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动作技能与运动技能是相互关联的两个不同概念。文章用文献法对其内涵与外延进行释义,并结合教学实证分析了两者的差异,通过动作技能与运动技能之间的关联性为体育课堂教学中的具体操作提出建议。
【关键词】体育教学;技能;动作技能;运动技能;跨界
一、关于“技能”的三个概念的阐释与溯源
(一)技能、动作技能、运动技能三个概念的阐释与溯源
现代汉语词典里这样解释“技能”:掌握和运用专门技术的能力[1]。本文重点阐释以肌肉骨骼操作活动为主的动作技能、运动技能。
“动作技能”是指通过练习巩固下来的、自动化的、完善的动作活动方式。人生而具备、不学就会的肌体本能和不知不觉、无意识的肢体活动,如吃喝拉撒、举手抬腿,还有后天习得的走跑跳投基本活动能力,以及为生存生产生活而掌握的对各种工具的使用采取的动作方式,都属于动作技能。除了与生俱来的肌体本能动作,后天习得动作都要经历从学练初期的不协调到逐渐熟练、自动化的过程。
在林崇德主编的2003版《心理学大词典》中这样定义“运动技能”:运动技能指按一定的技术要求完成动作的能力[2]。
孙喜和教授在《运动技能构成要素及教学运用分析》一文中指出,运动技能是动作发展期的基本动作技能,其后会形成运动技能,运动技能属于特殊关联动作的技能形成期,当运动技能形成后,就会表现出运动场境变化状况下的稳定的运动技能输出状态,继续发展的话,就会出现与运动技能在复杂巨变的情况下的实际运用,也就是激烈对抗下的运动技能稳定发挥[3]。
体育学研究中,常常将“动作技能”与“运动技能”两个概念混用。之所以出现這种混用,一方面是因为“运动技能”本身是“动作技能”的一部分;另一方面是因为“运动”词义义项本身既可以指物体的位置不断变化的现象,全身或身体的一部分的活动,即动作;也可以是指体育活动,单指体育运动类活动。“运动技能”是“动作技能”包含的子概念,“运动技能”从属于“动作技能”。
(二)“动作技能”与“运动技能”的区别
虽然在体育学和生活中常常将“动作技能”“运动技能”两个词汇概念混用。后天的动作技能和运动技能都会经历从不协调到自动化的学练过程,两者也都是以肢体活动作为主要呈现形式,但是这两个概念是不同的。
1.二者的目标指向不同。动作技能可以是基础的生存、生活、生产,也包含人体的一些本能动作。比如跑步,生活中人也会跑步,此时它是动作技能;如果人用跑步来锻炼身体,用跑步来展示运动竞技水平与能力,此时的跑步是以运动和健康作为目的,就是运动技能。
2.二者的使用场域不同。动作技能的使用场域更为广泛,生活中、运动中,所有成为技能的动作方式都能被称为动作技能;运动技能只是指向运动场域中使用的某些专业的技术与能力。
3.二者的侧重点不同。“动作技能”描述侧重于“能”,能力、本能,动作技能中强调先天成分的比重较大,突出的是胜任某项任务的主观条件;运动技能重点在“技”,侧重于比较专业的技术、技巧,后天形成或获得的因素比较多。
4.二者的获得途径不同。动作技能可以从其他外部资源的传授中获得,也可以通过自己不断的摸索体会、反复练习达到娴熟;运动技能也需要个人反复练习,但是如果没有来自外部的相对专业化、专项化的指导,很难达成比较高的运动水准。
5.二者的专业化水平不同。“动作技能”起点和要求比较低,健全人都能够比较轻松地掌握;“运动技能”的专业性比较强,需要一定周期的相对专业化培养才能获取。“运动技能”的技能水平与层次要比“动作技能”高出很多。
6.二者的综合化程度不同。动作技能中的大多数呈现方式是单个的、片段的、封闭动作的反复;而运动技能呈现出来的是多个专项技能的综合或组合。
二、体育教学促成技能在“动作技能”与“运动技能”中的跨界
在这里借用“跨界”这个词,只是想说明技能在动作与运动两个领域之间的整合与融合。
作为动作技能和运动技能本身所研究的领域,二者之间的界限并非完全不可逾越的鸿沟,很多的技能学习过程监控、学习经验成果、认知心智模式、本体感觉获得体验都具有非常强的共同性、共通性、共融性,所以同样的技能在这两个领域可以相互借鉴、整合、融合,实现跨界也是完全可能与可行的。
(一)依托成果、借鉴经验、辨析差别,促进动作技能向运动技能提高的正向跨界
1.发展运动技能需要建立在已经掌握的动作技能基础上
虽然个体所掌握的动作技能在专业化水平上距离运动技能有很大的差距,但是教师在帮助学生实现动作技能向运动技能提升的跨界时,仍然需要尊重、依靠这些已经掌握的动作技能,将运动技能学习建立在这些基本动作技能的基础上,才能事半功倍。
有些动作技能是生活中暂时用不到的,有些技能是生活中很少用到的,按照“用进废退”的进化论观点,这些动作技能的水平可能在不断退化。
