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思想品德课自开课以来的教学状况让我们发现,长期以来在教学中存在一种倾向,老师空洞说教,学生死记硬背,一纸试卷定成绩。这一倾向不仅使教学中“明理”难以深化、“导行”难以落实,更不利于整体教学目标的达成和教学特点和规律的充分体现。忽视了学生德育的践行,使学校德育工作被动,疲于堵漏,也无良好效果。主要是我们在思品课教学中尚未鲜明地落实道德情感教育目标,也缺乏对道德情感教育途径等问题进行有效的探索。
一、思想品德课教学应是学校德育管理的重要成员
1.制定思想品德课教育教学计划。在开学初,学校德育领导小组召开政教主任、班主任、团总支书记、思品教师联席会议,根据思品课《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思想品德课的课程内容,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和学校本学期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中心,制定教育教学计划。计划包括:本学期德育工作的重点和中心;思想品德课哪些内容作为本学期德育工作的主要内容;思想品德课怎样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地进行教学,向学生提出哪些行为要求;思品课教师、班主任、共青团组织,共同开展哪些教育活动?内容、形式、目的是什么?谁牵头组织?等。这种教育教学管理体制,有利于发挥思想思品课在学校德育中的主渠道作用,有利于学校整个德育工作的开展。
2.学校德育领导小组负责监督教育教学计划的实施,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共同搞好学校德育工作。
二、思品课教学应重视学生道德情感的激发和培养
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道德情感培养,实施情感教育必须着眼于教学整体效益的提高,并站在教育目标的高度上来认识其意义和价值。在教学中对学生道德情感的培养和教育应是教师有目的地依据《课程标准》、教材,通过一定的教育教学手段,使学生产生和形成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各种道德情感,并使之养成稳定、良好的情感品质的教育过程。一堂好的思想品德课应当以促进学生知、情、意、行协调发展,达到教学整体的效益为目的,并力图体现道德情感教育的价值,对学生道德情感进行定向培养。
第一,贯彻“知”“情”互动原理。在培养学生道德情感时,认知目标与情感目标可互为实现的手段,也就是达到我们常说的“情理交融”的教学效果。
第二,充分发挥道德情境的效应。学生的道德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设置具有教育意义的道德情境,能有效地使学生“触景生情”。
第三,启发学生自主体验,多方感受。在教学中,使学生多方体验和感受,才能为其道德情感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提供契机。
第四,注重教师情感的主导作用。
三、思想品德课的课堂教学与课外教育活动相结合
思想品德课的课堂教学与课外教育活动相结合的教学结构形式,是把思想品德课的课堂教学与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社会调查、参观访问、撰写小论文、专题讲演会、英模报告会等实践教育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地对学生进行“知行统一”教育的教学结构形式。
1.组织学生搞社会调查,参加社会实践。教师组织学生到社会做调查,是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能力,培养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思想政治课授课之前或授课之后,师生坚持向社会做调查,了解社会生活实际。把调查上来的材料运用于课堂,进行理论联系实际教学,这样做有利于教师讲清知识理论,学生弄懂理论知识,同时培养了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及参加社会实践的能力。
2.组织学生撰写政治小论文,召开小论文宣读会。学生撰写政治小论文,是促进学生知识、能力、觉悟三统一的重要一环。学生撰写政治小论文和宣读小论文的过程,就是学生运用思想政治课学到的理论、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写作及表达能力。
3.上好思想品德活动课。思想政治活动课是德育的一种教育活动形式,它是围绕思想政治课的有关内容或在思想政治课的理论、观点指导下开展的教育活动。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在学校德育中的主渠道作用,必须在搞好课堂教学的同时,适当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富有教育性的活动,如主题班会、讲演会、辩论会、汇报会、知识竞赛等活动。
四、建立适应新课程的新型思想品德课综合评定制度
对思想品德课进行整体改革,充分发挥其在学校德育中的主渠道作用,不仅要在教材内容、教学管理体制、课堂教学结构、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而且,最重要的是必须在考试方法上进行改革,打破单一笔试、一张考卷定成绩的考试制度。
1.理论知识考试评定。把每个学生期末考试分数作为一学期思品科的理论知识成绩,然后根据这个成绩做质量评价,90分以上为优,70分—89分为良,60分—69分为及格,59分以下为不及格。
2.行为表现考核评定。由思想品德课教师、班主任、班长、团书记、学生会干部组成评委会,根据行为要求及《成长守则》、《文明礼仪教程》等内容,制定行为表现考核标准。采取自评、互评、小组评、最后评委会总评的办法,给学生评出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个等级。
3.综合评定。由评委会把学生知识理论评定的等级和行为考核评定的等级进行综合考虑,评出学生一学期思想品德课总的成绩,也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四个等级。
