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玛丽安是英国著名女作家简·奥斯丁的代表作《理智与情感》中的女主人公。在这部作品中,玛丽安最初是一位敢爱敢恨,敢于挑战世俗也不甘于平庸的女性,但是在经历了一系列的感情变故后,开始变成一位世俗、现实,但不庸俗的女性。从浪漫走向世俗,并不是一种倒退,更多的是一种成熟,在理智与情感的选择中,选择理智的感情,这也是作者奥斯丁一直追求的。
关键词:简·奥斯丁 浪漫主义 感情变故 世俗
一 作者与作品
1 简·奥斯丁
简·奥斯丁是享誉世界的著名小说家,她的作品主观描述了英国乡绅贵族女性的爱情与家庭生活。简·奥斯丁第一部小说《最初的印象》是她在21岁的时候完成的,但她第一部小说出版并不顺利。在写作道路遭遇打击的同时,她开始撰写了她的第二部小说《埃莉诺与玛丽安》,十几年后,改编后的《最初的印象》更名为《傲慢与偏见》,而《埃莉诺与玛丽安》更名为《理智与情感》,分别得以出版。
2 《理智与情感》简介
作品《理智与情感》主要描绘了一对乡绅家庭姐妹各自的爱情故事,通过一对姐妹对“理智与情感”分别的体现,通过对两姐妹的对比,描写了两位女主角爱情婚姻的一系列风波,并提出了道德与行为的规范问题。作者精心构思了书中的每一处情节,使得本书成为世界文学历史上一部经典的爱情作品。
二 玛丽安前期的浪漫主义性格
1 玛丽安浪漫主义性格的特点
作者将前期的玛丽安描绘成一位拥有浪漫主义性格的女性,从她的生活行为以及爱情观中我们可以非常清楚的看到一个充满幻想,希望拥有浪漫主义爱情的玛丽安,本文认为玛丽安的浪漫主义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敢于挑战世俗
简·奥斯丁生活的时代中,整个英国贵族都是比较保守的存在。而玛丽安并不是一个拘束与传统的人,她并不拘束于男人的权威。如书中曾经提到:约翰爵士在讽刺玛丽安与威洛比的时候,玛丽安直接很生气地反驳了爵士的行为,并指出约翰爵士“粗俗且不堪”。而在英国的传统中,淑女应当是宽容的,玛丽安这种率性与敢作敢为,与英国传统是背道而驰的。
(2) 敢想敢说
玛丽安的浪漫主义性格中,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就是敢想敢说,从一个角度来说,这是一种勇敢。在她与其他贵族的交往中,也体现了这种特点,例如,她经常与贵族叫板,认为贵族都是一些无聊的把戏。她也看不惯贵族一些趋炎附势的做法,当玛丽安的嫂子对埃莉诺不切实际的夸赞的时候,她就回直接反驳这种趋炎附势的话语,她在说这些话的时候完全没有考虑对长辈的尊敬,也没有考虑莫顿小姐的贵族身份。
(3) 脱离低级趣味
浪漫主义性格的玛丽安对于低俗的事情都是不屑一顾,现实自己脱离低级趣味,不和他人相似的性格。例如,只有玛丽安当着众多人的面反驳去打牌的想法。比起打牌,她更喜欢面对自己的钢琴。体现了玛丽安不愿意让自己和他人一样,成为一个庸俗不堪的人。
2 埃莉诺的理性情感
英国著名学者H·沃尔波尔有句名言“这个世界,凭理智来领会是个喜剧,凭情感来领会是个悲剧。”作为妹妹的反面,姐姐埃莉诺是一个用理性控制情感的典型。在整部书中,埃莉诺始终保持着用自己冷静和思维,去观察、判定她所经历的人或者事情,她在所有的事情中都表现了头脑的清醒和遇事的冷静。上述的这些的特点,都能够通过她对待感情的具体事例体现出来。
