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头活水引本真回归

来源 :语文建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sen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近几年各地中考语文命题,凸现了试题与生活联系的走向。试题与生活的联系,其实就是通过考试体系来具体实施教材的生活化、教育的生活化。这两者的联系是当前语文大教育环境对命题内容的主客观影响,它体现了基础教育的导向性和命题的指导作用,体现了我国教育改革提出的教育观和教育目标,更体现了当下命题本真的回归。
  近几年,关于试题与生活联系的命题,呈现出以下特点:
  1.时代性。这类试题选用社会热点、焦点内容,引导学生关注时代发展、关注社会变革、关注世界的风云变幻。
  2.探究性。命题注重对生命或生活的探究,注重对问题与社会现象的探究,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
  3.开放性。试题思维角度多元,答案不唯一。注重培养独立意识和主体评价能力、独特的体验和感受能力、发散思维和联想想象能力、质疑和逆向思维能力。
  4.应用性。这类试题能有效地考查学生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注重考查学生的实践能力及运用基础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四个特点蕴涵在命题内容中,主要呈现在以下几种题型里:基础的积累与运用(字、词语运用、新闻拟题、仿写、对联、材料探究、信息筛选、图文表达、标语广告设计、口语交际等),现代文阅读,写作。在这些题型里,有关时事、网络生活、地域文化、标语广告、环保、综合性学习等内容不仅数量多,而且覆盖面广,题型新颖多样已成为新形势、新趋向,这些命题资源得到挖掘与开采,受到命题者的青睐。
  近几年的命题选材也体现了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特点,如:
  1.试题与时事联系
  命题者借助时事材料和各类题型考查学生运用语文的能力。综合近几年各地的中考试卷,时事类题型呈现如下特征:①体现课标理念,注重以时事材料考查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②主要材料来源于社会焦点、热点问题;③地方性新闻受到关注;④从多种角度设置题型,如听记理解、对联创作、新闻评论、材料综合等。如北京市关于“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重庆市关于“西政学子体验棒棒生活”的新闻报道,河北省关于“母亲节”的话题……从中可以看出命题人意在鼓励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再如,江苏南京市“城市农夫”阅读理解第21题涉及农民工问题,重庆市“语言积累和运用”第6题涉及重庆成为直辖市十周年,江苏南通市阅读理解第10题谈到了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会火炬传递活动,福建厦门市“口语交际”第7、8两题与奥运吉祥物福娃有关……以上无不提醒学生要随时关注时事,关注社会焦点、热点问题。
  2.试题与地域文化联系
  命题者充分开发和利用本土课程资源,把传播地域文化作为试题的人文旋律。这类试题在题材上主要有如下几种:有对家乡文人墨客的追慕评点,有对江河湖海的翩翩情思,有对古都名城的称颂赞美,有对名胜古迹的感悟认识……命题者利用各地的民风民俗、风景名胜、地方特色设置试题,在注重文化内涵的同时,彰显各自的特色。对于考生来说,浓郁的地方特色会使他们感到特别亲切,引导他们从生活中学习语文,有利于培养他们关注现实的习惯和热爱家乡的感情。浓郁的地方特色体现了命题者强烈的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意识,也把语文从教室中解放出来,使之走向生活,亲近文化。同时,题型样式新颖,题材来源多元,也充分体现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知识性和趣味性。地域文化类试题的常见题型有选择、修改病句,补写句子。
  3.试题与自然环保的联系
  自然环保问题在命题中以多种形式呈现,有基础题、说明文阅读题、话题作文等。人与自然的关系多种多样,只要命题者思路开阔,就会命制出新颖的试题。中考阅读试题选材大致分为三类。一是认识周围的环境,昭示地球还有无数神秘的面纱有待我们去揭开,这是常见的题材,如《走近森林》(2004年河北)、《高明的大自然》(2007年浙江义乌);二是认识各种形式的环境污染,这占了很大比例,如《光污染》(2005年厦门)、《水葫芦之灾》(2005年南京)、《全球变暖将如何影响中国》(2007年广西柳州、北海);三是关于能源危机及环保措施,如《节约是自然界的神圣法则》(2007年长沙)、《迎接氢能时代的到来》(2007年浙江金华)。命题将视角伸向了自然环保,无疑会增强学生关注自然、爱护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
  4.试题与综合性学习的联系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涵盖自然风光、旅游资源、人文景观、历史名人、民俗风情、家乡风物;活动的环节有搜集资料、调查访问、展开讨论、呈现成果,呈现的方式有文字、图表、图画、照片等。命题者有时单独设项考查,但更多的是将几项合并考查。考题因为选材广泛、形式多样、时代感强、创新空间大,所以带有深深的文化烙印,让知识与文化得到交汇,让学生的素养与能力得到融合,让内容和形式做到了真正的综合,使中考试题显得厚重起来。近几年来,虽然各地使用的教材版本不同,但在卷面构成中,综合性学习板块的题量和分值呈逐年上升趋势。
  在此,我们尝试将2007年各地中考试卷中涉及的综合性学习部分考题作大致的类型划分:
  (1)综合性活动类
  根据活动的主题设计活动宣传口号、活动步骤等。这类题目一般要求学生做这样几件事:给活动拟一个主题词(或题目),设计这次活动的几个主要环节、每个环节需要做哪些事情,根据实际情况列一个简单的活动提纲。例如四川乐山试题:
  为迎接2008年北京奥运会,当地政府要求学校组织一次“地方资源”调查活动,假如你被指定为这次活动的策划人,请你为这次调查活动作一个策划方案,请把你的设想写在下面。
  ①你打算从哪几方面进行调查?
