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在高中数学课堂中如何巧用启发式教学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vboc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课改日益推进的今天,注入式教学方式已愈来愈不能适应培养人才的需要。对于我们广大的高中一线数学教师来讲,如何在教学中不断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判断数学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这样的情况下,启发式教学对数学学习的重要性就越发凸显。
  启发式教学是现代教育教学中富有成效的理论体系和教学方法的灵魂。高中数学启发式教学是指教师基于数学学科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任务和学习的客观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多种方式,以启发学生的数学思维为核心,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数学的一种教学指导思想。
  启发式教学的关键在于设置问题情境,促进学生的角色转换与学习方式的多元化。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所以,高中数学启发式教学的一个基本要求,就是要在课堂上设置各种情境、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不断在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角色中提高学生的兴趣。笔者在课堂教学中试着对此进行了探索与研究,下面我将通过高中数学人教B版必修四第二章第二单元第一节《平面向量基本定理》一课的具体实例加以阐述。
  一、通过创设大量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求
  如《平面向量基本定理》一课的导入,我首先展示我国发射的嫦娥三号探测器的图片,提出问题:火箭在升空的某一时刻,如何描述其飞行速度?
  在激发了学生兴趣的基础上,学生很容易把速度分解成竖直向上和水平向前的两个分速度(如图)。
  以上设计,以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事例为情境,激活了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经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来感受其中隐含的數学问题,从而促使学生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接下来再针对情景“以问引问”: 那么火箭在每个位置的飞行方向都能用竖直向上和水平向前的两个分速度唯一表示吗?这个问题应归结为什么数学问题?这样使情景和数学问题有机地结合,就容易推进数学问题的深入。
  一、二、通过学生的动手活动,激发学生的研究欲求
  课堂学习的主体是学生,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首先必须发扬学生自主学习。而学生的自主学习中,动手活动是学生反应最积极的活动,教师的教要及时建立在学生动手然后动脑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我在向量分解的可行性和唯一性的教学之前,先让学生回顾平行向量基本定理和向量的加法法则,然后,让学生作图:
  如果 和 是同一平面内两个不共线的向量, 是这一平面内的任一向量,那么 与 、 之间有什么关系?让学生直观感知向量分解的可行性和唯一性,使学生研究学习的欲望得到释放。
  二、三、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满足学生的发现需求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要求我们关注人,关注学生在不同的生理期发生的心理变化,根据其心理变化调整教学策略。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在与同伴的交流合作中得到的关注,比在与教师的双边活动中得到的多得多,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均等关注学生、认真处理与学生的关系、细心留意学生情绪,这将会对课堂教学起到非常良好的建设性作用。
  四、以典型、有趣的变式练习,满足学生追求成功的欲求
  学习效果是判断数学课堂教学是否成功最突出的依据。而课堂练习,尤其是变式训练是否科学是检验课堂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为了巩固和检测本节所学平面向量定理,培养学生进一步探索的能力,我设置了两道变式如下。
  变式1:已知O、A、B三点不共线,点P是线段AB的中点,点Q是线段AB的一个三等分点,试用向量 、
  分别表示向量
  这个变式是我在A组练习题第五题的基础上,去掉一个三等分点,增加了一个中点,让学生再一次用基底表示线段中点的向量,再结合三等分点的向量表示,观察几个等式,寻找规律,并鼓励学生自己再找一个点检验所找规律对不对。接下来提出问题:是不是对直线AB上任意一点P,都有这么一个规律可循呢?反之,如果满足了这一规律,点P一定在直线AB上吗?通过这样的问题,就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探索的愿望。
  变式2:设G是△ABC的重心,D、E、F分别是三边中点,求证:
  这个变式一方面可以复习三角形重心性质,另一方面再次变换图形应用线段中点的向量表达式,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总之,在高中数学课堂上,必须秉承高中数学新课程的设计理念,用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使学生既巩固了知识,又形成了技能。通过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既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又可以培养学生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的思维品质。
其他文献