在埃莉诺与爱德华的感情中,她在了解爱德华的过程中逐渐喜欢上爱德华后,她并没有将对爱德华的喜爱表现出来,而是依靠着理性处理着自己家庭与爱德华家庭的关系。同时在埃莉诺不得不搬离和爱德华一起居住的地方的时候,她也选择坦然接受,并且也没有流出很浓的伤感。其中最能体现埃莉诺坚强和理性的地方,是露西告诉她与爱德华已经私定终身5年的时候,从情感上来说,这对于埃莉诺无疑是晴天霹雳,但埃莉诺面对如此大的打击,依旧尽量保持了平静,并且依旧愿意帮助露西保守秘密。同时当她选择接受这件事情后,也开始同露西展开了平静的谈话,她从来没有宣泄自己的痛苦,而是偷偷地掩盖着自己的苦楚。而当爱德华因为坚持与露西结婚而被母亲剥夺了继承权的情况下,埃莉诺依旧通过自己帮助爱德华,让爱德华拥有了结婚的资本。
埃莉诺就是这样一个勇敢、理性又冷静的人,她无数次的依靠自己的理性与冷静,帮助别人,而自己却背负了沉重的痛苦。她不同于妹妹玛丽安,能够充分的发觉布兰德上校的魅力,也能够看透威洛比的虚伪,她不会被表象所迷惑而尽力追求着本质的东西。正是通过她的善良,她的理性,为自己赢得了幸福。
三 从浪漫走向世俗
1 浪漫主义世界的破灭
在简·奥斯丁生活的时代中,乡绅家族的女性往往是没有固定职业的。她们的目标就是找一位“家境殷实”的理想伴侣将自己嫁出去。而简·奥斯丁笔下的玛丽安也是这样的一名女性。但简·奥斯丁始终坚持爱情不应建立在“金钱”的基础上,这也在玛丽安的身上得到印证。玛丽安作为一名充满着浪漫主义幻想的女性,她始终幻想着自己的另一半是一名既富有情调又拥有一定家产的“白马王子”,但相对于家产,她更在乎的是浪漫的爱情。而威洛比从出现到后来的相识,都给了玛丽安对于幻想中的“浪漫主义”的充分的满足。而这也是玛丽安之所以如此迷恋威洛比的原因,即使威洛比放荡不羁,即使很多人都提醒玛丽安,她都不为所动,因为威洛比给了她一直幻想的“浪漫”。
但幻想中的“浪漫”也就像肥皂泡一样,经不起考验。所以玛丽安与威洛比的爱情也就因为财产的原因“一戳就破”。威洛比并不是真心的爱着玛丽安,他只是想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而玩弄玛丽安的真心。所以,当他厌烦了,就把玛丽安抛弃了,这便导致了玛丽安幻想的破灭。
2 走向世俗的原因
(1) 埃莉诺的启示
玛丽安的姐姐对她诉说自己失恋的事,而当时埃莉诺为了不让刚失恋的玛丽安受到更大的刺激,便隐瞒了下来,直到四个月后才告诉玛丽安。玛丽安知道真相之后对姐姐埃莉诺十分的愧疚,觉得自己只是想到了自己,只想着自己脑海中幻想的美好爱情,并没有顾忌到姐姐的感受,没有在姐姐最无助的时候帮助她。在这件事情过后,玛丽安不再顽固的沉迷在自己幻想中,对待威洛比的为人能够客观的看待,也可以听得下别人的劝解和开导。这是玛丽安的价值观和爱情观的一个重大的转折,在她的精神层面发生了巨大的影响和变化,成为了玛丽安走向世俗的首要动因。 (2) 布兰顿上校的感动
而第二个动因是布兰顿上校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照顾,尤其在玛丽安生病期间。她不再固执的拒绝布兰顿上校的爱意,同时也不再在意别人对于布兰顿上校的评价。对于爱情也没有那么多的幻想,看向实际的感情,因此,布兰顿上校浓浓的爱意便成为了玛丽安走向世俗的第二个动因,也可以说是物质动因。
3 世俗不代表庸俗
要想真正理解玛丽安的转变,就要从简·奥斯丁的爱情观来考察,因为从一定角度来说,作品都是作者内心的一个体现。
(1) 简·奥斯丁的爱情观
作者简·奥斯丁的爱情婚姻观,如果用一句话概括的话那就是:真正的婚姻就是既能有物质上的保障,又能有精神上的满足。作者在她的主要小说中,对于爱情与婚姻,作者都基本坚持了这个观点。这与作者的家境以及作者生活的时代都是密不可分的。简·奥斯丁从小生活在一个牧师家庭,属于英国中下阶层,生活一直不是很宽裕。而在当时的英国,女性没有继承权,也不能够有工作,因此很多女性都是把婚姻作为自己终身的事业来维持。但简·奥斯丁不同于同时代的多数女性,她在一定物质基础上,更多地追求的是自己精神的需求,但是对精神的追求也并没有偏执,而之所以说玛丽安选择布兰顿上校是从浪漫走向世俗,但不是走向庸俗,也正是因为如此。
