吟咏田园清词参悟山水丽句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zh1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素有“诗佛”之称的王维,是盛唐时代的一颗璀璨的巨星。诵读其诗,就如同进入了山水田园画卷一般,他的山水田园诗空灵明净、飘逸豁达、禅意深深,因而达到了一种心灵美和自然美和谐统一的境界。本文主要解析王维的几首著名的山水田园诗,结合文献和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探索王维诗歌的意境美。
  【关键词】:王维;山水田园;意境美;禅意
  王维(公元701-761),字摩诘,太原祁人(今山西祁县),盛唐山水田园的代表人物。他不仅工诗善画,擅长书法,且精通音律,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其一生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作,尤其以山水田园诗闻名于世。王维的诗歌创作之路大概从开元二十六年为界分为两个时期,前期创作大都反映现实,具有明显的进步政治倾向,体现了盛唐时代积极进取的精神;后期多描绘山水风光,抒发田园闲适之感,曲折地表现了对现实政治的不满,期间留下了许多优美的山水田园诗。
  盛唐之音的山水田园之音是盛唐气象中一抹清新明净的色彩。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创造了“形象玲珑的意境”,既完美又纯美。[1]例如:《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且先不说诗中的优美辞藻,只是在意境的构思上,诗人把各种景物结合起来,构成一幅动静兼有、声色尽现的画卷。诗中的“空”字呈现出一种幽静、朦胧的意象:山雨初落,万物在晚秋的笼罩中显得空幽无杂质,创造出一种朦胧幽美、捉摸不定,令诗人玩味不尽的感觉。这或许就是世人所谓的“禅意”,现世的一切皆为“空幻”,茫茫入空,最终达到一种回归自然本性的境界。[2]
  北宋大诗人苏轼就曾经赞誉王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话,画中有诗。” 王维诗歌就是一幅美轮美奂的山水风景、鸟语歌鸣的画卷。例如:《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这首诗描写了一番以动衬静、韵味无穷的意境。前两句表现了周遭环境的幽静无声,桂花的开放与凋零也无声无息。以“花落”的动态来衬托“春山”的幽静,纯净又恰到好处。桂树是枝叶繁茂的,花瓣细小,清香至极。花落,尤其是在夜间其实不容易被察觉的,因此“人闲”二字展现了诗人由于内心宁静平和,才察觉到了“花落”,更体现出夜晚的静谧美妙,此处诗人的心境与春山的环境气氛是互相契合又互相作用的。
  后两句又化静为动,一轮明月破云而出,将温柔之光洒落山涧,诗人独自创造出“鸟鸣山更幽”的境界。当月光映照的时候,连鸟都惊觉起来,鸟惊是因为鸟儿都习惯于山中的寂静,月光洒落之后,山中景象与之前极大不同,诗人用鸟的状态来表现景色的变化,在千变万化中感受到大自然富于的本真之美,也是体现了佛教中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
  由此可见,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之所以可以彪炳千古,除了有“诗中画”的艺术特色之外,还有诗人精心创造的动静结合的音乐美,能把音响与形象浑然一体,达到了“诗中画”的最高境界,能够将内心情感与周围景物巧妙地融為一体。只要是粗通文墨的中国人,读过这首诗,就会立刻被带入这种空山阒寂无人,只有明月相伴的意境之中。王维的禅意不是大道,是小径,是开辟一种静思己心,沉醉于自然状态的无功利状态。这首《鸟鸣涧》是将中国诗词文化中的洗练和诗词中微言大义的本质最不着痕迹的结合,是生命中最深的体悟,最美丽的交响。
  山水诗中另一首代表作是《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诗人独自一人,尽情地弹琴,时而发出感叹,在这幽静的深山里,没有人知道诗人的存在,只有天上的明月不离不弃地陪伴在诗人左右。这首诗表现了诗人自我的形象:既隐居、孤独、绝尘,又潇洒、悠然、闲适。从诗中可看出王维对外部浑浊世界的坚定抗拒之心,宁愿永远藏匿于深山之中,也不愿意回归现实的污浊。他只愿归隐山林,与明月肝胆相照,自然的境界与禅趣使诗人不觉孤独和悲凉,而是一种解脱的、无拘无束的快感。
