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楚国人生活在充满神话和巫术的国度,拥有丰富的想象力,自然界并没有凤这种飞禽,据专家考证,凤是原始先民对自然神力——风进行想象的产物。凤鸟的形象就是在这浓郁的浪漫主义氛围中产生,并最终独具风采。楚人对凤的景仰,不仅表现在文才风流的楚国文学作品中,还体现在数不胜数的凤的雕像和图像上。
【关键词】楚文化;凤鸟形象;艺术特色
楚文化是源于长江流域的古老文化。位于长江之畔,洞庭湖之滨的楚国在地理位置上占尽优势,北上是历史悠久的黄河流域的中原文明,顺水而下,东边是长江下游的吴越文明,西边是雄伟壮丽的三峡以及巴蜀古国。这里气候湿润,适宜种植小麦、水稻、油菜、茶叶、漆树等各类经济作物,自古以来农业发达,经济繁荣。《汉书·地理志》说,楚地“有江汉川泽山林之饶;江南地广,或火耕水耨,民食鱼稻,以渔猎山伐为业,果蓏蠃蛤,食物常足”。由于谋生较为容易,就可能有较多的人力脱离单纯维持生存的活动,投入更高级更复杂的物质生产。丰富的物质条件,较少压抑而显得活跃的生活情感,使得楚国艺术能在宽松的环境里发展并具备更多的主观情感,没有北方艺术中那么多的“礼”的成分。这是楚文化明显超过中原文化的一个方面。楚国的艺术,无论娱神娱人,仍然都是在注重审美愉悦的方向上发展,充分展示出人们情感的活跃性。
一、巫文化及浪漫主义的文化氛围使其独具特色
楚国人生活在充满神话和巫术的国度,拥有丰富的想象力,自诩为祝融后代。祝融是凤的化身,是一个笼罩在神话光环下的人物,也就是说楚人在族源上都带上了神话色彩。为我们熟知的诸如“夸父追日”、“女娲造人”等神话故事就来自古代楚国。据史书记载,当中原文化巫教色彩早已明显消退以后,在楚国,君臣上下仍然“信巫觋,重淫祠”(《汉书·地理志》)。楚怀王曾“隆祭祀,事鬼神”,并且企图靠鬼神之助以退秦师(见《汉书·郊祀志》)。民间的巫风更为盛行。《汉书》等文学作品等都言及楚人信巫而好祠,“其祠必作歌乐,鼓舞以乐诸神”的风俗。可见在屈原的时代,楚人还沉浸在一片充满奇异想象和炽热情感的神话世界中。凤鸟的形象就是在这浓郁的浪漫主义氛围中产生,并最终独具风采。楚人对凤的景仰,不仅表现在楚国文学作品中,还体现在数不胜数的凤的雕像和图像上。
二、凤鸟在楚文化中的体现
自然界并没有凤这种飞禽,据专家考证,凤是原始先民对自然神力——风进行想象的产物。原始先民感受到风的力量巨大和速度迅疾,以为风的运动是由风神所支配,用类比联想的方式去想象风神的形象。于是,能够掠地腾空、振翅生风、跃起如飞电、滑行似飞燕的鸟,就成了风神——凤的原型。凤是先民们“按照美的规律”虚构的神鸟,是综合了鹰、鹤、燕、雉、孔雀等许多鸟类的美好特征组合而成的。(1)漆器。战国时期是我国古代漆器艺术发展的高峰期,漆器艺术又尤其以楚国彩绘漆器最为出众。楚漆器上的凤纹以灵活、流畅、奔放的风格,取代了青铜器上呆滞、静止、方正的图纹。龙凤是楚艺术的母体,楚漆器上的凤纹变化多端,具有高度的抽象性。有些凤纹甚至是符号化了的凤头或凤尾纹。(2)绢绣。最能生动自由地体现楚文化浪漫主义精神特色的是出土于楚墓中的刺绣作品,它们首先是绘画,那些绣花的绢地上还能见出原先用墨线或朱线描绘的图样。刺绣花纹的主题 集中于龙、凤、虎,那是一些充满生命活力的自然界精灵。它们体形瘦长、动作矫健,呈S形曲线,互相搏斗、戏耍。(3)帛画。出土于长沙马王堆的《人物龙凤帛画》采用极为简练的线条描绘了一龙一凤一贵族妇女形象。