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蕴含许多新理念和要求,其中最引人关注的焦点之一便是积极提倡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即:要把单一、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转变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大力提倡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
实施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关键在于教师要把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方能引导他们去搭建自主探究和发现的操作平台,这就关系到首先要改变教师逐段串讲串问、碎问碎答的教学模式,在指导学生初读课文,读通课文、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引导出可供学生深读探究的一两个能够穿透全文而又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趣,放手让学生去自读自探、合作交流。以“探究专题”来取代多达数十个的“繁琐提问”,目的在于突出重点,以学为主,把探究、发现的阅读主动权、时间支配权和空间占有权交给学生。
在探究性阅读的深读阶段探究、发现,以一两个问题带动全篇的解读是可行的。事实上,在一些名师的语文教学实践中也已有过这方面的成功经验。如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的导读理论,强调以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问题”,“把讨论解决这个问题作为中心目标,使语言、篇章等方面的学习都成为达到中心目标的过程或手段”。宁鸿彬老师的“主问题”观点也主张阅读教学要以“一问抵许多问”的主问题导引学生深读课文,激发他们阅读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有效地避免课堂上浅层次“碎问碎答”带来的高耗低效。这些成功经验都足以为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问题情境之营造,提供了重要的发展基础。
实施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问题情境必须是富有挑战性的。所谓“富有挑战性”,不仅是问题的覆盖面大、穿透力强,而且足以激起学生的“头脑风暴”:如有的能够刺激学生对课文信息重组的兴趣;有的能够引发学生丰富的联想;有的能够引导学生作多向的推理;有的能够挑起不同意见争辩;有的能够鼓励学生有创意的发现……总之,充满了如《语文课程标准》所言及的“阅读期待”、“阅读反思”、“阅读批判”和阅读创新的种种机制。
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还离不开合作与交流。正因为“探究”本身就是一种富有创意的发现过程,有一定难度,它既需要每位学生的思考,又需要同学、师生之间的合作攻关。而探究的成果则需要通过交流来达到互助互补、互激互促,才能逐渐形成共识,或达到成果共享。这样,合作、交流既为探究问题的必需,又是探究活动的一个重要过程。
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必须体现语文教学的本质特征和语文学习的基本规律,特别是它的形象性、情感性和实践性。“探究”并非只是单一的理性思考和论理说教,应当是多种多样生動、形象的方式,为小学生喜闻乐见的途径和方法:“创新”也不是在语文课上搞什么发明创造,而重在珍惜每位学生独到的见解和富有个性的发现。著名特级教师靳家彦在导读《有这样一个村庄》时,让大家根据课文的描述,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想象这个小村,用简笔画在黑板上画出来,并说说为什么要这样画。在先后有四位学生上台分别画了山坡、人家、树林、小河后,便画到了“这里的空气格外清新”一句。老师特别提示:“‘空气格外清新’该怎么画,空气无形无色,看不见摸不着,怎么表现?这可要大家有创意才成。我们先来讨论一下好吗?”有的说:“可以画蓝天白云,这能够说明空气清新,没有一点儿尘烟”;有的说:“可以画小鸟、花草。空气好,花儿才开得艳,小鸟才唱得好听”;有的说:“可以画蜜蜂,蝴蝶。这些小昆虫那么活跃,也是因为空气清新呀”……靳老师十分高兴地说:“同学们真聪明,真有办法,这些创意都不错,我们画上去吧!”这一教学片断,生动地说明了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也可以而且应该更多地借助生动形象的方式来探究阅读、创新阅读,以达到熏陶感染的审美效果,对“这个小村庄原来是怎样的”探究,固然可以抓住关键词句、提取重要信息来论说,但也可以让学生咀嚼词句含义用画一画来描写。这同样可以使学生思维活跃、敏于发现,创新的见解、独到的思绪也就在探究活动中潺潺而出。
(作者单位:554002贵州省玉屏县田坪小学)
实施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关键在于教师要把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方能引导他们去搭建自主探究和发现的操作平台,这就关系到首先要改变教师逐段串讲串问、碎问碎答的教学模式,在指导学生初读课文,读通课文、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引导出可供学生深读探究的一两个能够穿透全文而又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趣,放手让学生去自读自探、合作交流。以“探究专题”来取代多达数十个的“繁琐提问”,目的在于突出重点,以学为主,把探究、发现的阅读主动权、时间支配权和空间占有权交给学生。
在探究性阅读的深读阶段探究、发现,以一两个问题带动全篇的解读是可行的。事实上,在一些名师的语文教学实践中也已有过这方面的成功经验。如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的导读理论,强调以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问题”,“把讨论解决这个问题作为中心目标,使语言、篇章等方面的学习都成为达到中心目标的过程或手段”。宁鸿彬老师的“主问题”观点也主张阅读教学要以“一问抵许多问”的主问题导引学生深读课文,激发他们阅读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有效地避免课堂上浅层次“碎问碎答”带来的高耗低效。这些成功经验都足以为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问题情境之营造,提供了重要的发展基础。
实施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问题情境必须是富有挑战性的。所谓“富有挑战性”,不仅是问题的覆盖面大、穿透力强,而且足以激起学生的“头脑风暴”:如有的能够刺激学生对课文信息重组的兴趣;有的能够引发学生丰富的联想;有的能够引导学生作多向的推理;有的能够挑起不同意见争辩;有的能够鼓励学生有创意的发现……总之,充满了如《语文课程标准》所言及的“阅读期待”、“阅读反思”、“阅读批判”和阅读创新的种种机制。
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还离不开合作与交流。正因为“探究”本身就是一种富有创意的发现过程,有一定难度,它既需要每位学生的思考,又需要同学、师生之间的合作攻关。而探究的成果则需要通过交流来达到互助互补、互激互促,才能逐渐形成共识,或达到成果共享。这样,合作、交流既为探究问题的必需,又是探究活动的一个重要过程。
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必须体现语文教学的本质特征和语文学习的基本规律,特别是它的形象性、情感性和实践性。“探究”并非只是单一的理性思考和论理说教,应当是多种多样生動、形象的方式,为小学生喜闻乐见的途径和方法:“创新”也不是在语文课上搞什么发明创造,而重在珍惜每位学生独到的见解和富有个性的发现。著名特级教师靳家彦在导读《有这样一个村庄》时,让大家根据课文的描述,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想象这个小村,用简笔画在黑板上画出来,并说说为什么要这样画。在先后有四位学生上台分别画了山坡、人家、树林、小河后,便画到了“这里的空气格外清新”一句。老师特别提示:“‘空气格外清新’该怎么画,空气无形无色,看不见摸不着,怎么表现?这可要大家有创意才成。我们先来讨论一下好吗?”有的说:“可以画蓝天白云,这能够说明空气清新,没有一点儿尘烟”;有的说:“可以画小鸟、花草。空气好,花儿才开得艳,小鸟才唱得好听”;有的说:“可以画蜜蜂,蝴蝶。这些小昆虫那么活跃,也是因为空气清新呀”……靳老师十分高兴地说:“同学们真聪明,真有办法,这些创意都不错,我们画上去吧!”这一教学片断,生动地说明了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也可以而且应该更多地借助生动形象的方式来探究阅读、创新阅读,以达到熏陶感染的审美效果,对“这个小村庄原来是怎样的”探究,固然可以抓住关键词句、提取重要信息来论说,但也可以让学生咀嚼词句含义用画一画来描写。这同样可以使学生思维活跃、敏于发现,创新的见解、独到的思绪也就在探究活动中潺潺而出。
(作者单位:554002贵州省玉屏县田坪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