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要关注少数学生心理问题的减少,更要关注广大学生一些积极心理品质的增加;随着生命教育的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出现整合与提升的发展趋势;生命教育是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拓展与延伸,我们要建构从心理健康教育到生命教育的模式,既化解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又化解大学生的生命困顿的问题,使大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生命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拓展與延伸
一、问题的提出:心理角度与生命角度
自2004年中央十六号文件颁布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受到高度重视,取得巨大成效。与此同时,一种新的教育思潮——生命教育在一些高校悄然兴起。生命教育是帮助人们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促进人们主动、积极、健康地发展生命,提升生命质量。生命教育的兴起,给我们以启示:面对大学生同一个问题,尤其是严重的问题,例如自杀的问题,我们是从心理的角度还是从生命的角度去分析、关注甚至解决,其过程、方式、效果是有差异的。
1.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再认识:减少与增加
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受教育者良好的心理素质,维护和增进其心理健康,开发其心理潜能,进而促进其全面素质的提高的教育活动。可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只是为了避免或减少大学生心理障碍的发生,更重要的是为了提高广大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他们学会自我心理保健,开发潜能,完善人格,促进全面发展。如果我们把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理解为仅仅是少数心理障碍患者的事,是对心理健康教育价值的曲解。
20世纪80年代末,学者马建青就提出了高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三级功能”思路,即以消除心理障碍为主要内容的初级功能,以维护心理健康为主要内容的中级功能,以促进心理发展为主要内容的高级功能。但目前我们过多地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初级功能的发挥,在实施方式上更多地针对学生心理问题的辅导与干预,较多地关注心理问题的减少。这种“减法”式的心理辅导固然可以帮助部分学生走出心理困境,恢复正常的学习生活,但它忽视了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增加,其结果实际上是将大部分的学生排除在心理健康教育的服务对象之外,缩小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服务对象与工作范围,限制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有的作用[1]。因此,要进一步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不仅仅要关注少数学生心理问题的减少,更要关注广大学生一些积极心理品质的增加,多关注学生的成功与幸福,并为他们的成功与幸福提供指引。这种强调人的价值与人文关怀,以积极心理学为导向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定位与实施方式的新阐释,与生命教育的目标有一致性的一面。
2.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趋势:整合与提升
面对大学生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的心理问题,心理健康教育将如何应对?新世纪的心理健康教育将出现怎样的发展趋势?形式的整合和内容的提升是新时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事实上这种趋势早已得到印证:很多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书籍增加了生命教育的板块。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注入生命教育的内容,这是因为我们除了要解决大学生学业、人际、就业困惑等常见的心理困惑外,更多地要解决大学生面临一些深层意义的生命困惑问题,尽管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对缓解和减少大学生心理问题发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面对严重的人生观、价值观偏差的时候,心理健康教育显得有点无奈。在这种情况下,生命教育这种新的教育模式被提出,实属必然。相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生命教育对生命的珍惜、生命的意义、生命的价值等人生观、价值观探讨得更深、更远,从某种意义上讲,生命教育的融入,对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提升。
二、生命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的拓展与延伸
从哲学的角度看,生命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一脉相承之处,但生命教育走得更远,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拓展与延伸。
1.生命教育可以弥补心理咨询及心理健康教育所持“价值中立”原则的不足。一方面,很多心理问题的根源并不是单纯的“心理”问题,而是自己所持的人生观、价值观所导致的观念冲突或者意义冲突,实际上是生命困顿。因此,单纯的同理化的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教育,实际上并不能找到这些生命困顿的解决出路。另一方面,秉持“价值中立”原则的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教育,由于不能给予来访者或者受教育者以价值引导,往往导致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教育只能解决当下问题而不能“综合治理”,只能治标而不能治本。正因如此,在西方出现弗兰克尔的“意义治疗”等后现代性的心理治疗模式,同时也催生了生命教育的迅速发展。[2]