(2) 玛丽安的世俗生活
玛丽安是在遭受感情的挫败后,选择接受了布兰顿上校的爱意。但我们因为这个情节,就认为玛丽安是因为将就而答应这段感情的,如果这样,那就不是走向了世俗,而是走向了庸俗。文章中也有这样的描写:“她把整个的心都奉献给了丈夫,像她从前一度对待威洛比一样”。从逻辑上来说,玛丽安的转变有深层次的原因,这也是她“世俗”而不“庸俗”的体现。
“浪漫的动力在于良好的收入”。这句话在《傲慢与偏见》中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前期玛丽安的浪漫主义性格,有一个特点便是并不因为金钱而喜欢一个人,在玛丽安同威洛比的恋爱中,姐姐埃莉诺在威洛比离开玛丽安后也指出:威洛比只有一点家产而两人都不知道节制,因此两人在一起一定不会过上富足的生活。我们可以看出,威洛比并没有一份稳定的收入,而与威洛比恋爱的玛丽安忽视了现实中的物质生活的问题,与威洛比大手大脚花钱,并不懂得节制。威洛比因为一份丰厚的财产而选择离开玛丽安,这对有浪漫主义性格的玛丽安无疑是一个重大的打击。而这样的打击,也许就让玛丽安明白了:一份稳定良好的收入,对于幸福的维持是非常重要的。而通过书中对玛丽安婚后生活的描述,我们也可以清晰的看到,玛丽安越发的“担负起新的职责”,成为“一个村落的女保护人”。这也清晰地说明,玛丽安不再是一个为幻想中浪漫的爱情不顾一切的女生,而成为一个即拥有美好幸福的爱情,有敢于担当的成熟女性,她也从这一份婚姻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在社会中有了自己的地位,这是一个女性成熟的表现。
玛丽安从浪漫走向了世俗,但是世俗并不代表庸俗,她追求现实的幸福,而不是以往文学史上所写的依靠美貌及美德而获得美满婚姻的老套剧情。玛丽安并不是一个金钱至上的人,并没有将金钱作为婚姻的前提,后来幻想破灭,感情受挫后的她还是心甘情愿地嫁给了对她满有爱意但缺乏浪漫情调的布兰顿上校,成为了一位相夫教子的妻子,担负起新的责任。她在这场婚姻中发现了人生的快乐,赢得了令人艳羡的婚姻,获得了幸福。
四 结语
在简·奥斯丁的这部作品《理智与情感》的整个故事中,书名就正好代表了姐妹俩所代表的在感情中的两种状态。埃莉诺代表的是理智,而玛丽安代表的是情感,故事就是根据两姐妹的感情而展开来的。其中玛丽安在她的爱情故事中,因为拥有一个浪漫主义的爱情幻想,使得她缺失了对一个人理性的判断。这也导致了她一段感情的失败,而她从中也慢慢的成长起来。在姐姐埃莉诺的启发下,在布兰登上校的悉心照顾下,她终于也收获了属于自己的幸福。而使我们最为感慨的便是玛丽安的转变,她看似从浪漫主义走向了世俗,但其实也是自身成熟的体现,因为爱情本身就有世俗的成分在其中。而姐姐埃莉诺则很好的诠释了这一点。
由此,我们也可以很明显的体会到简·奥斯丁对待理智与情感的选择,她始终坚持认为要用理智控制情感,在一段感情中,女性不能够被扑面而来的感情冲昏头脑,而不顾别人的看法,丧失了自身的判断能力。女性真正需要拥有一份彼此尊重的感情,和一份双方平等的的婚姻,这也是现代女性依然需要重视的东西。
参考文献:
[1] 伊恩·P·瓦特,高原、董红钧译:《小说的兴起》,三联书店,1992年版。
[2] 简·奥斯丁,武崇汉译:《简·奥斯丁:理智与情感》,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年版。
[3] 简·奥斯丁,孙致礼译:《简·奥斯丁:姐妹俩》,浙江文艺出版社,1984年版。
[4] 朱立元:《当代西方文艺理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5] 孙亚玲:《〈理智与情感〉中玛丽安如何从浪漫走向世俗》,《芒种》,2010年第20期。
