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连外国语大学德语系,辽宁 大连 116044)
【摘要】:在我国经济建设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当代社会在素质和知识结构方面对外语专业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外语教学要将培养学生的语言知识能力和语言应用能力作为工作的重点。所以说外语教师在引导学生熟练掌握外语语言知识的同时还需要加大对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力度。在德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从自身的教学实践出发,不断探索适合自己的德语教学法体系,使自己在德语教学方面能够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独特的德语教学模式。考虑到德语人才的培养目标,我国在德语教育人才培养方面应该结合教学实践,通过实践我们发现语言比较与翻译相结合是比较适合德语教学的,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外语教学;德语教学;语言比较;翻译
众所周知,汉语与德语在两种不同的语系当中。汉语隶属于汉藏语系的范畴,而德语隶属于印欧语系的范畴。所以说两种语言在语音以及词汇和语法体系方面有各自的特色。在德语教学实践过程中证明了如果能够从根本上对母语与德语在语言及文化方面存在的不同之处有所了解并且能够掌握,那么在提高德语专业课的教学效果方面能够发挥重要作用。
把汉语当做母语的群体进行德语学习的过程,实际上是跨越汉语以及德语两种不同的语言体系,在掌握了两种不同语言表达特点的基础上开展言语活动的过程。所以说如何在理解和运用语言方面深入两种不同语言结构的内部,并且能够有意识地超过两种不同语言之间的差异,在两种不同文化间进行有效地交流,已经成为了人们比较关注的话题。这一点能够通过将这一语言研究方法的兴起和发展进行“对比分析”得到证明。“对比”主要是将两种语言的共时性進行比较。一般来说第一语言指的是学生的母语,而第二语言一般来说指的是学生所学习的外语。现阶段,在外语教学中“对比”或者“比较”作为的一种重要手段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外语教学中传统的语法以及词汇的比较已经得到扩展,由原来的比较方法扩展到了语义、修辞、表达方式以及篇章甚至于说语言文化背景等方面进行比较。
现阶段的德语教学使用的“直接法”以及“听说法”还依然起着重要作用,“对比分析”或“翻译”的方法在德语教学中使用的也越来越普遍。通过分析外语教学的实践结果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在德语教学中如果能够适时地对中德两种语言进行对比分析,并且能够将母语翻译适度加入,这种做法不仅很有必要,而且在提高德语教学效果方面也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从更广泛的层次上来讲,如果想运用外语在国际间进行交流,就必须要做到能够将两种语言进行自如翻译的能力。准确的翻译是基础,不能够做到准确翻译,异国的人们之间就不可能实现真正的交流。也就是说,如果想要搞好德语教学,就必须在学生运用德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方面进行培养,那么对汉、德两种语言进行比较与翻译在教学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
比较和翻译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广义的,以比较与翻译作为“目的”;另一种是狭义的、作为一种“教学手段”而进行的比较和翻译。其中第二种情况是本文所要论述的,也可以说成是作为教学手段的比较和翻译,下面从4个方面对他们进行探讨。
一、语言特征的比较和分析
德语与汉语具有的语言特征不同,语言特征的不同不仅表现在语言词语上,在语法、句子结构以及篇章上都有所体现。
1、德语的名词在词汇上有特性之分,主要分为三种特性:阳性、阴性和中性,这种划分方法与自然界中的属性划分不同。举个例子来说,桌子、黑板和窗子,属于阳性的是桌子,属于阴性的是黑板,属于中性的是窗子;另外德语在形态方面也有变化。语言单位在不同的结构关系中产生的变化指的就是形态变化。同一个词的变化是一类,比如说德语名词das Buch以及die Buecher分别指的是书的单数和复数形式,它们虽然是同一个词,但是形式却不相同。在举一个例子德语动词gehen.gingen.gegangen,这三个词分别代表动词的“去”的不定式、过去式以及分词;另一类是随着词的词形变化词性也发生了变化,比如说在lehren, wecken以及sprechen等动词的后面加上了后缀-en这些动词就变成了能够表示阳性人的名词,类似这样的例子有很多,相比德语汉语在词形变化方面就不多。正是因为如此汉语在语法结构方面才能够反映出与属于印欧语系的德语不同的语言特点。一般来说汉语动词在作主语或宾语词性为名词时,词形上并没有什么变化,举个例子来说:他在游泳(动词),游泳(名词)是一种很好的运动,我喜欢游泳(名词)等等。
