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入美国职场

来源 :现代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gm_197809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任何一个来美国的人,首先想到的就是工作。其实我也是。别看在国内做了多年会计,可来到这儿,还是要重新开始:因为没有这边的工作经验,没有这边的文凭,英文还不那么好。这里详细给大家介绍一下,算是一种参考吧。
   最初那家邀请我来美考察的公司,因为跟我原来在国内的公司有一些业务往来,想在我们公司定做一些机盒,所以,我就申请过来谈谈价钱,另一个理由是旅游。这是截至目前,我在美国最好待遇的工作了。不过,资料终究会整理完,而且老这么待着,也不是长久之计。
   因为想留下来,所以,就找人登记了。别说我俗气,生活有时是没有选择的。如果不登记就可以留下来工作,我会多给自己一些时间。经过漫长的几个月等待后(等待总是很漫长的),终于有工卡了,我去餐馆和一些超市应聘,可是没有一个老板聘我,可能是因为我瘦吧,也不是干重活的料。
   后来去过一家鞋店,给的是硅谷的最低工资,但还是没有用我。
   一次偶然的机会,在教堂里认识了一个女孩子,她对我印象还不错,后来我们常常一块去逛街。
   可能是我为人比较诚恳吧,我的朋友后来关心起我的学习来了。首先要我别丢弃自己的专业,其次要我继续去学校拿课,一个月之后,她突然跟我说:假如我们天天在一起学习、工作该多好。我说是呀。她就把我推荐给她的老板。
   记得那天去面试,我很紧张,老板一言不发,先让人事经理考核我的电脑知识,这位考核我的高人,我至今都感激她,因为当时我并不会用QuickBooks的会计软件,但她教我怎么打开,怎么看数据,等我弄完这些,她就对我说,你会用哦。至于考打字,Excel什么的,她看都没看就对我说:“你做得很不错哦。”
   接下来,老板给了我一张考卷,说来好笑,这些题目都是我刚学过的课程里的作业,这就等于让我温习一遍刚学的功课。人事部门的人把卷子交给老板,老板微笑着把我叫过去,用英文讲了几句,看到我反应有点不对,知道我听力和口语都有问题,他就跟我讲中文,我急了,跟他说,我英文说不好,但我会做事。没想到这个老板还会讲中文,为什么不早说呢?我真的很无语。一句话把老板说笑了,后来他问我试卷上一个词:债务。老天,我竟然忘记了,但我在试卷上的答案是对的。老板出去了一会儿,然后进来坐下,看了我一番,自言自语:Amazing(太神奇了)。最后,他说先回去吧,过两天给你消息。
   这两天我觉得非常难熬,因为我太想得到这份工作了。老板最后还是给了我机会,很快就把正式的录用通知给我了,人事部通知我下星期上班。我叫朋友一起去吃饭,因为这是我真正意义上在美国的第一份工作。
   这份工作薪水不是很高,但我非常满足,因为这毕竟是在异国他乡开始的人生第一步。
   3个月后,我的朋友说,你快点学东西,她要跟老板说把她的位置交给我。后来我了解到,朋友有更好的发展空间和机会,她悄悄告诉了我,于是,我陪她去买面试的衣服,帮她参考。经过若干考验后,最后终于可以跟某家公司的大老板一起吃饭(有很多吃西餐的礼仪),看看她和同事相处的表现,获得肯定后,进入最后一轮面谈,但朋友比较内向的性格让她失败了:他们需要有领导才干的人,不是一个简单的会做会计工作的人。
   我们公司是一家不太大的公司,本来已经有两个会计了,另一个老板也会帮忙做一些会计方面的工作,所以,朋友不走,我们俩富余的时间就比较多了。美国是一个讲效率的地方,你一闲着,老板就急。
   朋友暂时没有离开的意思,她婉转地跟我说:我帮你联系另一家公司吧,他们需要会计,你愿意去吗?
