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新课标下的高中英语教学需要转变观念,提高效率。在新课标下怎样走出高中英语教学的误区,使学生成功地从初中英语学习过渡到高中英语学习,尽快适应高中英语学习的特点与方法,掌握高中英语的学习规律,使教师乐于教,学生轻松地学。
关键词:
转变观点 树立 教师观 学生观 评价观 学习观
一、分析原因,查找问题
学生之所以觉得高中英语难学,实际上是因为从初中升到高中后,他们对英语学习还不适应。在初中阶段,教材比较简单,对话丰富有趣,大多数的阅读课文篇幅较短,课堂上有充分的学习时间,不需要课前花时间预习,学生对所学内容也很熟悉,一些简单的词组和句型如would like to do sth.; be busy (in) doing sth.; It takes sb. some time to do sth.等等学生能倒背如流。即使他们不能从语法上解释为什么,他们也能通过模仿进行运用,在考试中得分。但是升入高中之后,情况就不同了。教学内容增多,阅读材料的篇幅较长,课时相对减少;阅读理解的材料往往需要两课时才能结束;再加上词汇量增多,语法较为集中,对写作的要求也提高了,课堂上需要掌握的知识点也比较多。而且,课后自习时间不足,没有计划,无法进行有效地预习和复习。另外,由于教材在内容上没有衔接的,初中用的是人教版,高中是牛津版,这样就在无形增加了学生的负担。从初中到高中学生的心理也是一个质的变化,许多学生不像初中在课堂上那么主动积极,踊跃发言,而变得腼腆和沉默寡言的被动接受。久而久之有些学生养成不善交流的自闭的坏习惯。试问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能学好吗?诸如此类的问题摆在我们教师的面前,这就需要我们采取实际有效的措施,做一些适当的调整和改变。
二、转变观点
1.树立正确的教师观
(1)由昔日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把教师看作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认为教师首要和基本的职能就是将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对于学生来说,教师就是知识的宝库,因此,在学校教学中就产生了“以教师为中心”的现象。然而,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人们的这种看法已经开始改变,“教师在学生的学习经验中渐渐失去了主体的地位。”对此,《学会生存》一书作了精辟的论述:“教师传递知识的职责在减弱,更多地趋向于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外,他将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者,一位帮助学生发现矛盾的人。”因此,现代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指导学生有效地学习,把学生作为中心,围绕学生的特点和需要,以帮助学生不断进步为目的,与学生商讨问题,解决问题。只有民主的教育才能充分发展学生个性,才能释放学生的潜能。教师要重视营造和谐的氛围,把“给学生压力”变为“给学生动力”,由“牵着孩子走”变为“推着孩子走”。美国学者罗伯特·麦瑞克认为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因素有六种:关怀、理解、认同、尊重、友情、信任。教师要在人的潜能向现实素质的生成过程中,充分发挥促进作用,有效地推动学生生动活泼、快乐自由地发展。
(2)由教学的管理者转变为平等的参与者
我国传统教育长期以来形成的师生关系实际上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教师常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容器”,认为他们是接受知识和教育的对象。而新课程提倡树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帮助者、组织者、引导者”的教师观,由师道尊严,居高临下的教师权威向平等融洽的朋友转变。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传统意义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应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3)培养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教和学是一对矛盾,教师和学生作为矛盾双方的代表如何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对完成教学目的至关紧要。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告诉我们,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亲师性”较强。如果他们对某个老师有好感,他们便对这位老师的课感兴趣,也愿意投入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学这门课。反之,如果他们不喜欢某个老师,逆反心理会促使他们不愿学或不学这位老师的课。所以,教师要深入学生,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喜怒哀乐和情绪的变化,时时处处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尊重学生,有的放矢地帮助学生。让教师在学生的眼中不仅是一位可敬的师长,更是他们可亲可近的朋友。当然,这并不是指不能批评他们的缺点。只是要注意批评的方式,不能伤他们的自尊心,不能侮辱他们的人格。从内心让他们感到教师的批评是诚挚的、由衷的爱护和帮助。这样,师生才能关系和谐,感情融洽,学生才能兴趣盎然地进行学习。
2. 树立正确的教材观
不少教师认为教材、计划、大纲就是课程,是既定的和封闭的,其实不然。课程不只是特定知识的载体,而是师生共同探求新知识的过程,是教师、学生和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
新课程启动的同时,英语也换了教材,许多教师都反映教材内容增加了,难度加大了,对新教材的把握难度加大了。这是因为在我国实施单一的课程和单一的教材的时期,教师把教材当成“控制”和“规范”教学的“法定文化”。不少教师把“统编教材”当成“圣经”,盲目遵循其规定的教法,不敢越雷池一步。由此可见,课程改革中,教师教材观的转变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项任务。因为我们知道:在最新理念指导下编写的教材,如果由理念陈旧的教师来授课,就不能体现这种新的理念。
