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古诗词是学生了解和接受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最佳形式之一,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对小学生学习古诗词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诵读优秀古诗词,通过语调、韵律和节奏等把握作品大意,体味作品的语言、意境和情感。作为一线教师,应把古诗教学“整体化”“个性化”“生活化”,把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审美鉴赏水平作为小学古诗词教学的重点。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对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小学古诗词教学的创新进行了探析。
关键词:语文小学教学;语文课程标准;整体化;个性化;生活化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古诗词教学占据着重要地位,因为它是小学生了解和接受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最佳形式之一。《语文课程标准》在推荐建议中要求1~6年级学生背诵160篇(段)古今优秀诗文,并在不同学段对古诗词教学提出了明确而具体的要求。古诗文离我们年代久远,存在许多生僻的字词、难解的体例和深刻的意蕴,因此,古诗词纵然充满诗情画意,学生也很难把握其中所蕴含的语言魅力和思想精华,这就成为小学古诗词教学的一个难点。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沉迷于逐字逐句的解释和分析,过分强调词义和句法,学生就会感觉趣味索然,对语言美和音律美就会无心体味,对意境美和思想美就不愿领悟。
一、“整体化”:让学生从整体性的视角走进诗词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读古诗词,应有意识地在学生对古诗词的积累、感悟和运用中,帮助他们更好地鉴赏作品在语言、意境和情感方面的美。教师在教读古诗词时,应重点指导学生在诵读、感悟、欣赏、体验和创新上下功夫,让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方式去吟诵,从整体上感受、体验诗的音乐美,让他们自然而然地步入诗的意境,最终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教师在教古诗文时,多半从帮助学生解决文字的难关开始,这本无错,但有些教师过于注重逐字讲解,把一首完整的古诗词分解得支离破碎,这使学生学习失去了新鲜感和好奇心,影响学生对于作品的整体性的把握。
从古至今,寻章摘句地作诗,本就不被提倡,因此,咬文嚼字地教诗,自然也不该是古诗词教学的重点。宋诗影响力最大的江西诗派提倡“点铁成金”和“夺胎换骨”的作诗方法,前者为模仿古人的字句,后者为引用古人的典故。钱钟书对江西诗派评价不高,他认为江西诗派的代表诗人黄庭坚“有些论诗的话,玄虚神秘,据说连江西诗派里的人都莫名其妙的”。一方面,小学生古诗词教育的目的不是认字,而是通过品味语言、感受形象、体会音律和理解情感来提高文化底蕴。另一方面,小学生的古诗词学习不能“因小失大”,掉进字词句义的窟窿里,以至于不能把一首作品当作一个整体来看待与理解。由此,我总结出“听音”“作画”“吟诵”等方式引导学生去“触摸”古诗词语言本身的音律、形体和情感等,以完整、独立的视角挖掘一首作品的综合美。
以唐代诗人柳宗元的《江雪》为例:“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其中所描写的意境,同一个人在不同年龄段对它的理解、体验和感悟都是不一样的。教师可以采用故事情景导引法,让学生随着老师的描述,进入故事的情景中,对“千山”“鸟”“万径”“人踪”“孤舟”“蓑笠翁”等意象发挥想象,从意象渐入意境,再入意义。在学习过程中,不去揪着稍难的字词“蓑笠翁”,而是让学生们遵循这一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领悟诗文的大意。这样一来,学生没有任何心理压力,整个学习氛围也是轻松的、充满想象的,学生对作品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当他们能够理解“蓑笠翁”的意思,能够在脑海里自然而然地浮现出这个意象的画面时,这种形象记忆就会有助于他们最终记住这个词汇。
晋朝陈寿有言:“读书百遍,而义自见。”我认为:“想象意象百遍而意境自现,揣摩意境百遍而意义自现。”当宏观的意义自现以后,微观的字词意思也就自然而然地变得清晰明了,一些更为基础的细节,比如字词的读写,也就能更加顺利地被理解和牢记。这种一通百通的学习方法,有助于学生融会贯通地学习其他古诗词,乃至其他语文课标读物;这种豁然开朗的学习体验,也能极大地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的成就感,从而让他们对学习古诗词更有兴趣。