(张琪,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
关键词:简·奥斯丁 浪漫主义 感情变故 世俗
一 作者与作品
1 简·奥斯丁
简·奥斯丁是享誉世界的著名小说家,她的作品主观描述了英国乡绅贵族女性的爱情与家庭生活。简·奥斯丁第一部小说《最初的印象》是她在21岁的时候完成的,但她第一部小说出版并不顺利。在写作道路遭遇打击的同时,她开始撰写了她的第二部小说《埃莉诺与玛丽安》,十几年后,改编后的《最初的印象》更名为《傲慢与偏见》,而《埃莉诺与玛丽安》更名为《理智与情感》,分别得以出版。
2 《理智与情感》简介
作品《理智与情感》主要描绘了一对乡绅家庭姐妹各自的爱情故事,通过一对姐妹对“理智与情感”分别的体现,通过对两姐妹的对比,描写了两位女主角爱情婚姻的一系列风波,并提出了道德与行为的规范问题。作者精心构思了书中的每一处情节,使得本书成为世界文学历史上一部经典的爱情作品。
二 玛丽安前期的浪漫主义性格
1 玛丽安浪漫主义性格的特点
作者将前期的玛丽安描绘成一位拥有浪漫主义性格的女性,从她的生活行为以及爱情观中我们可以非常清楚的看到一个充满幻想,希望拥有浪漫主义爱情的玛丽安,本文认为玛丽安的浪漫主义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敢于挑战世俗
简·奥斯丁生活的时代中,整个英国贵族都是比较保守的存在。而玛丽安并不是一个拘束与传统的人,她并不拘束于男人的权威。如书中曾经提到:约翰爵士在讽刺玛丽安与威洛比的时候,玛丽安直接很生气地反驳了爵士的行为,并指出约翰爵士“粗俗且不堪”。而在英国的传统中,淑女应当是宽容的,玛丽安这种率性与敢作敢为,与英国传统是背道而驰的。
(2) 敢想敢说
玛丽安的浪漫主义性格中,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就是敢想敢说,从一个角度来说,这是一种勇敢。在她与其他贵族的交往中,也体现了这种特点,例如,她经常与贵族叫板,认为贵族都是一些无聊的把戏。她也看不惯贵族一些趋炎附势的做法,当玛丽安的嫂子对埃莉诺不切实际的夸赞的时候,她就回直接反驳这种趋炎附势的话语,她在说这些话的时候完全没有考虑对长辈的尊敬,也没有考虑莫顿小姐的贵族身份。
(3) 脱离低级趣味
浪漫主义性格的玛丽安对于低俗的事情都是不屑一顾,现实自己脱离低级趣味,不和他人相似的性格。例如,只有玛丽安当着众多人的面反驳去打牌的想法。比起打牌,她更喜欢面对自己的钢琴。体现了玛丽安不愿意让自己和他人一样,成为一个庸俗不堪的人。
2 埃莉诺的理性情感
英国著名学者H·沃尔波尔有句名言“这个世界,凭理智来领会是个喜剧,凭情感来领会是个悲剧。”作为妹妹的反面,姐姐埃莉诺是一个用理性控制情感的典型。在整部书中,埃莉诺始终保持着用自己冷静和思维,去观察、判定她所经历的人或者事情,她在所有的事情中都表现了头脑的清醒和遇事的冷静。上述的这些的特点,都能够通过她对待感情的具体事例体现出来。
在埃莉诺与爱德华的感情中,她在了解爱德华的过程中逐渐喜欢上爱德华后,她并没有将对爱德华的喜爱表现出来,而是依靠着理性处理着自己家庭与爱德华家庭的关系。同时在埃莉诺不得不搬离和爱德华一起居住的地方的时候,她也选择坦然接受,并且也没有流出很浓的伤感。其中最能体现埃莉诺坚强和理性的地方,是露西告诉她与爱德华已经私定终身5年的时候,从情感上来说,这对于埃莉诺无疑是晴天霹雳,但埃莉诺面对如此大的打击,依旧尽量保持了平静,并且依旧愿意帮助露西保守秘密。同时当她选择接受这件事情后,也开始同露西展开了平静的谈话,她从来没有宣泄自己的痛苦,而是偷偷地掩盖着自己的苦楚。而当爱德华因为坚持与露西结婚而被母亲剥夺了继承权的情况下,埃莉诺依旧通过自己帮助爱德华,让爱德华拥有了结婚的资本。
