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错位教育”

来源 :中华家教·幼儿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cer5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很多家长觉得自己教育孩子,劲儿也没少费,可为什么不见成效呢?这其中很大一个原因就是对孩子的生长规律缺乏了解。
  1岁的孩子闹,家长认为他在和自己作对,或者认为他是在要挟自己。其实,孩子只是遇到了完全陌生的情绪,不会表达而已。你可以逐渐去教他表达。
  2岁的孩子闹,常是因为他既渴望独立做事,同时因为能力有限又做不好,导致有焦虑情绪。2岁是个小叛逆期和各种敏感期并存的年龄。他现在的闹,在2~3还会多次出现。但此时,家长如果态度平和地同孩子理性、正向沟通,那么到了4岁,孩子的情绪管理就会做得比较好了。
  再如,2~3岁的孩子,看到妈妈手破出血了,漠视走开,妈妈心里顿时悲从中来,觉得孩子不知心疼自己,是不是该教育教育了。
  其实妈妈不必伤心。从发展心理学来看,幼儿看到不幸,会表现出好像自己同样在体验痛苦一样,这是一种移情式唤醒。他们会用离开、漠视,甚至攻击对方,来缓解自己的这种不适。随着孩子长大,他才能逐渐做到把这种共情体验,转向对痛苦者的关心和帮助。



  再比如,有些幼儿家长常说孩子不虚心、逞能、不让大人教。其实孩子这样的表现很正常。研究发现,3~5岁的幼儿,通常倾向于高估自己的能力,他们常觉得自己似乎什么都能胜任。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人在这个时期需要学习大量的技能,他们的这个心理特点,恰恰是为了让他们有学东西的自信。
  我们现在常说,教育要顺应孩子的生长规律。什么叫顺应孩子的生长规律?就是不超前、不滞后,不是总在做错位的教育—— 婴儿期把孩子交给别人带、不陪伴,没有培养安全型母婴依恋;孩子1~2岁时,过多立规矩、不顾孩子各种敏感期,为了培养“品德”而和孩子无谓地较劲。
  孩子4~5岁时,他的大脑开始有执行控制能力了,但家长该给的界限却没有给,该培养自理能力,让孩子自由地玩和交往,却不做,而把重心放在超前学小学知识上了;上学后,又把孩子的成长、独立看作失控,越发加紧监控;孩子上大学又去陪读;毕业后又替孩子去相亲(这都是在补学前家教落下的课 —— 因为在孩子幼儿时,交往的窗口期,我们没让他自由交往)……
  错位教育,大人孩子都累!
  养孩子是农活儿,要了解时机、节气。
  所以,家长多学习、了解孩子的心理成长规律,在恰当的时间做恰当的教育,可以事半功倍。
  (罗玲 儿童教育工作者,著有《妈妈强大了,孩子才优秀》等书)
其他文献
谁在哭?  哦,是鳄鱼。你为什么哭?