的确,教材的更新会使我们一时难以适应,但是我们应认识到:教材是我国学校教育的主要的,但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教材是服务于教学的材料和工具。因此,教师不应该再是教材忠实的阐述者和传授者,而是根据学生的需要和教学的实际,灵活地、创造性地研究教的内容和方法;不是“带着教材走向学生”,而是“带着学生(或是在师生互动中)走向教材”。
首先,要善于灵活地运用教材。恰如《英语课程标准》中所言,对教材要进行适当的、有科学性地补充和删减,或者替换教学内容和活动,或者扩充教学内容、活动步骤及调整教学顺序等。正如新教材的编者龚亚夫先生所说,“教材上有的并不一定要全部教;教的并不要求全教会;会的并不要求全部考。”
其次,善于以教材为基础,积累课程资源。新教材以单元为单位,以话题为主线,因此,教师完全可以结合话题进行教学资源的积累,并进行加工,从而为更高效地使用教材打下良好的基础。
再次,以教材为载体,加强各学科之间的整合。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交流的工具。学生学习外语最终是为了用语言吸取和处理信息。因此,英语教材具有较强的跨学科的性质。目前,新版的人教版英语教材已突破了日常交际活动的范畴,渗透着其他学科如思想品德、社会、音乐等。具有学科融合特点的教材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满足他们求知的欲望,而且能够引导学生面向社会,了解世界,增强国际意识。因此,教师可以在与其他学科的教师讨论后,再决定课堂教学的内容和方式,以加强各学科之间的融合。
最后,以教材为基础,开发教材。教师和学生要做教材的主人,而不是教材的奴隶。开发教材,是在教师及学生的实践、反思中进行的。教师应积极地激发学生的联想与创新思维,在师生互动中共同开发教材,为更好地利用本教材进行有益的探索。
由此可见,教师只有从原来的教材观中走出来,充分而合理地利用教材,才能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3. 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新课程课堂教学由学科本位转向人的发展本位:“以学科为本”的教育理念过分强调学科知识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完整性,忽略学生的身心特点和社会需求,使人成为知识的奴隶;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强调一切教学活动以人为中心,注重人的个性及差异性,这符合人的全面健康发展和时代发展的需求。
《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形成一定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这就要求高中英语教学要面对每一个学生,注意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态度的变化,采取不同的措施。现在的班级规模一般都比较大,人数多且学习水平参差不齐,而每一个学生对英语的需求不同,在学习成绩的体现上也不同。为了使不同的学生在同一班级中达到基本的目标,教师要组织好课堂的各个环节,要设计好各种活动,进行分层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为此我们要建立更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尊重、欣赏每一个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尊重各种不同类型的学生,以一种分类关心,个别引导,全员帮助的态度来积极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对有严重缺点,有过错失误的学生更要关注;特别注意不要伤害学生的自尊心。随意批评、羞辱、体罚学生等都是有悖于新课程精神和违反教育法规的不当行为。
尊重学生还体现为激励、赞赏学生。抓住合适的机会给学生以诚挚的鼓励,使他们得到努力学习的动力。赞赏不仅仅针对学生学习中的小小进步,更重要的是赞赏每一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专长,赞赏学生对教科书的大胆质疑,赞赏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只有这样,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真正实现学生积极成长,教学效率得到极大提高。
新课程为基础教育打开了一片自由发展,蓬勃向上的新天地,使我们的教学都能开辟出真正体现素质教育思想的新思路。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作为教学的主要阵地,离不开我们的教师带着新思想、新做法去耕耘和创造。
4. 树立正确的评价观
正确的评价观需要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评价立足于教师,以尊重学生为基础。新课程标准对教师来说也是一个崭新的课题,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完成。教师不再是学习中知识与能力的权威,教学任务的完成需要生生互动,也需要师生互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任务在于确定任务,以充满激情的活力感染学生,挖掘学生的潜能,帮助他们如何学,从而有效地引导学生观察、体验、思考、合作,与学生共同讨论,在讨论中渗透教师的指导作用,与学生共同评价。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和热情,存在的问题和学习效果,教师都要做出有效的评价,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学会与人合作,培养创新意识,英语教师应承担的责任。而传统的评价方式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重教师的教,忽视学生思维水平的发展,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英语课程标准提倡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以形成性评价为主。