二、个性化:让学生带着好奇心和好胜心探索诗境
《课程标准》指出:“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发展个性。”阅读是一种个性化行为。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学习精神,在与学生进行自然互动的过程中,让他们学习古诗词,领略传统文化精髓。
为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我采取的教学策略是让学生进行猜测性学习。孩子们通过诵读,对诗文已有一点朦朦胧胧的了解,这时,采用“猜想”的办法,激发他们的好奇心,让他们自由联想;激发他们的好胜心,让他们自由发问。以杜甫的《绝句》为例,“窗含西岭千秋雪”一句,有的学生猜想詩人看到了贴在窗上的雪景窗花,有的学生猜想诗人看到了窗外远处名字叫西岭的雪山,山顶上有着千百年的积雪……每一位学生都经历了想象、体验和感悟的过程,始终处于思考和探究的精神状态。在整个自由联想、自由发问的过程中,学生学得既轻松又兴趣浓厚,好奇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好胜心得到了极大的发挥。与此同时,我也会将学生们猜想出来的意境、意义与历史上其他学者的解读进行对比,这样一来,他们就更容易去接触、去发现、去思索那些公认权威或主流大众的解读,去比较这些解读与他们的猜想有何异同。如果他们认同,就会对自己最初的猜想作自发修正;如果他们存疑,好奇心和好胜心则会被激发,会主动与老师、同学作进一步的讨论。当他们将自己的想象成果与老师、其他同学进行分享时,他们的思维火花就会在古诗文的意境中得到碰撞。这就是所谓的个性化学习的过程,也是自主性学习的结果。
三、“生活化”:让学生在内容演示中领悟诗意
《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积极开发、合理运用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努力探索互联网环境下的新型教学方式。随着教育技术的现代化,多种媒体已经参与到古诗词教学中,学生可以从屏幕上直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壮美风光,也可以在音响中感受“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的幽静意境。利用现代化的媒体,在视觉和听觉中走进诗歌、探索诗境、领悟诗意,学习古诗词中所蕴含的思想精华和语言魅力。
小学课本里的古诗词大部分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比如在教学描写春景的诗词《咏柳》和《绝句》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边想象、边作画,描绘出诗句的景象。在作画过程中,学生逐步加深了对字词和诗句的理解。这既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又提高了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再如《独坐敬亭山》《村居》《清平乐·村居》等,在教授这些古诗时,可以采取配乐吟唱、小品表演等形式让学生自己来展示诗中人物的行为举止,使学生在演绎的过程中,体会诗中所描写的内容,增加对诗意的理解。
古诗文的学习,采用“化整为零”分散学习的方法,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自“中国诗词大会”在央视播出后,古诗词的热潮迅速席卷大江南北,走进了千家万户,这对引发小学生对古典诗词的浓厚兴趣有着深远的影响。借助这股东风,我校举行了校内的诗词大赛:先通过班内竞赛的形式,挑选出一些优秀学生参加校级的诗词比赛。学生们兴致高昂,自发地把自己的古诗词书籍带回学校与同学交流和背诵。我利用这股热潮,在每日的课前给学生五分钟背古诗词的机会。每个孩子都可以轮流上台,给全班同学背诵自己心仪的古诗词。我还利用晨读的时间,开展“古诗词串串烧”“古诗词抢答”等竞赛游戏,以竞赛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课内外的古诗词。抢答成功的学生热情高涨,其他学生也情不自禁地跟着记忆古诗文。孩子们学得轻松、玩得快乐,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很多古诗文。我仍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好胜心,调动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积极性,让他们以主动的姿态去探索、去发现、去分享,而不是以被动的、应付考试的心态去死记硬背。