由于楚国的文化往往和巫术礼仪联系在一起,民间盛行巫风,祭祀必用巫歌,这种巫文化把史学和现实结合在一起,即把现实中的人和巫术中的上天神灵联系起来,能上天的龙风便成为联系人间与神灵的纽带,龙凤在此画中均为引领墓主升天的灵物。(4)玉器。春秋战国时期,貴族们盛行佩玉,凤纹被大量运用在玉饰中。凤的形象不断由早期的稚拙向精巧过渡,出现不少具有形式美感的样式。其中,战国时期的一块玉瑾,上饰蟠螭夔凤纹,呈对称式构图,凤纹为S形,凤啄,凤羽、凤翎都处理的很灵活,显示出楚人高超的艺术技巧。
三、楚艺术中凤鸟形象的艺术特色及寓意
1.艺术特色,即外在形式感的营造。(1)精巧的制作工艺。楚国艺术恢弘大气,充满想象,工匠们在进行创作时已经能够熟练运用各种技术为艺术服务,例如在制作漆器上的花纹时,他们采用锥画的方法,用细针在漆膜未完全干燥时刻画图案,所画出的线条比头发丝还细,正是应用了这种艺术,所以能在很小的范围内刻画出丰富的内容。在刺绣丝织品上的花纹时,首先要用墨线描绘出花纹,绣工刺绣时发挥自己的创造力,给图案更加丰富的色彩和内容。(2)精美艳丽的色彩。楚人喜爱漆器,主要因漆器适宜表现丰富而绚丽的色彩,且经久不变。在楚漆器中,运用最多的是黑、红两色,这是因为楚人尚赤,建筑服饰器物均以赤为贵。楚人尚东,生之坐向、死之墓向均以东为荣,东边就是太阳,是赤色;与周人的面南背北、头北脚南迥然不同。因此楚国漆器常以这两种颜色为基调,黑、红两色对比鲜明、强烈,典雅不俗,如果再加上描金,就更显得华贵富丽了。(3)巧妙的图案变形。将现实对象的具有代表性的特征分解抽象出来,通过重复、连续、夸张、对比、象征等二维平面装饰手法的处理,达到夸张绚丽的艺术效果。如凤、龙的爪、啄、首、羽、翎眼等被抽象出来,变形为云,作为艺术品表面的装饰元素。
2.凤鸟形象内在艺术寓意的营造。(1)凤为灵物,人神交融。楚人相信,灵魂是永生的,楚艺术中的动物、植物以及自然现象大都是变态的、抽象的,这均与神话有联系。例如凤是楚艺术品中较多的形象,它是鸟类,但不是现实中的鸟,而是神话中的鸟。(2)以凤喻灵动之美。先秦时期,以凤喻人的惟有楚人,屈原就常常把自己比做凤凰,其实这正是楚人对人格美的追求。楚人爱凤,在他们看来,凤是至真、至善、至美的化身,他们对凤的景仰,反映在数不胜数的文学和艺术品中。与华夏民族崇拜的龙相比,楚人崇拜的凤少了一分磅礴的气势,多了一份清新的灵巧。(3)以凤喻楚民族和时代。任何艺术都不可能脱离当时的社会环境,换言之艺术品都是历史的反映。诞生于战乱纷争的战国时代的楚艺术,也充分体现出那个激荡多变时代特点。融龙、凤、虎、鹿、龟等动物的《彩漆凤鹿木雕座屏》、龙风虎纹绣等仿佛让我们看到百家争鸣,各派学说曾出不穷,言辞激烈,思想碰撞,自由奔放的时代。
四、结语
楚国的不断的扩张兼并,对楚地民族心理造成一定影响,凤的形象也在不断变得自信起来。春秋战国之时,巴与楚的斗争几乎贯穿了巴国的全部历史,公元前689年,巴楚展开了一次战争,双方相持了几个月,结果以巴人的失败告终。应该说,战国时期的凤在艺术品中的应用并没有太多世俗意义。尽管龙凤题材在中国人心中一直是一祥瑞、智慧的象征,但实际上,是汉代才开始把龙鳞凤翼作为君王的代称,到后世龙凤形象成为帝王之家独占。究其原因,首先是因为战国时期还处于我国奴隶制社会末期和封建社会的萌芽时期,龙凤还没有被封建统治者利用。和龙、虎一样,它不过是人们创造出来的一个图腾,是浪漫的楚人的想象的产物。
参考文献:
①皮道坚.楚艺术史[M].湖北教育出版社,1995
②陈振裕.楚文化与漆器研究[M].科学出版社,2003.07
