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本文从对教师设置议题的能力、组织文本的能力、教学方式的改变等三方面,做出具体解释,希望能帮助教师厘清群文阅读教学实施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
关键词: 群文阅读教学 教师 教学能力
学术界所公认的群文阅读早期代表文章是赵镜中、吴敏的《从“教课文”到“教阅读”》。文章中是这样阐述的“学生的阅读量开始增加,虽然教师还是习惯于单篇课文的教学,但随着统整课程的概念推广,教师也开始尝试群文的阅读教学活动,结合教材及课外读物,针对相同的议题,进行多文本的阅读教学。”[1]正是基于群文阅读教学对学生阅读量的显著提高,学术界对群文开始有了一定深度的理解,随着自上而下的课程推广,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进行群文阅读教学,在组织议题和选择群文阅读教学的文本上也有了较明确的标准,即制定相同议题、组织多文本进行阅读教学。随后,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将目光放到群文阅读教学上来。其中引起学术界广泛关注的是于泽元、王雁玲、黄利梅等学者的文章《群文阅读:从形式变化到理念变革》,“群文阅读是师生围绕着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文章,而后师生围绕议题进行阅读和集体建构,最终达成共识的过程”。[2]三位学者对群文阅读的概念进行了具体的阐述,标志着群文阅读在理论上逐渐完善。在群文阅读教学议题的选择上,议题开放性更强,议题范围有所扩大,这也为教师选择文本提供了更多地可能,实践上也会更加灵活更具有吸引力。在教学上,传统教学由教师主导单方面的向学生传授知识,在教学活力和引起学生兴趣方面存在一些问题,教学效果也不尽人意。群文阅读教学改变传统的教授方式,从教师的“独角戏”转变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大合唱”,最大程度上引起学生的兴趣,主动地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数量和阅读质量,但对教师的教学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刘大伟、蒋军晶《群文阅读教学: 概念、价值及实践路径》提出了群文阅读教学的具体价值,即:一、实现课程标准阅读量的目标;二、满足现实生活阅读的需求;三、改变部分教师的教学习性;四、提升学生的阅读思辨力。群文阅读教学对语文学科的价值极大,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关照中高考的现实需要,要求学生的阅读既要有量的积累又要有质的提高,既要注重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也要发展学生的审美鉴赏水平,更要补齐学生普遍在阅读与写作上存在的短板。群文阅读教学改变学生的阅读方式,化单篇精读为多篇文章的精读与泛读,当代社会信息纷繁复杂,需要学生有能力分辩哪些信息哪些文章需要精读,哪些需要泛读,只有掌握这种能力,学生才不会被庞大的信息世界所迷惑,才有能力迅速准确地找出关键信息关键点。群文阅读教学可以帮助学生转变学习方式,鼓励学生在阅读中理解、质疑和发现,通过一组文章的学习,学会辩证思维。面对复杂的信息,学会质疑、思考、总结,在求同与存异中,整合与判断信息。群文阅读教学也极大的改变了教学方式,在以往教学中以教授法为主,教师在课堂中占据主体地位是行为的主动者,而学生往往占据了次要地位是行为的被动者,而群文阅读教学改变了这一模式,群文阅读教学以议题的开放性和组织多文本为导向吸引学生的兴趣,促使他们主动地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由学生占据课堂的主导,最大程度上吸引全体学生。在群文阅读教学下,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中心,不再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唱”完整场,但教师在课前进行的准备更多了,工作量更大了,对教师来说这无疑是一种挑战。
群文阅读教学引领语文教学由单文本阅读走向多文本阅读,议题开放性不断增强,由教师独唱转变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大合唱。群文阅读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对阅读的兴趣进而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终身阅读。更有利于教师转变教学方式,不断提高自身教学能力。然而,群文阅读教学在一线教学中还存在许多困難,与传统阅读教学相比较,教师在课堂上表现的更少了,但课前的准备更多了。传统课堂发散性较差,而群文阅读教学是多个体思维的碰撞,如何将学生思维的火花聚集在议题下进行讨论,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往往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有着更高的要求,具体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教师设置议题的能力要求更高
传统的单篇教学,教师关注的重点是一个或几个教参中明确提及的议题或主题,而群文阅读的议题有时需要教师自主设计,这是以往传统教学中教师较少涉及的部分。群文阅读教学在组织议题方面有一点值得关注的地方,即议题应是开放性的并且是具有讨论价值的,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文本、学生与作者之间研究讨论的基础。换言之,议题是群文阅读教学的中心,在群文阅读教学中占据着绝对的指导地位。
