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里的廉洁文化:使等

来源 :新生代·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cky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汉字里的廉洁文化:使使:从人,吏声,既表使节,又有出使之義。西汉张骞通使西域,开拓了著名的“丝绸之路”。
  西汉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年),张骞率人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前往西域。行至匈奴地区,单于将其扣留软禁,并软化拉拢。但张骞“不辱君命”, “持汉节不失”。十年后,张骞带领其随从逃出匈奴。大漠戈壁,飞沙走石,风餐露宿,备尝艰辛,沿塔里木河西行,过库车、疏勒等地,翻越葱岭,直达大宛(今乌兹别克斯坦)。
  张骞通使西域,使中国的影响直达葱岭以西。自此,不仅西域同内地的联系日益加强,而且中国同中亚、西亚,以至南欧的直接交往也建立和密切起来,促进了中西经济文化交流。此后,汉朝和西域各国经常互派使者,大者数百人,少者百余人,促进了双方贸易的发展,形成了“商胡贩客日款于塞下”的景象。
  这沟通了中国同西亚和欧洲的通商关系,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往西,经河西走廊,往西运到安息(今伊朗高原和两河流域),再从安息转运到西亚和欧洲的大秦(罗马),即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司马迁称赞张骞通使西域为“凿空”之举,意为“开通大道”。
  《后汉书·班超传》中,班超慕张骞之壮举,云: “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来源: 《中国纪检监察报》)
  古时出国,不能没有它凡有关卡,就有护照,所谓护照,就是通行证。自有国家起,中国就制定了严密的关禁和通行证发放审核制度。张骞作为汉朝使者,出使外邦,手持的汉节,既是身份的证明,更是国家的象征。中国古代的通行证器物虽小,却是维系国家安全的齿轮。“节”是古代中国早期臣下受君主的委托或特殊的任命,居关守职的一种象征和凭证。“节”在先秦时代往往与“符”并用。西周时期,诸侯朝觐周天子,就需要携带“节”和“符”这类信物作为凭证。到了春秋时,各个国家间的往来日益频繁,大量的使臣需要派遣。为了确定使臣的身份,“节”不再是诸侯国君享有的特权,使臣们也会领到“节”。 “节”也逐渐成为一种过关跨境的“通行证”。早期的“节”质地粗糙, “皆以竹为之”。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不断兼并。为了显示出使臣背后代表的国家,往往会在使臣手中的“节”上下文章,于是铜节逐渐取代了竹节。唐朝建立了一套严密的“边关通行证”制度,唐代通行证名叫“过所”。所谓过所,字面意思就是“过所县邑河津之地,便利宿食”。据考证,过所在汉武帝太始年间(前96~前93年)就已经出现,并在魏晋时期成了信使的主要凭证。隋唐时代则正式取代了“节”,成为通关过城的通行证。过所的申请过程比较复杂,既要申请人备具牒文,按照规定详细说明外出的原因、人数、身份,还要有担保人具保、官府核实,违禁出关的惩罚也很严厉。
其他文献
现在中国的旅游经济的市场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中国的旅游业要想走向现代化,实现与世界接轨的目标,就必须要对旅游文化进行大力发展,从而能够建设一条文化型旅游发展的道路。从本质上来说,旅游属于一种文化活动,在旅游业当中文化属于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因此中国旅游产业要想将具有自身特色的旅游文化建设出来,就必须要明确的界定旅游经济文化以及旅游文化经济的内涵、特征以及外延,有效地促进与之相关的各要素的发展才能够
期刊
祠堂是宗族祭祖联宗、议决宗族事务、办理红白喜事、上灯修谱、表彰功德、惩戒罪恶等的重要活动场所,它集祭祖、管理、行使族权于一身,神圣而庄严,集中体现着人们的精神要求。祠堂的建筑以宗族观念为基石,承载着一个宗族全部的历史情感、生活理想。所以,祠堂建筑本身也就被赋予了极其重要的文化意义。由祠堂厚实的砖墙、粗大的梁柱,我们不难体味它象征人们生生不息、繁衍发展的人类价值:由祠堂显赫的门面、宽阔的空间,我们不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开放性程度的不断加深,西方文化对中国传统道德观产生影响,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带来强烈冲击。因此,通过对儒道两家的道德思想的起源、观点、内容和方法进行挖掘、分析和对比,进一步丰富和完善高校德育的理论体系,为我国高校德育工作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儒道;德育思想;比较  中华民族在长期的道德教育实践中,已经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点的德育思想。其中,儒道两家的德育思想可以称之为中国传
