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把握好提问的时机、方法以及提问的量,才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开场 呈现 创造
如果把一节课比作一部舞台戏作品的话,那么课堂提问将会是每位导演浓墨重彩的片断。师生皆可以成为演员和观众,去参与、去享受。离开了提问,舞台将会成为乏味的“独角戏”。无论是艺术作品还是课堂教学,都源自生活,为生活所用。正如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强调的那样,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去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因此,英语课堂离不开师生对话式、提问式的教学。一堂好的课是超越舞台戏的,因为在提问教学中,参与者是活跃的分子,结果也将会是出乎“导演”预料的。在课堂教学中,恰到好处的提问,可以促进学生敢以实践,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有利于师生互动,生生合作,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然而,在英语课堂中,如何才能把握好提问的时机、方法以及提问的量,是很多英语教师在教学中的“瓶颈”。下面笔者结合教学的实际谈谈几点思考。
一、吸引眼球的开场
开场不一定是最精彩的,但应该是最要吸引全体观众的眼球。也就是说在导入环节,要让既做演员又做观众的学生把注意力集中起来,因此,这一环节的提问应该要面向全体。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众多的提问中,大多数是记忆型的问题,仅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的习惯用语作直接回忆或对具体事实作回答,无须过多的理解、探究或分析。教师提问的目的是为了激起学生回忆知识的积极性,而不是要“难倒学生”,尤其在导入环节,更应该把重点放在对过去知识的回顾和引入到新知识,要让学生在这个环节收获喜悦,才能使学生的学习情绪处于高涨状态。笔者听了《小学英语PEP版三年级下册》Unit2 My family的Part A中Let’s talk这节课后,感受颇深。
T:Good morning class!
S:Good morning Miss…
T:(师生问好之后,教师没有等学生坐好便指着前排的学生开始发问1 Who’s this girl?
(全场安静无一人回答,教师继续指着一名男孩问)Who’s this boy?
S:He’s from China.(此时,学生开始根据上一单元学习的内容七嘴八舌地回答,回答的内容五花八门,课堂开始陷入较混乱的局面)
这节课的重点句型是Who’s that woman/man?教师试图用上一单元学习过的单词boy,girl开门见山地引出这一重点句型,但学生还不能理解用who提问表示的含义,这样导入过于唐突。
导入环节的提问非常有讲究,如果提问不当,将会影响整节课的效果。导入提问应该遵循的原则:1.由境而发。导入环节发问一定要在一定的情境下,由此情境自然而然提出问题,而非单纯为了让学生回忆某个单词或句型而发问;2.问简易答。通常情况下,在导入环节,如果教师要提问的话,尽量选择简单的学生都能够回答的问句,如果问题过于复杂,势必会造成“冷场”的局面;3.有激励性。有激励性的提问是面向全体的,导入环节的提问应该是每个学生都能听懂也能回答的问题,这样才能让所有学生的注意力尽快集中到教师身上,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4.埋下伏笔。导入环节的提问要为整节课的内容服务,是为了引出更深、更广的问题做铺垫的。总之,导入环节的提问虽然简单,却又不是随意地提问。
同样是《小学英语PEP版三年级下册》Unit 2 My family的Part A中Let’s talk,可以这样来导入:
T:How are you today?
S:I am fine.(日常问候,每个学生能回答)
T:I have a new friend.Guess!Who is that?(呈现女孩的图片,引导学生回答,自然就把本节课的重点句型引出了)
二、牵动思维的呈现
要让观众喜爱作品,就要能牵动观众的思维,让观众和演员“同一条心”,把观众从开场自然带入更重要的情节。一个课堂是一个整体,各环节之间要衔接得自然、有条理,并且要符合一定的逻辑,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课堂中的每一个提问不能随意而为,而应当事先精心设计,应当是递进式、有层次、相互呼应和逐步深化的。
[片段1]《小学英语PEP版五年级下册》Unit 4 What are you going?的Part B中Let’stalk.
T:Which season do you like best?
S:I like summer.
T:Why?
S:Because I can swim.
T:What do you do on the weekend?
S:…(无人举手回答)
T:Let’s listen to the chant.(学生听录音并跟读)What are you doing?I am reading a book…
这个片段用时五分钟,在这五分钟里教师提了不同类型的三到四个问题:Which season do you like?Why?What do you do on the weekend?What are you doing?笔者认为这四个问题的衔接不够自然,在与学生谈论季节时过于唐突地进入到“What dn you do on the weekend?”而且,問句之间无过渡语,对于掌握英语语言信息量少的小学生来说,要迅速理解并做出回答是有难度的,容易造成“问而不答”的尴尬局面。
[片段2]《小学英语PEP版六年级下册》Unit3 Last weekend.的Part A中Let’s learn.
