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天津 300387)
【摘要】:當前,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缺失问题已十分严重。造成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缺失问题的原因既包括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也包括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育存在缺陷和大学生自身修养不足等内在的原因。因此,全面分析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缺失问题及其原因,并从净化社会环境、改革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提高大学生的自身修养三个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促进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具体对策,对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树立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信仰缺失
一、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缺失的现状分析
人的信仰是支配人的行为的一种重要的精神生产力。马克思主义信仰就是指人们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的信奉和遵循。正如美国的思想家丹尼尔·贝尔指出,“现代主义真正的问题就是信仰的问题。用不时兴的语言来说,它就是一种精神危机。” [1]目前,我国当代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正面临着多重挑战。
(一)当代大学生信仰趋向多元化
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当今社会中,大学生的信仰呈现出了多元化的趋势。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的个人信仰受到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非马克思主义内容的严重冲击。多元化的信仰内容使得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宣传和确立都受到了多方面的阻碍。
(二)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缺乏科学认识
大学生对于马克思主义缺乏科学的认识是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缺失的一个重要表现。当代大学生对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什么是共产主义并没有形成明确的认识,并不能正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社会中还存在大学生共产主义理想淡的问题。
二、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缺失原因的探究
造成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缺失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当前复杂的社会环境制约着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确立
社会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尤其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都尚未成熟,复杂的社会环境的消极影响是导致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缺失的重要原因之一。
首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金钱、权力的诱惑使人们通过各种途径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大学生对于各种物质的和金钱的诱惑抵制能力不强,在这种功利主义价值观的冲击下,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放弃和背离了马克思主义信仰。
其次,文化的全球化,各种西方资本主义文化思潮的传入,使我国当代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严重冲击。江泽民同志曾指出,“在意识形态领域阵地,我们马克思主义不去占领它,那么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的东西就一定会迫不及待地去占领。” [2]西方文化思潮丰富多彩,而相比之下马克思主义显得枯燥乏味,难以理解。
(二)高校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存在缺陷
邓小平曾说:“我们最大的失误是在教育上,对年轻娃娃和青年的教育不够。” [3]的确,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是造成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缺失的重要原因。
一方面,目前高校校园文化看似丰富多彩,实际上却偏离了马克思主义方向,没有形成促进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校园文化氛围。校园文化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载体,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功利化、庸俗化等不良因素严重影响了大学的校园文化建设,突出表现在过度地强调物质文化建设,大搞校园扩建工作,而忽视了校园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
另一方面,陈东英指出,“很多青年大学生之所以怀疑甚至背弃了马克思主义信仰,很重要一个原因就是由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出现了严重脱节。”[4]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不仅脱离了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只注重强行灌输缺乏必要的引导,而且也脱离了社会实践,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流于形式,大学生不能运用所学到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多措并举促进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
(一)净化社会环境是促进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基础
良好的社会环境对于促进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具有重要的感染熏陶作用,良好的社会环境有利于大学生科学信仰的树立,为此,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正确对待各种外来文化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要使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占领意识形态领域阵地,对各种西方文化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正确方针。目前,必须使大学生充分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科学内涵,正确区分各种外来文化,吸收其精华,剔除其糟粕,这样,才能纠正当代大学生对西方文化盲目崇拜的不正之风,为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传播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
2.促进社会和谐,妥善处理各种社会矛盾
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妥善处理这些社会问题,构建和谐社会,不仅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更关系到青年人尤其是大学生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的形成以及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确立。因此,必须妥善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消除社会不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提高社会和谐程度。同时,正确发挥各类社会媒体的作用,增加弘扬社会正能量的正面报道,减少社会问题负面报道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冲击,使大学生愿意自觉抵制社会问题带来的消极影响,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信仰。
(二)改革高校教育是促进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的重点
1.坚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马克思主义方向
校园文化的建设对于大学生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尤为重要。在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中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坚持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相统一。
首先,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固然重要,但不应该盲目扩建,只重形式忽略内容。一些教学设施的建设应该赋予一定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因素,营造高雅而和谐的校园文化。例如在校园中和教学楼的走廊应当多陈列一些无产阶级革命导师的肖像以及富含哲理的名人名言等。此外,图书馆应当多储备一些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供学生借阅。
其次,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建设良好的校风、学风为核心,以宣传和贯彻科学的办学理念和校训为重点,以促进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为目的。在校园精神文化建设过程中应当积极开展有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校园文化活动,如建立各种校园社团,举办读书讲座等,这些都会在无形中美化校园氛围。
2.加大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改革力度
高校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必须突出实践环节,通过组织社会调查,支持和引导大学生参加具体的社会实践活动,增强社会责任感。要在社会实践中引导大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现实意义和价值,增强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认同感。
参考文献:
[1][美] 丹尼尔·贝尔.资本主义文化矛盾[M].北京:三联书店.1989:74.
[2]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江泽民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6:301.
