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自主课堂”理念的实施,我逐步认识到,以往的课堂上,我设计了一个个看似培养学生“自主能力”的问题,其实是在给孩子“搭桥”,其实是扶着孩子过桥,而要想让课堂成为真正的“自主课堂,”最重要的是教会学生自己去“建桥”。怎样教学生“建桥”呢?
理解一:了解学生“建桥”的能力
只有真实地了解学生的实际,了解了学生有哪些“建桥”的能力,并把它作为教学的起点和出发点。学生才能在课堂上做最重要的事情,老师才能在不同学生“建桥”的过程中,给予不同的帮助。要想知道学生在“建桥”方面已经有了哪些能力和经验,会遇到什么困难,在哪些方面需要老师帮一把,就一定要做好课前的功夫——研究学生(做好学前调研)。
如《探索规律》一课,我首先带领学生回顾了学过的内容,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然后采取了问卷的形式,了解学生还缺少什么。问卷内容如下:
观察下面图形后回答问题:
如果继续往下画,第25个图形是( )图形。你是用什么好方法想到的,请你清楚地表示出来。
问卷答案的结果显示,一个一个数出来的,有6人;根据给出标准,边画边数的,有5人;画图表示的有19人;列式表示的有5人。其中3人想到用乘加的方式;2人想到用有余数除法来解决。
通过对问卷的分析和对学生的个别访谈,我制定了教学策略:更多的孩子在这节课上,要了解并学会用有余数除法来解决问题。而对于用乘加算式解决问题的同学,要引导他们找到乘加和有余数除法之间的对应关系。对于已经会用有余数除法来解决问题,而且还能清楚地说出算式意思的两名同学,就应引导他们发现“余数是几就对应的是每组的第几个”的规律。并且可以发挥他们的主动性,让他们做小老师,向大家讲讲自己算式的意思。
理解二:怎样让不同的学生学会建造属于自己的“桥”
研究的问题来自学生的生活。如:《探索规律》一课的课始,在师生互动的“猜羊羊”的游戏过程中,学生对“老师怎么猜得那么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想继续探究下去。课终,让学生再次利用学习的知识,去思考课始的问题:“老师怎么猜得那么准?”然后自己和小伙伴也一起再做做这个游戏,体会规律的神奇。
创设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了解学生已经具有的“建桥”能力后,就需要指导学生怎样建好一座桥。在“建桥”的过程中,更多地需要学生在小组合作、生生交流启发的过程中,去学会思考、解决问题,建好一座属于自己的“桥”。而老师更多地需要等待、观望、点拨、小结。
理解三:尊重、欣赏孩子们建造的每一座桥
尊重和欣赏学生应该体现在:
尊重孩子的话语权——耐心地听学生把话说完,可能他说的比较慢;可能他的表达不够流利;可能他说的不是你想要的……但要静下心来,让孩子把话说完。
尊重孩子的每一次展示——可能他不是学习优秀的孩子;可能你会想到他会说错;可能因为他的发言会耽误一定的时间……但只要他举起手来,一定要让他试试。
尊重孩子的差异——对于新知识的学习,允许有的孩子只是初步的感悟;有的孩子是逐步地理解;有的孩子是完全地掌握,并学会应用。相信孩子在不断地学习、积累、体验的过程中,将知识学会。
相信每一个学生,他们需要成长,你搭的“桥”他未必喜欢,他会、也一定能建造一座属于自己的“桥”。■
理解一:了解学生“建桥”的能力
只有真实地了解学生的实际,了解了学生有哪些“建桥”的能力,并把它作为教学的起点和出发点。学生才能在课堂上做最重要的事情,老师才能在不同学生“建桥”的过程中,给予不同的帮助。要想知道学生在“建桥”方面已经有了哪些能力和经验,会遇到什么困难,在哪些方面需要老师帮一把,就一定要做好课前的功夫——研究学生(做好学前调研)。
如《探索规律》一课,我首先带领学生回顾了学过的内容,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然后采取了问卷的形式,了解学生还缺少什么。问卷内容如下:
观察下面图形后回答问题:
如果继续往下画,第25个图形是( )图形。你是用什么好方法想到的,请你清楚地表示出来。
问卷答案的结果显示,一个一个数出来的,有6人;根据给出标准,边画边数的,有5人;画图表示的有19人;列式表示的有5人。其中3人想到用乘加的方式;2人想到用有余数除法来解决。
通过对问卷的分析和对学生的个别访谈,我制定了教学策略:更多的孩子在这节课上,要了解并学会用有余数除法来解决问题。而对于用乘加算式解决问题的同学,要引导他们找到乘加和有余数除法之间的对应关系。对于已经会用有余数除法来解决问题,而且还能清楚地说出算式意思的两名同学,就应引导他们发现“余数是几就对应的是每组的第几个”的规律。并且可以发挥他们的主动性,让他们做小老师,向大家讲讲自己算式的意思。
理解二:怎样让不同的学生学会建造属于自己的“桥”
研究的问题来自学生的生活。如:《探索规律》一课的课始,在师生互动的“猜羊羊”的游戏过程中,学生对“老师怎么猜得那么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想继续探究下去。课终,让学生再次利用学习的知识,去思考课始的问题:“老师怎么猜得那么准?”然后自己和小伙伴也一起再做做这个游戏,体会规律的神奇。
创设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了解学生已经具有的“建桥”能力后,就需要指导学生怎样建好一座桥。在“建桥”的过程中,更多地需要学生在小组合作、生生交流启发的过程中,去学会思考、解决问题,建好一座属于自己的“桥”。而老师更多地需要等待、观望、点拨、小结。
理解三:尊重、欣赏孩子们建造的每一座桥
尊重和欣赏学生应该体现在:
尊重孩子的话语权——耐心地听学生把话说完,可能他说的比较慢;可能他的表达不够流利;可能他说的不是你想要的……但要静下心来,让孩子把话说完。
尊重孩子的每一次展示——可能他不是学习优秀的孩子;可能你会想到他会说错;可能因为他的发言会耽误一定的时间……但只要他举起手来,一定要让他试试。
尊重孩子的差异——对于新知识的学习,允许有的孩子只是初步的感悟;有的孩子是逐步地理解;有的孩子是完全地掌握,并学会应用。相信孩子在不断地学习、积累、体验的过程中,将知识学会。
相信每一个学生,他们需要成长,你搭的“桥”他未必喜欢,他会、也一定能建造一座属于自己的“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