体育教师帮助学生实现技能从“动作技能”向“运动技能”领域跨界,就是要通过课堂教学中的专业化、专项化的指导,发现并弥补缺乏或薄弱的动作技能,发展和提升已有的动作技能,指导学生将多项已经发展了的动作技能组合成比较专业的运动技能,提升某类或某几类动作技能的水平,以达到专业化的运动技能的高度。
2.发展运动技能可以借鉴动作技能的学习过程与经验
对于走跑跳投这类“会能度很高”的运动技能[4],这些技能并不是“先天就会、本来就会”的,而是个体在婴幼儿阶段,由其父母教会的。
有些生存必须的基本动作技能并不全是很容易学会的,有些动作难度还很高。教师在实施教学中要研究、重视动作技能构建与生成的过程,提升元认知水平,以促进运动技能学习过程的高效率。
3.帮助学生认识到动作技能与运动技能的关联性,降低学习难度 学生学习某些运动技能时的主要困难在于没有体会到动作技能与运动技能之间的差别。比如足球脚内侧传球,学生很难通过教师技术要领讲解和观察示范准确掌握脚部动作要领。教师在教学中通过示范讲解帮助学生辨析运动技能的传球与生活中踢球动作的差别,有助于学生快速准确地理解掌握要领。
通过体育教师和体育工作者的专业化的指导,帮助学生个体提高综合运用水平与专项运动成绩,个体在这类活动中、在运动水平不断提升的过程中体会到运动带来乐趣与成功喜悦,能增强学生在体育课堂学习中的获得感,更有学习兴趣。
(二)衍生成果、指导生活、促进健康,实现运动技能向动作技能应用的反向跨界
花样游泳运动员、健美操运动员从走路姿势到举手投足都给人精神饱满、自信挺拔的印象,这是典型的受运动技能影响的“气质跨界”。游泳运动员可以很轻松地转型担任救生员,这也是一种运动技能延伸到生活的“职业跨界”。“下雨天跳小水潭”,学过跳远的孩子有能力也可以实现跨越更大一些的水潭,这是运动技能使用到生活的“能力跨界”。足球运动员灵活的变向与突破在篮球项目中也同样适用,这是“技术跨界”。
1.运动技能本身的延伸使用,能促进更加合理的动作方式的形成
孩子在体育课上学会了游泳,生活中至少不会再怕水,不小心落水也不至于有溺水危险。各类攀爬、滚翻,这些技能因为日常使用率不高而被“废退”,体育课堂上被唤醒、恢复,生活中遇到类似的困难,孩子们也不会表现出胆怯与畏缩不前,这是运动技能向生活的跨界。
教师在备课时不但要钻研运动技能的科学原理,还要善于观察,发现生活中的运动技能的使用情境,告知学生运动技能在生活中的用途与使用方法,什么时候用,怎么用,帮助学生学会使用。
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突出运动技能的实用性、适用性,让其贴近学生,融入生活、指导生活,让学生感受到运动技能让身体更加“有能”与灵动,感受到运动技能对更多动作技能的引领、提升作用,以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运动技能的兴趣。
2.运动技能自身形成规律与方法,对动作技能形成具有指导意义
运动技能的建构有自己的规律、方法和原则。比如技能教学中的直观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身体全面发展原则等;运动训练中的竞技需要动机激励原则、有效控制原则、适宜负荷原则等[5]。
这些运动技能训练方法中,有些与动作技能形成規律一致,有些内容则具有运动技能自身的独特性,体现出运动技能教学的研究成果,在动作技能的学习乃至心智技能的学习掌握中都是具有借鉴意义的。
体育教师在课堂上把这些运动技能学习锻炼的基本方法分层次、有意识地巧妙地传授给学生,帮助学生了解运动规律,认识自己身体,形成动作技能、心智技能学习过程中的“元认知”。教师要全面了解分析教材教法,因材施教,为学生搭建运动技能学练内容与日常生活学习之间的桥梁,使运动技能学习成果从课堂走向生活,从课内延伸到课外,着力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健康能力。学生学习掌握这些知识后,会对自身健身习惯的养成、科学锻炼方法的应用、体育品格的形成方面有所裨益。
【参考文献】
[1]晁继周,韩敬体.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2]林崇德.心理学大辞典[M].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3]孙喜和.运动技能构成要素及教学运用分析[J].中国学校体育,2019(1):22.