2、德语在语法篇章以及句子结构方面句子中的修饰成分,将形容词及副词排除以后,一般来说人是后置的,也就是人位于被修饰词语之后,然而汉语的定语总是被放置在中心語的前面。如德语句子:die Bundeslaender mit mehr als zwei Millionen Einwohner,翻译成汉语就是“拥有两百万以上人口的联邦州”,修饰中心词“联邦州”的所有成分“拥有两百万以上人口”,都放在中心词“联邦州”后面。在复句的结构组成方面,一般来说汉语复句中存在的语法关系语序以及关联词语是主要的表达方式,但是德语复句中存在语法关系仅仅能使用连词、副词等关联词语来表示。举一个简单例子:他病了,不能来。这句话中并没有关联词语,句中所蕴含的“因为……所以……”关系仅靠语序就表达了出来,但是同样是这句户用德语表达时,关联词是必不可少的,否则在意义表达方面就会出现差错,Weil er krank ist, kann er nicht kom-men.其中表示因果关系的词" Weil”不能省略。
鉴于德语和汉语语言之间有很多根本上不同的特点存在,就使得学生在德语学习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复杂句具有上述特点,很多学生经常经常为弄不清句子成分之间的修饰关系而感到烦恼。如果出现这种情况,教师讲清句子的中心成分和附属成分的关系就非常有必要,正确地将句子翻译成汉语帮助学生准确理解并掌握全句,对作者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能够正确把握。 用汉语表达德语中的长句以及复杂句时,仅仅追求追求德、汉句子成分之间的对应关系,翻译出来的译文带有的“翻译味”就会很浓重。所以说在德语教学中如果想使用“比较”以及“翻译”法作为教学手段,就必须让学生对汉语以及德语在语序、句子结构以及表达习惯等方面存在的不同之处有所了解,然后再将原句按照汉语的表达特点进行重新组合排列,译成的汉语才能够更加地道。举个例子来说,下面的一个复杂句:Ich war im Wirthaus" zum Geist" abgestiegen and eiltesogleich, das sehnlichste Verlangen zu befriedigen and mich dem Muenster zu naehern, welches durch Mitreisende mir schon langegezeigt and eine game Strecke her im Auge geblieben war.如果說在句子翻译方面仅仅追求德、汉句子成分之间的对应关系,译文将是:我在“向灵”客栈下榻之后,为了满足自己急迫的愿望,匆匆赶往途中旅伴们旱就指给我看的、长长的一段路上一直停留在我们视野里的教堂。其实这是一个长复杂句,由两个并列复合句构成主句,其中第二个主句中包含的两个不定式短语表示目的,其中的一个从句又由短语中的另外一个词来引导。由于句子过长而且句子之间还存在较复杂的修饰关系,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这个时候在翻译方面就需要运用对比和翻译方法将句子翻译成:我在“向灵”客栈下榻之后,怀着迫不及待的心情立即赶往教堂。这座人教堂还在途中时旅伴们就指点给我看了,而且在长长的一段路上它一直停留在我们的视野之内。其实这种翻译方法只是将原文中只是一个长句中心语的修饰语按照汉语的表达习惯当做并列单句进行翻译了。通过做这些方面的调整,才能使翻译的译文与汉语的表达习惯相一致,帮助学生理解句子成份。
二、不同文化背景的导入和说明
语言和文化之间存在特殊关系不可分割。作为形成整体文化的要素之一语言。语言可以在一定程度对文化进行表现。每一种语言都存在一部分词汇具有明显的社会属性以及文化属性,这些词汇能够将各个民族的文化心理以及社会生活表现出来。也就是说国度、民族不同,在风土人情、生活习惯以及人的思维方式方面也会存在差异。德语教学活动中的许多语言现象,在对这些语言现象进行解释时就需要特定的语言环境以及文化背景作为前提。以德语专业课教学来说,低年级的基础德语课也好,高年级的德语精读课、翻译以及写作课程也好,一些体现德国特有的文化内涵的内容在德语教学过程中会经常碰到。如果说遇到了这种情况,就不能够仅仅将德、汉语的句子的对比停留在形式上,按照汉语的特点进行翻译,就需要对课文中的内容作进一步的补充说明,也就是说在进行德语翻译时要适当的导入文化背景。举个例子来说:Im Jugenddorf deschristlichen Jugenddorfwerks in Dortmund haben sieein neuesZuhause gefunden.