③沈敏华.图腾——奇异的原始文化[M].上海辞书出版社
④张正明,皮道坚.楚美术图集[M].湖北美术出版社,1996.12.01
【关键词】楚文化;凤鸟形象;艺术特色
楚文化是源于长江流域的古老文化。位于长江之畔,洞庭湖之滨的楚国在地理位置上占尽优势,北上是历史悠久的黄河流域的中原文明,顺水而下,东边是长江下游的吴越文明,西边是雄伟壮丽的三峡以及巴蜀古国。这里气候湿润,适宜种植小麦、水稻、油菜、茶叶、漆树等各类经济作物,自古以来农业发达,经济繁荣。《汉书·地理志》说,楚地“有江汉川泽山林之饶;江南地广,或火耕水耨,民食鱼稻,以渔猎山伐为业,果蓏蠃蛤,食物常足”。由于谋生较为容易,就可能有较多的人力脱离单纯维持生存的活动,投入更高级更复杂的物质生产。丰富的物质条件,较少压抑而显得活跃的生活情感,使得楚国艺术能在宽松的环境里发展并具备更多的主观情感,没有北方艺术中那么多的“礼”的成分。这是楚文化明显超过中原文化的一个方面。楚国的艺术,无论娱神娱人,仍然都是在注重审美愉悦的方向上发展,充分展示出人们情感的活跃性。
一、巫文化及浪漫主义的文化氛围使其独具特色
楚国人生活在充满神话和巫术的国度,拥有丰富的想象力,自诩为祝融后代。祝融是凤的化身,是一个笼罩在神话光环下的人物,也就是说楚人在族源上都带上了神话色彩。为我们熟知的诸如“夸父追日”、“女娲造人”等神话故事就来自古代楚国。据史书记载,当中原文化巫教色彩早已明显消退以后,在楚国,君臣上下仍然“信巫觋,重淫祠”(《汉书·地理志》)。楚怀王曾“隆祭祀,事鬼神”,并且企图靠鬼神之助以退秦师(见《汉书·郊祀志》)。民间的巫风更为盛行。《汉书》等文学作品等都言及楚人信巫而好祠,“其祠必作歌乐,鼓舞以乐诸神”的风俗。可见在屈原的时代,楚人还沉浸在一片充满奇异想象和炽热情感的神话世界中。凤鸟的形象就是在这浓郁的浪漫主义氛围中产生,并最终独具风采。楚人对凤的景仰,不仅表现在楚国文学作品中,还体现在数不胜数的凤的雕像和图像上。
二、凤鸟在楚文化中的体现
自然界并没有凤这种飞禽,据专家考证,凤是原始先民对自然神力——风进行想象的产物。原始先民感受到风的力量巨大和速度迅疾,以为风的运动是由风神所支配,用类比联想的方式去想象风神的形象。于是,能够掠地腾空、振翅生风、跃起如飞电、滑行似飞燕的鸟,就成了风神——凤的原型。凤是先民们“按照美的规律”虚构的神鸟,是综合了鹰、鹤、燕、雉、孔雀等许多鸟类的美好特征组合而成的。(1)漆器。战国时期是我国古代漆器艺术发展的高峰期,漆器艺术又尤其以楚国彩绘漆器最为出众。楚漆器上的凤纹以灵活、流畅、奔放的风格,取代了青铜器上呆滞、静止、方正的图纹。龙凤是楚艺术的母体,楚漆器上的凤纹变化多端,具有高度的抽象性。有些凤纹甚至是符号化了的凤头或凤尾纹。(2)绢绣。最能生动自由地体现楚文化浪漫主义精神特色的是出土于楚墓中的刺绣作品,它们首先是绘画,那些绣花的绢地上还能见出原先用墨线或朱线描绘的图样。刺绣花纹的主题 集中于龙、凤、虎,那是一些充满生命活力的自然界精灵。它们体形瘦长、动作矫健,呈S形曲线,互相搏斗、戏耍。(3)帛画。出土于长沙马王堆的《人物龙凤帛画》采用极为简练的线条描绘了一龙一凤一贵族妇女形象。由于楚国的文化往往和巫术礼仪联系在一起,民间盛行巫风,祭祀必用巫歌,这种巫文化把史学和现实结合在一起,即把现实中的人和巫术中的上天神灵联系起来,能上天的龙风便成为联系人间与神灵的纽带,龙凤在此画中均为引领墓主升天的灵物。(4)玉器。春秋战国时期,貴族们盛行佩玉,凤纹被大量运用在玉饰中。凤的形象不断由早期的稚拙向精巧过渡,出现不少具有形式美感的样式。其中,战国时期的一块玉瑾,上饰蟠螭夔凤纹,呈对称式构图,凤纹为S形,凤啄,凤羽、凤翎都处理的很灵活,显示出楚人高超的艺术技巧。
