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人们对于供水质量和安全要求不断提高,但是目前我国城市供水存在很多问题,比如水污染比较严重、水处理情况不理想等,从我国城市供水水源状况、供水水质、供水标准几个方面分析我国目前城市供水的基本情况,主要存在水源污染比较严重,水源受到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污染,水经常规处理后仍难以达到出水水质目标等问题,针对我国城市供水的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城市供水;现状;展望
中图分类号:TU731文献标识码: A
一、我国城市供水之现状
据统计,我国108座城市严重缺水。我国水资源总量28000亿立方米,居世界第六,人均水量2730立方米,居第88位,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4,且时空分布不均。 我国2/3土 地年降雨量不到200mm。 浪费严重。农业用水占65%,农业用水利用率30~40%(发达国家 70~80%)。 工业用水浪费也很严重, 如生产一吨钢的用水量25 ~ 30立方米,而发达国家只需6立方米。 我国可供利用的水资源为11000亿立方米(已开采5000亿立方米, 其 中农业占65%,工业占13%,生活占20%),預测2000 年我国需水量达 7000亿立方米。目前我国缺水1600万立方米,333 座城市不同程度的缺水 ,108座城市严重缺水。
其实在正常的城市供水中,水量和水质是城市供水的两个基本要素,不可或缺,只有达到特定的水质标准并具有足够数量的供水才能真正满足城市用水的需求。但是目前虽然经济的发展,我国城市供水设施建设得到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经过近年来资金大量投入,大批新的供水项目不断建成投产,在经历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初的供水紧张后,自1996年以来我国城市供水量的供需比基本保持在1.1以上。同时,随着工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城市用水量出现减少趋势。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国城市供水能力和设施水平显著提高,城市供水的战略重点已增加水量转向改善水质。
但长期以来,由于受缺水问题的困扰,人们对增加水量供给的重视程度远大于对改善水质的重视。饮用水水源地不同程度受到污染,老旧供水管网的存在,部分城市供水企业水质检测手段不够完善,二次供水水质污染的现象时有发生,造成了供水水质的不达标,严重影响着城镇居民的用水安全,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和加强城市供水水质工作。
另外,据全国66家水司(其中一类16家,二类15家,三类35家)的调查,2013年管网水四项指标(浊度、细菌总数、大肠杆菌群和余氯)的合格率已经提高到99.49%。国标35项指标合格率已提高到99.78%,超过建设部《城市供水行业2012年技术进步与发展规划》水质目标的要求。其中水源条件不算好的上海、深圳、杭州、武汉等地供水企业,也能达到《城市供水行业2012年技术进步与发展规划》一类水司的水质目标要求。
我国于1985年颁布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包含35项水质指标。建设部于1992年颁布了《城市供水行业2000年技术进步与发展规划》,考核项目共88项。1999年建设部又发布了CJ9421999《饮用净水水质标准》,卫生部于2001年6月发布了《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规范》,并于2001年9月1日起执行,其中除了常规检验项目外,结合国外水质标准,增加了藻毒素等61项非常规检验项目[7]。另外,各地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了当地的行业标准,上海市2010年供水水质目标达到目前国际先进水平,深圳市要求2010年供水水质能够达到直接饮用的水平。
二、我国城市供水之展望
作为重要基础设施的供水事业,需要进一步适应国民经济较快的持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对外开放进入新时期的需要。面向二十一世纪的供水事业,需要以更佳的水质,更可靠的供水,更好的服务,更合理的用水和更高的经营效益来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保障城市生产和市民生活的供水水质安全,缩小与发达国家的供水水质的差距,逐步实现供水水质与国际接轨,应该在给水处理上强化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2.1依靠科技进步,确保处理工艺满足净水要求
对于受到有机物污染的饮用水水源很难通过常规处理工艺达到国际先进水质水平。为此,需要依靠科技进步,开发与应用新的处理工艺,比如替换传统消毒剂、发展吸附工艺、膜过滤以及生物预处理工艺,以确保处理工艺满足净水要求。对于尚无条件进行工艺提升的水厂,则可考虑采用强化常规处理工艺的方法来缓解水质问题。由于各地原水水质千差万别,采用何种工艺技术来保证供水水质还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研究。
2.2发展“分质供水”的方案
