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语文课本中有大量的插图,这些插图有的展示了课文的全部;有的揭示事物的发展过程;有的是对重难点的注释;还有的体现课文的内在特点。插图已成为小学课本的有机组成部分,与课文浑然一体,相互印证。教学中教师若能充分利用“图文结合、图文互补”这一优势,让视觉上形象的“图”和抽象的“文”并茂起来,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发展多种能力,起到学生认知桥梁的作用。但作为教材的一部分——课文插图,却经常被一些老师忽视。这就无形中造成了教学资源的浪费。如何有效利用插图,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利用课文插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老师”。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产生一种积极的倾向,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因素,如果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就会释放出巨大的学习潜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通过恰当的教学形式,教学手段和教学艺术。利用课文插图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一定的作用。
二、利用课文插图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爱因斯坦也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的源泉。”插图不仅是课文的说明,而且可以拓展儿童的想象,培养儿童的美感。在教学课文时,还应该图文结合,驰骋想象,启发学生的创造思维,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在教学《小小的船》时,在课的开头,老师出示课文里的月亮图片。
师:同学们,您们看看,这是一张月亮的图片。你们仔细观察,发挥想象,这张图片上的月亮像什么?大胆的想想看。开动你们的小脑筋,看谁想得最多!
生:我觉得像小船,它的两头是尖尖的。
生1:像香蕉。
生2:像镰刀,弯弯的。
生3:……
师:要是给它涂上颜色,你会涂什么色?为什么?
生1:我会涂金黄色,像太阳一样的颜色,暖暖的。
生2:我会涂蓝色,像天空像大海一样的蓝。
师:你们想得真好!……
教师把知识学习、激发想象融汇在一起,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丽,从而达到“快快乐乐学语文”的目的。
三、利用课文插图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人对事物的认识是从感知开始的,审美亦然。因此审美能力的培养,首先要使学生具备对美的事物及其属性的感知能力。罗丹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插图不仅是课文内容的说明,而且可以拓展儿童的想象,培养儿童的审美能力。在教学课文时,应该图文结合,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游园不值》这首诗配有一幅插图,画面上有柴门、游者、红杏、柳树等,集中表现了诗歌后三句的内容。画面简洁,意境深远,特别是那株探出墙头的粉绿色桃花,开的是那么鲜艳,那样旺盛,令人眼前一亮,更增添了画面中春天的生机和活力,使人感受到满园灿烂的春色。插图描绘了这样美丽的景象,营造了美的教学氛围,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陶冶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春天的思想感情。
《瀑布》中的插图和课文对应,主题是瀑布,像一道白银,从高山峡谷间飞泻而下,像珍珠撒落,如烟,如雾,如尘……衬托的景物有青山、溪水、绿树等。画面表现了瀑布的壮观、美丽,学生从这样的画面领略到了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四、利用课文插图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图文并茂的情境插画,有助于帮助学生进行口语交际。图画表现的是事情发展过程中某一瞬间的情境,它通过线条、色彩和构图展示给学生一定的情境,小学课本中的图片,构图精美、色彩鲜艳、情境典型。这些图画有些是单幅图画,有些是连环图画。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图画的瞬间,产生联想,向前推理,推出事情发展的原因、过程、结果,这样学生在观察图画的过程中,看、想结合,想像人物的语言、动作、态度、表情,结合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再现图画中的情境。因此,教学时,引导学生认真仔细地观察图画,展开想像,再现图中的情境,提高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
《狐假虎威》一课的插图里描绘了这样的一个画面:狐狸神气活现,摇头摆尾,而老虎跟在后面半信半疑。野猪、猴子、小鹿、兔子等小动物吓得撒腿就跑。教师让学生仔细观察插图的同时边说:“同学们很喜欢小动物吧,今天我很想请同学们看图讲故事,看谁编的故事最动听?”接下来的时间让学生自己编故事,可以先跟同桌的同学说,也可以跟小组的同学说,最后可以推选两三个说得好的同学在班上说,全班进行交流,达到再现课文内容的目的。这样,在教学中遵循了学生认知的特点和规律,运用了形象、直观的插图,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口语交际的能力。
五、利用课文插图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课文插图不经意中觉得它是为了点缀课文,是文章的装饰,其实它都是根据课文内容精心编排设计的。有的课文单单看图不能“悟”出其中的道理,或单单读读课文也不能理解其中的难点。教师必须把看图和学文结合起来,才能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趙州桥》中对赵州桥的描写花了很多笔墨,用一连串的数据写出它的雄伟,并用了排比句写了桥上所刻画的龙,体现了它的美观,内容形象具体。但对于“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平时,河水从大桥洞流过,发大水的时候,河水还可以从四个小桥洞流过。”这样的描写,在学生看来还是比较抽象的。通过课文的插图,再通过教师的讲解,把它们两者联系起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加深了,并在脑海中形成了一个总体的形象。
《锡林郭勒大草原》一课中对草原的描写不仅仅表现在它的广阔,还体现在其自然景观的无雕琢,蓝天白云,绿色草原上盛开的各色野花,牧民们悠闲自在的骑着马,组成了一幅色彩艳丽的图画,通过指导学生看插图, 并和课文内容结合起来,使学生觉得这个草原更加的美。
在语文教学中,充分运用课文插图,把握住教材的重难点,引导学生善于学习、乐于学习,让学生从插图中去欣赏美,鉴别美。只有充分认识和把握并协调好两者之间的关系,才能发挥插图的桥梁作用。
一、利用课文插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老师”。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产生一种积极的倾向,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因素,如果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就会释放出巨大的学习潜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通过恰当的教学形式,教学手段和教学艺术。利用课文插图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一定的作用。
二、利用课文插图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爱因斯坦也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的源泉。”插图不仅是课文的说明,而且可以拓展儿童的想象,培养儿童的美感。在教学课文时,还应该图文结合,驰骋想象,启发学生的创造思维,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在教学《小小的船》时,在课的开头,老师出示课文里的月亮图片。
师:同学们,您们看看,这是一张月亮的图片。你们仔细观察,发挥想象,这张图片上的月亮像什么?大胆的想想看。开动你们的小脑筋,看谁想得最多!