建立思想品德课知行统一综合评定制度,有利于学生知识、能力、觉悟的三统一,有利于学生把学到的理论知识转化为行动,有利于思想政治课任务的完成。
一、思想品德课教学应是学校德育管理的重要成员
1.制定思想品德课教育教学计划。在开学初,学校德育领导小组召开政教主任、班主任、团总支书记、思品教师联席会议,根据思品课《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思想品德课的课程内容,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和学校本学期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中心,制定教育教学计划。计划包括:本学期德育工作的重点和中心;思想品德课哪些内容作为本学期德育工作的主要内容;思想品德课怎样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地进行教学,向学生提出哪些行为要求;思品课教师、班主任、共青团组织,共同开展哪些教育活动?内容、形式、目的是什么?谁牵头组织?等。这种教育教学管理体制,有利于发挥思想思品课在学校德育中的主渠道作用,有利于学校整个德育工作的开展。
2.学校德育领导小组负责监督教育教学计划的实施,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共同搞好学校德育工作。
二、思品课教学应重视学生道德情感的激发和培养
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道德情感培养,实施情感教育必须着眼于教学整体效益的提高,并站在教育目标的高度上来认识其意义和价值。在教学中对学生道德情感的培养和教育应是教师有目的地依据《课程标准》、教材,通过一定的教育教学手段,使学生产生和形成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各种道德情感,并使之养成稳定、良好的情感品质的教育过程。一堂好的思想品德课应当以促进学生知、情、意、行协调发展,达到教学整体的效益为目的,并力图体现道德情感教育的价值,对学生道德情感进行定向培养。
第一,贯彻“知”“情”互动原理。在培养学生道德情感时,认知目标与情感目标可互为实现的手段,也就是达到我们常说的“情理交融”的教学效果。
第二,充分发挥道德情境的效应。学生的道德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设置具有教育意义的道德情境,能有效地使学生“触景生情”。
第三,启发学生自主体验,多方感受。在教学中,使学生多方体验和感受,才能为其道德情感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提供契机。
第四,注重教师情感的主导作用。
三、思想品德课的课堂教学与课外教育活动相结合
思想品德课的课堂教学与课外教育活动相结合的教学结构形式,是把思想品德课的课堂教学与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社会调查、参观访问、撰写小论文、专题讲演会、英模报告会等实践教育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地对学生进行“知行统一”教育的教学结构形式。
1.组织学生搞社会调查,参加社会实践。教师组织学生到社会做调查,是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能力,培养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思想政治课授课之前或授课之后,师生坚持向社会做调查,了解社会生活实际。把调查上来的材料运用于课堂,进行理论联系实际教学,这样做有利于教师讲清知识理论,学生弄懂理论知识,同时培养了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及参加社会实践的能力。
2.组织学生撰写政治小论文,召开小论文宣读会。学生撰写政治小论文,是促进学生知识、能力、觉悟三统一的重要一环。学生撰写政治小论文和宣读小论文的过程,就是学生运用思想政治课学到的理论、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写作及表达能力。
3.上好思想品德活动课。思想政治活动课是德育的一种教育活动形式,它是围绕思想政治课的有关内容或在思想政治课的理论、观点指导下开展的教育活动。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在学校德育中的主渠道作用,必须在搞好课堂教学的同时,适当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富有教育性的活动,如主题班会、讲演会、辩论会、汇报会、知识竞赛等活动。
四、建立适应新课程的新型思想品德课综合评定制度
对思想品德课进行整体改革,充分发挥其在学校德育中的主渠道作用,不仅要在教材内容、教学管理体制、课堂教学结构、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而且,最重要的是必须在考试方法上进行改革,打破单一笔试、一张考卷定成绩的考试制度。
1.理论知识考试评定。把每个学生期末考试分数作为一学期思品科的理论知识成绩,然后根据这个成绩做质量评价,90分以上为优,70分—89分为良,60分—69分为及格,59分以下为不及格。
2.行为表现考核评定。由思想品德课教师、班主任、班长、团书记、学生会干部组成评委会,根据行为要求及《成长守则》、《文明礼仪教程》等内容,制定行为表现考核标准。采取自评、互评、小组评、最后评委会总评的办法,给学生评出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个等级。
3.综合评定。由评委会把学生知识理论评定的等级和行为考核评定的等级进行综合考虑,评出学生一学期思想品德课总的成绩,也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四个等级。
建立思想品德课知行统一综合评定制度,有利于学生知识、能力、觉悟的三统一,有利于学生把学到的理论知识转化为行动,有利于思想政治课任务的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