把这句话译成汉语就是:“由基督教青年村管理机构在多特蒙德建造的青年村里他们找到了家的新感觉。”虽然说这样翻译比较通顺,但是学生们并不能够对这一句话的含义能够准确把握,对于句中的“青年村”一词,以及句中的怎么会有新家的感觉?“青年村”的概念?青年村隶属于什么样的机构?根据我国学生的理解应该是“青少年活动中心”,“少年宫”等的含义,这些地方都是青少年业余学习和活动的地方。这个时候向学生们介绍一下德语中青年村的不同内涵就非常有必要:青年村是一个民间慈善团体(比如基督教会),它是由不同的社会团体组建的,在青年村里除了有青少年公寓之外,还有其它设施,比如说幼儿园、小学、实习工厂以及购物中心和运动娱乐场所等设施,救助失去家庭、或者家庭环境恶劣的孩子是组建青年村的目的所在,举个例子来说对于由于父母吸毒、酗酒以及殴打儿童等情况的存在,会给儿童身心健康造成影响,那么这些家庭的孩子就会被国家收留,向他们提供免费住宿,让他们在青年村里能够得到关爱、得到温暖,教他们学会如何与人相处,教导他们重新做人,给他们受教育、学技能的机会,对他们进行监护直到他们年满18岁能够工作自立。通过这种讲解方法,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这篇文章,学生心中的疑问就会迎刃而解。
三、难以翻译的部分侧重比较,翻译时“入乡随俗”
一切语言中各种修辞和表达手段都是为了语境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我们在德语教学中很容易就能发现,结构复杂的长句以及一些需要介绍德国文化背景的疑难点排除在外,依然有很多难以翻译的内容存在。比如说:由于一些谚语以及惯用语带有德国民族独特文化内涵,而且还带有德国特有的风俗习惯,虽然说这样的内容能够从字面上能够被准确地翻译成汉语,但是人们仍会常常不能明白其中的意思。鉴于中国几乎不存在这种食品,如果译成汉语,就没有恰当的词语与之对应,要想翻译这种视频只能根据它的成份来进行,但是涉及到奶酪的具体成份,口味又如何以及怎样吃?则需要使用比较的方法向学生解释。我国人民在日常生活中食用的豆制品主要有豆腐、豆浆、豆腐干以及豆腐脑和豆腐皮等等,这些豆制品的原料都是大豆。奶制品是欧洲人经常食用食品,奶制品比如说像奶酪、牛奶以及夸克等的原料都是牛奶,欧洲人在奶制品方面的喜爱程度与中国人在豆制品方面的喜爱程度是一样的,通过这种比较方法就很容易让学生理解,豆腐的德语说法就是“豆制奶酪”Bohnenkaese。
【总结】
通过上文对汉语与德语的语言特征进行的比较,分析了汉语与德语不同的文化背景,并且对德语翻译成汉语的一些难点进行了分析。总而言之,只有对汉语与德语之间在文化方面存在的差异进行了解,才能够使德语教学效果得到提升,不断提高德语课的教学质量,锻炼学生的交际能力,在帮助学生以及教师适应新时期外语课堂方面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大量实踐证明,将语言比较与翻译及进行有机结合并且在德语教学中进行应用,这与德语教学大纲的要求相符,能够提高德语的教学效果。值得注意的是在德语教学过程中在采用语言比较与翻译进行有机结合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够忽视其它教学方法在德语教学中的使用。在进行具体的德语教学时,我们要对相关的教学原则准确把握,要及时归纳和总结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且对教学方法加以改进,真正做到培养德语专业人才的目的。在德语教学的具体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从外语教学的特殊性以及对外语人才的培养目标出发,能够根据德语教学内容的设计,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总而言之,在德语教学中不能够单一地使用语言比较和翻译教学方法,单一的使用这种方法不能使学生在交际方面掌握扎实的德语语言知识和能够灵活用德语进行交流,只有将两种方法进行有机结合起来才能真正达到使用该语言进行听说读写译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文军.交际教学法在基础德语教学中的应用[J].科学论坛,2007(5):20-22.
[2]梁天柱.语法翻译法和交际法相结合的必要性探讨[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08(5):10-15.
[3]阂雪吃.语法翻译法和交际法在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浅论[J].牡丹江师范学院,2008(1):50-55.
[4]杨栋.大学英语教学中语法翻译法与交际法的结合[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8(4):60-62.
[5]王东波.论语法翻译法的适用性及其存在价值[J].山东大学学报,2004(4):50-55.