生:我觉得像小船,它的两头是尖尖的。
生1:像香蕉。
生2:像镰刀,弯弯的。
生3:……
师:要是给它涂上颜色,你会涂什么色?为什么?
生1:我会涂金黄色,像太阳一样的颜色,暖暖的。
生2:我会涂蓝色,像天空像大海一样的蓝。
师:你们想得真好!……
教师把知识学习、激发想象融汇在一起,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丽,从而达到“快快乐乐学语文”的目的。
三、利用课文插图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人对事物的认识是从感知开始的,审美亦然。因此审美能力的培养,首先要使学生具备对美的事物及其属性的感知能力。罗丹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插图不仅是课文内容的说明,而且可以拓展儿童的想象,培养儿童的审美能力。在教学课文时,应该图文结合,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游园不值》这首诗配有一幅插图,画面上有柴门、游者、红杏、柳树等,集中表现了诗歌后三句的内容。画面简洁,意境深远,特别是那株探出墙头的粉绿色桃花,开的是那么鲜艳,那样旺盛,令人眼前一亮,更增添了画面中春天的生机和活力,使人感受到满园灿烂的春色。插图描绘了这样美丽的景象,营造了美的教学氛围,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陶冶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春天的思想感情。
《瀑布》中的插图和课文对应,主题是瀑布,像一道白银,从高山峡谷间飞泻而下,像珍珠撒落,如烟,如雾,如尘……衬托的景物有青山、溪水、绿树等。画面表现了瀑布的壮观、美丽,学生从这样的画面领略到了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四、利用课文插图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图文并茂的情境插画,有助于帮助学生进行口语交际。图画表现的是事情发展过程中某一瞬间的情境,它通过线条、色彩和构图展示给学生一定的情境,小学课本中的图片,构图精美、色彩鲜艳、情境典型。这些图画有些是单幅图画,有些是连环图画。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图画的瞬间,产生联想,向前推理,推出事情发展的原因、过程、结果,这样学生在观察图画的过程中,看、想结合,想像人物的语言、动作、态度、表情,结合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再现图画中的情境。因此,教学时,引导学生认真仔细地观察图画,展开想像,再现图中的情境,提高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
《狐假虎威》一课的插图里描绘了这样的一个画面:狐狸神气活现,摇头摆尾,而老虎跟在后面半信半疑。野猪、猴子、小鹿、兔子等小动物吓得撒腿就跑。教师让学生仔细观察插图的同时边说:“同学们很喜欢小动物吧,今天我很想请同学们看图讲故事,看谁编的故事最动听?”接下来的时间让学生自己编故事,可以先跟同桌的同学说,也可以跟小组的同学说,最后可以推选两三个说得好的同学在班上说,全班进行交流,达到再现课文内容的目的。这样,在教学中遵循了学生认知的特点和规律,运用了形象、直观的插图,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口语交际的能力。
五、利用课文插图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课文插图不经意中觉得它是为了点缀课文,是文章的装饰,其实它都是根据课文内容精心编排设计的。有的课文单单看图不能“悟”出其中的道理,或单单读读课文也不能理解其中的难点。教师必须把看图和学文结合起来,才能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趙州桥》中对赵州桥的描写花了很多笔墨,用一连串的数据写出它的雄伟,并用了排比句写了桥上所刻画的龙,体现了它的美观,内容形象具体。但对于“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平时,河水从大桥洞流过,发大水的时候,河水还可以从四个小桥洞流过。”这样的描写,在学生看来还是比较抽象的。通过课文的插图,再通过教师的讲解,把它们两者联系起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加深了,并在脑海中形成了一个总体的形象。
《锡林郭勒大草原》一课中对草原的描写不仅仅表现在它的广阔,还体现在其自然景观的无雕琢,蓝天白云,绿色草原上盛开的各色野花,牧民们悠闲自在的骑着马,组成了一幅色彩艳丽的图画,通过指导学生看插图, 并和课文内容结合起来,使学生觉得这个草原更加的美。
在语文教学中,充分运用课文插图,把握住教材的重难点,引导学生善于学习、乐于学习,让学生从插图中去欣赏美,鉴别美。只有充分认识和把握并协调好两者之间的关系,才能发挥插图的桥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