江泽民同志曾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思维是一种具有主动性、独创性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创新能力,是学科教学的灵魂,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中学语文“它是一门极富情感、极具个性、极易激发想象和创造思维的学科。它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方面有独特的作用”。目前,新课程改革随着时代的教育教学新气息,广大教师不但在理念
期刊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新颁布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理念就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强调的是把生活引入课堂,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其实,教学回归生活、回归社会是思想品德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而时下的思想品德课内容普遍存在着与初中学生生活实际相脱离的现象,忽视了学生对生活的理解、体验和感悟。我们教育的目的不仅在
期刊
在每个社会中,语言都被看做是最重要的认知和社会交往能力。语言分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在幼儿的世界里,运用的多是口头语言,也就是说话。新《纲要》语言领域目标明确要求:“为幼儿创设想说、敢说、有机会说的条件和环境”,那如何为幼儿创设这说的环境呢?  一、教师应为幼儿创设轻松的心理环境  (一)建立平等融洽的师幼关系,做孩子信赖的老师  许多孩子在老师面前不愿说或不敢说,而见到家长则由衷倾诉。因为家长是孩
期刊
教育家陶行知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学生的思维如一泓平静的湖水,通过课堂的提问就好像往湖水中投入一粒石子,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让整个课堂“动”起来。有效的课堂提问能驾驭参差不齐、瞬息万变的学情,能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既能让学生有所悟、有所获,又能使学生感受到一种身心的愉悦和享受,从而使课堂教学事半功倍。为了达到“教学过程最优化”,充分体现课堂提问的科学性与有效性,本
期刊
课堂教学是中小学教师安身立命展现才华的舞台,是中小学学生才智增进身心成長的摇篮,是中小学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基石。  一、课堂教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特征和基本要素  (一)基本概念  教学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共同组成的活动,是教师依据一定的教育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发展智力和体力,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过程。  (二)教学的基本特征  第一,发展性。教学
期刊
新课程标准指出: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我校实施《中小学语文发展性阅读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以来,在中小学语文发展性阅读课堂教学模式的指导下,我校摒弃了传统的教师角色的定位,取而代之的是崭新的、开放的教师角色定位。  一、
期刊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认为就是有效教学,以最优的效果、效益和效率促进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上获得整合、协调、可持续的进步和发展,从而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要构建有效课堂,关键是要提高课堂的实效性,实施有效教学,向45分钟要质量。怎样提高课堂的实效性,构建有效课堂呢?有以下几点做法。  一、精心对每一节课制定科学的教学规划  《礼记·中庸》说:“凡事预则立,不预
期刊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新课程理念与课堂实践实现了逐步融合,由此引发了新课程背景下数学课堂教学的崭新视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课改的全新理念带来了全新的课堂教学,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但与此同时,融合过程中所暴露出来的一些形式弊端,也引起了笔者深刻的反思。  一、教师怎样更好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2011版数学新课程标准实施建议中指出:教师应
期刊
捷克著名的教育家夸美纽斯在他的著作《大教学论》里谈到自己的教学理想时说:“寻求出一种教学的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学生可以多学,使校园里因此可以少些抱怨、吵闹和无益的劳苦,多点悠闲、快乐和坚实的进步。”但是,怎样才能少教而多学呢?许多一线的语文教师及专家学者都进行了一系列的摸索与尝试, 开始广泛构建以学生全面发展为基准的课堂教学模式,各有心得与收获。我校在学习借鉴好的教学模式的情况下,推行“和
期刊
和谐产生美,和谐是一切美好事物的共同特征。构建和谐课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构建和谐课堂是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现代教师的一个重要职责,构建和谐课堂,应该体现以生为本。针对数学学科特点,构建和谐高效课堂,我认为应着重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进课堂  “在压抑的思想环境下、禁锢的课堂氛围中是不能产生创造性思维火花的”。在新理念教学中,教师不应是一个权威者、控制者,而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