埃莉诺就是这样一个勇敢、理性又冷静的人,她无数次的依靠自己的理性与冷静,帮助别人,而自己却背负了沉重的痛苦。她不同于妹妹玛丽安,能够充分的发觉布兰德上校的魅力,也能够看透威洛比的虚伪,她不会被表象所迷惑而尽力追求着本质的东西。正是通过她的善良,她的理性,为自己赢得了幸福。
三 从浪漫走向世俗
1 浪漫主义世界的破灭
在简·奥斯丁生活的时代中,乡绅家族的女性往往是没有固定职业的。她们的目标就是找一位“家境殷实”的理想伴侣将自己嫁出去。而简·奥斯丁笔下的玛丽安也是这样的一名女性。但简·奥斯丁始终坚持爱情不应建立在“金钱”的基础上,这也在玛丽安的身上得到印证。玛丽安作为一名充满着浪漫主义幻想的女性,她始终幻想着自己的另一半是一名既富有情调又拥有一定家产的“白马王子”,但相对于家产,她更在乎的是浪漫的爱情。而威洛比从出现到后来的相识,都给了玛丽安对于幻想中的“浪漫主义”的充分的满足。而这也是玛丽安之所以如此迷恋威洛比的原因,即使威洛比放荡不羁,即使很多人都提醒玛丽安,她都不为所动,因为威洛比给了她一直幻想的“浪漫”。
但幻想中的“浪漫”也就像肥皂泡一样,经不起考验。所以玛丽安与威洛比的爱情也就因为财产的原因“一戳就破”。威洛比并不是真心的爱着玛丽安,他只是想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而玩弄玛丽安的真心。所以,当他厌烦了,就把玛丽安抛弃了,这便导致了玛丽安幻想的破灭。
2 走向世俗的原因
(1) 埃莉诺的启示
玛丽安的姐姐对她诉说自己失恋的事,而当时埃莉诺为了不让刚失恋的玛丽安受到更大的刺激,便隐瞒了下来,直到四个月后才告诉玛丽安。玛丽安知道真相之后对姐姐埃莉诺十分的愧疚,觉得自己只是想到了自己,只想着自己脑海中幻想的美好爱情,并没有顾忌到姐姐的感受,没有在姐姐最无助的时候帮助她。在这件事情过后,玛丽安不再顽固的沉迷在自己幻想中,对待威洛比的为人能够客观的看待,也可以听得下别人的劝解和开导。这是玛丽安的价值观和爱情观的一个重大的转折,在她的精神层面发生了巨大的影响和变化,成为了玛丽安走向世俗的首要动因。 (2) 布兰顿上校的感动
而第二个动因是布兰顿上校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照顾,尤其在玛丽安生病期间。她不再固执的拒绝布兰顿上校的爱意,同时也不再在意别人对于布兰顿上校的评价。对于爱情也没有那么多的幻想,看向实际的感情,因此,布兰顿上校浓浓的爱意便成为了玛丽安走向世俗的第二个动因,也可以说是物质动因。
3 世俗不代表庸俗
要想真正理解玛丽安的转变,就要从简·奥斯丁的爱情观来考察,因为从一定角度来说,作品都是作者内心的一个体现。
(1) 简·奥斯丁的爱情观
作者简·奥斯丁的爱情婚姻观,如果用一句话概括的话那就是:真正的婚姻就是既能有物质上的保障,又能有精神上的满足。作者在她的主要小说中,对于爱情与婚姻,作者都基本坚持了这个观点。这与作者的家境以及作者生活的时代都是密不可分的。简·奥斯丁从小生活在一个牧师家庭,属于英国中下阶层,生活一直不是很宽裕。而在当时的英国,女性没有继承权,也不能够有工作,因此很多女性都是把婚姻作为自己终身的事业来维持。但简·奥斯丁不同于同时代的多数女性,她在一定物质基础上,更多地追求的是自己精神的需求,但是对精神的追求也并没有偏执,而之所以说玛丽安选择布兰顿上校是从浪漫走向世俗,但不是走向庸俗,也正是因为如此。
(2) 玛丽安的世俗生活
