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语文实践是关键,培养学生语文综合实践能力是关键。而我们以前的语文教学缺少的往往就是实践。应新时代对教育的新要求,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出现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那就是《语文课程标准》首次提出了“语文综合性学习”。这是培养学生语文综合实践能力的极佳途径。
1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1.1 把握课堂,积极实践。
1.1.1 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实践。我们可以把传统的语文课上成形式多样的课堂,比如把丰富的表演、朗诵、演讲、讨论等形式穿插进课堂,可以让学生自由结合成学习小组,进行适当的实践。如在讲学一些有故事情节的课文时,让学生在熟悉课文的基础上进行表演。
1.1.2 利用好《口语交际》,进行实践。新课程中的《口语交际》,是我们培养学生语言实践的良好契机。《口语交际》除了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以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与人交流沟通的能力。为了让学生能在课堂中更好地交流,我们首先应该注重课前的实践。
1.2 开放课堂,创新实践。
1.2.1 课内延伸,开展拓展性阅读。叶老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我们应把学生学习的视野引到课本以外的世界。我们可以根据课文的特点向课外延伸。每周可以布置主题阅读。如:不同季节背写不同季节的诗,写雨的诗,写风的诗等。还可以从诗人入手,比赛谁对这位诗人写的诗背的多。
1.2.2 超越课堂,布置实践性的作业。布置这项作业意在让学生从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的研究中养成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低年段有编识字报,从无意识地认识几个字开始编,到有主题地设计。如春天的识字报,热爱家乡的识字报,介绍水果的识字报。中高年段则是比较规范的手编报。然后在班级中评比展出,每半个月一次。再如学了有关花草的课文,则布置学生到各小区走走,摘录小区草地上竖着的宣传语。为了学写广告,让学生们支搜集、摘录一些电视上、大街上的广告语,然后自己再来设计出新的广告语。
2 在各类活动中,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2.1 拓展教材的活动课。学生的学习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内,教材给我们的内容只是一个例子,老师要善于开发教材和拓展教材,这儿的拓展指的是有效拓展,不是每节课都需要拓展。
2.2 主题性活动课。根据学生的实际我们还设计了各种主题的班队活动课、演讲比赛、新闻发布会等等。比如:我校本学期举办的“课堂常规三字经”比赛,母亲节时开展的“我和妈妈的故事”摄影大赛,为贫困地区儿童捐书,“阅读经典、古诗文大赛”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发展了学生的语文综合实践能力。
2.3 学生自行设计的活动课。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老师要把实践的权力交给学生。所以,让学生自己为自己设计语文实践活动,是一个重要内容。不过,学生自己设计活动课要经历从低年段教师扶着学生实践,到中段教师对学生实践的半扶半放,最后到高段教师放手让学生实践的过程。
3 在生活实践中,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3.1 结合校园生活,进行语文实践活动。如学校组织的一年一度的校园艺术节活动时,抓住这一契机,设计一系列的活动。①学会欣赏:学做小小摄影师,用欣赏的眼光去捕捉艺术节中的闪光处,感受艺术,陶冶情操;②学会体验:学做小小艺术家,在参与艺术节的活动中,积极体验艺术带来的情感;③学会交流:学做小小记者,采访艺术节中涌现的小小艺术家;④学会感悟:上一节以“畅谈艺术”为主题的语文实践活动课。
3.2 结合家庭生活,进行语文实践活动。利用一些节日,如“三八妇女节”、“母亲节”、“父亲节”、“五一劳动节”等,让学生回家用自己特有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妈妈的爱,可以给父母洗一次脚,烧一次饭,画一张画,唱一首歌等。或开展“今天我当家”的活动,让他们当一天的妈妈、爸爸,计划一天的衣、食、住、行,再和父母进行交流,然后进行一些征文比赛。
3.3 结合社会生活,进行语文实践活动。可围绕专题,引导学生走向大自然,深入大社会,开展感受家乡变化的参观活动、察看家乡环保情况的调查活动、体验社会文明的采访活动、了解社会用语的调查活动,并指导学生写专题报道、调查报告或建议文案,让他们在社会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可模仿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新闻栏目。通过观察,我们发现社会上的焦点为人们所关注,而校园作为社会的一部分,也存在焦点、热点问题,而这些正是学生了解社会、认识社会的一个基本途径。因此,我们可以借鉴“焦点访谈”的形式,让学生充当小记者,用心观察、体验社会、校园的方方面面,在相互的访谈中增长知识才干,锻炼自信、自强的心理素质。