【摘要】:在我国经济建设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当代社会在素质和知识结构方面对外语专业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外语教学要将培养学生的语言知识能力和语言应用能力作为工作的重点。所以说外语教师在引导学生熟练掌握外语语言知识的同时还需要加大对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力度。在德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从自身的教学实践出发,不断探索适合自己的德语教学法体系,使自己在德语教学方面能够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独特的德语教学模式。考虑到德语人才的培养目标,我国在德语教育人才培养方面应该结合教学实践,通过实践我们发现语言比较与翻译相结合是比较适合德语教学的,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外语教学;德语教学;语言比较;翻译
众所周知,汉语与德语在两种不同的语系当中。汉语隶属于汉藏语系的范畴,而德语隶属于印欧语系的范畴。所以说两种语言在语音以及词汇和语法体系方面有各自的特色。在德语教学实践过程中证明了如果能够从根本上对母语与德语在语言及文化方面存在的不同之处有所了解并且能够掌握,那么在提高德语专业课的教学效果方面能够发挥重要作用。
把汉语当做母语的群体进行德语学习的过程,实际上是跨越汉语以及德语两种不同的语言体系,在掌握了两种不同语言表达特点的基础上开展言语活动的过程。所以说如何在理解和运用语言方面深入两种不同语言结构的内部,并且能够有意识地超过两种不同语言之间的差异,在两种不同文化间进行有效地交流,已经成为了人们比较关注的话题。这一点能够通过将这一语言研究方法的兴起和发展进行“对比分析”得到证明。“对比”主要是将两种语言的共时性進行比较。一般来说第一语言指的是学生的母语,而第二语言一般来说指的是学生所学习的外语。现阶段,在外语教学中“对比”或者“比较”作为的一种重要手段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外语教学中传统的语法以及词汇的比较已经得到扩展,由原来的比较方法扩展到了语义、修辞、表达方式以及篇章甚至于说语言文化背景等方面进行比较。
现阶段的德语教学使用的“直接法”以及“听说法”还依然起着重要作用,“对比分析”或“翻译”的方法在德语教学中使用的也越来越普遍。通过分析外语教学的实践结果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在德语教学中如果能够适时地对中德两种语言进行对比分析,并且能够将母语翻译适度加入,这种做法不仅很有必要,而且在提高德语教学效果方面也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从更广泛的层次上来讲,如果想运用外语在国际间进行交流,就必须要做到能够将两种语言进行自如翻译的能力。准确的翻译是基础,不能够做到准确翻译,异国的人们之间就不可能实现真正的交流。也就是说,如果想要搞好德语教学,就必须在学生运用德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方面进行培养,那么对汉、德两种语言进行比较与翻译在教学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
比较和翻译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广义的,以比较与翻译作为“目的”;另一种是狭义的、作为一种“教学手段”而进行的比较和翻译。其中第二种情况是本文所要论述的,也可以说成是作为教学手段的比较和翻译,下面从4个方面对他们进行探讨。
一、语言特征的比较和分析
德语与汉语具有的语言特征不同,语言特征的不同不仅表现在语言词语上,在语法、句子结构以及篇章上都有所体现。
1、德语的名词在词汇上有特性之分,主要分为三种特性:阳性、阴性和中性,这种划分方法与自然界中的属性划分不同。举个例子来说,桌子、黑板和窗子,属于阳性的是桌子,属于阴性的是黑板,属于中性的是窗子;另外德语在形态方面也有变化。语言单位在不同的结构关系中产生的变化指的就是形态变化。同一个词的变化是一类,比如说德语名词das Buch以及die Buecher分别指的是书的单数和复数形式,它们虽然是同一个词,但是形式却不相同。在举一个例子德语动词gehen.gingen.gegangen,这三个词分别代表动词的“去”的不定式、过去式以及分词;另一类是随着词的词形变化词性也发生了变化,比如说在lehren, wecken以及sprechen等动词的后面加上了后缀-en这些动词就变成了能够表示阳性人的名词,类似这样的例子有很多,相比德语汉语在词形变化方面就不多。正是因为如此汉语在语法结构方面才能够反映出与属于印欧语系的德语不同的语言特点。一般来说汉语动词在作主语或宾语词性为名词时,词形上并没有什么变化,举个例子来说:他在游泳(动词),游泳(名词)是一种很好的运动,我喜欢游泳(名词)等等。