玛丽安是在遭受感情的挫败后,选择接受了布兰顿上校的爱意。但我们因为这个情节,就认为玛丽安是因为将就而答应这段感情的,如果这样,那就不是走向了世俗,而是走向了庸俗。文章中也有这样的描写:“她把整个的心都奉献给了丈夫,像她从前一度对待威洛比一样”。从逻辑上来说,玛丽安的转变有深层次的原因,这也是她“世俗”而不“庸俗”的体现。
“浪漫的动力在于良好的收入”。这句话在《傲慢与偏见》中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前期玛丽安的浪漫主义性格,有一个特点便是并不因为金钱而喜欢一个人,在玛丽安同威洛比的恋爱中,姐姐埃莉诺在威洛比离开玛丽安后也指出:威洛比只有一点家产而两人都不知道节制,因此两人在一起一定不会过上富足的生活。我们可以看出,威洛比并没有一份稳定的收入,而与威洛比恋爱的玛丽安忽视了现实中的物质生活的问题,与威洛比大手大脚花钱,并不懂得节制。威洛比因为一份丰厚的财产而选择离开玛丽安,这对有浪漫主义性格的玛丽安无疑是一个重大的打击。而这样的打击,也许就让玛丽安明白了:一份稳定良好的收入,对于幸福的维持是非常重要的。而通过书中对玛丽安婚后生活的描述,我们也可以清晰的看到,玛丽安越发的“担负起新的职责”,成为“一个村落的女保护人”。这也清晰地说明,玛丽安不再是一个为幻想中浪漫的爱情不顾一切的女生,而成为一个即拥有美好幸福的爱情,有敢于担当的成熟女性,她也从这一份婚姻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在社会中有了自己的地位,这是一个女性成熟的表现。
玛丽安从浪漫走向了世俗,但是世俗并不代表庸俗,她追求现实的幸福,而不是以往文学史上所写的依靠美貌及美德而获得美满婚姻的老套剧情。玛丽安并不是一个金钱至上的人,并没有将金钱作为婚姻的前提,后来幻想破灭,感情受挫后的她还是心甘情愿地嫁给了对她满有爱意但缺乏浪漫情调的布兰顿上校,成为了一位相夫教子的妻子,担负起新的责任。她在这场婚姻中发现了人生的快乐,赢得了令人艳羡的婚姻,获得了幸福。
四 结语
在简·奥斯丁的这部作品《理智与情感》的整个故事中,书名就正好代表了姐妹俩所代表的在感情中的两种状态。埃莉诺代表的是理智,而玛丽安代表的是情感,故事就是根据两姐妹的感情而展开来的。其中玛丽安在她的爱情故事中,因为拥有一个浪漫主义的爱情幻想,使得她缺失了对一个人理性的判断。这也导致了她一段感情的失败,而她从中也慢慢的成长起来。在姐姐埃莉诺的启发下,在布兰登上校的悉心照顾下,她终于也收获了属于自己的幸福。而使我们最为感慨的便是玛丽安的转变,她看似从浪漫主义走向了世俗,但其实也是自身成熟的体现,因为爱情本身就有世俗的成分在其中。而姐姐埃莉诺则很好的诠释了这一点。
由此,我们也可以很明显的体会到简·奥斯丁对待理智与情感的选择,她始终坚持认为要用理智控制情感,在一段感情中,女性不能够被扑面而来的感情冲昏头脑,而不顾别人的看法,丧失了自身的判断能力。女性真正需要拥有一份彼此尊重的感情,和一份双方平等的的婚姻,这也是现代女性依然需要重视的东西。
参考文献:
[1] 伊恩·P·瓦特,高原、董红钧译:《小说的兴起》,三联书店,1992年版。
[2] 简·奥斯丁,武崇汉译:《简·奥斯丁:理智与情感》,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年版。
[3] 简·奥斯丁,孙致礼译:《简·奥斯丁:姐妹俩》,浙江文艺出版社,1984年版。
[4] 朱立元:《当代西方文艺理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5] 孙亚玲:《〈理智与情感〉中玛丽安如何从浪漫走向世俗》,《芒种》,2010年第20期。
(张琪,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