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说明题”的解题策略

来源 :中国教研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chi9002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政治解题教学中,理解说明题是最难的,也是制约学生能力提高的一种题型,因为它不是一种单一结构的题目,而是一种由“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三个小问题综合而成的复合题。如果学生不明白这种题目的内容结构,则解题时就没有明确的思路,只能想到哪就答到哪,很难答得全面。下面就针对这种情况谈一点体会。
  
  一、理解说明题在试卷具体题目中的提法
  这种题型在具体题目中的提法主要有“如何理解”、“这说明”、“这表明”、“这告诉我们”、“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这意味着”、“应如何看待”、“谈谈你的看法”、“作简要分析”、“作简要评析”等。不管用哪种提法,答题思路都一样。
  
  二、理解说明题中选择题的具体思路
  答题思路如下图:
  


  关于上图的注释:
  1、这四个角度实质上就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三个小问题的具体化。
  2、“方法”是指题干中所说问题的解决方法。
  3、“原因”是指题干中所说的现象产生、发展、消亡的原因,观点成立或不成立的原因,采取某种行动的原因。
  4、“要求”是指题干要求我们应该怎么样去做
  5、“意思”是指题干所要表达的本意或引申意,事物、现象的特点、本质,观点和行动的实质、本质、目的以及结果等等。
  6、第2、3两点是我们从题外向题内看过去,是我们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题中情况;第4、5两点是从题内向题外看过来,是我们从题目中向外推导出其中含义。
  7、题支如果符合上述四个角度中的任意一个角度都要选。
  [例题一]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关键在于我们党。这表明:
  A、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事关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意思”角度)
  B、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原因”角度)
  C、中国共产党必须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提高领导和执政水平(“要求”角度)
  D、中国共产党是我国国家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错支)
  [例题二]当前,我国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负担依然很重,这已经引起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不断采取措施加大解决力度。这表明:
  A、解决农民问题有着十分重大的政治、经济意义(“原因”角度)
  B、必须加大农村改革力度,切实把农民的负担减下来(“方法”、“要求”角度)
  C、只要解决了农民问题,也就解决了农村中的其它问题(错支)
  D、党和国家在积极履行我国的国家职能(错支)
  
