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如今的小學数学教学中,学生没有主动性,没有足够的质疑能力,这就导致整个课堂教学效果很一般,基于这一现象,本文分析了我国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然后针对性的提出一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质疑能力的有效对策,此外,老师应该在教学的基础上,为学生制造良好的提问氛围,加强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从而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质疑能力;培养策略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理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鼓励学生质疑
数学知识大多与社会、生活背景有关,即“情境”。因此,适时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将要学习的知识融入学生感兴趣的情境中,必定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比如,教学“数字编码”这节课,教师创设了帮柯南探长破案的情境。教师出示五个犯罪嫌疑人的出生年份信息和所持银行卡的信息,以及犯罪现场发现的一张残缺的身份证复印件和一张银行卡,教师鼓励学生发现信息,提出疑问。教师大胆放手,让学生的潜能得到了发挥。他们仔细观察了探长提供的线索,从残缺的身份证上找到了破案的突破口,提出了通过银行卡号可以进一步确定罪犯的猜想。这样的教学情境,调动起了学生探究的欲望,促使他们认真观察、大胆猜想、深入探究,最终体会到了数字编码的神奇和数字编码的价值和意义,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鼓励学生猜想
猜想是质疑的基础。培养学生的猜想能力,不仅能够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促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猜想能力呢?笔者认为,首先要营造良好的氛围,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实践证明,课堂上营造一种宽松、活跃的课堂氛围,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能够增强学生猜想的心理安全感,帮助他们大胆、积极地进行数学猜想。其次,教给学生猜想的方法。比如,用已知的条件联想与之相似的事物,通过比较、类比,对其结论进行推测。最后,保证时间,让学生充分猜想。
比如,教学“平行四边的面积”时,笔者创设了如何求平行四边形草坪面积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猜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可以怎样计算。学生猜想:1.邻边相乘2.底乘对应的高3.底乘不对应的高。笔者板书,请学生针对不同的猜想大胆质疑,并提出验证方法。学生发表意见时,笔者认真倾听,欣赏学生的个性表达,尊重学生的想法。学生通过数方格的方法很快排除了1,3两种错误猜想,提出了平行四边形草坪的面积可以用底乘以对应的高来计算的假设。此时,笔者质疑:是不是所有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都可以用底乘以对应的高来计算呢?之后请学生用课前准备的大小形状各不相同的平行四边形,用剪拼的方法验证猜想,从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x高”的结论。
三、情境教学模式
有效的数学问题情境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培养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和解决能力、因此,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展开数学探索活动、
例如《位置》,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呈现情境图片:某一城市的平面地图,并且该地图中清晰地标出了正方形的小格,每一个建筑物有对应的位置教师可以围绕该情境图片做出如下提问:你要如何确定各个景点的位置?如果以某一建筑物为原点做两条互相垂直的线,并规定出具体的方向和长度,你能表示出具体的建筑物的位置吗?学生在小学阶段就已经知道通过方向和距离可以确定位置,如果平面地图中确定了原点,方向和距离,相信学生很快就能描述出具体建筑物的位置。并且,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课件图片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解答自己提出的问题,从而让学生形成一定的质疑能力。
四、提升质疑能力
导学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案,其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质疑能力、因为预习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能够让学生在课前总结出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或者有疑问的知识点,然后使得学生有所侧重地展开课堂学习活动、初中数学相对于语文等文化科目而言比较抽象,学生单单浏览教材的话,理解不了其中的数学定理和公式,也无法经历数学问题的发现、分析和解决过程。导学案能够呈现清晰的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学习过程和练习题目,能够让学生展开深入的课前预习、因此教师要在课前设计实效性强的导学案,全面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例如《不等式的性质》,这节课旨在引导学生经历探究不等式基本性质的过程,体会不等式与等式的异同点,发展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在导学案中引导学生展开等式性质的复习,让学生回顾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步骤,让学生在相关题目的练习中展开不等式性质的探索、如教师可以出示练习题目:1.4>3,4+2()3+2;4-2()3-2;2.-2<3,-2+2()3+2;-2-2()3-2然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尝试着从题目中发现规律,做出假设,并让学生展开验证,从而让学生做出不等式性质的总结。
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将他们课前的预习过程进行分享,如学生的不等式性质总结过程,如学生总结出的疑难问题,等进而教师再结合学生的具体预习情况展开针对性的教学活动。
五、结语
总而言之,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运用导学案教学、小组合作以及情境教学等不同的教学模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从而让学生在形成数学能力的同时形成一定的创造性思维。
参考文献
[1]刘颖.培养小学高段学生数学质疑能力的有效途径[J].读与写,2019,16(32):182.