[4]董文梅,毛振明. 体育学理之探究—关于运动技能教学的原理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1.
[5]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关键词】体育教学;技能;动作技能;运动技能;跨界
一、关于“技能”的三个概念的阐释与溯源
(一)技能、动作技能、运动技能三个概念的阐释与溯源
现代汉语词典里这样解释“技能”:掌握和运用专门技术的能力[1]。本文重点阐释以肌肉骨骼操作活动为主的动作技能、运动技能。
“动作技能”是指通过练习巩固下来的、自动化的、完善的动作活动方式。人生而具备、不学就会的肌体本能和不知不觉、无意识的肢体活动,如吃喝拉撒、举手抬腿,还有后天习得的走跑跳投基本活动能力,以及为生存生产生活而掌握的对各种工具的使用采取的动作方式,都属于动作技能。除了与生俱来的肌体本能动作,后天习得动作都要经历从学练初期的不协调到逐渐熟练、自动化的过程。
在林崇德主编的2003版《心理学大词典》中这样定义“运动技能”:运动技能指按一定的技术要求完成动作的能力[2]。
孙喜和教授在《运动技能构成要素及教学运用分析》一文中指出,运动技能是动作发展期的基本动作技能,其后会形成运动技能,运动技能属于特殊关联动作的技能形成期,当运动技能形成后,就会表现出运动场境变化状况下的稳定的运动技能输出状态,继续发展的话,就会出现与运动技能在复杂巨变的情况下的实际运用,也就是激烈对抗下的运动技能稳定发挥[3]。
体育学研究中,常常将“动作技能”与“运动技能”两个概念混用。之所以出现這种混用,一方面是因为“运动技能”本身是“动作技能”的一部分;另一方面是因为“运动”词义义项本身既可以指物体的位置不断变化的现象,全身或身体的一部分的活动,即动作;也可以是指体育活动,单指体育运动类活动。“运动技能”是“动作技能”包含的子概念,“运动技能”从属于“动作技能”。
(二)“动作技能”与“运动技能”的区别
虽然在体育学和生活中常常将“动作技能”“运动技能”两个词汇概念混用。后天的动作技能和运动技能都会经历从不协调到自动化的学练过程,两者也都是以肢体活动作为主要呈现形式,但是这两个概念是不同的。
1.二者的目标指向不同。动作技能可以是基础的生存、生活、生产,也包含人体的一些本能动作。比如跑步,生活中人也会跑步,此时它是动作技能;如果人用跑步来锻炼身体,用跑步来展示运动竞技水平与能力,此时的跑步是以运动和健康作为目的,就是运动技能。
2.二者的使用场域不同。动作技能的使用场域更为广泛,生活中、运动中,所有成为技能的动作方式都能被称为动作技能;运动技能只是指向运动场域中使用的某些专业的技术与能力。
3.二者的侧重点不同。“动作技能”描述侧重于“能”,能力、本能,动作技能中强调先天成分的比重较大,突出的是胜任某项任务的主观条件;运动技能重点在“技”,侧重于比较专业的技术、技巧,后天形成或获得的因素比较多。
4.二者的获得途径不同。动作技能可以从其他外部资源的传授中获得,也可以通过自己不断的摸索体会、反复练习达到娴熟;运动技能也需要个人反复练习,但是如果没有来自外部的相对专业化、专项化的指导,很难达成比较高的运动水准。
5.二者的专业化水平不同。“动作技能”起点和要求比较低,健全人都能够比较轻松地掌握;“运动技能”的专业性比较强,需要一定周期的相对专业化培养才能获取。“运动技能”的技能水平与层次要比“动作技能”高出很多。
6.二者的综合化程度不同。动作技能中的大多数呈现方式是单个的、片段的、封闭动作的反复;而运动技能呈现出来的是多个专项技能的综合或组合。
二、体育教学促成技能在“动作技能”与“运动技能”中的跨界
在这里借用“跨界”这个词,只是想说明技能在动作与运动两个领域之间的整合与融合。
作为动作技能和运动技能本身所研究的领域,二者之间的界限并非完全不可逾越的鸿沟,很多的技能学习过程监控、学习经验成果、认知心智模式、本体感觉获得体验都具有非常强的共同性、共通性、共融性,所以同样的技能在这两个领域可以相互借鉴、整合、融合,实现跨界也是完全可能与可行的。
(一)依托成果、借鉴经验、辨析差别,促进动作技能向运动技能提高的正向跨界
1.发展运动技能需要建立在已经掌握的动作技能基础上
虽然个体所掌握的动作技能在专业化水平上距离运动技能有很大的差距,但是教师在帮助学生实现动作技能向运动技能提升的跨界时,仍然需要尊重、依靠这些已经掌握的动作技能,将运动技能学习建立在这些基本动作技能的基础上,才能事半功倍。
有些动作技能是生活中暂时用不到的,有些技能是生活中很少用到的,按照“用进废退”的进化论观点,这些动作技能的水平可能在不断退化。
