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优化问题设计是引领学生有效进行前置探究学习的关键。好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引发学生自主地课前学习。设计前置探究学习的问题时,要把握教材,注意问题的目的性;要设置梯度,注意问题的启发性;要提炼语言,注意问题的严谨性;要以生为本,注意问题的开放性,以提高前置探究学习的有效性。要引领学生更有效地进行前置探究学习,教师就应勤思考,多分析,提高问题设计的能力,使前置学习的问题能问出学生的学习兴趣,问出学生的思维深度,问出学生的创新精神,问出数学教学的高效率。
【关键词】前置探究学习 优化问题设计 把握教材 设置梯度 提炼语言 以生为本
前置探究学习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前置性探究学习的过程,是引导学生在课前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进行自主学习、主动摸索、积极建构知识的过程。优化问题设计是引领学生有效进行前置探究学习的关键。好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引发学生自主地课前学习,从而使课堂教学事半功倍。目前,大部分教师更重视课前前置问题,引导学生进行预习,但问题的有效性并不理想,表现在:部分问题具有较大的随意性,所提问题的目的性不强;提出的问题缺乏思考价值,缺少启发性;问题的语言不具体、不准确;对生成性问题的预设不够等。怎样优化问题设计,提高前置探究学习的有效性,从而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把握教材,注意问题的目的性
明确问题的目的性,就能使提问恰到好处,为前置探究学习穿针引线,产生直接的学习效果。因此,设计问题前,教师要细读教材,掌握教材的系统性,明确教学的目标和教学的重难点,并从学生的角度去体会知识间的联系;其次教师要从课的设计入手,把目标分解到每个环节形成中心问题。如在教学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时,教学环节可分为四个环节:以旧引新,导入新课;动手操作,转化图形;探索归纳,推导公式;运用公式,巩固深化。围绕这四个环节可以设计如下前置性探究问题:
1、你学过哪些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选取一个说说是怎樣推导出来的?
2、你想把圆形转化成什么图形?
3、转化后的图形和圆形有什么关系?怎么推导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4、怎样运用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这样就把教学目标分解到每个环节形成中心问题,提问的目的明确,学生通过这几个问题的引导进行前置学习,能有效地引领学生利用已有的认知水平,逐层深入探究,让学生在课前经历观察、猜测、验证、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既初步感知圆面积的推导方法,又培养了数学思想,还为课堂学习作好铺垫。
二、设置梯度,注意问题的启发性
问题难易的把握是否恰当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思维深度。因而,在问题设计时要设置梯度,做到层层铺垫,循序渐进。例如教学圆柱的侧面积时,可通过设计以下几个问题,放手让学生课前去探索,去研究:
1、怎样才能把圆柱的侧面展开?
2、圆柱的侧面展开可以是什么形状?
3、哪一种图形更方便计算面积,怎样算?
4、试推导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这样有梯度的问题设计,能有序、有效的引领学生开展课前自主探究,引领学生进行实践、操作、猜测、验证等活动,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和探索空间,让学生的思维由最近发展区接近现实发展区,避免走弯路,便于学生轻松获取知识。好的问题设计,可以成为学生课前自学的触摸点、独立探究的聚焦点,能引领学生明确探究方向,激发学生主动建构新知,进而有效地自主探究,为新课学习奠定基础。
三、提炼语言,注意问题的严谨性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地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同样,在设计前置探究的问题时,教师要善于精心提炼富有启发性、准确性、挑战性的数学语言,设计严谨、简洁的问题,以提高前置探究学习的效率。如教学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时,两位教师设计的前置学习问题如下:
教师A: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什么样的图形?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高和原梯形的高相等吗?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原梯形的上底与下底的和相等吗?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原梯形面积的几倍?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梯形面积又怎样计算?梯形面积为什么是上底加下底的和乘高,还要除以2?
教师B: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吗?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高、底和原梯形的高、底有什么关系?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原梯形面积有什么关系?怎样求梯形面积?
比较之下,教师A设计的问题显得琐碎、直白,缺乏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教师B则问得更精更巧,更有利于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对问题进行分析、推理和概括。
此外,问题的表述不能含糊不清。比如:“观察这两列数列,发现了什么特点?”这究竟是问每列数列相邻两项之间的数量关系,还是问两列数列对应项之间的数量关系呢?再比如:“看到此题,你能想到什么?”这样的提问范围太宽泛,学生回答时容易“跑题”,很难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探究学习,从而导致前置学习的效率低下。要避免出现此类问题,就要求教师在设计前置学习的问题时要有精当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要注意语言的科学性、准确性、逻辑性,不允许有偏差,不应使学生产生误解。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熟练掌握教材内容,选择恰当的语言进行设问,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前置探究学习。
四、以生为本,注意问题的开放性
开放性的问题有利于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品质,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能力。教师在设计问题时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出发,从条件开放、问题开放或者解题方法开放等方面入手,设计开放性问题。如前置学习百分率应用题时,可以创设这样一个情境:“六一”前夕,儿童公园为吸引游客,特推出如下优惠政策:团体购票满50张或50张以上一律打八折;购票满40张,一律打八五折;满30张的打九折;30张以下的一律按原价,每张2元。某校二年级一班师生45人想去游览儿童公园,请你帮他们设计几种购票方案,并挑选出最佳购票方案。这样的问题,给学生提供了多层次、多方位、多角度思考问题的空间,重在引导、鼓励、帮助学生在探究中尝试采用不同的方法获取新知和能力。这种既结合教材,又联系生活实际的开放性问题,凸显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既能引导学生在课前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充分发展学生的潜能和个性,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综上所述,有效前置探究学习是提高课堂教学的前提,而有效的问题设计是有效前置探究学习的前提。要引领学生更有效地进行前置探究学习,教师就应勤思考,多分析,提高问题设计的能力,使前置学习的问题能问出学生的学习兴趣,问出学生的思维深度,问出学生的创新精神,问出数学教学的高效率。
【关键词】前置探究学习 优化问题设计 把握教材 设置梯度 提炼语言 以生为本
前置探究学习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前置性探究学习的过程,是引导学生在课前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进行自主学习、主动摸索、积极建构知识的过程。优化问题设计是引领学生有效进行前置探究学习的关键。好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引发学生自主地课前学习,从而使课堂教学事半功倍。目前,大部分教师更重视课前前置问题,引导学生进行预习,但问题的有效性并不理想,表现在:部分问题具有较大的随意性,所提问题的目的性不强;提出的问题缺乏思考价值,缺少启发性;问题的语言不具体、不准确;对生成性问题的预设不够等。怎样优化问题设计,提高前置探究学习的有效性,从而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把握教材,注意问题的目的性
明确问题的目的性,就能使提问恰到好处,为前置探究学习穿针引线,产生直接的学习效果。因此,设计问题前,教师要细读教材,掌握教材的系统性,明确教学的目标和教学的重难点,并从学生的角度去体会知识间的联系;其次教师要从课的设计入手,把目标分解到每个环节形成中心问题。如在教学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时,教学环节可分为四个环节:以旧引新,导入新课;动手操作,转化图形;探索归纳,推导公式;运用公式,巩固深化。围绕这四个环节可以设计如下前置性探究问题:
1、你学过哪些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选取一个说说是怎樣推导出来的?