[2]张久明.如何提升小学生数学质疑能力[J].数学大世界(上旬版),2019,(12):90.
关键词:小学数学;质疑能力;培养策略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理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鼓励学生质疑
数学知识大多与社会、生活背景有关,即“情境”。因此,适时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将要学习的知识融入学生感兴趣的情境中,必定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比如,教学“数字编码”这节课,教师创设了帮柯南探长破案的情境。教师出示五个犯罪嫌疑人的出生年份信息和所持银行卡的信息,以及犯罪现场发现的一张残缺的身份证复印件和一张银行卡,教师鼓励学生发现信息,提出疑问。教师大胆放手,让学生的潜能得到了发挥。他们仔细观察了探长提供的线索,从残缺的身份证上找到了破案的突破口,提出了通过银行卡号可以进一步确定罪犯的猜想。这样的教学情境,调动起了学生探究的欲望,促使他们认真观察、大胆猜想、深入探究,最终体会到了数字编码的神奇和数字编码的价值和意义,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鼓励学生猜想
猜想是质疑的基础。培养学生的猜想能力,不仅能够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促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猜想能力呢?笔者认为,首先要营造良好的氛围,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实践证明,课堂上营造一种宽松、活跃的课堂氛围,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能够增强学生猜想的心理安全感,帮助他们大胆、积极地进行数学猜想。其次,教给学生猜想的方法。比如,用已知的条件联想与之相似的事物,通过比较、类比,对其结论进行推测。最后,保证时间,让学生充分猜想。
比如,教学“平行四边的面积”时,笔者创设了如何求平行四边形草坪面积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猜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可以怎样计算。学生猜想:1.邻边相乘2.底乘对应的高3.底乘不对应的高。笔者板书,请学生针对不同的猜想大胆质疑,并提出验证方法。学生发表意见时,笔者认真倾听,欣赏学生的个性表达,尊重学生的想法。学生通过数方格的方法很快排除了1,3两种错误猜想,提出了平行四边形草坪的面积可以用底乘以对应的高来计算的假设。此时,笔者质疑:是不是所有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都可以用底乘以对应的高来计算呢?之后请学生用课前准备的大小形状各不相同的平行四边形,用剪拼的方法验证猜想,从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x高”的结论。
三、情境教学模式
有效的数学问题情境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培养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和解决能力、因此,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展开数学探索活动、
例如《位置》,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呈现情境图片:某一城市的平面地图,并且该地图中清晰地标出了正方形的小格,每一个建筑物有对应的位置教师可以围绕该情境图片做出如下提问:你要如何确定各个景点的位置?如果以某一建筑物为原点做两条互相垂直的线,并规定出具体的方向和长度,你能表示出具体的建筑物的位置吗?学生在小学阶段就已经知道通过方向和距离可以确定位置,如果平面地图中确定了原点,方向和距离,相信学生很快就能描述出具体建筑物的位置。并且,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课件图片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解答自己提出的问题,从而让学生形成一定的质疑能力。
四、提升质疑能力
导学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案,其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质疑能力、因为预习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能够让学生在课前总结出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或者有疑问的知识点,然后使得学生有所侧重地展开课堂学习活动、初中数学相对于语文等文化科目而言比较抽象,学生单单浏览教材的话,理解不了其中的数学定理和公式,也无法经历数学问题的发现、分析和解决过程。导学案能够呈现清晰的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学习过程和练习题目,能够让学生展开深入的课前预习、因此教师要在课前设计实效性强的导学案,全面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例如《不等式的性质》,这节课旨在引导学生经历探究不等式基本性质的过程,体会不等式与等式的异同点,发展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在导学案中引导学生展开等式性质的复习,让学生回顾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步骤,让学生在相关题目的练习中展开不等式性质的探索、如教师可以出示练习题目:1.4>3,4+2()3+2;4-2()3-2;2.-2<3,-2+2()3+2;-2-2()3-2然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尝试着从题目中发现规律,做出假设,并让学生展开验证,从而让学生做出不等式性质的总结。
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将他们课前的预习过程进行分享,如学生的不等式性质总结过程,如学生总结出的疑难问题,等进而教师再结合学生的具体预习情况展开针对性的教学活动。
五、结语
总而言之,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运用导学案教学、小组合作以及情境教学等不同的教学模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从而让学生在形成数学能力的同时形成一定的创造性思维。
参考文献
[1]刘颖.培养小学高段学生数学质疑能力的有效途径[J].读与写,2019,16(32):182.
[2]张久明.如何提升小学生数学质疑能力[J].数学大世界(上旬版),2019,(1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