T:Let’s chant.OK? S:Clean,clean,clean the room.
Play,play,play football.
Wash,wash,wash the clothes.
Water,water,water the flower.
Watch,watch,watch TV.
Visit,visit,visit my uncle.(用已学过的动词短语编成chant热身,师生随音乐一起说唱歌谣)
(呈现日历,教师指着日历问)
T:What’s the date today?
S1:It’s Wednesday.
T:What’s the date this day?(教师指着周六问)
S2:It’s Saturday.
T:What do you do on the weekend?
S3:I clean the roo…(这时学生根据热身中的提示以及以前学过的动词短语和生活实际作答,答案形式多样)
T: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教师继续指着日历问)
S:I cleaned the room.
教师所提的前三个问题都是学生容易回答的问题,是对过去知识的回忆,而问题之间非常连贯,能使学生的思路涌现,始终围绕着问题在操练。最后一个问题是本节课的重点句型,教师用日历的呈现配合问题的出现,使学生能直观地感知一般现在时和一般过去式。这个问题的回答建立在第三个问题的基础上,学生的回答就是本节课的重点——动词过去式,有较大难度。这个片段中的提问环环相扣,层层递进,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三、别出心裁的创造
千篇一律的作品是无人欣赏的,只有敢于创新,别出心裁的作品才是观众喜爱的。传统的英语课堂提问,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如在导入环节,听力、阅读等环节,教师往往先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带着问题听,带着问题阅读短文。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在提问方式和问题形式上都有较大的转变,出现了学生互问互答、学生提问教师回答的新的提问方式。学生用一般疑问句提问、用选择疑问句提问、用特殊疑问句提问,形式新颖,学生兴趣大增。
笔者听了一节阅读课Helen Keller,教师出示Helen Keller的照片后,让学生对这张照片提出问题,学生提出了:Who is she?Where is she from?When Was she born?What did she do?…由学生提出问题,然后全体学生围绕这些问题在短文中找到相关信息。这种提问形式突破了传统教师提问,学生思考的形式。我们学习英语不但要懂得如何去应答,更应该学会如何去提问,因此这种方法也是一个创新。
在小學英语课堂中,教师应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以增强学生积极回答问题的信心,同时教师要重视动作、表情、语音、语调对学生回答问题带来的提示和激励作用,以此消除学生回答问题的心理障碍。
【关键词】开场 呈现 创造
如果把一节课比作一部舞台戏作品的话,那么课堂提问将会是每位导演浓墨重彩的片断。师生皆可以成为演员和观众,去参与、去享受。离开了提问,舞台将会成为乏味的“独角戏”。无论是艺术作品还是课堂教学,都源自生活,为生活所用。正如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强调的那样,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去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因此,英语课堂离不开师生对话式、提问式的教学。一堂好的课是超越舞台戏的,因为在提问教学中,参与者是活跃的分子,结果也将会是出乎“导演”预料的。在课堂教学中,恰到好处的提问,可以促进学生敢以实践,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有利于师生互动,生生合作,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然而,在英语课堂中,如何才能把握好提问的时机、方法以及提问的量,是很多英语教师在教学中的“瓶颈”。下面笔者结合教学的实际谈谈几点思考。
一、吸引眼球的开场
开场不一定是最精彩的,但应该是最要吸引全体观众的眼球。也就是说在导入环节,要让既做演员又做观众的学生把注意力集中起来,因此,这一环节的提问应该要面向全体。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众多的提问中,大多数是记忆型的问题,仅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的习惯用语作直接回忆或对具体事实作回答,无须过多的理解、探究或分析。教师提问的目的是为了激起学生回忆知识的积极性,而不是要“难倒学生”,尤其在导入环节,更应该把重点放在对过去知识的回顾和引入到新知识,要让学生在这个环节收获喜悦,才能使学生的学习情绪处于高涨状态。笔者听了《小学英语PEP版三年级下册》Unit2 My family的Part A中Let’s talk这节课后,感受颇深。
T:Good morning class!
S:Good morning Miss…
T:(师生问好之后,教师没有等学生坐好便指着前排的学生开始发问1 Who’s this girl?
(全场安静无一人回答,教师继续指着一名男孩问)Who’s this boy?