2、德语在语法篇章以及句子结构方面句子中的修饰成分,将形容词及副词排除以后,一般来说人是后置的,也就是人位于被修饰词语之后,然而汉语的定语总是被放置在中心語的前面。如德语句子:die Bundeslaender mit mehr als zwei Millionen Einwohner,翻译成汉语就是“拥有两百万以上人口的联邦州”,修饰中心词“联邦州”的所有成分“拥有两百万以上人口”,都放在中心词“联邦州”后面。在复句的结构组成方面,一般来说汉语复句中存在的语法关系语序以及关联词语是主要的表达方式,但是德语复句中存在语法关系仅仅能使用连词、副词等关联词语来表示。举一个简单例子:他病了,不能来。这句话中并没有关联词语,句中所蕴含的“因为……所以……”关系仅靠语序就表达了出来,但是同样是这句户用德语表达时,关联词是必不可少的,否则在意义表达方面就会出现差错,Weil er krank ist, kann er nicht kom-men.其中表示因果关系的词" Weil”不能省略。
鉴于德语和汉语语言之间有很多根本上不同的特点存在,就使得学生在德语学习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复杂句具有上述特点,很多学生经常经常为弄不清句子成分之间的修饰关系而感到烦恼。如果出现这种情况,教师讲清句子的中心成分和附属成分的关系就非常有必要,正确地将句子翻译成汉语帮助学生准确理解并掌握全句,对作者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能够正确把握。 用汉语表达德语中的长句以及复杂句时,仅仅追求追求德、汉句子成分之间的对应关系,翻译出来的译文带有的“翻译味”就会很浓重。所以说在德语教学中如果想使用“比较”以及“翻译”法作为教学手段,就必须让学生对汉语以及德语在语序、句子结构以及表达习惯等方面存在的不同之处有所了解,然后再将原句按照汉语的表达特点进行重新组合排列,译成的汉语才能够更加地道。举个例子来说,下面的一个复杂句:Ich war im Wirthaus" zum Geist" abgestiegen and eiltesogleich, das sehnlichste Verlangen zu befriedigen and mich dem Muenster zu naehern, welches durch Mitreisende mir schon langegezeigt and eine game Strecke her im Auge geblieben war.如果說在句子翻译方面仅仅追求德、汉句子成分之间的对应关系,译文将是:我在“向灵”客栈下榻之后,为了满足自己急迫的愿望,匆匆赶往途中旅伴们旱就指给我看的、长长的一段路上一直停留在我们视野里的教堂。其实这是一个长复杂句,由两个并列复合句构成主句,其中第二个主句中包含的两个不定式短语表示目的,其中的一个从句又由短语中的另外一个词来引导。由于句子过长而且句子之间还存在较复杂的修饰关系,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这个时候在翻译方面就需要运用对比和翻译方法将句子翻译成:我在“向灵”客栈下榻之后,怀着迫不及待的心情立即赶往教堂。这座人教堂还在途中时旅伴们就指点给我看了,而且在长长的一段路上它一直停留在我们的视野之内。其实这种翻译方法只是将原文中只是一个长句中心语的修饰语按照汉语的表达习惯当做并列单句进行翻译了。通过做这些方面的调整,才能使翻译的译文与汉语的表达习惯相一致,帮助学生理解句子成份。
二、不同文化背景的导入和说明
语言和文化之间存在特殊关系不可分割。作为形成整体文化的要素之一语言。语言可以在一定程度对文化进行表现。每一种语言都存在一部分词汇具有明显的社会属性以及文化属性,这些词汇能够将各个民族的文化心理以及社会生活表现出来。也就是说国度、民族不同,在风土人情、生活习惯以及人的思维方式方面也会存在差异。德语教学活动中的许多语言现象,在对这些语言现象进行解释时就需要特定的语言环境以及文化背景作为前提。以德语专业课教学来说,低年级的基础德语课也好,高年级的德语精读课、翻译以及写作课程也好,一些体现德国特有的文化内涵的内容在德语教学过程中会经常碰到。如果说遇到了这种情况,就不能够仅仅将德、汉语的句子的对比停留在形式上,按照汉语的特点进行翻译,就需要对课文中的内容作进一步的补充说明,也就是说在进行德语翻译时要适当的导入文化背景。举个例子来说:Im Jugenddorf deschristlichen Jugenddorfwerks in Dortmund haben sieein neuesZuhause gefunden.把这句话译成汉语就是:“由基督教青年村管理机构在多特蒙德建造的青年村里他们找到了家的新感觉。”虽然说这样翻译比较通顺,但是学生们并不能够对这一句话的含义能够准确把握,对于句中的“青年村”一词,以及句中的怎么会有新家的感觉?