在议题的选择上,有以下几种方法。以相同主题为议题,组合文章,比如说同为友情,但选择不同的文本从不同方面对友情进行阐释,帮助学生在对比阅读中体会友情的多侧面,丰富友情的含义与价值。以相同作者为议题,可以选取该作者不同时期的文章对比阅读,如苏轼可以以乌台诗案为界,分别选取几篇文章,在对比阅读中感受苏轼笑对挫折的乐观旷达心境。以意象为议题,组织文本,深入分析意象的作用。在教学实践上已经有了以“意象”为议题的教学实践。比如说,以“月”这个意象为议题,组织文本。选取不同作家的以月为主题的诗词,在充分的阅读后,组织学生讨论月意象所代表的意蕴,思考诗人为何以月代思乡之情,了解诗人对宇宙人生的哲学思考,通过这一组文章的学习,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和归纳月意象的内涵,使学生对月意象的理解更加深刻、透彻。
二.对教师组织文本的能力要求更高
传统的单篇教学方式比较单一,教材内容固定,配套教学资源完善,很少有教师自行组织文本,进行对比归纳,而统编版新教材更侧重于群文阅读教学,内容上更灵活,对教师组织文本的能力有了更多的要求。在文本的选择上,与组织议题一样,有着一定的原则。多文本是指在有效地课堂时间下,兼顾效率和数量,教师围绕议题尽可能多的为学生组织文本,注重文本间的联系,最大程度的吸引学生到课堂讨论中来。语文教学一线的名师蒋军晶率先进行了群文阅读教学实践。在2010年,以《创世神话》为主线,他在课堂上组织学生阅读了7篇文章,包含了一篇科普文章以及六篇东、西方不同国家的神话故事,在课堂上学生对文章内容展现出了惊人的兴趣,学生在规定时间内阅读了7篇文章,并围绕着蒋老师提出的问题不停地思考,不断的将7篇文章进行对比,求同存异,不断的延伸思考,学生之间思维碰撞出新的问题。直到学生们交流讨论出核心问题,即为什么创世神话会有这么多的相似点?学生们围绕着这个新议题,展开了班级性的集体大讨论,他们各抒己见,互相解答,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了这堂课中,带来了乐趣,教会了学生如何思考,这样的阅读课堂在平常是少见的。 群文阅读教学中,多文本的组合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如何选出同议题下的多篇文本,就对教师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不仅要着眼于传统教学的单篇研究,更要着重研究其他文本,例如新媒体下的小视频、学生喜爱的歌曲及歌词、老照片、电影等,不必过于拘泥形式,只要是与议题相关且有助于课堂教学能引起讨论的就可以组织到文本中。但在对这些文本进行组织时,也要注意各文本在一组文本中所占的比例,要考虑到文本间的联系,且不偏离议题。
三.对教师的教学方式有着更高的要求
相较于传统单篇教学,群文阅读教学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有了更高的要求。在传统单篇教学中,课堂是教师的主战场,一节课成功与否主要系在教师身上,需要学生自主探究的部分较少,可能会出现教师“忘我”而学生游离在课堂之外的情况。教师如何重新进行教学定位,也是群文阅读教学的关键。群文阅读教学促使教师转变教学方式,由“独角戏”转变为“大合唱”,还课堂给学生。在群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该讲授太多,不能提太多问题给学生,应该给学生留下充足的空间去阅读去思考,只有给予学生充足的空间,让学生自主的阅读、主动的思考、不断的提问题,互相解答,才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提高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进而培养出良好的阅读习惯。相较于传统单篇教学课堂,群文阅读教学更强调通过文章的学习,由教师引导找出文章约定俗成的文章主题,更注重每位学生的个体阅读感受,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阅读方法,在自主阅读中感受到阅读带给他们的快乐,而不是单单随着教师的步伐而阅读。学习不是单纯的机械的接受,而是学生主动的与学习内容产生联系的过程。通过群文阅读教学,学生对一组文章进行学习,不断的阅读不断的提出问题,不停歇的思考,积极的参与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他们在对比中归纳、总结,形成自身独特的、个性化的阅读方法。群文阅读教学改变的并不只是外在阅读材料的组织形式,而是通过对材料的处理方法,促使教师转变教学方法进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让学生真正的爱上阅读,让阅读伴随他们终生。
群文阅读教学帮助语文教育走出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病,在继承了传统单篇教学的优点后,积极发挥自身优势,最大程度的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提高了教学技能。但群文阅读教学对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在组织文本方面,要求教师多阅读、多思考,能够有独立组织群文阅读文本的能力;在设置议题方面,要求教师多角度设置议题,议题可以是一个或者多个,但要注意议题的开放性和可议论性;在教师的教学方法上,要求教师改变教学方式,留更多时间和空间给学生,让学生真正学会阅读、爱上阅读。教师的教学能力是群文阅读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这就需要教师们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为群文阅读教学探究新思路。
参考文献
[1]赵镜中.从“教课文”到“教阅读”[J].小学语文教师,2010(5):16-18.
[2]于澤元,王雁玲,黄利梅.群文阅读:从形式变化到理念变革[J].中国教育学刊,2013(6).