期刊
刺客是人类历史中最古老的行业之一。他们的活动一般非常隐秘,行刺目的往往以图在短时间内,让目标人物及其相关事物遭受致命打击。  中国职业刺客最早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常由于政治原因,负责对目标人物进行刺杀。其行刺动机较为单纯,往往因感激委托人的恩德而去行刺,因此带有一些侠的气息。秦以后的刺客,行刺动机多为金钱、名声、仇恨、政治等各类原因。  生活在游侠之风颇为盛行的唐代的李白,就曾通过诗歌《侠客行》,
期刊
顾炎武在论及明代宗室时,曾说:这些人大都沉湎在富贵里,狂妄骄横,不知礼义,游手好闲,什么坏事都干得出来,名义上是天枝,实际上是“弃物”——也就是废物。这一针见血之论,活脱脱地勾画出明代宗藩的脸谱。堂堂明王朝的“龙子凤孙”“天枝玉叶”,成了一钱不值的废物,是发人深思的。  每个王朝的开国君主,都比较注意前朝覆亡的教训,从而采取新的措施,以确保天下长治久安。朱元璋认为,必须加强宗藩势力,洪武三年(13
期刊
社会形态理论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创立以来,长期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关注,并复次掀起研究与争论的高潮。从发展史和文本出发,系统研究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的基本内容、理论特征,以正本清源,还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以本来面目,是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研究的最为迫切的需要。杨文圣博士的《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的历史生成与当代价值》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
期刊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高速发展,第三产业生机蓬勃。其中,旅游业更是被誉为“永久的朝阳产业”。旅游业方兴未艾,文化遗产旅游在旅游业中的地位己日渐凸显。然而,文化遗产旅游作为旅游业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近年来却在旅游开发中频遭破坏,与旅游经济的矛盾愈演愈烈。如何在保护文化遗产的前提下实现旅游业的发展,成为了社会各界人士关注的焦点。本文将以莫高窟为例,简明阐述莫高窟旅游现状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基
期刊
13世纪到15世纪之间,在英法之间的长期争夺中,同样是为了解决战争所带来的财政压力,两国的国王和贵族在博弈的过程中采取了不同的税收解决方案。围绕不同的解决方案,英法两国又形成了不同的制度安排,最终使得两国的历史发展出现了巨大的分岔。  英国的正统历史是从诺曼征服开始的。在中世纪很长一段时间里面,英国国王实际上具有双重的身份:一方面是英国的国王,另一方面又是法国的诺曼底公爵。事实上一直到13世纪,几
期刊
摘要:儒家维护“礼治”,提倡“德治”;法家强调用法来规范和衡量人们的行为,即“法治”。儒家和法家所代表的政治思想代表了中国治国方略的两个方向,并形成了以德治国和以法治国的两个传统。德治与法治虽然不同,但两者绝非对立,在经过历代儒家和法家学者的补充和发展后,礼法结合成为西汉的治国之道,并被后世王朝所沿用。离开了儒法两者的互补,就无法深刻理解和把握中国传统社会治国模式的结构和特点。  关键词:儒家 法
期刊
我国政法机关具有引导社会,建设社会,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责任。其在国家发展中处于中心地位,属于关键环节。其各项方针政策的制定,对于社会都有着严重的影响。政法机关的这种特殊性和所具有的职能、作用,决定了其要不断进行政治思想层面的改革,只有这样才能够推动社会的发展。在新时期,政法机关不断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以期强化思想政治觉悟的前提下,加大其社会影响力,对于社会的发展产生更为广泛的约束力,规范社会的行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