2.在关注的主题上,生命教育比心理健康教育有更深的内涵。心理健康教育关注的很多主题同时也是生命教育正在关注的主题,如“贫困压力,人际困惑,厌世悲观、漠视生命”等等。面对这些问题,在心理健康教育中,运用的大多是心理学的方法,如共情、渲泄,认知、理情分析等,为学生提供一个出口和若干可能的解决方法。但生命教育显然不是着眼于此,它更重要是探究这些问题所产生的生命问题,如贫困压力引起的有关贫困和生命价值的问题等等。再如自杀和吸毒的问题,同样也是心理健康教育关注的问题,但生命教育对于其涉及到的生命问题的哲学和世界观的讨论更深刻。因此,生命教育要比心理健康教育内涵更深、延伸更远。[3]
3.在关注的内容上看,生命教育涉及了很多心理健康教育未能充分关注的内容。比如死亡教育、生命与社会及环境的关系教育、休闲及养生教育等等。生命教育同时包括了很多生命伦理的问题研究,这些问题对心理健康教育来说似乎很远,仔细分析又似乎很近,在一个融汇贯通的人文教育的大背景下,这些问题都是应该剖析的问题。
三、从心理健康教育到生命教育:跨越与建构
近年来,生命教育逐渐受到一些高校的关注和重视,有的开始实施,这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开始深入到人的精神世界的重要趋势。从心理健康教育到生命教育是一种价值理念的跨越,要实现这种跨越,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将生命意识的缺失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中
法国著名社会学家埃米尔·迪尔凯姆将自杀分成利己性自杀、利他性自杀以及失范型自杀。[4]大学阶段是人格塑造和完善的重要阶段,而且大学生处于高度敏感的青春期阶段,个人的内心世界极其复杂,由于缺少足够的社会经验,对待问题确实容易冲动走极端,尤其是情感、人际、学习、就业等问题上更明显。或者以自杀来回避现实问题,或者以自杀来换取同情,或者以自杀相要挟。故而,大学生自杀呈现明显的利自性特征。与之同时,当代中国依然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社会剧变直接或间接地冲击了大学生的价值观念以及人生态度,产生了一系列失范性的后果。总的来看,大学生自杀主要表现为利己性自杀,却同时也交织着失范性自杀。生命意识的缺失是导致大学生极端行为的一个重要原因。而生命意识的缺失是一种特殊的心理危机,也是一种不可忽视的异常心理现象。但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和课堂中,还没有专列相关的内容。推进大学生生命教育,首先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增加有关生命教育的章节。通过对他们进行正确生命观的教育,进而形成积极的人生观,才能让他们走出自杀的困境。
2.在开好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同时推行生命教育课程
根据现有的实际教学资源与条件,向其它国家与地区学习生命教育课的成功的经验,以选修或者公共课的形式开展生命教育的课程。这些课程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相互呼应,甚至交错,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台湾推出了《生命教育概论》、《生死关怀》等八门生命教育选修课程。生命教育不仅意味着认识人自身的生命,而且还要认识自然生命、他人生命、社会生命乃至宇宙生命,所涉及的范围比较广阔。我们可以组织各个专业的专家强将,组成专门的生命教育团队,推行生命教育课程。
3.打造一支既有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水平又有生命教育意识的队伍
面临当代大学生日趋严重的心理困顿和生命困顿问题,我们既要从心理的角度去解决,更要从生命的角度去探讨,既要深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更要全面推行生命教育,当务之急是要建立一支既有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水平又有生命教育意识的队伍,使他们在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的时候,给予大学生极大的人文关怀、生命关照,让大学生们活出生命的意蕴,绽放生命的光彩。
4.借鉴彼此有效方法,加强二者的融入与提高
生命教育是触及心灵的教育,常用的方法就是体验式教学方法,通过戏剧、角色扮演、模拟情景等各种方式的体验活动,让学生直接参与表演、分别感受“真实情境”中人物的各种情绪,体会其中的喜、怒、哀、乐,然后进行彼此分享。在有实际体验的背景下,个人才能更理解别人的需求和处境,进而学会体谅别人,学会与人共处。例如:开展心理素质拓展活动,模拟盲人的生活,体验盲人活动的艰辛,可以增加对盲人的敬佩与关爱。类似这种体验式的教学方法实际上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些技术和方法以及案例在生命教育上的运用,我们还可以将心理咨询中的团体辅导拓展为生命辅导,并仿照心理咨询中的个案咨询开设以生命教育为主要理念的心灵治疗或者生命辅导。
四、结语
从目前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机制来说,因为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教育已经在各高校占有了一席之地,而且被重视的程度都已经相当高,而生命教育则还在呼吁和尝试之中,因此,将生命教育内容融入心理健康教育中,以生命教育理念来提升和转型现有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条比较适合和实用的路径。
参考文献
[1]庞红卫.积极心理学导向—美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新趋势[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9,2.
[2]汪丽华.从心理重建到生命提升—灾后心理重建與生命教育的实践与反思[J].思想理论教育,2009,10.
[3]毛丹,颜俊学.论心理健康教育与生命教育[J].当代经济,2008,12.
[4][法]迪尔凯姆,冯韵文译.自杀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225.