  三、理解说明题中非选择题的解题思路
  既然理解说明题是由“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三个小问题综合而成,那么,我们在解题时就将它再分解成三个小题来解答就行了。
  任何题目的的已知条件(也称“要素”)可以分为三类,即事物现象类、观点类、行动类。其中,行动类要素又分为行动主体和行动内容。
  1、“是什么”
  答出题干所要表达的意思,包括本意和引申义;事物、现象的特点、本质;观点和行动的实质、本质、目的以及结果等等。
  2、“为什么”
  (1)“为什么”的含义
  “为什么”就是寻找原因,包括三种类型:①某现象产生、发展、消亡的原因;②某观点成立或不成立的原因;③行动主体进行某种行动或采取某种措施的原因。
  (2)寻找原因的方法
  ①某现象产生、发展、消亡的原因:从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去寻找。
  ②某观点成立或不成立的原因:从观点的内容与外界实际情况的比较对照中去考虑。
  ③人们采取某种行动(行动类)的原因: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思想和方法,核心是找要素,也就是找出已知条件;审题思考原则是从“两头到中间”。问句的一般句式是:“××行动主体(人、机构、组织)为什么要××做?”如果题中不是一般句式,则我们应将其化为一般句式。
  从“两头到中间”的具体审题思考方法是指用“为什么”这个词作为分界线,将问句分成两部分,再从前后这两部分中找出要素(已知条件)来,即前一部分是“行动主体——××人(机构、组织)”,后一部分是“行动内容——要××做”,根据所学知识,分别从这“两头”给出原因。“两头”是指行动主体和行动内容两个思考角度,而不是指题目只有两个要素。
  (3)答题内容
  从“行动主体”来看原因,其思考角度有行动主体的性质、宗旨、地位、任务、职责、职能、国家的制度等,根据具体情况答出若干项内容。
  从“行动内容”来看原因,其思考角度有行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必要性就是必要条件,如果用“之”代表必要条件的话,必要条件就是具有“无之必不然,有之未必然”特点的条件。例如:“水”对于“植物存活”来说就是必要条件。必要条件的语言表达形式一般是“只有……才……”、“如果没有……就没有……”,但在答题过程中不必具体区分得那么清楚。
  重要性就是通常所说的作用、意义、好处、有利的一面等,语言表达形式一般用“有利于……”。重要性可以从四大领域去思考,即政治领域、经济领域、思想文化领域(即精神文明领域)、社会生活领域。具体内容如下:
  ①政治领域中的意义。其语言表达一般有:有利于巩固社会主义制度、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巩固国家政权,推动国家机构改革,密切干群关系;有利于巩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密切党群关系;有利于民族平等、团结和祖国统一,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有效抵制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②经济领域中意义。要从经济概念的要素去思考。经济概念的要素有所有制、生产(答题中一般表达为“国民经济”)、分配(一般表达为“宏观调控”“资源配置”)、交换(答题中一般表达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若是资本主义国家则表达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消费(答题中一般表达为“人民生活水平或生活质量”,如果是针对三农问题,则表达为“农民生活水平或生活质量”)。这些要素的意义可表达为:有利于体现社会主义本质,实现社会主义根本任务和共同富裕;有利于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经济结构的优化,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增加财政收入,国家加强宏观调控,调整和优化资源配置;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扩大就业、增加人民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或生活质量);有利于优化我国所有制结构,巩固社会主义公有制主体地位和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③思想文化领域中意义。这一点有三种表达方式,即: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发展;有利于社会主义思想文化事业的发展;有利于教、科、文、体、卫事业的发展。答题时根据需要在这三种表达中任选一种。
  ④社会生活领域中的意义。这一点表达为:有利于社会稳定(或叫社会安定、长治久安),有利于推进和谐社会的建立与发展。
  (4)注意
  ①根据时事发展,应及时增删和调整相关内容,与时俱进。例如:党和国家近阶段提出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那么,政治、经济意义中应在最后内容中增加“有利于全面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
  ②上述内容是我们寻找意义时的思考角度,而不是说任意一个行动或措施都会在四个领域中同时产生意义,某个行动或措施一般是在若干领域中产生相应的意义。要在平时注意体会,答题时准确判断。
  3、“怎么样”
  “怎么样”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某现象、观点、行动的影响怎么样,包括有利的影响和不利的影响;二是我们应该怎么样行动,保持有利影响,应对不利影响。这里需要强调的是:不要空泛地讲大家应该怎么样,而应讲清“我们”应该如何行动。
  [例题三]一九九七年高考题第35题:“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是人们对近些年来我国人才及其它经济资源由中西部向东部沿海地区流动这种经济现象的形象说法。应如何看待这种经济现象?
  [参考答案](1)这是在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情况下,市场机制调节资源的配置的结果。(“为什么”角度)
  (2)这种经济现象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但任其存在,则不利于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发展,不利于实现共同富裕,必须尽快改变这种状况。(“影响怎么样”角度,一分为二)
  (3)为此首先要靠经济落后地区发挥自身优势,大力发展生产力;还必须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提倡地区间互相支援,特别是东部地区对中西部地区的支援。(“我们应该怎么样行动”角度,从内外因两个角度论证原则)