综上所述,古诗教学的方法是灵活多样的,在新的课程标准的要求下,教师应该综合引导,配合新媒体的设备和资源,通过“整体化”“个性化”和“生活化”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好胜心,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真正享受到古典诗词审美的乐趣和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
关键词:语文小学教学;语文课程标准;整体化;个性化;生活化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古诗词教学占据着重要地位,因为它是小学生了解和接受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最佳形式之一。《语文课程标准》在推荐建议中要求1~6年级学生背诵160篇(段)古今优秀诗文,并在不同学段对古诗词教学提出了明确而具体的要求。古诗文离我们年代久远,存在许多生僻的字词、难解的体例和深刻的意蕴,因此,古诗词纵然充满诗情画意,学生也很难把握其中所蕴含的语言魅力和思想精华,这就成为小学古诗词教学的一个难点。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沉迷于逐字逐句的解释和分析,过分强调词义和句法,学生就会感觉趣味索然,对语言美和音律美就会无心体味,对意境美和思想美就不愿领悟。
一、“整体化”:让学生从整体性的视角走进诗词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读古诗词,应有意识地在学生对古诗词的积累、感悟和运用中,帮助他们更好地鉴赏作品在语言、意境和情感方面的美。教师在教读古诗词时,应重点指导学生在诵读、感悟、欣赏、体验和创新上下功夫,让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方式去吟诵,从整体上感受、体验诗的音乐美,让他们自然而然地步入诗的意境,最终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教师在教古诗文时,多半从帮助学生解决文字的难关开始,这本无错,但有些教师过于注重逐字讲解,把一首完整的古诗词分解得支离破碎,这使学生学习失去了新鲜感和好奇心,影响学生对于作品的整体性的把握。
从古至今,寻章摘句地作诗,本就不被提倡,因此,咬文嚼字地教诗,自然也不该是古诗词教学的重点。宋诗影响力最大的江西诗派提倡“点铁成金”和“夺胎换骨”的作诗方法,前者为模仿古人的字句,后者为引用古人的典故。钱钟书对江西诗派评价不高,他认为江西诗派的代表诗人黄庭坚“有些论诗的话,玄虚神秘,据说连江西诗派里的人都莫名其妙的”。一方面,小学生古诗词教育的目的不是认字,而是通过品味语言、感受形象、体会音律和理解情感来提高文化底蕴。另一方面,小学生的古诗词学习不能“因小失大”,掉进字词句义的窟窿里,以至于不能把一首作品当作一个整体来看待与理解。由此,我总结出“听音”“作画”“吟诵”等方式引导学生去“触摸”古诗词语言本身的音律、形体和情感等,以完整、独立的视角挖掘一首作品的综合美。
以唐代诗人柳宗元的《江雪》为例:“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其中所描写的意境,同一个人在不同年龄段对它的理解、体验和感悟都是不一样的。教师可以采用故事情景导引法,让学生随着老师的描述,进入故事的情景中,对“千山”“鸟”“万径”“人踪”“孤舟”“蓑笠翁”等意象发挥想象,从意象渐入意境,再入意义。在学习过程中,不去揪着稍难的字词“蓑笠翁”,而是让学生们遵循这一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领悟诗文的大意。这样一来,学生没有任何心理压力,整个学习氛围也是轻松的、充满想象的,学生对作品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当他们能够理解“蓑笠翁”的意思,能够在脑海里自然而然地浮现出这个意象的画面时,这种形象记忆就会有助于他们最终记住这个词汇。
晋朝陈寿有言:“读书百遍,而义自见。”我认为:“想象意象百遍而意境自现,揣摩意境百遍而意义自现。”当宏观的意义自现以后,微观的字词意思也就自然而然地变得清晰明了,一些更为基础的细节,比如字词的读写,也就能更加顺利地被理解和牢记。这种一通百通的学习方法,有助于学生融会贯通地学习其他古诗词,乃至其他语文课标读物;这种豁然开朗的学习体验,也能极大地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的成就感,从而让他们对学习古诗词更有兴趣。
二、个性化:让学生带着好奇心和好胜心探索诗境
《课程标准》指出:“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发展个性。”阅读是一种个性化行为。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学习精神,在与学生进行自然互动的过程中,让他们学习古诗词,领略传统文化精髓。