体育教师帮助学生实现技能从“动作技能”向“运动技能”领域跨界,就是要通过课堂教学中的专业化、专项化的指导,发现并弥补缺乏或薄弱的动作技能,发展和提升已有的动作技能,指导学生将多项已经发展了的动作技能组合成比较专业的运动技能,提升某类或某几类动作技能的水平,以达到专业化的运动技能的高度。
2.发展运动技能可以借鉴动作技能的学习过程与经验
对于走跑跳投这类“会能度很高”的运动技能[4],这些技能并不是“先天就会、本来就会”的,而是个体在婴幼儿阶段,由其父母教会的。
有些生存必须的基本动作技能并不全是很容易学会的,有些动作难度还很高。教师在实施教学中要研究、重视动作技能构建与生成的过程,提升元认知水平,以促进运动技能学习过程的高效率。
3.帮助学生认识到动作技能与运动技能的关联性,降低学习难度 学生学习某些运动技能时的主要困难在于没有体会到动作技能与运动技能之间的差别。比如足球脚内侧传球,学生很难通过教师技术要领讲解和观察示范准确掌握脚部动作要领。教师在教学中通过示范讲解帮助学生辨析运动技能的传球与生活中踢球动作的差别,有助于学生快速准确地理解掌握要领。
通过体育教师和体育工作者的专业化的指导,帮助学生个体提高综合运用水平与专项运动成绩,个体在这类活动中、在运动水平不断提升的过程中体会到运动带来乐趣与成功喜悦,能增强学生在体育课堂学习中的获得感,更有学习兴趣。
(二)衍生成果、指导生活、促进健康,实现运动技能向动作技能应用的反向跨界
花样游泳运动员、健美操运动员从走路姿势到举手投足都给人精神饱满、自信挺拔的印象,这是典型的受运动技能影响的“气质跨界”。游泳运动员可以很轻松地转型担任救生员,这也是一种运动技能延伸到生活的“职业跨界”。“下雨天跳小水潭”,学过跳远的孩子有能力也可以实现跨越更大一些的水潭,这是运动技能使用到生活的“能力跨界”。足球运动员灵活的变向与突破在篮球项目中也同样适用,这是“技术跨界”。
1.运动技能本身的延伸使用,能促进更加合理的动作方式的形成
孩子在体育课上学会了游泳,生活中至少不会再怕水,不小心落水也不至于有溺水危险。各类攀爬、滚翻,这些技能因为日常使用率不高而被“废退”,体育课堂上被唤醒、恢复,生活中遇到类似的困难,孩子们也不会表现出胆怯与畏缩不前,这是运动技能向生活的跨界。
教师在备课时不但要钻研运动技能的科学原理,还要善于观察,发现生活中的运动技能的使用情境,告知学生运动技能在生活中的用途与使用方法,什么时候用,怎么用,帮助学生学会使用。
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突出运动技能的实用性、适用性,让其贴近学生,融入生活、指导生活,让学生感受到运动技能让身体更加“有能”与灵动,感受到运动技能对更多动作技能的引领、提升作用,以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运动技能的兴趣。
2.运动技能自身形成规律与方法,对动作技能形成具有指导意义
运动技能的建构有自己的规律、方法和原则。比如技能教学中的直观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身体全面发展原则等;运动训练中的竞技需要动机激励原则、有效控制原则、适宜负荷原则等[5]。
这些运动技能训练方法中,有些与动作技能形成規律一致,有些内容则具有运动技能自身的独特性,体现出运动技能教学的研究成果,在动作技能的学习乃至心智技能的学习掌握中都是具有借鉴意义的。
体育教师在课堂上把这些运动技能学习锻炼的基本方法分层次、有意识地巧妙地传授给学生,帮助学生了解运动规律,认识自己身体,形成动作技能、心智技能学习过程中的“元认知”。教师要全面了解分析教材教法,因材施教,为学生搭建运动技能学练内容与日常生活学习之间的桥梁,使运动技能学习成果从课堂走向生活,从课内延伸到课外,着力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健康能力。学生学习掌握这些知识后,会对自身健身习惯的养成、科学锻炼方法的应用、体育品格的形成方面有所裨益。
【参考文献】
[1]晁继周,韩敬体.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2]林崇德.心理学大辞典[M].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3]孙喜和.运动技能构成要素及教学运用分析[J].中国学校体育,2019(1):22.
[4]董文梅,毛振明. 体育学理之探究—关于运动技能教学的原理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1.
[5]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