本文系湖北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项目编号2009A029)“大学生生命教育课程建设研究” 阶段性成果和湖北2011年度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一般课题(项目编号2011jyty143)“中长期改革背景下大学生生命教育研究”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李道友(1968—),湖北安陆人,孝感学院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与生命教育。
【关键词】生命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拓展與延伸
一、问题的提出:心理角度与生命角度
自2004年中央十六号文件颁布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受到高度重视,取得巨大成效。与此同时,一种新的教育思潮——生命教育在一些高校悄然兴起。生命教育是帮助人们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促进人们主动、积极、健康地发展生命,提升生命质量。生命教育的兴起,给我们以启示:面对大学生同一个问题,尤其是严重的问题,例如自杀的问题,我们是从心理的角度还是从生命的角度去分析、关注甚至解决,其过程、方式、效果是有差异的。
1.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再认识:减少与增加
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受教育者良好的心理素质,维护和增进其心理健康,开发其心理潜能,进而促进其全面素质的提高的教育活动。可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只是为了避免或减少大学生心理障碍的发生,更重要的是为了提高广大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他们学会自我心理保健,开发潜能,完善人格,促进全面发展。如果我们把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理解为仅仅是少数心理障碍患者的事,是对心理健康教育价值的曲解。
20世纪80年代末,学者马建青就提出了高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三级功能”思路,即以消除心理障碍为主要内容的初级功能,以维护心理健康为主要内容的中级功能,以促进心理发展为主要内容的高级功能。但目前我们过多地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初级功能的发挥,在实施方式上更多地针对学生心理问题的辅导与干预,较多地关注心理问题的减少。这种“减法”式的心理辅导固然可以帮助部分学生走出心理困境,恢复正常的学习生活,但它忽视了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增加,其结果实际上是将大部分的学生排除在心理健康教育的服务对象之外,缩小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服务对象与工作范围,限制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有的作用[1]。因此,要进一步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不仅仅要关注少数学生心理问题的减少,更要关注广大学生一些积极心理品质的增加,多关注学生的成功与幸福,并为他们的成功与幸福提供指引。这种强调人的价值与人文关怀,以积极心理学为导向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定位与实施方式的新阐释,与生命教育的目标有一致性的一面。
2.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趋势:整合与提升
面对大学生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的心理问题,心理健康教育将如何应对?新世纪的心理健康教育将出现怎样的发展趋势?形式的整合和内容的提升是新时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事实上这种趋势早已得到印证:很多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书籍增加了生命教育的板块。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注入生命教育的内容,这是因为我们除了要解决大学生学业、人际、就业困惑等常见的心理困惑外,更多地要解决大学生面临一些深层意义的生命困惑问题,尽管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对缓解和减少大学生心理问题发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面对严重的人生观、价值观偏差的时候,心理健康教育显得有点无奈。在这种情况下,生命教育这种新的教育模式被提出,实属必然。相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生命教育对生命的珍惜、生命的意义、生命的价值等人生观、价值观探讨得更深、更远,从某种意义上讲,生命教育的融入,对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提升。
二、生命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的拓展与延伸
从哲学的角度看,生命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一脉相承之处,但生命教育走得更远,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拓展与延伸。
1.生命教育可以弥补心理咨询及心理健康教育所持“价值中立”原则的不足。一方面,很多心理问题的根源并不是单纯的“心理”问题,而是自己所持的人生观、价值观所导致的观念冲突或者意义冲突,实际上是生命困顿。因此,单纯的同理化的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教育,实际上并不能找到这些生命困顿的解决出路。另一方面,秉持“价值中立”原则的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教育,由于不能给予来访者或者受教育者以价值引导,往往导致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教育只能解决当下问题而不能“综合治理”,只能治标而不能治本。正因如此,在西方出现弗兰克尔的“意义治疗”等后现代性的心理治疗模式,同时也催生了生命教育的迅速发展。[2]