  这首诗很容易让我联想起《世说新语》中的魏晋风流中的王徽之的故事。王徽之以行为怪诞闻名,颇有竹林之风,曾经雪夜行船拜访琴家戴逵,造门不前而返,还声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的千古奇谈。这首《竹里馆》后两句的明月也颇有魏晋遗风。它不以有没有人作为它是否朗照的依据,它是依据自然规律的发展来进行,并不以任何事情为转移。这大概就是最早也最优美的唯物辩证法。
  人生能有几回如此静谧空寂的心境呢?把一切思绪放空,寂静时请珍惜时光,笑语盈盈的时候也是人生惬意之时,例如:《田园乐》
  萋萋芳草春绿,落落长松夏寒。
  牛羊自归村巷,童稚不识衣冠。
  诗中村居环境幽静、民风淳朴,“萋萋芳草”与“落落长松”都是诗人所追求的的美丽之物。春天有芳草,夏天有长松,这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情。“牛羊”和“童稚”都各有各的去处,展现出安然自得的田园生活状态。倘若没有淡到极致的修养,又怎么会有这么一番超然脱俗的雅静。在诗人笔下,将自己再次融入自然之中,动物与植物呼应,创造出一种极致优美的境界。我最喜欢“童稚不识衣冠”这一句,正是孩子的这种无分别心,才更加让人觉得难能可贵,他是田园之乐最重要的配方,在这里卸下防备、卸下名利的枷锁,去回归成一个散淡的村野之人,带月荷锄归。
  山水田园是写景诗,这一类诗歌都是有“一切景语皆情语”的特点,诗人笔下的山水田园诗都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感受和情感。诗中表现了他追一种空灵的意境,寄予一种醇雅的情趣[3],正如《终南山》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诗人曾在终南山别业过着纵情山水、亦官亦隐的生活,不断地回归生命的本真。望山兴叹,终南山的主峰“太乙峰”矗立在风云变幻的云雾中,气势磅礴,有“云岫出山”之感。全诗描绘了终南山高耸广袤、山沟景象千万变化,各不相同的景象。诗人善于营造色彩淡雅、意境悠远的背景画面。
  王维多是四言,这样的八言律诗还是很少见的。这首诗的独特之处还在于,它充分的融合了作者当时的心境,“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大概也体现了一种有志难伸的苦梦,希望得到一些圣明的点拨。这首诗看似是在写太乙峰,实则是在讲述自身晦暗不明的人生理想,在经历世俗的洗礼之后的唏嘘和感慨。人生的况味大概并不只是流连山水,你我包括王维这样纵情天地间的大诗人也未能免俗。整首诗笼罩着一种极淡然又深刻的思绪,让人不忍卒读。
  王国维先生在他的《人间词话》中论道:一切景语皆情语。王维的诗,不论是山水田园诗,还是抒情诗,都善于将主观的情与客观的景融合统一,既含蓄蕴藉,极富“言外之意”,又在“情理之中”,极富自然之美。其诗是融入了画家和诗人的情思,又渗透了禅思体悟,因而达到了一种心境美和自然美和谐统一的纯美境界。[4]
  参考文献:
  [1]伍立君,杨璠,禅境-诗境-玄境-浅析王维-孟浩然山水诗歌之同[J].中国古代文学研究,2007,08:27-28.
  [2]王继红,浅析王维山水田园诗歌中的禅境[D]
  [3]隆胜,浅议王维山水田园诗的意境美[J]中国古代文学研究,2010,07:30-32
  [4]孙蕊,镜花水月——王维诗中的意境美[J],新西部,2007.12:192-198
其他文献
前言:文学犹如盈盈的兰花,让快乐的兰花根植于心,你的心中一定会盈满幸福!——li阳子(李红)  雪花  文/李红(湖北荆州)  在超拔 浩翰 自由开阔的天际  度过你的青春 你的芳华  似轻盈翩飞的蝴蝶“我来了!”  因为剔透、纯洁 你成为冬的骄傲  冬风为你卷起晶莹的构思  腊梅为你彈出深沉、旷达的曲子  你把大地装扮成银装素裹的世界  凝结了又一圈年轮  将料峭的寒冷化作豁达乐观的胸怀  一路
期刊
给予  是一缕阳光  给我温暖  正像晶莹的露珠  能折射出七彩的光芒  给予  是一束鲜花  正像绿叶滋养了鲜花  而鲜花  给人们带来芬芳的清香  给予  是小朋友脸上的笑容  正如我的笑容  来自你温暖的光芒  送给他人快乐,我也快乐。  【点评】 张宝月小朋友的诗,短短几行,表达出一个“给予”是爱的道理!阳光、鲜花给予大家的是温暖、是幸福、是快乐!一个小姑娘美好的童真,也给读者带来快乐与温