期刊
她是《天龙八部》中温柔善良的阿朱;她是《白蛇传》中清丽脱俗的白娘子;她是《女人花》中柔媚坚强的黄梅儿;她是《芈月传》中“腹黑”的王后芈姝。作为著名影视演员的刘涛曾经出演过许多脍炙人口的影视作品,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  然而就在她演艺事业的高峰时期,刘涛选择了结婚生子。2008年刘涛在结婚当年生下爱女,次年又生下儿子,凑够了一个“好”字。作为资深妈妈,刘涛谈起孩子时,幸福之情溢于言表。本期名人家教,
期刊
当我和16岁的雨儿及3岁的云儿一起听一支好听的钢琴曲时,雨儿突然问:“妈妈,您学了多年钢琴,学钢琴除了带给您音乐技能技巧外,还有什么呢?”看到雨儿、云儿都用期待的眼神望着我,我把下面这些话说给了她们听,我也更愿意把这些话分享给曾经学琴的妈妈们和正在学琴的宝贝们——  前瞻能力 孩子,你一定有这样的体会,手指在弹奏这个小节的时候,眼睛得看到前面三四个小节才能跟上演奏的速度,在你看到的同时,还得记住并
期刊
据中新网报道,两个或者多个家庭把自身资源组合起来,分配时间和分享教育理念,变独生子女“独养”为“群养”,这种既解决双职工家庭带孩子难问题,又组建起“准兄弟姐妹”关系的“家庭互助”模式,曾在榕城的一些家庭中试水。经过假期的磨合,“群养”初见成效,不仅解放了家长,孩子们的一些良性变化也让家长倍感欣慰。与此同时,“群养”的弊端也不断浮现,孩子们争抢玩具、家长教养方式不一致等也时刻给“群养”提出不小的挑战
期刊
赵教授:  你好!  请教一个问题:我们家闺女4岁,活泼开朗,但心思不细腻,老师布置的什么任务,她都随意发挥。比方说老师让小朋友讲故事,在家我跟她一起准备了一个,可是到讲的时候,她就临时现编一个自己喜欢的。我们跟她讲过多少次了,可她还是由着自己性子来。通过跟班里其他小朋友的家长交流,我发现有的孩子就很认真的准备,每次都是背得一字不落的,而且特别重视。我家姑娘是因为心智发育没到那一步,还是需要怎么引
期刊
孩子们爱音乐,他们时不时就哼唱儿歌,随着旋律他们就手舞足蹈。在不知不觉中,音乐就促进着孩子们的大脑发育,培养着他们的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专家更是指出,音乐是滋养孩子心灵的甘露。  音乐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是不可缺少的。那么生活中,除了让孩子通过学习乐器亲近音乐外,还有哪些办法能为孩子和音乐之间搭建心灵的桥梁?该如何做让音乐深度融入和伴随孩子的成长之路?相信本期特邀专家的独到看法和家长们的经验分享会给
期刊
无论家长是否学过音乐、懂音乐,一提起自家孩子与音乐接触时的表现,很多家长都会略带欣喜地发表看法。“一听音乐就开始跟着扭身子”,是孩子在一两岁时常有的音乐反应。“拿着话筒,唱着经常播放的歌,哪怕唱错词,也不影响人家的自得其乐和有模有样”,这是三四岁的孩子常在家里上演的戏码。“小手在琴上动得可快、可灵活了,学一段时间就能弹曲子了”,这是五六岁孩子在步入音乐学习之后获得的夸赞。那么,音乐能给孩子带来什么
期刊
如果要问我的女儿俏妞最爱做的事情是什么,我想除了玩各种拼图那就是唱歌了吧。朋友们都说这是因为孩子遗传了我和老公的音乐天赋,所以3岁多的她能唱几十首儿歌是很正常的事情,可他们不了解的是,俏妞天生就是个偏内向的孩子,婴儿期的她并没有对音乐表现出多大的热情。  对于我这个音乐教育毕业的妈来说,带着孩子一起“玩”音乐那是必须有的呀,生活中怎么可以没有音乐呢?令我欣喜的是,俏妞在我和老公无孔不入的音乐熏陶下
期刊
案例  5岁涛涛有一对大大的招风耳,长得较胖,运动能力差。幼儿园里的不少小朋友嘲笑他。家长告诉他“要得到小朋友的喜欢,就要分享,要把你喜欢的东西给别人;要会来事儿,说让别人爱听的话!”  但这并没让涛涛因此快乐。他非常心疼地分享自己的零食,应付差事般地去赞美别人,小朋友们却不跟他玩,认为他的分享和赞美是“装出来”的……渐渐地,涛涛成了一个敏感、爱哭、动不动就告状的孩子。如果别人用异样眼光看他一眼,
期刊
彤宝怕鬼和风  彤宝:妈妈,我想和你一起睡。  彤妈:你都快长得这么高了,应该自己睡。  彤宝:可是……可是……我怕。  彤妈:怕什么?  彤宝:我怕鬼!  彤妈:……  彤宝向我表达她怕鬼的时候,我从她的眼神里看不到恐惧,因为在她的心里并没有明确“鬼”到底是一个什么样子。但是每当天气不好刮起大风的时候,她是真的恐惧,因为她看到风吹断了树枝,听到风刮过时的呼呼声响,以及窗外遮阳板被风吹得啪啪作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