S:He’s from China.(此时,学生开始根据上一单元学习的内容七嘴八舌地回答,回答的内容五花八门,课堂开始陷入较混乱的局面)
这节课的重点句型是Who’s that woman/man?教师试图用上一单元学习过的单词boy,girl开门见山地引出这一重点句型,但学生还不能理解用who提问表示的含义,这样导入过于唐突。
导入环节的提问非常有讲究,如果提问不当,将会影响整节课的效果。导入提问应该遵循的原则:1.由境而发。导入环节发问一定要在一定的情境下,由此情境自然而然提出问题,而非单纯为了让学生回忆某个单词或句型而发问;2.问简易答。通常情况下,在导入环节,如果教师要提问的话,尽量选择简单的学生都能够回答的问句,如果问题过于复杂,势必会造成“冷场”的局面;3.有激励性。有激励性的提问是面向全体的,导入环节的提问应该是每个学生都能听懂也能回答的问题,这样才能让所有学生的注意力尽快集中到教师身上,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4.埋下伏笔。导入环节的提问要为整节课的内容服务,是为了引出更深、更广的问题做铺垫的。总之,导入环节的提问虽然简单,却又不是随意地提问。
同样是《小学英语PEP版三年级下册》Unit 2 My family的Part A中Let’s talk,可以这样来导入:
T:How are you today?
S:I am fine.(日常问候,每个学生能回答)
T:I have a new friend.Guess!Who is that?(呈现女孩的图片,引导学生回答,自然就把本节课的重点句型引出了)
二、牵动思维的呈现
要让观众喜爱作品,就要能牵动观众的思维,让观众和演员“同一条心”,把观众从开场自然带入更重要的情节。一个课堂是一个整体,各环节之间要衔接得自然、有条理,并且要符合一定的逻辑,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课堂中的每一个提问不能随意而为,而应当事先精心设计,应当是递进式、有层次、相互呼应和逐步深化的。
[片段1]《小学英语PEP版五年级下册》Unit 4 What are you going?的Part B中Let’stalk.
T:Which season do you like best?
S:I like summer.
T:Why?
S:Because I can swim.
T:What do you do on the weekend?
S:…(无人举手回答)
T:Let’s listen to the chant.(学生听录音并跟读)What are you doing?I am reading a book…
这个片段用时五分钟,在这五分钟里教师提了不同类型的三到四个问题:Which season do you like?Why?What do you do on the weekend?What are you doing?笔者认为这四个问题的衔接不够自然,在与学生谈论季节时过于唐突地进入到“What dn you do on the weekend?”而且,問句之间无过渡语,对于掌握英语语言信息量少的小学生来说,要迅速理解并做出回答是有难度的,容易造成“问而不答”的尴尬局面。
[片段2]《小学英语PEP版六年级下册》Unit3 Last weekend.的Part A中Let’s learn.
T:Let’s chant.OK? S:Clean,clean,clean the room.
Play,play,play football.
Wash,wash,wash the clothes.
Water,water,water the flower.
Watch,watch,watch TV.
Visit,visit,visit my uncle.(用已学过的动词短语编成chant热身,师生随音乐一起说唱歌谣)
(呈现日历,教师指着日历问)
T:What’s the date today?
S1:It’s Wednesday.
T:What’s the date this day?(教师指着周六问)
S2:It’s Saturday.
T:What do you do on the weekend?
S3:I clean the roo…(这时学生根据热身中的提示以及以前学过的动词短语和生活实际作答,答案形式多样)
T: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教师继续指着日历问)
S:I cleaned the room.
教师所提的前三个问题都是学生容易回答的问题,是对过去知识的回忆,而问题之间非常连贯,能使学生的思路涌现,始终围绕着问题在操练。最后一个问题是本节课的重点句型,教师用日历的呈现配合问题的出现,使学生能直观地感知一般现在时和一般过去式。这个问题的回答建立在第三个问题的基础上,学生的回答就是本节课的重点——动词过去式,有较大难度。这个片段中的提问环环相扣,层层递进,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三、别出心裁的创造
千篇一律的作品是无人欣赏的,只有敢于创新,别出心裁的作品才是观众喜爱的。传统的英语课堂提问,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如在导入环节,听力、阅读等环节,教师往往先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带着问题听,带着问题阅读短文。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在提问方式和问题形式上都有较大的转变,出现了学生互问互答、学生提问教师回答的新的提问方式。学生用一般疑问句提问、用选择疑问句提问、用特殊疑问句提问,形式新颖,学生兴趣大增。
笔者听了一节阅读课Helen Keller,教师出示Helen Keller的照片后,让学生对这张照片提出问题,学生提出了:Who is she?Where is she from?When Was she born?What did she do?…由学生提出问题,然后全体学生围绕这些问题在短文中找到相关信息。这种提问形式突破了传统教师提问,学生思考的形式。我们学习英语不但要懂得如何去应答,更应该学会如何去提问,因此这种方法也是一个创新。
在小學英语课堂中,教师应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以增强学生积极回答问题的信心,同时教师要重视动作、表情、语音、语调对学生回答问题带来的提示和激励作用,以此消除学生回答问题的心理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