个学生开口,乐为人师的孩子们已经七嘴八舌议论起来。学生的思维空前活跃并随着相互讨论和碰撞向纵深发展,教师对朗读的指导真正成为学生解读文本和开启智慧的过程。而此时的课堂已然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舞台,成为老师培育和绽放创新思维之花的沃土。
三、构建新型师生关系,利于学生适应社会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重要的社会环境,有利于学生适应社会发展。平顶山人杰地灵,是春秋战国思想家墨子、唐代著名诗人元结、宋代名将牛皋、清代小说家李绿园等名家的故里,是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崔琦先生的家乡,也是世界刘姓和叶姓华人的祖地。这厚重的家乡文化的确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好素材。2008年的春天,学校启动“探寻地方文化,培养语文素养”的仪式,开始对我市地方文化进行考察。
考察期间,我们走向社会,深入农村,请教长者,访问贤达,翻阅典籍,实地考察,写出了数千篇的考察报告。这一活动,得到了社会、家庭的认同。家长们说:“在老师的带领下,有组织地进行社会调查,培养了学生克服困难的精神,提高了他们的自信心,拓展了知识面,帮助学生了解了家乡的文化,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学生们说:“走进社会调查传统文化,我们获取了书本之外的知识,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祖国文化的源远流长。”老师们说:“语文与生活同在,传统文化与生活同在,让学生在丰富的社会实践中学好语文,了解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这样的课堂更重要。”
实践告诉我们,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会使我们体会到教育的魅力并不在于知识、技能的传授,而是表现在师生间互相启迪、激励、唤醒、感染和净化等效应上。它更注重人的身心健康发展、人的创新精神的培养,以新的学习方式,使人获得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在当今教育的新形势下,作为教师,我们责无旁贷,应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学习新的教育理念,不断充实自己,不断丰富自己,大胆创新,努力为我们的学生提供一份丰富的精神食粮,为他们塑造一个全新而更具吸引力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