期刊
简介:刘国斌(1979—),字之源,瑶族,广西恭城县人,自幼喜爱绘画,进修于广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国画系,师承著名山水画家李长田先生。  现为中国画家协会会员、广西阳朔美术家协会会员、桂林长田山水画研究院副院长,桂林雅园书画院理事。  喜爱以榕树、深山侗寨为绘画题材,曾多次到广西榕津镇古榕树群实地写生创作,使其对画榕树有更多的認知和独特的表现手法。  近年来出版有合集《桂林长田山水画研究院——中国画
期刊
【摘要】:叙事学理论是起源于西方的一种文学理论,20世纪 80 年代引入中国,吸引了各界学者的钻研与探讨,在国内很是追捧,并给中国文艺理论与批评研究带来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主要借用西方经典叙事学,即结构主义叙事学,分析叙事学理论在中国的兴起与发展过程及其在宫廷剧中的运用。  一、叙事学的诞生与发展  西方叙事学理论是一门新学科,它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法国,自20世纪80年代引入中国就吸引了各界学
期刊
一百零三公里,跨越无数田野和高架桥,萦绕着亲切的味道,是我在学校,最恋的家。回头看,每次选择都是命运的裁决,都是缘分的注定。开封是我的大学,郑州是我的家乡。现在十分庆幸当初没有放荡不羁,听从自由的召唤,背起行囊,远去他方。我知道那样你的眼泪会淌进我的心窝。可就是听你的话,乖乖待在省内,我也多想回到家乡,回到你的身旁。  我想念,想念那一大片的谷子,想念那头老黄牛,想念那山上的野菜,想念那古老的钟声
期刊
【摘要】:本文运用了平行比较的方法比较了哈代的作品《德伯家的苔丝》与沈从文的作品《边城》,两位名家均为乡土文学的代表人物, 写作的社会背景、写作主题、结局均有相似。作者具体比较了女主人公描写,乡土景色描写,作品中的阶级,音乐元素以及悲剧结尾。  【关键词】:苔丝;翠翠;爱情;悲剧;乡土  1.引言  哈代与沈从文虽属于不同的国家、时代,却都是各自国家乡土文学的代表人物,他们的作品呈现了相似的特点。
期刊
【摘要】:四胡是蒙古族音乐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民族拉弦乐器,四胡制作技艺随着四胡的普及程度而受到关注。本文以四胡制作为出发点探究制作技艺的传承与发展。  【关键词】:四胡;制作技艺;传承;发展  一、四胡简介  四胡,也叫“胡琴”或“提琴”,蒙语称“胡兀儿”。四胡有四条琴弦,为五度定弦。四胡是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蒙古族拉弦乐器,在内蒙古科尔沁草原上广为流传。四胡是蒙古族人民最喜爱的乐器之一,几乎每户蒙
期刊
【摘要】:优素福·卡什(1908-2002),是20世纪享誉世界的人像摄影大师,他拍摄了数以百计20世纪重要人物的肖像,其中包括著名的政治家、作家、诗人、音乐家、画家、演员等。与同时代其他名垂青史的人物不同的是,他不曾征战疆场,也未能著书立说,却凭借独具风格的人像摄影,跻身二十世纪百名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优素福·卡什摄影作品最为人所知的就是其惯用8X10英寸的大型相机,并以此拍摄8X10英寸的大页片
期刊
【摘要】:20世纪40年代的上海文坛在中国近代文学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以自身情感经历和社会阅历为导向的女性文学家是这一文学时期的主力军。她们注重自己的情感体验,往往以自己的情感作为文学创作的基点,用独特的语言塑造封建统治制度下的女性形象。张爱玲作为女性文学家的代表人物常以女性文学形象作为独特社会现象和社会心理的切入点来阐述其内心的世界观。女性文学形象是张爱玲文学体系中的重要内容,予以此类文学形象内
期刊
【摘要】:本文以对日本科幻小说家筒井康隆转型期作品“七濑三部曲”中主人公七濑这一人物形象的分析为切入点,剖析作家内心深处的受害者意识以及作家文学创作中的局限性。  【关键词】:人物形象;科幻小说;受害者意识;困境  被称为日本科幻界巨人的筒井康隆,不仅创作风格多变,创作跨度也从娱乐小说延展到纯文学领域。不局限于科幻文学,而是以科幻作家的身份活跃在纯文学领域的日本文坛“鬼才”筒井康隆,关于其文学创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