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课件要合理安排要素,以提高教学实效
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制作要遵循人的视觉习惯,尤其是要考虑好动态元素及注意力问题的着重处理。当画面中动态元素较多或过多时,眼睛就会在动态元素间来回移动,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让学生无所适从,抓不住要点。在教学课件的制作中要注意,一是尽量让每个画面只有一个主体,这个主体就是教与学的知识点。二是课件的背景图要简单,不要花哨。有时,直接采用白底配合黑字的形式,效果反而更好。课件中用会说话的图片来代替文字,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好手段,但所用图片要精心挑选,图片要清晰、要够大,图像主体突出,不要太复杂。三是背景的色彩一般用浅色或暖色,要强调的主体则不妨“浓墨重彩”。四是注意不要有分散学生注意力的因素存在。虽然我们可以通过字体的大小、粗细、色彩等变化来区分不同信息,但是在同一张或同一个课件中,尽量不要用多于三种的字体及变化,以免分散学生注意力。同时要考虑到动画效果是双刃剑,要慎用。
二、课件可创设各种情境,以增添学习趣味
针对小学生注意力难以集中,学习状态易兴奋、易疲劳,有意注意保持的时间短,课堂上利用科学手段,设计适合的课件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课件制作从交互性入手,摒弃传统的“师问生答”对话形式,利用人机对话,增强学习的趣味性。交互性题目制作一般可以用于填空、选择的题目类型,对学生的回答情况,采用播放不同的音效加以区别。也可以在设计练习时,从易到难,学习就像玩闯关游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例如,教学“圆的认识”一课。首先,课件展现动画——“小熊坐在一辆车轮是正方形的轮子上颠簸”。学生凭借生活经验提出车轮应该是圆形的。经过新知学习后,课件展示动画——“熊坐在一辆车轮是圆形,但是车轴不在圆心上的车上颠簸”。学生据刚刚所学的知识很容易想到——要使汽车不上下颠簸,车轴必须装在圆心处。最后用课件展示动画——“小熊坐在有着平稳车轮的小车上高兴地行驶。”这样的问题情景设置具有强烈的趣味,让学生在笑声中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并体验到成功将知识运用在实际生活中的成就感。
三、课件须展示数学的美,以促进学生深入探究
数学,有两大突出的功能:一是指导人类认识世界;二是指导人类改造世界。数学是在人类的物质需求和精神生活中成长起来的,以自己独特的魅力对人类文化的不同领域产生深远的影响。小学数学教学课件的制作,要借助真实的生活情境,引领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的美;引导学生探究生活中的数学,领悟数学的美;指导学生有创意地运用数学,享受数学的美。
在教学《轴对称图形》的时候,笔者借助课件,首先出示各种对称几何图形和生活中常见的对称图形让学生观赏,让他们初步感受对称实物的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然后,笔者引导学生有序地观察这些美丽的、熟悉的图形,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并由此归纳出对称图形的特点。最后,笔者通过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寻找具有对称特征的实物,并以美化生活为目的,动手制作对称图形,互相欣赏、评价小伙伴们制作的对称图形,促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而利用课件,把数学知识与自然、品德等其他学科知识有效整合,呈现了轴对称图形的文化特性。学生经历了先由美的欣赏,到美的理解,再到美的创造,这一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学习过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他们不但感受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也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四、课件应源于现实生活,以促使学生学习的拓展延伸
数学来自于现实生活,寓于具体的生活之中,又服务于现实生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果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学生就能感受到数学是一门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学科,就能真切地感受到数学的亲切、真实与有趣,这对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形成具有重大的意义。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如果能利用多媒体课件再现动人的生活情境,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质疑、讨论、发现、表达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主动建构知识、应用知识,就从被动地接受转变为主动地探究。这样,数学课堂就变得充满生机、富有活力。
在教学《认识时间》一课时,笔者让学生观看“2012感动中国”人物陈斌强事迹的视频剪辑,再利用他每天的时间表(笔者把它叫做“孝子行程”,如右表所示),让学生一人说孝子行程表中的时间,一人移动时针与分针。学生在完成“用钟面模型表示时刻”的互动环节后,笔者再利用课件展示“孝子行程”的连线题——一边是以钟表形式表示的时间,一边是用图像表示的“孝子行程”,要求学生进行连线。在“孝子行程时间”的选择上,不一定要按照时刻来提供连线。例如,可以左边列表中出现“6:20”,右边列表中出现“早读”。如果学生按照事先发到他们手上的“孝子行程表”来比对的话,是找不到相应“事件”的,需要通过思考得出合理的答案。教学内容的生活化,教学方式的灵活性与多样性,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的效率,更有利于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全面提升。
从生活中提炼例子,制作出生活味浓厚的课件,并科学地运用于小学数学教学,就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够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拓展延伸,让学生乐意学习数学;能够突破教学的重点与难点,促进学生掌握新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作者单位:福建省德化县龙浔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王彬)