小学生语文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需要我们创造性地进行教学,一切课程资源、一切活动形式都能为我所用,将学校、家庭、社会的语文教育融合成一个整体,利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语文教育资源,在自然、社会广阔的天地里,引导学生不断获得学习语文的乐趣,不断享受学习成功的快乐。
1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1.1 把握课堂,积极实践。
1.1.1 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实践。我们可以把传统的语文课上成形式多样的课堂,比如把丰富的表演、朗诵、演讲、讨论等形式穿插进课堂,可以让学生自由结合成学习小组,进行适当的实践。如在讲学一些有故事情节的课文时,让学生在熟悉课文的基础上进行表演。
1.1.2 利用好《口语交际》,进行实践。新课程中的《口语交际》,是我们培养学生语言实践的良好契机。《口语交际》除了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以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与人交流沟通的能力。为了让学生能在课堂中更好地交流,我们首先应该注重课前的实践。
1.2 开放课堂,创新实践。
1.2.1 课内延伸,开展拓展性阅读。叶老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我们应把学生学习的视野引到课本以外的世界。我们可以根据课文的特点向课外延伸。每周可以布置主题阅读。如:不同季节背写不同季节的诗,写雨的诗,写风的诗等。还可以从诗人入手,比赛谁对这位诗人写的诗背的多。
1.2.2 超越课堂,布置实践性的作业。布置这项作业意在让学生从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的研究中养成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低年段有编识字报,从无意识地认识几个字开始编,到有主题地设计。如春天的识字报,热爱家乡的识字报,介绍水果的识字报。中高年段则是比较规范的手编报。然后在班级中评比展出,每半个月一次。再如学了有关花草的课文,则布置学生到各小区走走,摘录小区草地上竖着的宣传语。为了学写广告,让学生们支搜集、摘录一些电视上、大街上的广告语,然后自己再来设计出新的广告语。
2 在各类活动中,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2.1 拓展教材的活动课。学生的学习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内,教材给我们的内容只是一个例子,老师要善于开发教材和拓展教材,这儿的拓展指的是有效拓展,不是每节课都需要拓展。
2.2 主题性活动课。根据学生的实际我们还设计了各种主题的班队活动课、演讲比赛、新闻发布会等等。比如:我校本学期举办的“课堂常规三字经”比赛,母亲节时开展的“我和妈妈的故事”摄影大赛,为贫困地区儿童捐书,“阅读经典、古诗文大赛”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发展了学生的语文综合实践能力。
2.3 学生自行设计的活动课。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老师要把实践的权力交给学生。所以,让学生自己为自己设计语文实践活动,是一个重要内容。不过,学生自己设计活动课要经历从低年段教师扶着学生实践,到中段教师对学生实践的半扶半放,最后到高段教师放手让学生实践的过程。
3 在生活实践中,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3.1 结合校园生活,进行语文实践活动。如学校组织的一年一度的校园艺术节活动时,抓住这一契机,设计一系列的活动。①学会欣赏:学做小小摄影师,用欣赏的眼光去捕捉艺术节中的闪光处,感受艺术,陶冶情操;②学会体验:学做小小艺术家,在参与艺术节的活动中,积极体验艺术带来的情感;③学会交流:学做小小记者,采访艺术节中涌现的小小艺术家;④学会感悟:上一节以“畅谈艺术”为主题的语文实践活动课。
3.2 结合家庭生活,进行语文实践活动。利用一些节日,如“三八妇女节”、“母亲节”、“父亲节”、“五一劳动节”等,让学生回家用自己特有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妈妈的爱,可以给父母洗一次脚,烧一次饭,画一张画,唱一首歌等。或开展“今天我当家”的活动,让他们当一天的妈妈、爸爸,计划一天的衣、食、住、行,再和父母进行交流,然后进行一些征文比赛。
3.3 结合社会生活,进行语文实践活动。可围绕专题,引导学生走向大自然,深入大社会,开展感受家乡变化的参观活动、察看家乡环保情况的调查活动、体验社会文明的采访活动、了解社会用语的调查活动,并指导学生写专题报道、调查报告或建议文案,让他们在社会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可模仿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新闻栏目。通过观察,我们发现社会上的焦点为人们所关注,而校园作为社会的一部分,也存在焦点、热点问题,而这些正是学生了解社会、认识社会的一个基本途径。因此,我们可以借鉴“焦点访谈”的形式,让学生充当小记者,用心观察、体验社会、校园的方方面面,在相互的访谈中增长知识才干,锻炼自信、自强的心理素质。
小学生语文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需要我们创造性地进行教学,一切课程资源、一切活动形式都能为我所用,将学校、家庭、社会的语文教育融合成一个整体,利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语文教育资源,在自然、社会广阔的天地里,引导学生不断获得学习语文的乐趣,不断享受学习成功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