积极有效的评价贯穿于英语教学的全过程,评价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学习态度、行为表现、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以发挥评价对激励和促进学生学习,指导教师改进教学的功能和作用。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每个学生在学校抬起头走路”,这句话包含着深刻内涵,要求教师的评价方式与评价标准要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英语课堂上向学生提问,应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考虑。同时应鼓励全班学生参与,我们教师在平时的备课和课堂教学的用语上,要避免使用一些可能损伤学生自尊心和打击学生自信心的话语,而多使用像“Excellent!(好极了!)”,“Very good!(很好!)”,“Good(好)”,“welldone(不错)”,“Take it easy(别紧张)”,“Failure is the mother of success.”,“One will succeed by correcting mistakes.”,“It doesnt matter, just try it again”(没关系,再来试一下),“I believe you can do it better next time.”(我相信下一次你一定能做得更好)等这类鼓励性的话语,让成绩好的同学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同时让成绩差的同学消除紧张、害怕的情绪,这些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自信,使他们产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同时,评价主体要由单一化向多元化发展,要改变教师包办评价的状况,增加学生自评,互评。对于学习效果,教师应以激励学生更加努力为出发点,从表情和语言中传递信息,指出存在的问题。
5. 培养正确的学习观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实施,美国人本主义教育学家罗杰斯对教师提出了更开放的的要求:“教师必须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促进者。”
自主学习即启发和引导学生从“不会”到“学会”,再到“会学”,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我们再不能满足或裹足于过去“蜡烛”的角色,例如:“教师是蜡烛”的隐喻给教师定位太高,几乎将教师抽象为“圣人”,似乎教师可以解决学生的一切问题。而实际上,教师的能力是十分有限,有时甚至还会限制学生的发展。更何况教师也是自然人,也要重视自己的生活和发展。教师作为促进者的关键在于如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能够观察、探究和研讨,让他们的身心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合作学习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是指以异质小组为基本形式,以小组成员合作性活动为主体,以小组集体成绩为评价依据的一种教学策略体系。合作学习有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使他们相互启发,相互协作,从而实现更高的认知目标。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有利于学生语言实践的活动。首先,我帮助学生建立合作学习小组,将班上的学生按学习成绩从最高至最低排名次,而后将一名成绩较好的学生与两名成绩一般的学生和一名成绩较差的学生安排在一起,组成四人学习小组,四人分别担任主持人(Leader),记录员(Secretary),报告员(Spokesman),检查员(Inspector)的角色。其次,我经常改变他们的排列方式,使之有利于小组合作于交流。第三,确定对各小组学习结果的评价。对于小组合作学习的结果,我多采取个人评估和集体奖励相结合,并以集体奖励为主的方法。第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教给学生一定的协作技巧,如怎样相互表达赞扬、同意、建议和如何进行提问和应答等。
合作学习的形式可依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进行多种变化。我在进行课文教学时①注重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依据课文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总结性的表演;②设置疑点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扩展,通过分组讨论训练学生的思维。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要创设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较为真实的语言环境,并尽可能地多设计一些具有启发性的,能开拓学生思维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总之,新课程改革给我们教师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机遇。尽管《课标》已实施了一年多,鉴于2 1世纪教材的渐进性,我们只能从如何认识新课程标准的角度,努力从思想上向21世纪教材的内涵靠拢。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加强自身修养,不断充实完善自我,以人为本,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一切服务于学生”的意识,努力创建平等、民主、和谐、教学相长的新型师生关系,实现人的个性的充分自由发展。让学生自由活动,自主探索,自我体验,自我感悟,实现自我提升,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保障《课程标准》的实施,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杭宝桐. 中学英语教学法(修订版)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 任晓涛. 许家金语篇理论在英语听力教学的应用 . 外语界,2002,(2).