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制作要遵循人的视觉习惯,尤其是要考虑好动态元素及注意力问题的着重处理。当画面中动态元素较多或过多时,眼睛就会在动态元素间来回移动,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让学生无所适从,抓不住要点。在教学课件的制作中要注意,一是尽量让每个画面只有一个主体,这个主体就是教与学的知识点。二是课件的背景图要简单,不要花哨。有时,直接采用白底配合黑字的形式,效果反而更好。课件中用会说话的图片来代替文字,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好手段,但所用图片要精心挑选,图片要清晰、要够大,图像主体突出,不要太复杂。三是背景的色彩一般用浅色或暖色,要强调的主体则不妨“浓墨重彩”。四是注意不要有分散学生注意力的因素存在。虽然我们可以通过字体的大小、粗细、色彩等变化来区分不同信息,但是在同一张或同一个课件中,尽量不要用多于三种的字体及变化,以免分散学生注意力。同时要考虑到动画效果是双刃剑,要慎用。
二、课件可创设各种情境,以增添学习趣味
针对小学生注意力难以集中,学习状态易兴奋、易疲劳,有意注意保持的时间短,课堂上利用科学手段,设计适合的课件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课件制作从交互性入手,摒弃传统的“师问生答”对话形式,利用人机对话,增强学习的趣味性。交互性题目制作一般可以用于填空、选择的题目类型,对学生的回答情况,采用播放不同的音效加以区别。也可以在设计练习时,从易到难,学习就像玩闯关游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例如,教学“圆的认识”一课。首先,课件展现动画——“小熊坐在一辆车轮是正方形的轮子上颠簸”。学生凭借生活经验提出车轮应该是圆形的。经过新知学习后,课件展示动画——“熊坐在一辆车轮是圆形,但是车轴不在圆心上的车上颠簸”。学生据刚刚所学的知识很容易想到——要使汽车不上下颠簸,车轴必须装在圆心处。最后用课件展示动画——“小熊坐在有着平稳车轮的小车上高兴地行驶。”这样的问题情景设置具有强烈的趣味,让学生在笑声中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并体验到成功将知识运用在实际生活中的成就感。
三、课件须展示数学的美,以促进学生深入探究
数学,有两大突出的功能:一是指导人类认识世界;二是指导人类改造世界。数学是在人类的物质需求和精神生活中成长起来的,以自己独特的魅力对人类文化的不同领域产生深远的影响。小学数学教学课件的制作,要借助真实的生活情境,引领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的美;引导学生探究生活中的数学,领悟数学的美;指导学生有创意地运用数学,享受数学的美。
在教学《轴对称图形》的时候,笔者借助课件,首先出示各种对称几何图形和生活中常见的对称图形让学生观赏,让他们初步感受对称实物的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然后,笔者引导学生有序地观察这些美丽的、熟悉的图形,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并由此归纳出对称图形的特点。最后,笔者通过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寻找具有对称特征的实物,并以美化生活为目的,动手制作对称图形,互相欣赏、评价小伙伴们制作的对称图形,促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而利用课件,把数学知识与自然、品德等其他学科知识有效整合,呈现了轴对称图形的文化特性。学生经历了先由美的欣赏,到美的理解,再到美的创造,这一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学习过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他们不但感受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也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四、课件应源于现实生活,以促使学生学习的拓展延伸
数学来自于现实生活,寓于具体的生活之中,又服务于现实生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果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学生就能感受到数学是一门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学科,就能真切地感受到数学的亲切、真实与有趣,这对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形成具有重大的意义。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如果能利用多媒体课件再现动人的生活情境,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质疑、讨论、发现、表达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主动建构知识、应用知识,就从被动地接受转变为主动地探究。这样,数学课堂就变得充满生机、富有活力。
在教学《认识时间》一课时,笔者让学生观看“2012感动中国”人物陈斌强事迹的视频剪辑,再利用他每天的时间表(笔者把它叫做“孝子行程”,如右表所示),让学生一人说孝子行程表中的时间,一人移动时针与分针。学生在完成“用钟面模型表示时刻”的互动环节后,笔者再利用课件展示“孝子行程”的连线题——一边是以钟表形式表示的时间,一边是用图像表示的“孝子行程”,要求学生进行连线。在“孝子行程时间”的选择上,不一定要按照时刻来提供连线。例如,可以左边列表中出现“6:20”,右边列表中出现“早读”。如果学生按照事先发到他们手上的“孝子行程表”来比对的话,是找不到相应“事件”的,需要通过思考得出合理的答案。教学内容的生活化,教学方式的灵活性与多样性,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的效率,更有利于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全面提升。
从生活中提炼例子,制作出生活味浓厚的课件,并科学地运用于小学数学教学,就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够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拓展延伸,让学生乐意学习数学;能够突破教学的重点与难点,促进学生掌握新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作者单位:福建省德化县龙浔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王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