(作者单位:渤海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 群文阅读教学 教师 教学能力
学术界所公认的群文阅读早期代表文章是赵镜中、吴敏的《从“教课文”到“教阅读”》。文章中是这样阐述的“学生的阅读量开始增加,虽然教师还是习惯于单篇课文的教学,但随着统整课程的概念推广,教师也开始尝试群文的阅读教学活动,结合教材及课外读物,针对相同的议题,进行多文本的阅读教学。”[1]正是基于群文阅读教学对学生阅读量的显著提高,学术界对群文开始有了一定深度的理解,随着自上而下的课程推广,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进行群文阅读教学,在组织议题和选择群文阅读教学的文本上也有了较明确的标准,即制定相同议题、组织多文本进行阅读教学。随后,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将目光放到群文阅读教学上来。其中引起学术界广泛关注的是于泽元、王雁玲、黄利梅等学者的文章《群文阅读:从形式变化到理念变革》,“群文阅读是师生围绕着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文章,而后师生围绕议题进行阅读和集体建构,最终达成共识的过程”。[2]三位学者对群文阅读的概念进行了具体的阐述,标志着群文阅读在理论上逐渐完善。在群文阅读教学议题的选择上,议题开放性更强,议题范围有所扩大,这也为教师选择文本提供了更多地可能,实践上也会更加灵活更具有吸引力。在教学上,传统教学由教师主导单方面的向学生传授知识,在教学活力和引起学生兴趣方面存在一些问题,教学效果也不尽人意。群文阅读教学改变传统的教授方式,从教师的“独角戏”转变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大合唱”,最大程度上引起学生的兴趣,主动地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数量和阅读质量,但对教师的教学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刘大伟、蒋军晶《群文阅读教学: 概念、价值及实践路径》提出了群文阅读教学的具体价值,即:一、实现课程标准阅读量的目标;二、满足现实生活阅读的需求;三、改变部分教师的教学习性;四、提升学生的阅读思辨力。群文阅读教学对语文学科的价值极大,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关照中高考的现实需要,要求学生的阅读既要有量的积累又要有质的提高,既要注重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也要发展学生的审美鉴赏水平,更要补齐学生普遍在阅读与写作上存在的短板。群文阅读教学改变学生的阅读方式,化单篇精读为多篇文章的精读与泛读,当代社会信息纷繁复杂,需要学生有能力分辩哪些信息哪些文章需要精读,哪些需要泛读,只有掌握这种能力,学生才不会被庞大的信息世界所迷惑,才有能力迅速准确地找出关键信息关键点。群文阅读教学可以帮助学生转变学习方式,鼓励学生在阅读中理解、质疑和发现,通过一组文章的学习,学会辩证思维。面对复杂的信息,学会质疑、思考、总结,在求同与存异中,整合与判断信息。群文阅读教学也极大的改变了教学方式,在以往教学中以教授法为主,教师在课堂中占据主体地位是行为的主动者,而学生往往占据了次要地位是行为的被动者,而群文阅读教学改变了这一模式,群文阅读教学以议题的开放性和组织多文本为导向吸引学生的兴趣,促使他们主动地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由学生占据课堂的主导,最大程度上吸引全体学生。在群文阅读教学下,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中心,不再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唱”完整场,但教师在课前进行的准备更多了,工作量更大了,对教师来说这无疑是一种挑战。
群文阅读教学引领语文教学由单文本阅读走向多文本阅读,议题开放性不断增强,由教师独唱转变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大合唱。群文阅读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对阅读的兴趣进而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终身阅读。更有利于教师转变教学方式,不断提高自身教学能力。然而,群文阅读教学在一线教学中还存在许多困難,与传统阅读教学相比较,教师在课堂上表现的更少了,但课前的准备更多了。传统课堂发散性较差,而群文阅读教学是多个体思维的碰撞,如何将学生思维的火花聚集在议题下进行讨论,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往往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有着更高的要求,具体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教师设置议题的能力要求更高
传统的单篇教学,教师关注的重点是一个或几个教参中明确提及的议题或主题,而群文阅读的议题有时需要教师自主设计,这是以往传统教学中教师较少涉及的部分。群文阅读教学在组织议题方面有一点值得关注的地方,即议题应是开放性的并且是具有讨论价值的,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文本、学生与作者之间研究讨论的基础。换言之,议题是群文阅读教学的中心,在群文阅读教学中占据着绝对的指导地位。