收稿日期:2011—09—10
作者简介:李保华(1979.01— ) 男 河北省武安市第三中学 一级教师
新课标下的高中英语教学需要转变观念,提高效率。在新课标下怎样走出高中英语教学的误区,使学生成功地从初中英语学习过渡到高中英语学习,尽快适应高中英语学习的特点与方法,掌握高中英语的学习规律,使教师乐于教,学生轻松地学。
关键词:
转变观点 树立 教师观 学生观 评价观 学习观
一、分析原因,查找问题
学生之所以觉得高中英语难学,实际上是因为从初中升到高中后,他们对英语学习还不适应。在初中阶段,教材比较简单,对话丰富有趣,大多数的阅读课文篇幅较短,课堂上有充分的学习时间,不需要课前花时间预习,学生对所学内容也很熟悉,一些简单的词组和句型如would like to do sth.; be busy (in) doing sth.; It takes sb. some time to do sth.等等学生能倒背如流。即使他们不能从语法上解释为什么,他们也能通过模仿进行运用,在考试中得分。但是升入高中之后,情况就不同了。教学内容增多,阅读材料的篇幅较长,课时相对减少;阅读理解的材料往往需要两课时才能结束;再加上词汇量增多,语法较为集中,对写作的要求也提高了,课堂上需要掌握的知识点也比较多。而且,课后自习时间不足,没有计划,无法进行有效地预习和复习。另外,由于教材在内容上没有衔接的,初中用的是人教版,高中是牛津版,这样就在无形增加了学生的负担。从初中到高中学生的心理也是一个质的变化,许多学生不像初中在课堂上那么主动积极,踊跃发言,而变得腼腆和沉默寡言的被动接受。久而久之有些学生养成不善交流的自闭的坏习惯。试问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能学好吗?诸如此类的问题摆在我们教师的面前,这就需要我们采取实际有效的措施,做一些适当的调整和改变。
二、转变观点
1.树立正确的教师观
(1)由昔日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把教师看作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认为教师首要和基本的职能就是将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对于学生来说,教师就是知识的宝库,因此,在学校教学中就产生了“以教师为中心”的现象。然而,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人们的这种看法已经开始改变,“教师在学生的学习经验中渐渐失去了主体的地位。”对此,《学会生存》一书作了精辟的论述:“教师传递知识的职责在减弱,更多地趋向于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外,他将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者,一位帮助学生发现矛盾的人。”因此,现代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指导学生有效地学习,把学生作为中心,围绕学生的特点和需要,以帮助学生不断进步为目的,与学生商讨问题,解决问题。只有民主的教育才能充分发展学生个性,才能释放学生的潜能。教师要重视营造和谐的氛围,把“给学生压力”变为“给学生动力”,由“牵着孩子走”变为“推着孩子走”。美国学者罗伯特·麦瑞克认为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因素有六种:关怀、理解、认同、尊重、友情、信任。教师要在人的潜能向现实素质的生成过程中,充分发挥促进作用,有效地推动学生生动活泼、快乐自由地发展。
(2)由教学的管理者转变为平等的参与者
我国传统教育长期以来形成的师生关系实际上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教师常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容器”,认为他们是接受知识和教育的对象。而新课程提倡树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帮助者、组织者、引导者”的教师观,由师道尊严,居高临下的教师权威向平等融洽的朋友转变。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传统意义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应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3)培养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教和学是一对矛盾,教师和学生作为矛盾双方的代表如何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对完成教学目的至关紧要。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告诉我们,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亲师性”较强。如果他们对某个老师有好感,他们便对这位老师的课感兴趣,也愿意投入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学这门课。反之,如果他们不喜欢某个老师,逆反心理会促使他们不愿学或不学这位老师的课。所以,教师要深入学生,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喜怒哀乐和情绪的变化,时时处处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尊重学生,有的放矢地帮助学生。让教师在学生的眼中不仅是一位可敬的师长,更是他们可亲可近的朋友。当然,这并不是指不能批评他们的缺点。只是要注意批评的方式,不能伤他们的自尊心,不能侮辱他们的人格。从内心让他们感到教师的批评是诚挚的、由衷的爱护和帮助。这样,师生才能关系和谐,感情融洽,学生才能兴趣盎然地进行学习。
2. 树立正确的教材观
不少教师认为教材、计划、大纲就是课程,是既定的和封闭的,其实不然。课程不只是特定知识的载体,而是师生共同探求新知识的过程,是教师、学生和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
新课程启动的同时,英语也换了教材,许多教师都反映教材内容增加了,难度加大了,对新教材的把握难度加大了。这是因为在我国实施单一的课程和单一的教材的时期,教师把教材当成“控制”和“规范”教学的“法定文化”。不少教师把“统编教材”当成“圣经”,盲目遵循其规定的教法,不敢越雷池一步。由此可见,课程改革中,教师教材观的转变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项任务。因为我们知道:在最新理念指导下编写的教材,如果由理念陈旧的教师来授课,就不能体现这种新的理念。