[3]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27
[4]陈东英,林春.论青年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研究[J].前沿.2011,(17)
【摘要】:當前,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缺失问题已十分严重。造成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缺失问题的原因既包括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也包括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育存在缺陷和大学生自身修养不足等内在的原因。因此,全面分析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缺失问题及其原因,并从净化社会环境、改革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提高大学生的自身修养三个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促进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具体对策,对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树立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信仰缺失
一、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缺失的现状分析
人的信仰是支配人的行为的一种重要的精神生产力。马克思主义信仰就是指人们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的信奉和遵循。正如美国的思想家丹尼尔·贝尔指出,“现代主义真正的问题就是信仰的问题。用不时兴的语言来说,它就是一种精神危机。” [1]目前,我国当代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正面临着多重挑战。
(一)当代大学生信仰趋向多元化
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当今社会中,大学生的信仰呈现出了多元化的趋势。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的个人信仰受到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非马克思主义内容的严重冲击。多元化的信仰内容使得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宣传和确立都受到了多方面的阻碍。
(二)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缺乏科学认识
大学生对于马克思主义缺乏科学的认识是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缺失的一个重要表现。当代大学生对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什么是共产主义并没有形成明确的认识,并不能正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社会中还存在大学生共产主义理想淡的问题。
二、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缺失原因的探究
造成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缺失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当前复杂的社会环境制约着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确立
社会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尤其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都尚未成熟,复杂的社会环境的消极影响是导致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缺失的重要原因之一。
首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金钱、权力的诱惑使人们通过各种途径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大学生对于各种物质的和金钱的诱惑抵制能力不强,在这种功利主义价值观的冲击下,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放弃和背离了马克思主义信仰。
其次,文化的全球化,各种西方资本主义文化思潮的传入,使我国当代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严重冲击。江泽民同志曾指出,“在意识形态领域阵地,我们马克思主义不去占领它,那么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的东西就一定会迫不及待地去占领。” [2]西方文化思潮丰富多彩,而相比之下马克思主义显得枯燥乏味,难以理解。
(二)高校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存在缺陷
邓小平曾说:“我们最大的失误是在教育上,对年轻娃娃和青年的教育不够。” [3]的确,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是造成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缺失的重要原因。
一方面,目前高校校园文化看似丰富多彩,实际上却偏离了马克思主义方向,没有形成促进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校园文化氛围。校园文化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载体,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功利化、庸俗化等不良因素严重影响了大学的校园文化建设,突出表现在过度地强调物质文化建设,大搞校园扩建工作,而忽视了校园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
另一方面,陈东英指出,“很多青年大学生之所以怀疑甚至背弃了马克思主义信仰,很重要一个原因就是由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出现了严重脱节。”[4]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不仅脱离了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只注重强行灌输缺乏必要的引导,而且也脱离了社会实践,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流于形式,大学生不能运用所学到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多措并举促进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
(一)净化社会环境是促进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基础
良好的社会环境对于促进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具有重要的感染熏陶作用,良好的社会环境有利于大学生科学信仰的树立,为此,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正确对待各种外来文化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要使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占领意识形态领域阵地,对各种西方文化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正确方针。目前,必须使大学生充分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科学内涵,正确区分各种外来文化,吸收其精华,剔除其糟粕,这样,才能纠正当代大学生对西方文化盲目崇拜的不正之风,为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传播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
2.促进社会和谐,妥善处理各种社会矛盾
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妥善处理这些社会问题,构建和谐社会,不仅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更关系到青年人尤其是大学生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的形成以及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确立。因此,必须妥善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消除社会不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提高社会和谐程度。同时,正确发挥各类社会媒体的作用,增加弘扬社会正能量的正面报道,减少社会问题负面报道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冲击,使大学生愿意自觉抵制社会问题带来的消极影响,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信仰。
(二)改革高校教育是促进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的重点
1.坚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马克思主义方向
校园文化的建设对于大学生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尤为重要。在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中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坚持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相统一。
首先,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固然重要,但不应该盲目扩建,只重形式忽略内容。一些教学设施的建设应该赋予一定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因素,营造高雅而和谐的校园文化。例如在校园中和教学楼的走廊应当多陈列一些无产阶级革命导师的肖像以及富含哲理的名人名言等。此外,图书馆应当多储备一些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供学生借阅。
其次,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建设良好的校风、学风为核心,以宣传和贯彻科学的办学理念和校训为重点,以促进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为目的。在校园精神文化建设过程中应当积极开展有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校园文化活动,如建立各种校园社团,举办读书讲座等,这些都会在无形中美化校园氛围。
2.加大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改革力度
高校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必须突出实践环节,通过组织社会调查,支持和引导大学生参加具体的社会实践活动,增强社会责任感。要在社会实践中引导大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现实意义和价值,增强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认同感。
参考文献:
[1][美] 丹尼尔·贝尔.资本主义文化矛盾[M].北京:三联书店.1989:74.
[2]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江泽民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6:301.
[3]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27
[4]陈东英,林春.论青年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研究[J].前沿.20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