在议题的选择上,有以下几种方法。以相同主题为议题,组合文章,比如说同为友情,但选择不同的文本从不同方面对友情进行阐释,帮助学生在对比阅读中体会友情的多侧面,丰富友情的含义与价值。以相同作者为议题,可以选取该作者不同时期的文章对比阅读,如苏轼可以以乌台诗案为界,分别选取几篇文章,在对比阅读中感受苏轼笑对挫折的乐观旷达心境。以意象为议题,组织文本,深入分析意象的作用。在教学实践上已经有了以“意象”为议题的教学实践。比如说,以“月”这个意象为议题,组织文本。选取不同作家的以月为主题的诗词,在充分的阅读后,组织学生讨论月意象所代表的意蕴,思考诗人为何以月代思乡之情,了解诗人对宇宙人生的哲学思考,通过这一组文章的学习,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和归纳月意象的内涵,使学生对月意象的理解更加深刻、透彻。
二.对教师组织文本的能力要求更高
传统的单篇教学方式比较单一,教材内容固定,配套教学资源完善,很少有教师自行组织文本,进行对比归纳,而统编版新教材更侧重于群文阅读教学,内容上更灵活,对教师组织文本的能力有了更多的要求。在文本的选择上,与组织议题一样,有着一定的原则。多文本是指在有效地课堂时间下,兼顾效率和数量,教师围绕议题尽可能多的为学生组织文本,注重文本间的联系,最大程度的吸引学生到课堂讨论中来。语文教学一线的名师蒋军晶率先进行了群文阅读教学实践。在2010年,以《创世神话》为主线,他在课堂上组织学生阅读了7篇文章,包含了一篇科普文章以及六篇东、西方不同国家的神话故事,在课堂上学生对文章内容展现出了惊人的兴趣,学生在规定时间内阅读了7篇文章,并围绕着蒋老师提出的问题不停地思考,不断的将7篇文章进行对比,求同存异,不断的延伸思考,学生之间思维碰撞出新的问题。直到学生们交流讨论出核心问题,即为什么创世神话会有这么多的相似点?学生们围绕着这个新议题,展开了班级性的集体大讨论,他们各抒己见,互相解答,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了这堂课中,带来了乐趣,教会了学生如何思考,这样的阅读课堂在平常是少见的。 群文阅读教学中,多文本的组合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如何选出同议题下的多篇文本,就对教师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不仅要着眼于传统教学的单篇研究,更要着重研究其他文本,例如新媒体下的小视频、学生喜爱的歌曲及歌词、老照片、电影等,不必过于拘泥形式,只要是与议题相关且有助于课堂教学能引起讨论的就可以组织到文本中。但在对这些文本进行组织时,也要注意各文本在一组文本中所占的比例,要考虑到文本间的联系,且不偏离议题。
三.对教师的教学方式有着更高的要求
相较于传统单篇教学,群文阅读教学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有了更高的要求。在传统单篇教学中,课堂是教师的主战场,一节课成功与否主要系在教师身上,需要学生自主探究的部分较少,可能会出现教师“忘我”而学生游离在课堂之外的情况。教师如何重新进行教学定位,也是群文阅读教学的关键。群文阅读教学促使教师转变教学方式,由“独角戏”转变为“大合唱”,还课堂给学生。在群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该讲授太多,不能提太多问题给学生,应该给学生留下充足的空间去阅读去思考,只有给予学生充足的空间,让学生自主的阅读、主动的思考、不断的提问题,互相解答,才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提高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进而培养出良好的阅读习惯。相较于传统单篇教学课堂,群文阅读教学更强调通过文章的学习,由教师引导找出文章约定俗成的文章主题,更注重每位学生的个体阅读感受,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阅读方法,在自主阅读中感受到阅读带给他们的快乐,而不是单单随着教师的步伐而阅读。学习不是单纯的机械的接受,而是学生主动的与学习内容产生联系的过程。通过群文阅读教学,学生对一组文章进行学习,不断的阅读不断的提出问题,不停歇的思考,积极的参与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他们在对比中归纳、总结,形成自身独特的、个性化的阅读方法。群文阅读教学改变的并不只是外在阅读材料的组织形式,而是通过对材料的处理方法,促使教师转变教学方法进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让学生真正的爱上阅读,让阅读伴随他们终生。
群文阅读教学帮助语文教育走出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病,在继承了传统单篇教学的优点后,积极发挥自身优势,最大程度的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提高了教学技能。但群文阅读教学对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在组织文本方面,要求教师多阅读、多思考,能够有独立组织群文阅读文本的能力;在设置议题方面,要求教师多角度设置议题,议题可以是一个或者多个,但要注意议题的开放性和可议论性;在教师的教学方法上,要求教师改变教学方式,留更多时间和空间给学生,让学生真正学会阅读、爱上阅读。教师的教学能力是群文阅读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这就需要教师们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为群文阅读教学探究新思路。
参考文献
[1]赵镜中.从“教课文”到“教阅读”[J].小学语文教师,2010(5):16-18.
[2]于澤元,王雁玲,黄利梅.群文阅读:从形式变化到理念变革[J].中国教育学刊,2013(6).
(作者单位:渤海大学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