分质供水就是将有条件的城市优质饮用水系统作为城市主体供水系统,只供市民饮用;而另设管网供应较低品质水作为非饮用水系统,作为主体供水系统的补充。从合理配置、节约和使用水资源的角度看,对不同的用途供应不同水质的水实行分质供水、优质优价,利用价格杠杆调节市场需求,采用先进的技术、先进的管理方式。不但有利于提高发达地区的饮水质量,也有利于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节约。目前,这项技术在青岛市已有IC卡收费系统支持的饮用水供应试点。
2.3建立城市供水水质的安全监督体系
建立城市供水水质监督体系的目的是促进城市供水事业的发展,保障城市供水水质安全强化水质监测和监督,保障用户权益,加强公众参与,使城市供水这个公用行业更好地为人民的生产、生活服务,进一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与健康水平。垄断行业在国民经济中处于基础地位,是中国潜在需求较强的行业,也是入世后外资重点竞争的领域,鉴于国家财政的能力,无法按照政府包办的模式来满足城市居民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的数量和质量。从实际情况出发,全面提升城市供水水质要求进而与国际水平接轨,必须实现自建设供水出水水质和净水厂出水水质同一化,二次供水与城市公共管网供水水质的同一化,逐步实现“打开水龙头,水就能直接饮用”的目标。
三、我国城市供水之对策
针对目前我国的水资源现状,综合开发和合理利用水资源可以有以下几点对策值得参考:
第一,要计划和节约用水。我国水资源有限,城镇供水、农业灌溉、水利、航运等方面要有统筹合理规划,农业要推广喷灌技术,城市要推广工业、生活节水的使用技术。沿海城市可开展海水利用冲厕、消防、集中空调等技术。就全国大局而言,水利要建设“长江三门峡工程”和“长江南水北调”等工程。
第二,加强供水水源保护,加大水源环保投资力度。完善取水口水质监测站,健全水源环保法规和制度。加强饮用水水质与人体健康的基础研究,如喝微污染水源的自来水对人体健康有何影响?喝纯水对人体有益还是有害?同时要适当提高饮用水水质指标。我国饮用水水质指标不仅低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与世界卫生组织饮用水标准也有一定差距。随着我国 国际地位的提高,水质标准也要与国际接轨。必须强调自来水水质的 安全、稳定和可靠。
第三,依靠科技进步,对老净水设备进行合理的技术改造。对微污染水源进行深度处理,对老管网进行有计划的更新改造。对室内给水白 铁管用聚氯乙烯塑料管进行更新。建立合理的水价机制。目前我国大部分城市水价没有反映制水成本,要建立合理双水价机制,理顺价格,促进供水行业的良性循环 ,以利于资金积累,加强技术改造,提高水质,节约用水。
参考文献:
1、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2007年7月1日实施.
2、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6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北京,2007.
3、王妮:饮用水强化处理技术及工程实例,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9.
4、马德华、刘灵通:世界典型湖泊水质探研,世界环境,2000,(4):35-37.
关键词:城市供水;现状;展望
中图分类号:TU731文献标识码: A
一、我国城市供水之现状
据统计,我国108座城市严重缺水。我国水资源总量28000亿立方米,居世界第六,人均水量2730立方米,居第88位,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4,且时空分布不均。 我国2/3土 地年降雨量不到200mm。 浪费严重。农业用水占65%,农业用水利用率30~40%(发达国家 70~80%)。 工业用水浪费也很严重, 如生产一吨钢的用水量25 ~ 30立方米,而发达国家只需6立方米。 我国可供利用的水资源为11000亿立方米(已开采5000亿立方米, 其 中农业占65%,工业占13%,生活占20%),預测2000 年我国需水量达 7000亿立方米。目前我国缺水1600万立方米,333 座城市不同程度的缺水 ,108座城市严重缺水。
其实在正常的城市供水中,水量和水质是城市供水的两个基本要素,不可或缺,只有达到特定的水质标准并具有足够数量的供水才能真正满足城市用水的需求。但是目前虽然经济的发展,我国城市供水设施建设得到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经过近年来资金大量投入,大批新的供水项目不断建成投产,在经历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初的供水紧张后,自1996年以来我国城市供水量的供需比基本保持在1.1以上。同时,随着工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城市用水量出现减少趋势。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国城市供水能力和设施水平显著提高,城市供水的战略重点已增加水量转向改善水质。
但长期以来,由于受缺水问题的困扰,人们对增加水量供给的重视程度远大于对改善水质的重视。饮用水水源地不同程度受到污染,老旧供水管网的存在,部分城市供水企业水质检测手段不够完善,二次供水水质污染的现象时有发生,造成了供水水质的不达标,严重影响着城镇居民的用水安全,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和加强城市供水水质工作。
另外,据全国66家水司(其中一类16家,二类15家,三类35家)的调查,2013年管网水四项指标(浊度、细菌总数、大肠杆菌群和余氯)的合格率已经提高到99.49%。国标35项指标合格率已提高到99.78%,超过建设部《城市供水行业2012年技术进步与发展规划》水质目标的要求。其中水源条件不算好的上海、深圳、杭州、武汉等地供水企业,也能达到《城市供水行业2012年技术进步与发展规划》一类水司的水质目标要求。