2、你想把圆形转化成什么图形?
3、转化后的图形和圆形有什么关系?怎么推导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4、怎样运用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这样就把教学目标分解到每个环节形成中心问题,提问的目的明确,学生通过这几个问题的引导进行前置学习,能有效地引领学生利用已有的认知水平,逐层深入探究,让学生在课前经历观察、猜测、验证、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既初步感知圆面积的推导方法,又培养了数学思想,还为课堂学习作好铺垫。
二、设置梯度,注意问题的启发性
问题难易的把握是否恰当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思维深度。因而,在问题设计时要设置梯度,做到层层铺垫,循序渐进。例如教学圆柱的侧面积时,可通过设计以下几个问题,放手让学生课前去探索,去研究:
1、怎样才能把圆柱的侧面展开?
2、圆柱的侧面展开可以是什么形状?
3、哪一种图形更方便计算面积,怎样算?
4、试推导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这样有梯度的问题设计,能有序、有效的引领学生开展课前自主探究,引领学生进行实践、操作、猜测、验证等活动,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和探索空间,让学生的思维由最近发展区接近现实发展区,避免走弯路,便于学生轻松获取知识。好的问题设计,可以成为学生课前自学的触摸点、独立探究的聚焦点,能引领学生明确探究方向,激发学生主动建构新知,进而有效地自主探究,为新课学习奠定基础。
三、提炼语言,注意问题的严谨性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地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同样,在设计前置探究的问题时,教师要善于精心提炼富有启发性、准确性、挑战性的数学语言,设计严谨、简洁的问题,以提高前置探究学习的效率。如教学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时,两位教师设计的前置学习问题如下:
教师A: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什么样的图形?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高和原梯形的高相等吗?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原梯形的上底与下底的和相等吗?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原梯形面积的几倍?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梯形面积又怎样计算?梯形面积为什么是上底加下底的和乘高,还要除以2?
教师B: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吗?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高、底和原梯形的高、底有什么关系?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原梯形面积有什么关系?怎样求梯形面积?
比较之下,教师A设计的问题显得琐碎、直白,缺乏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教师B则问得更精更巧,更有利于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对问题进行分析、推理和概括。
此外,问题的表述不能含糊不清。比如:“观察这两列数列,发现了什么特点?”这究竟是问每列数列相邻两项之间的数量关系,还是问两列数列对应项之间的数量关系呢?再比如:“看到此题,你能想到什么?”这样的提问范围太宽泛,学生回答时容易“跑题”,很难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探究学习,从而导致前置学习的效率低下。要避免出现此类问题,就要求教师在设计前置学习的问题时要有精当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要注意语言的科学性、准确性、逻辑性,不允许有偏差,不应使学生产生误解。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熟练掌握教材内容,选择恰当的语言进行设问,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前置探究学习。
四、以生为本,注意问题的开放性
开放性的问题有利于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品质,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能力。教师在设计问题时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出发,从条件开放、问题开放或者解题方法开放等方面入手,设计开放性问题。如前置学习百分率应用题时,可以创设这样一个情境:“六一”前夕,儿童公园为吸引游客,特推出如下优惠政策:团体购票满50张或50张以上一律打八折;购票满40张,一律打八五折;满30张的打九折;30张以下的一律按原价,每张2元。某校二年级一班师生45人想去游览儿童公园,请你帮他们设计几种购票方案,并挑选出最佳购票方案。这样的问题,给学生提供了多层次、多方位、多角度思考问题的空间,重在引导、鼓励、帮助学生在探究中尝试采用不同的方法获取新知和能力。这种既结合教材,又联系生活实际的开放性问题,凸显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既能引导学生在课前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充分发展学生的潜能和个性,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综上所述,有效前置探究学习是提高课堂教学的前提,而有效的问题设计是有效前置探究学习的前提。要引领学生更有效地进行前置探究学习,教师就应勤思考,多分析,提高问题设计的能力,使前置学习的问题能问出学生的学习兴趣,问出学生的思维深度,问出学生的创新精神,问出数学教学的高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