“青年村”的概念?青年村隶属于什么样的机构?根据我国学生的理解应该是“青少年活动中心”,“少年宫”等的含义,这些地方都是青少年业余学习和活动的地方。这个时候向学生们介绍一下德语中青年村的不同内涵就非常有必要:青年村是一个民间慈善团体(比如基督教会),它是由不同的社会团体组建的,在青年村里除了有青少年公寓之外,还有其它设施,比如说幼儿园、小学、实习工厂以及购物中心和运动娱乐场所等设施,救助失去家庭、或者家庭环境恶劣的孩子是组建青年村的目的所在,举个例子来说对于由于父母吸毒、酗酒以及殴打儿童等情况的存在,会给儿童身心健康造成影响,那么这些家庭的孩子就会被国家收留,向他们提供免费住宿,让他们在青年村里能够得到关爱、得到温暖,教他们学会如何与人相处,教导他们重新做人,给他们受教育、学技能的机会,对他们进行监护直到他们年满18岁能够工作自立。通过这种讲解方法,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这篇文章,学生心中的疑问就会迎刃而解。
三、难以翻译的部分侧重比较,翻译时“入乡随俗”
一切语言中各种修辞和表达手段都是为了语境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我们在德语教学中很容易就能发现,结构复杂的长句以及一些需要介绍德国文化背景的疑难点排除在外,依然有很多难以翻译的内容存在。比如说:由于一些谚语以及惯用语带有德国民族独特文化内涵,而且还带有德国特有的风俗习惯,虽然说这样的内容能够从字面上能够被准确地翻译成汉语,但是人们仍会常常不能明白其中的意思。鉴于中国几乎不存在这种食品,如果译成汉语,就没有恰当的词语与之对应,要想翻译这种视频只能根据它的成份来进行,但是涉及到奶酪的具体成份,口味又如何以及怎样吃?则需要使用比较的方法向学生解释。我国人民在日常生活中食用的豆制品主要有豆腐、豆浆、豆腐干以及豆腐脑和豆腐皮等等,这些豆制品的原料都是大豆。奶制品是欧洲人经常食用食品,奶制品比如说像奶酪、牛奶以及夸克等的原料都是牛奶,欧洲人在奶制品方面的喜爱程度与中国人在豆制品方面的喜爱程度是一样的,通过这种比较方法就很容易让学生理解,豆腐的德语说法就是“豆制奶酪”Bohnenkaese。
【总结】
通过上文对汉语与德语的语言特征进行的比较,分析了汉语与德语不同的文化背景,并且对德语翻译成汉语的一些难点进行了分析。总而言之,只有对汉语与德语之间在文化方面存在的差异进行了解,才能够使德语教学效果得到提升,不断提高德语课的教学质量,锻炼学生的交际能力,在帮助学生以及教师适应新时期外语课堂方面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大量实踐证明,将语言比较与翻译及进行有机结合并且在德语教学中进行应用,这与德语教学大纲的要求相符,能够提高德语的教学效果。值得注意的是在德语教学过程中在采用语言比较与翻译进行有机结合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够忽视其它教学方法在德语教学中的使用。在进行具体的德语教学时,我们要对相关的教学原则准确把握,要及时归纳和总结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且对教学方法加以改进,真正做到培养德语专业人才的目的。在德语教学的具体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从外语教学的特殊性以及对外语人才的培养目标出发,能够根据德语教学内容的设计,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总而言之,在德语教学中不能够单一地使用语言比较和翻译教学方法,单一的使用这种方法不能使学生在交际方面掌握扎实的德语语言知识和能够灵活用德语进行交流,只有将两种方法进行有机结合起来才能真正达到使用该语言进行听说读写译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文军.交际教学法在基础德语教学中的应用[J].科学论坛,2007(5):20-22.
[2]梁天柱.语法翻译法和交际法相结合的必要性探讨[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08(5):10-15.
[3]阂雪吃.语法翻译法和交际法在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浅论[J].牡丹江师范学院,2008(1):50-55.
[4]杨栋.大学英语教学中语法翻译法与交际法的结合[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8(4):60-62.
[5]王东波.论语法翻译法的适用性及其存在价值[J].山东大学学报,2004(4):5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