其他文献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无时不在表达心意、交流情感、传达信息,由此可见口语交际的重要性。现在的低年级小学生,生活内容比以前的孩子丰富多了,接收信息的渠道很多,与人交流时基本上“言之有物”,但缺乏“言之有序”,欠缺良好的交际态度和听说习惯。可见,从小培养孩子的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要使孩子能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和发展。    一、不把口语交际课上成说话课,淡化交际性   “说话”往
期刊
人们常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因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从所阅读的读物里摘录精彩的语句语段便成了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时常用的阅读积蓄方法之一。为了培养学生摘录的良好习惯,使学生“积蓄丰厚”,我们要求学生做读书笔记。那么,如何指导学生在读书笔记本上进行摘录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课内指导,课外运用  叶圣陶先生曾指出:“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
期刊
教师是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的传播者,在教学活动中,党的教育方针能否贯彻,培养目标能否实现,教师起着主导作用。因此,如何提高教师素质,特别是青年教师的素质,以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要求,已成为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十分紧迫的问题。    一、高尚的师德  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首先要树立一个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塑造一个良好的师德形象,要以身立教、为人师表。只有这样,才能有力地感染学生、教育学生,通过自
期刊
学校体育是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体育教学方法的好坏,起着至关重要的制约作用。因此,如何提高小学体育教学质量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小学体育教师要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力求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整个学练过程中来,以求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下面就笔者个人的教学经历来谈谈如何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一、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变主讲为主导,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期刊
据湖北省教育厅透露,四川省汶川县发生强烈地震后,湖北要求,全省各中小学校和幼儿园安排2至4个课时,组织学生进行相关演练,防患于未然,防止因灾疏散时踩踏事故的发生。  据湖北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湖北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指导中小学、幼儿园开展防震自救的知识讲座,组织中小学生和幼儿园教师阅读有关防震自救的信息资料。   (摘自《教育》旬刊2008年第16期)
期刊
在艺术逐渐走入市场的今天,艺术家们都在奋力寻求属于自己的一番天地,找到自己的位置。各种拍卖会、笔会、展览如雨后春笋,琳琅满目。这无疑活跃了市场、丰富了生活,因而也使艺术家空前地活跃了起来,千万人在作画,以水墨作,以水粉作,以油画作;更有甚者用头发作,用脚作,用口作……可谓良方用尽,但我最敬畏的是以汗水作画的艺术家,以汗水创作出来的作品最经得起历史的拷问。以文化为底蕴创作出来的作品是最美的。他们真正
期刊
准备活动是指体育教学中有意识、有目的的各种身体练习,是人体由安静状态过渡到运动状态的一个过程。通过身体的活动来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提高大脑皮层对运动分析、判断的综合能力,以有利于中枢神经对运动器官的有效调节,使动作完成得更加协调、准确,减少失误;通过身体的活动,使运动系统和各器官预热,达到最佳温度,为发挥最大的身体运动能力做好充分的准备。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任务是在有限的时间内,运用各
期刊
一、初中历史课探究性学习的层次  学习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概念的学习,通过概念来了解事物的性质;二是规则的学习,懂得概念与概念之间的联系;三是问题解决的学习,即运用概念和规则来解决实际问题。历史的探究性学习主要是第三层次的学习,其目的是发展运用历史知识考虑现实问题的能力,这是它与一般的知识、技能学习的根本区别。    二、初中历史课程探究性学习的目的  初中历史课探究性学习不是片面的只关心学习过
期刊
在美国2007财政年度,有超过2000个贷款公司,为680万借贷人发放了500亿美元的学生贷款,这些贷款都是由联邦政府提供担保的政府资助性质的贷款。  联邦家庭教育贷款是由政府资助的联邦学生贷款,利率在各种学生贷款中最低,占学生贷款市场的八成份额。该项目旨在通过低息贷款,提升来自中低收入家庭学生接受后中学教育的机会。  在联邦家庭教育贷款项目下,贷款本金由私立贷款人提供,联邦政府为贷款人因借款人拖
期刊
新华社2009年1月4日刊发了温家宝总理近日在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会议上的讲话。讲话题为《百年大计 教育为本》。温家宝在讲话中指出,研究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是本届政府必须着力做好的一件大事。当前,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关键时期,把教育摆在突出位置,既有紧迫性,又有深远意义。    一、规划过程需研究的重大问题    第一,关于义务教育问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