2.在关注的主题上,生命教育比心理健康教育有更深的内涵。心理健康教育关注的很多主题同时也是生命教育正在关注的主题,如“贫困压力,人际困惑,厌世悲观、漠视生命”等等。面对这些问题,在心理健康教育中,运用的大多是心理学的方法,如共情、渲泄,认知、理情分析等,为学生提供一个出口和若干可能的解决方法。但生命教育显然不是着眼于此,它更重要是探究这些问题所产生的生命问题,如贫困压力引起的有关贫困和生命价值的问题等等。再如自杀和吸毒的问题,同样也是心理健康教育关注的问题,但生命教育对于其涉及到的生命问题的哲学和世界观的讨论更深刻。因此,生命教育要比心理健康教育内涵更深、延伸更远。[3]
3.在关注的内容上看,生命教育涉及了很多心理健康教育未能充分关注的内容。比如死亡教育、生命与社会及环境的关系教育、休闲及养生教育等等。生命教育同时包括了很多生命伦理的问题研究,这些问题对心理健康教育来说似乎很远,仔细分析又似乎很近,在一个融汇贯通的人文教育的大背景下,这些问题都是应该剖析的问题。
三、从心理健康教育到生命教育:跨越与建构
近年来,生命教育逐渐受到一些高校的关注和重视,有的开始实施,这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开始深入到人的精神世界的重要趋势。从心理健康教育到生命教育是一种价值理念的跨越,要实现这种跨越,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将生命意识的缺失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中
法国著名社会学家埃米尔·迪尔凯姆将自杀分成利己性自杀、利他性自杀以及失范型自杀。[4]大学阶段是人格塑造和完善的重要阶段,而且大学生处于高度敏感的青春期阶段,个人的内心世界极其复杂,由于缺少足够的社会经验,对待问题确实容易冲动走极端,尤其是情感、人际、学习、就业等问题上更明显。或者以自杀来回避现实问题,或者以自杀来换取同情,或者以自杀相要挟。故而,大学生自杀呈现明显的利自性特征。与之同时,当代中国依然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社会剧变直接或间接地冲击了大学生的价值观念以及人生态度,产生了一系列失范性的后果。总的来看,大学生自杀主要表现为利己性自杀,却同时也交织着失范性自杀。生命意识的缺失是导致大学生极端行为的一个重要原因。而生命意识的缺失是一种特殊的心理危机,也是一种不可忽视的异常心理现象。但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和课堂中,还没有专列相关的内容。推进大学生生命教育,首先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增加有关生命教育的章节。通过对他们进行正确生命观的教育,进而形成积极的人生观,才能让他们走出自杀的困境。
2.在开好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同时推行生命教育课程
根据现有的实际教学资源与条件,向其它国家与地区学习生命教育课的成功的经验,以选修或者公共课的形式开展生命教育的课程。这些课程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相互呼应,甚至交错,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台湾推出了《生命教育概论》、《生死关怀》等八门生命教育选修课程。生命教育不仅意味着认识人自身的生命,而且还要认识自然生命、他人生命、社会生命乃至宇宙生命,所涉及的范围比较广阔。我们可以组织各个专业的专家强将,组成专门的生命教育团队,推行生命教育课程。
3.打造一支既有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水平又有生命教育意识的队伍
面临当代大学生日趋严重的心理困顿和生命困顿问题,我们既要从心理的角度去解决,更要从生命的角度去探讨,既要深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更要全面推行生命教育,当务之急是要建立一支既有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水平又有生命教育意识的队伍,使他们在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的时候,给予大学生极大的人文关怀、生命关照,让大学生们活出生命的意蕴,绽放生命的光彩。
4.借鉴彼此有效方法,加强二者的融入与提高
生命教育是触及心灵的教育,常用的方法就是体验式教学方法,通过戏剧、角色扮演、模拟情景等各种方式的体验活动,让学生直接参与表演、分别感受“真实情境”中人物的各种情绪,体会其中的喜、怒、哀、乐,然后进行彼此分享。在有实际体验的背景下,个人才能更理解别人的需求和处境,进而学会体谅别人,学会与人共处。例如:开展心理素质拓展活动,模拟盲人的生活,体验盲人活动的艰辛,可以增加对盲人的敬佩与关爱。类似这种体验式的教学方法实际上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些技术和方法以及案例在生命教育上的运用,我们还可以将心理咨询中的团体辅导拓展为生命辅导,并仿照心理咨询中的个案咨询开设以生命教育为主要理念的心灵治疗或者生命辅导。
四、结语
从目前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机制来说,因为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教育已经在各高校占有了一席之地,而且被重视的程度都已经相当高,而生命教育则还在呼吁和尝试之中,因此,将生命教育内容融入心理健康教育中,以生命教育理念来提升和转型现有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条比较适合和实用的路径。
参考文献
[1]庞红卫.积极心理学导向—美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新趋势[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9,2.
[2]汪丽华.从心理重建到生命提升—灾后心理重建與生命教育的实践与反思[J].思想理论教育,2009,10.
[3]毛丹,颜俊学.论心理健康教育与生命教育[J].当代经济,2008,12.
[4][法]迪尔凯姆,冯韵文译.自杀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225.
本文系湖北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项目编号2009A029)“大学生生命教育课程建设研究” 阶段性成果和湖北2011年度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一般课题(项目编号2011jyty143)“中长期改革背景下大学生生命教育研究”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李道友(1968—),湖北安陆人,孝感学院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与生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