的确,教材的更新会使我们一时难以适应,但是我们应认识到:教材是我国学校教育的主要的,但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教材是服务于教学的材料和工具。因此,教师不应该再是教材忠实的阐述者和传授者,而是根据学生的需要和教学的实际,灵活地、创造性地研究教的内容和方法;不是“带着教材走向学生”,而是“带着学生(或是在师生互动中)走向教材”。
首先,要善于灵活地运用教材。恰如《英语课程标准》中所言,对教材要进行适当的、有科学性地补充和删减,或者替换教学内容和活动,或者扩充教学内容、活动步骤及调整教学顺序等。正如新教材的编者龚亚夫先生所说,“教材上有的并不一定要全部教;教的并不要求全教会;会的并不要求全部考。”
其次,善于以教材为基础,积累课程资源。新教材以单元为单位,以话题为主线,因此,教师完全可以结合话题进行教学资源的积累,并进行加工,从而为更高效地使用教材打下良好的基础。
再次,以教材为载体,加强各学科之间的整合。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交流的工具。学生学习外语最终是为了用语言吸取和处理信息。因此,英语教材具有较强的跨学科的性质。目前,新版的人教版英语教材已突破了日常交际活动的范畴,渗透着其他学科如思想品德、社会、音乐等。具有学科融合特点的教材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满足他们求知的欲望,而且能够引导学生面向社会,了解世界,增强国际意识。因此,教师可以在与其他学科的教师讨论后,再决定课堂教学的内容和方式,以加强各学科之间的融合。
最后,以教材为基础,开发教材。教师和学生要做教材的主人,而不是教材的奴隶。开发教材,是在教师及学生的实践、反思中进行的。教师应积极地激发学生的联想与创新思维,在师生互动中共同开发教材,为更好地利用本教材进行有益的探索。
由此可见,教师只有从原来的教材观中走出来,充分而合理地利用教材,才能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3. 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新课程课堂教学由学科本位转向人的发展本位:“以学科为本”的教育理念过分强调学科知识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完整性,忽略学生的身心特点和社会需求,使人成为知识的奴隶;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强调一切教学活动以人为中心,注重人的个性及差异性,这符合人的全面健康发展和时代发展的需求。
《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形成一定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这就要求高中英语教学要面对每一个学生,注意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态度的变化,采取不同的措施。现在的班级规模一般都比较大,人数多且学习水平参差不齐,而每一个学生对英语的需求不同,在学习成绩的体现上也不同。为了使不同的学生在同一班级中达到基本的目标,教师要组织好课堂的各个环节,要设计好各种活动,进行分层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为此我们要建立更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尊重、欣赏每一个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尊重各种不同类型的学生,以一种分类关心,个别引导,全员帮助的态度来积极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对有严重缺点,有过错失误的学生更要关注;特别注意不要伤害学生的自尊心。随意批评、羞辱、体罚学生等都是有悖于新课程精神和违反教育法规的不当行为。
尊重学生还体现为激励、赞赏学生。抓住合适的机会给学生以诚挚的鼓励,使他们得到努力学习的动力。赞赏不仅仅针对学生学习中的小小进步,更重要的是赞赏每一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专长,赞赏学生对教科书的大胆质疑,赞赏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只有这样,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真正实现学生积极成长,教学效率得到极大提高。
新课程为基础教育打开了一片自由发展,蓬勃向上的新天地,使我们的教学都能开辟出真正体现素质教育思想的新思路。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作为教学的主要阵地,离不开我们的教师带着新思想、新做法去耕耘和创造。
4. 树立正确的评价观
正确的评价观需要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评价立足于教师,以尊重学生为基础。新课程标准对教师来说也是一个崭新的课题,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完成。教师不再是学习中知识与能力的权威,教学任务的完成需要生生互动,也需要师生互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任务在于确定任务,以充满激情的活力感染学生,挖掘学生的潜能,帮助他们如何学,从而有效地引导学生观察、体验、思考、合作,与学生共同讨论,在讨论中渗透教师的指导作用,与学生共同评价。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和热情,存在的问题和学习效果,教师都要做出有效的评价,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学会与人合作,培养创新意识,英语教师应承担的责任。而传统的评价方式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重教师的教,忽视学生思维水平的发展,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英语课程标准提倡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以形成性评价为主。积极有效的评价贯穿于英语教学的全过程,评价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学习态度、行为表现、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以发挥评价对激励和促进学生学习,指导教师改进教学的功能和作用。