   我听明白了,谢谢她帮忙,也真的去了另一家公司面谈,因为时间的问题(他们只需要兼职的人),我最后也没去那家公司。好在,3个月的会计经验,虽然说明不了什么,但毕竟以前在国内有会计的底,所以,倒学了不少东西。无论如何,我感激老板,也感激我的朋友。
   离开这家公司后,我很快就找到了第二份工作。明天还得继续。
   (摘自团结出版社《美国这层窗户纸——地毯式讲述大众美国人的立体生活》 作者:钟雨)
其他文献
引言 傅泾波,1900年出生于满族正红旗的一个贵族之家。曾先后就读于北京大学和燕京大学。1920年,成为燕京大学校长司徒雷登的私人秘书和助手,长期伴随在司徒雷登左右,司徒雷登返美后,傅泾波一家也移居美国,司徒雷登的晚年全赖傅氏一家照料。1988年,傅泾波在美病逝,享年88岁。     在燕京,傅泾波是个谜一般的人物,司徒雷登在《在华五十年》一书中这样写到:“傅泾波之于我,就像我的儿子、同伴、秘书和
期刊
这是一场并不浪漫的包办婚姻。启功本以为,为了不违母命而娶章宝琛,是人生的不完美。却不料,她竟成了他难得的知己,并在那段艰辛的岁月里,给了他无尽的幸福。  启功是雍正皇帝的九世孙。1周岁时,父亲不幸去世,母亲和姑姑艰难地拉扯他长大。20岁时,母亲为他提了一门亲事,对方是一个名叫章宝琛的姑娘,比他大2岁。此时的启功全身心地扑在对事业的选择上,并没有成家的念头,但望着母亲被生活打磨得粗糙的双手,他点了头
期刊
莉兹·默里是一个美国“80后”女孩,因家庭不幸,从小四处流浪。但她不愿接受命运的安排,坚强地面对生活的挫折。她用2年时间完成了4年高中学业,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被哈佛大学录取。如今,她仍在哈佛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她的自传《破晓》受到读者追捧,她的经历被改编成电影。  莉兹1980年出生于纽约市布朗克斯区最破烂的街头,父母染上毒瘾和艾滋病,生活无以为继,莉兹8岁开始就不得不上街乞讨。  莉茲的母亲天生有
期刊
2004年底,国际航空联盟决定在亚洲遴选一座有超级吞吐能力且在软硬件上都过得硬的机场,作为国际客运及货运的航空枢纽,以及各个国际航班的中转站。  如果哪家机场能最终入选,那么每年在收取停机费以及提供其他服务等方面,就将会有近2亿美元的收入。  消息一出,亚洲各国机场纷纷申报,都想将这块肥肉据为己有。最终,凭借着机场现有的吞吐能力和未来已定下的扩建规模,中国浦东机场和韩国仁川机场进入了最后的PK。 
期刊
有个美国商人在日本大阪考察市场。一天,他突发奇想:为了迎合亚洲人的口味,是否可以向日本人提供价廉物美的肉馅面包?  就在他筹备开业时,日本的商人都笑话他,认为在习惯于食大米的日本推销肉馅面包,无疑是往死胡同钻。但美国商人却不这么认为,他发现,日本人普遍身材矮小,体质弱,这可能同食大米有关;同时他又看到,美国的肉馅面包店的效应正在向全世界发展。基于这两点,他认为,同样是关于“嘴巴”的商品,在美国能畅
期刊
张中行是香河县东河屯镇人,17岁时正式结婚。妻子是个文盲,小脚,相貌平平,性格温顺。张中行在外面上学,只寒暑假回家相聚一下。他在北京大学国文系读书,知书达礼,满腹经纶。他跟有文化的小自己5岁的杨沫聊天,比跟已结婚5年,岁数比自己还大,彼此没话说的农村妻子有意思得多。两人谈得非常投机,彼此印象都相当好。  张中行在杨沫的心目中,简直光芒四射。他待人认真负责,处事严谨,治学勤奋,多情多义……杨沫与他的
期刊
引言 仰融:原沈阳金杯客车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华晨中国汽车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1992年,“华晨汽车”美国上市,创造了“中国国有企业海外融资第一”的案例。2002年5月,出走美国。10月,因涉嫌经济犯罪被辽宁省检察院批准逮捕。随后,他越洋起诉辽宁省政府和中国金融教育基金会资产侵权,成为新中国历史上“我国地方政府首次在国外被起诉”的案例。     1991年,仰融决定从商时,一位参加过延安“整
期刊
1847年4月10日,约瑟夫·普利策出生于匈牙利布达佩斯东南马科城。父亲是马扎尔犹太部族一个有名望的粮食商人。这原本幸福的家庭,却由于父亲的猝死而蒙上了不幸的阴影。后来,母亲改嫁给另外一个商人。继父性格暴躁,与普利策格格不入。于是,普利策17岁那年,便离开了家,只身辗转来到了美国。  初到美国,普利策靠干一些临时性的工作谋生,他做过水手,当过工人,扮演过马车夫的角色……但他很难找到像样的工作,因为
期刊
引言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德国最伟大的作曲家、音乐家、指挥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贝多芬的音乐制作对音乐发展有着深远影响,他也因此被后世尊称为“乐圣”。    贝多芬一生中经历过多次恋爱,只是暴躁的脾气、抱病的身体,加上严分等级的社会风气,都使这位豪迈男人的恋爱有花无果。贝多芬一次又一次地承受着爱情上的打击,最后终身未娶。  1809~1812年的冬天,贝多芬患上了中耳炎,日渐加剧的病痛
期刊
引言 由于名人书信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和文献价值,炫目的艺术感染力,给名人书信集藏以广阔的想象空间。且收藏投资性也已完全被藏界认可,因此,投资书信收藏,已成为近年来的收藏热点之一。   在近几年的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和民间收藏市场上,文辞精雅、书法率意的名人书信异军突起,成为一个引人注目的收藏门类。在北京的潘家园古玩市场和琉璃厂古旧书店;上海的古旧书店及城隍庙的旧书摊;天津沈阳道古物市场、旧书市场和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