为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我采取的教学策略是让学生进行猜测性学习。孩子们通过诵读,对诗文已有一点朦朦胧胧的了解,这时,采用“猜想”的办法,激发他们的好奇心,让他们自由联想;激发他们的好胜心,让他们自由发问。以杜甫的《绝句》为例,“窗含西岭千秋雪”一句,有的学生猜想詩人看到了贴在窗上的雪景窗花,有的学生猜想诗人看到了窗外远处名字叫西岭的雪山,山顶上有着千百年的积雪……每一位学生都经历了想象、体验和感悟的过程,始终处于思考和探究的精神状态。在整个自由联想、自由发问的过程中,学生学得既轻松又兴趣浓厚,好奇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好胜心得到了极大的发挥。与此同时,我也会将学生们猜想出来的意境、意义与历史上其他学者的解读进行对比,这样一来,他们就更容易去接触、去发现、去思索那些公认权威或主流大众的解读,去比较这些解读与他们的猜想有何异同。如果他们认同,就会对自己最初的猜想作自发修正;如果他们存疑,好奇心和好胜心则会被激发,会主动与老师、同学作进一步的讨论。当他们将自己的想象成果与老师、其他同学进行分享时,他们的思维火花就会在古诗文的意境中得到碰撞。这就是所谓的个性化学习的过程,也是自主性学习的结果。
三、“生活化”:让学生在内容演示中领悟诗意
《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积极开发、合理运用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努力探索互联网环境下的新型教学方式。随着教育技术的现代化,多种媒体已经参与到古诗词教学中,学生可以从屏幕上直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壮美风光,也可以在音响中感受“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的幽静意境。利用现代化的媒体,在视觉和听觉中走进诗歌、探索诗境、领悟诗意,学习古诗词中所蕴含的思想精华和语言魅力。
小学课本里的古诗词大部分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比如在教学描写春景的诗词《咏柳》和《绝句》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边想象、边作画,描绘出诗句的景象。在作画过程中,学生逐步加深了对字词和诗句的理解。这既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又提高了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再如《独坐敬亭山》《村居》《清平乐·村居》等,在教授这些古诗时,可以采取配乐吟唱、小品表演等形式让学生自己来展示诗中人物的行为举止,使学生在演绎的过程中,体会诗中所描写的内容,增加对诗意的理解。
古诗文的学习,采用“化整为零”分散学习的方法,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自“中国诗词大会”在央视播出后,古诗词的热潮迅速席卷大江南北,走进了千家万户,这对引发小学生对古典诗词的浓厚兴趣有着深远的影响。借助这股东风,我校举行了校内的诗词大赛:先通过班内竞赛的形式,挑选出一些优秀学生参加校级的诗词比赛。学生们兴致高昂,自发地把自己的古诗词书籍带回学校与同学交流和背诵。我利用这股热潮,在每日的课前给学生五分钟背古诗词的机会。每个孩子都可以轮流上台,给全班同学背诵自己心仪的古诗词。我还利用晨读的时间,开展“古诗词串串烧”“古诗词抢答”等竞赛游戏,以竞赛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课内外的古诗词。抢答成功的学生热情高涨,其他学生也情不自禁地跟着记忆古诗文。孩子们学得轻松、玩得快乐,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很多古诗文。我仍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好胜心,调动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积极性,让他们以主动的姿态去探索、去发现、去分享,而不是以被动的、应付考试的心态去死记硬背。
综上所述,古诗教学的方法是灵活多样的,在新的课程标准的要求下,教师应该综合引导,配合新媒体的设备和资源,通过“整体化”“个性化”和“生活化”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好胜心,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真正享受到古典诗词审美的乐趣和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