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每个学生在学校抬起头走路”,这句话包含着深刻内涵,要求教师的评价方式与评价标准要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英语课堂上向学生提问,应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考虑。同时应鼓励全班学生参与,我们教师在平时的备课和课堂教学的用语上,要避免使用一些可能损伤学生自尊心和打击学生自信心的话语,而多使用像“Excellent!(好极了!)”,“Very good!(很好!)”,“Good(好)”,“welldone(不错)”,“Take it easy(别紧张)”,“Failure is the mother of success.”,“One will succeed by correcting mistakes.”,“It doesnt matter, just try it again”(没关系,再来试一下),“I believe you can do it better next time.”(我相信下一次你一定能做得更好)等这类鼓励性的话语,让成绩好的同学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同时让成绩差的同学消除紧张、害怕的情绪,这些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自信,使他们产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同时,评价主体要由单一化向多元化发展,要改变教师包办评价的状况,增加学生自评,互评。对于学习效果,教师应以激励学生更加努力为出发点,从表情和语言中传递信息,指出存在的问题。
5. 培养正确的学习观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实施,美国人本主义教育学家罗杰斯对教师提出了更开放的的要求:“教师必须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促进者。”
自主学习即启发和引导学生从“不会”到“学会”,再到“会学”,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我们再不能满足或裹足于过去“蜡烛”的角色,例如:“教师是蜡烛”的隐喻给教师定位太高,几乎将教师抽象为“圣人”,似乎教师可以解决学生的一切问题。而实际上,教师的能力是十分有限,有时甚至还会限制学生的发展。更何况教师也是自然人,也要重视自己的生活和发展。教师作为促进者的关键在于如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能够观察、探究和研讨,让他们的身心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合作学习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是指以异质小组为基本形式,以小组成员合作性活动为主体,以小组集体成绩为评价依据的一种教学策略体系。合作学习有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使他们相互启发,相互协作,从而实现更高的认知目标。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有利于学生语言实践的活动。首先,我帮助学生建立合作学习小组,将班上的学生按学习成绩从最高至最低排名次,而后将一名成绩较好的学生与两名成绩一般的学生和一名成绩较差的学生安排在一起,组成四人学习小组,四人分别担任主持人(Leader),记录员(Secretary),报告员(Spokesman),检查员(Inspector)的角色。其次,我经常改变他们的排列方式,使之有利于小组合作于交流。第三,确定对各小组学习结果的评价。对于小组合作学习的结果,我多采取个人评估和集体奖励相结合,并以集体奖励为主的方法。第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教给学生一定的协作技巧,如怎样相互表达赞扬、同意、建议和如何进行提问和应答等。
合作学习的形式可依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进行多种变化。我在进行课文教学时①注重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依据课文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总结性的表演;②设置疑点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扩展,通过分组讨论训练学生的思维。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要创设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较为真实的语言环境,并尽可能地多设计一些具有启发性的,能开拓学生思维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总之,新课程改革给我们教师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机遇。尽管《课标》已实施了一年多,鉴于2 1世纪教材的渐进性,我们只能从如何认识新课程标准的角度,努力从思想上向21世纪教材的内涵靠拢。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加强自身修养,不断充实完善自我,以人为本,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一切服务于学生”的意识,努力创建平等、民主、和谐、教学相长的新型师生关系,实现人的个性的充分自由发展。让学生自由活动,自主探索,自我体验,自我感悟,实现自我提升,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保障《课程标准》的实施,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杭宝桐. 中学英语教学法(修订版)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 任晓涛. 许家金语篇理论在英语听力教学的应用 . 外语界,2002,(2).
收稿日期:2011—09—10
作者简介:李保华(1979.01— ) 男 河北省武安市第三中学 一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