  ②请你设计两种具体的调查方案。
  ③通过调查,你发现当地的自然景观受到了破坏,请写一条广告语,呼吁人们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珍惜我们拥有的资源。
  这类命题主要考查学生在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中能否准确地理解活动的内容和主题,并用准确的语言进行表述。一般来讲,这类题目没有非常标准的答案,主要是通过答题来检验学生对语文综合性活动的理解和实践能力,同时检验他们能否用简洁的语言将自己要表达的意思表述出来。
  (2)材料整理类
  常见的题目类型有:用一句话概括主要信息、为新闻拟写标题等。这类题目主要考查学生搜寻关键词、提取主要信息等能力。这类题一般是提供一定的材料,要求学生通过分析和研究,写出探究结果。命题者要求考生在多个材料中求同存异,归纳出共性和个性,或者理出因果关系,或者抓住一段话或几段话的主要内容,明确这段文字要表达的主要观点,同时考查学生对语段的概括能力以及表述能力。例如江苏镇江试题:
  材料一:对某区一所中学初三(3)班49名学生进行调查后发现:自己求过或家长帮助求过护身符的占96%;经常到网上占卜浏览的占34%;相信命由天定的占1l%;相信自己的幸运花、幸运石、幸运数字一定能给自己带来好运的占78%……
  材料二:在某搜索网站输入“占卜”二字,可检索到34.4万个网页;输入“星座”二字,可检索到267万个网页。从搜索结果看,占星奇缘、十二星座解说、北斗星易学书、周公解梦等内容充斥网页。
  材料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每年的4月23日确定为“世界读书日”。专家呼吁,全社会都要关心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多为青少年出版一些好书,多提供一些有益的活动场所,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贡献。
  读了上述三则材料,你有什么发现?请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这道题考查学生综合分析题目、理解句与句之间关系的能力,学生可以通过筛选重点词语组成一句话,摘抄、重组重点句子,形成自己的认识。
  (3)语言创作类
  常见题型有编拟欢迎辞、开场白、广告、宣传语、对联、导游词等,要求结合所设置的具体情境,做到准确、得体、连贯、简洁。例如广东汕头试题,班上将开展“话说广东历史人物”综合性学习活动,要求学生在活动中介绍一位广东历史人物。备选历史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詹天佑、孙中山、廖仲恺、蔡廷锴、彭湃、叶挺、叶剑英、秦牧、李小龙(也可另选)。
  在做这类试题时,要注重语言精练、有文采,内容醒目,多使用夸张、双关等修辞。
  (4)语言积累类
  这类试题重点考查学生的课外文化积累。例如四川达州试题:
  为了加深对我国传统节日和传统文化的了解,凤凰中学八年级三班开展了一次以传统节日为专题的调查探究活动。假定你是被调查对象之一,请协助完成以下问卷。
  ①从下列节日中找出我国传统节日,并注明其具体时间(示例节日除外)。
  重阳节 元旦节 元宵节 母亲节 清明节 国庆节 中秋节 愚人节 感恩节 端午节
  [示例]清明节——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清明”那一天,公历4月5日左右。
  ②请任选一个传统节日,写出相关的一句诗,或一副对联,或一条俗语。
  [示例]清明节: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这样的综合性学习题不仅灵活、涵盖面广,而且涉及的知识多,学生只有多积累,做到“厚积”,才能在临考时 “薄发”。这里所说的积累,不仅指语言积累,还包括山川名胜、风土人情等人文常识及其他学科知识的积累。
  (5)图表转述类
  这类题重点考查学生理解图表所隐含的信息的能力。例如福建龙岩试题:
  2008年北京奥组委决定圣火传递途径龙岩。为了迎接这举世瞩目的盛况,更为了体现和平、友谊和全民参与的主旨,你所在的班级开展如下活动,请你积极参与。
  (1)略
  (2)班级组织同学对100位师生进行“奥运知多少”社会调查,现将调查结果列表如下:
  
  ①从这份调查统计表中,你发现了什么问题?②请针对调查中存在的问题提一条建议。
  其他诸如命题与科技生活的联系、命题与网络生活的联系、命题与广告世界的联系等也频频出现,有待于我们去探究、去反思。现实生活永远是中考命题的源泉和基础,从试题与生活的联系看命题本真的回归,正是命题者认识到生活是根、是本,它先在性地规定了命题原则。
其他文献
[摘 要]以统编教材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敕勒歌》为例,以教学评一致性为理论依据,设计和实施符合学生发展水平的“邀请函”,让课堂学习有趣味、有快乐;让课堂教学有梯度、有层次;让课堂评价有效度、有维度。  [关键词]教学评一致性;邀请函;学生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0)19-0076-02  教学评一致性是指在课堂设计中达成学习