我国于1985年颁布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包含35项水质指标。建设部于1992年颁布了《城市供水行业2000年技术进步与发展规划》,考核项目共88项。1999年建设部又发布了CJ9421999《饮用净水水质标准》,卫生部于2001年6月发布了《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规范》,并于2001年9月1日起执行,其中除了常规检验项目外,结合国外水质标准,增加了藻毒素等61项非常规检验项目[7]。另外,各地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了当地的行业标准,上海市2010年供水水质目标达到目前国际先进水平,深圳市要求2010年供水水质能够达到直接饮用的水平。
二、我国城市供水之展望
作为重要基础设施的供水事业,需要进一步适应国民经济较快的持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对外开放进入新时期的需要。面向二十一世纪的供水事业,需要以更佳的水质,更可靠的供水,更好的服务,更合理的用水和更高的经营效益来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保障城市生产和市民生活的供水水质安全,缩小与发达国家的供水水质的差距,逐步实现供水水质与国际接轨,应该在给水处理上强化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2.1依靠科技进步,确保处理工艺满足净水要求
对于受到有机物污染的饮用水水源很难通过常规处理工艺达到国际先进水质水平。为此,需要依靠科技进步,开发与应用新的处理工艺,比如替换传统消毒剂、发展吸附工艺、膜过滤以及生物预处理工艺,以确保处理工艺满足净水要求。对于尚无条件进行工艺提升的水厂,则可考虑采用强化常规处理工艺的方法来缓解水质问题。由于各地原水水质千差万别,采用何种工艺技术来保证供水水质还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研究。
2.2发展“分质供水”的方案
分质供水就是将有条件的城市优质饮用水系统作为城市主体供水系统,只供市民饮用;而另设管网供应较低品质水作为非饮用水系统,作为主体供水系统的补充。从合理配置、节约和使用水资源的角度看,对不同的用途供应不同水质的水实行分质供水、优质优价,利用价格杠杆调节市场需求,采用先进的技术、先进的管理方式。不但有利于提高发达地区的饮水质量,也有利于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节约。目前,这项技术在青岛市已有IC卡收费系统支持的饮用水供应试点。
2.3建立城市供水水质的安全监督体系
建立城市供水水质监督体系的目的是促进城市供水事业的发展,保障城市供水水质安全强化水质监测和监督,保障用户权益,加强公众参与,使城市供水这个公用行业更好地为人民的生产、生活服务,进一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与健康水平。垄断行业在国民经济中处于基础地位,是中国潜在需求较强的行业,也是入世后外资重点竞争的领域,鉴于国家财政的能力,无法按照政府包办的模式来满足城市居民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的数量和质量。从实际情况出发,全面提升城市供水水质要求进而与国际水平接轨,必须实现自建设供水出水水质和净水厂出水水质同一化,二次供水与城市公共管网供水水质的同一化,逐步实现“打开水龙头,水就能直接饮用”的目标。
三、我国城市供水之对策
针对目前我国的水资源现状,综合开发和合理利用水资源可以有以下几点对策值得参考:
第一,要计划和节约用水。我国水资源有限,城镇供水、农业灌溉、水利、航运等方面要有统筹合理规划,农业要推广喷灌技术,城市要推广工业、生活节水的使用技术。沿海城市可开展海水利用冲厕、消防、集中空调等技术。就全国大局而言,水利要建设“长江三门峡工程”和“长江南水北调”等工程。
第二,加强供水水源保护,加大水源环保投资力度。完善取水口水质监测站,健全水源环保法规和制度。加强饮用水水质与人体健康的基础研究,如喝微污染水源的自来水对人体健康有何影响?喝纯水对人体有益还是有害?同时要适当提高饮用水水质指标。我国饮用水水质指标不仅低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与世界卫生组织饮用水标准也有一定差距。随着我国 国际地位的提高,水质标准也要与国际接轨。必须强调自来水水质的 安全、稳定和可靠。
第三,依靠科技进步,对老净水设备进行合理的技术改造。对微污染水源进行深度处理,对老管网进行有计划的更新改造。对室内给水白 铁管用聚氯乙烯塑料管进行更新。建立合理的水价机制。目前我国大部分城市水价没有反映制水成本,要建立合理双水价机制,理顺价格,促进供水行业的良性循环 ,以利于资金积累,加强技术改造,提高水质,节约用水。
参考文献:
1、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2007年7月1日实施.
2、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6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北京,2007.
3、王妮:饮用水强化处理技术及工程实例,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9.
4、马德华、刘灵通:世界典型湖泊水质探研,世界环境,2000,(4):3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