三、楚艺术中凤鸟形象的艺术特色及寓意
1.艺术特色,即外在形式感的营造。(1)精巧的制作工艺。楚国艺术恢弘大气,充满想象,工匠们在进行创作时已经能够熟练运用各种技术为艺术服务,例如在制作漆器上的花纹时,他们采用锥画的方法,用细针在漆膜未完全干燥时刻画图案,所画出的线条比头发丝还细,正是应用了这种艺术,所以能在很小的范围内刻画出丰富的内容。在刺绣丝织品上的花纹时,首先要用墨线描绘出花纹,绣工刺绣时发挥自己的创造力,给图案更加丰富的色彩和内容。(2)精美艳丽的色彩。楚人喜爱漆器,主要因漆器适宜表现丰富而绚丽的色彩,且经久不变。在楚漆器中,运用最多的是黑、红两色,这是因为楚人尚赤,建筑服饰器物均以赤为贵。楚人尚东,生之坐向、死之墓向均以东为荣,东边就是太阳,是赤色;与周人的面南背北、头北脚南迥然不同。因此楚国漆器常以这两种颜色为基调,黑、红两色对比鲜明、强烈,典雅不俗,如果再加上描金,就更显得华贵富丽了。(3)巧妙的图案变形。将现实对象的具有代表性的特征分解抽象出来,通过重复、连续、夸张、对比、象征等二维平面装饰手法的处理,达到夸张绚丽的艺术效果。如凤、龙的爪、啄、首、羽、翎眼等被抽象出来,变形为云,作为艺术品表面的装饰元素。
2.凤鸟形象内在艺术寓意的营造。(1)凤为灵物,人神交融。楚人相信,灵魂是永生的,楚艺术中的动物、植物以及自然现象大都是变态的、抽象的,这均与神话有联系。例如凤是楚艺术品中较多的形象,它是鸟类,但不是现实中的鸟,而是神话中的鸟。(2)以凤喻灵动之美。先秦时期,以凤喻人的惟有楚人,屈原就常常把自己比做凤凰,其实这正是楚人对人格美的追求。楚人爱凤,在他们看来,凤是至真、至善、至美的化身,他们对凤的景仰,反映在数不胜数的文学和艺术品中。与华夏民族崇拜的龙相比,楚人崇拜的凤少了一分磅礴的气势,多了一份清新的灵巧。(3)以凤喻楚民族和时代。任何艺术都不可能脱离当时的社会环境,换言之艺术品都是历史的反映。诞生于战乱纷争的战国时代的楚艺术,也充分体现出那个激荡多变时代特点。融龙、凤、虎、鹿、龟等动物的《彩漆凤鹿木雕座屏》、龙风虎纹绣等仿佛让我们看到百家争鸣,各派学说曾出不穷,言辞激烈,思想碰撞,自由奔放的时代。
四、结语
楚国的不断的扩张兼并,对楚地民族心理造成一定影响,凤的形象也在不断变得自信起来。春秋战国之时,巴与楚的斗争几乎贯穿了巴国的全部历史,公元前689年,巴楚展开了一次战争,双方相持了几个月,结果以巴人的失败告终。应该说,战国时期的凤在艺术品中的应用并没有太多世俗意义。尽管龙凤题材在中国人心中一直是一祥瑞、智慧的象征,但实际上,是汉代才开始把龙鳞凤翼作为君王的代称,到后世龙凤形象成为帝王之家独占。究其原因,首先是因为战国时期还处于我国奴隶制社会末期和封建社会的萌芽时期,龙凤还没有被封建统治者利用。和龙、虎一样,它不过是人们创造出来的一个图腾,是浪漫的楚人的想象的产物。
参考文献:
①皮道坚.楚艺术史[M].湖北教育出版社,1995
②陈振裕.楚文化与漆器研究[M].科学出版社,2003.07
③沈敏华.图腾——奇异的原始文化[M].上海辞书出版社
④张正明,皮道坚.楚美术图集[M].湖北美术出版社,1996.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