[摘 要]游戏是儿童的一种生活方式。课堂上,巧用白板让学生进行游戏,使它和教学内容巧妙融合,就会让课堂呈现出近乎真实的、多彩的生活场景。在“复习声母”的教学中,教师巧妙创设郊游情境,设置了“郊外赏美景”“果园摘果子”“动物园闯难关”三个活动环节,将电子白板与拼音教学巧妙融合,让学生如临其境,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课堂教学 复习声母 白板 游戏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
[摘 要]当今语文试卷的命题方式,应努力实现书本知识与人类生活世界、与学生经验世界和成长需要的沟通,把知识能力、过程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融合其中,从而真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语文试卷应注重主体性、基础性、整合性,关注读写结合以及联系生活。  [关键词]试卷;命题;语文能力;学生发展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07-0068
[摘 要]阅读教学要告别内容分析式,古诗词教学亦如此。在如何发掘古诗词的语言價值上,《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的教学做了一次有力的探索。借助想象画面、推敲字词和品悟意象三种策略,课堂教学如同登山,拾级而上。这样的课堂体现出挑战性、趣味性和智性的特点,洋溢着浓浓的语文气息,给予我们很多的启发。  [关键词]想象画面;推敲字词;品悟意象;古诗词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鱼游到了纸上》(人教版国标本四下),记叙的是作者在西湖玉泉看鱼时,发现了一位举止特别的青年,经过多次观察,作者不仅发现他所画的鱼活灵活现,还发现了他是一位聋哑人,所以钦佩之情油然而生。我曾经两次在不同的班级执教这节课,为了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画鱼青年忘我的精神,两次课我都在学生读的过程中,适时插入“现场采访”的教学环节。同样的组织形式,却产生了不一样的教学效果。  第一次:在学生阅读渐入
本学期我担任四年级(2)班的语文老师,开学的第一节习作指导课,内容是写一写《春天的校园》。我把课堂搬到了教室外,让学生先现场参观校园,再写习作。从孩子们积极踊跃的参与状态和他们的一篇篇充满灵气与智慧的习作来看,这节课无疑是成功的。下面是他们作文中的一些片断:  你看餐厅门前的那三棵山茶花,一棵已开出了红的花,配上绿的叶,真是“绿树红花”;另一棵已结出了白色的花骨朵,真是“一青二白”;还有一棵既有花
我最崇敬的老师陈元晖先生不幸逝世已五周年了。然而他的音容笑貌仍时时浮现在眼前,他的谆谆教诲仍牢记心间,他的遗愿仍鞭策着我,激励着我。  陈老把自己的一生毫无保留地奉献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他有多年的教育实践经验,先后在陕北延安抗日民主根据地和东北解放区从事教育工作,担任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系主任兼附中校长长达七年之久。他长期从事教育理论研究工作。他曾深情地回顾到:“我在1930年秋季进师范学校开始学教
有“东方魔块”之称的汉字,是一种表意文字,能够有效传递情感和哲思。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既能够正确书写汉字,又能理解表意文字的内涵,达到理解和书写并用的目的呢?这一直是我在教学中思考的问题。  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要从情境创设开始,引导学生在语境中识字,达到识用结合,学以致用的目的。  一、识用结合,在比对情境中识字  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随着识字量的增多,儿童的阅读范围逐渐扩大,从
隐性课程资源,是以教育的物质环境、精神氛围等方式存在而未明确陈述的课程,虽然它不能构成课堂教学的直接内容,但却持久地、潜移默化地影响课堂教学活动的质量。它不仅使显性课程资源更好地向学生传授科学人文知识,而且对学生的个性、情趣等人格方面有着重要的塑造作用。因此,在我们语文的教学中,教师也应该用强烈的课程资源意识,及时发现身边的课程资源,合理开发并综合利用好这些隐性资源,才能让学生获得潜在的文化功底,
编者按  教师关键能力建设既是当前教育改革发展的迫切要求,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職业需要。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要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教师也应该具备相应关键能力。2018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提出要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教师队伍。可以说,在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内,对于教师需要具备的关键能力以及如何建构这些关键能力,是需要结合教育发展的要求和实际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