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生作文“画面感”缺失问题

来源 :俪人·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olcool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文“画面感”是指运用准确、生动、形象文字使描述的人、景、事立体呈现,同时带给读者所思、所感的一种写作效果。初中阶段,作文体裁宽泛,记叙、说明、议论都划属于考试范围,内容多样性有利于多角度进行研究,同时在初中阶段,个人写作正进入一个新的层次,有价值的教学理念提出也更利于学生本身发展。本文立足于“画面感”缺失现象,探讨其产生的原因及解决对策。
  【关键词】初中生作文 “画面感”缺失 成因及对策
  作文是语文学科教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常有人言“得作文者得天下”,是因为在语文试卷中,作文的分数占了大部分。作文覆盖范围极广,一篇几百字的文章能够完整考查一个人的词汇掌握程度、阅读理解水平以及造句组词能力。作文以其极其重要的地位赢得了诸多教育工作者的关注。作文的研究,大多数学者把重点都放在文采、形式、选材上,对作文“画面感”研究非常少,作文“画面感”也就是作文生动性的问题,通过对当前作文“画面感”缺失的现状的分析,得出作文“画面感”缺失的原因,提出一些有效的指导策略,有利于提高学生写作兴趣,同时也能促进学生愉悦写作。
  一、“画面感”
  “画面感”一词近年来多流行于微博,词典中并没有收录该词。“画面感”一词中的“感”可以直译为“感觉”,在《当代汉语词典》中,“感觉”释义:“①客观事物的个别特性在人脑中引起的反应。感觉是最简单的心理过程,是形成各种复杂心理过程的基础。②发生某种感觉③认为 ”1。邹小千在其文章中曾这么定义“画面感”:“是指记人叙事、议论抒情时,用形象生动的文字,立体呈现细节、情感与事件,使人物栩栩如生,呼之欲出,事情犹在眼前发生,真实生动。”2而冯彦认为:“无论是写作议论文或是记叙文、散文,都要做到:议论文可以运用修辞手法等手段具象化地说理, 记叙文和散文的记人叙 事、抒情议论要用形象生动的文字写出人物和事件,使之如见其人,如闻其声。”3
  综上,本文中“画面感”就是指“运用准确、生动、形象文字使描述的人、景、事立体呈现,同时带给读者所思、所感的一種写作效果”。
  二、初中生作文“画面感”缺失表现
  初中生作文“画面感”缺失问题体现在三个方面:人物勾画缺少质感、景物描绘单调生硬和叙事讲述乏味无趣。
  (一)人物勾画缺少质感
  一是不能形象表述人物自身特点,只做客观陈述;二是修辞手段使用过分,超出人物自身特点的限度;三是人物动作描写呆板老套,缺乏生气。
  (1)我的妈妈是一个40多岁的中年妇女,有一头乌黑亮丽的头发和一双明亮的眼睛。我的爸爸有1米78,但是体重只有130斤,看起来特别的瘦。
  (2)我一看手机,离上课只有15分钟了。我从床上爬起来,跑到客厅,顾不上刷牙洗脸,拿起书包就出门。
  例(1)提到了妈妈的突出特点是“头发”和“眼睛”,但是却没有限定头发的长度和眼睛明亮的程度,可以改为“乌黑亮丽的披肩长发和一双闪耀着宝石光泽的眼睛”;在描写爸爸的身材的时候只写出了爸爸的身高和体重,用数据展示爸爸的瘦削身材,为了更好地、直观地表现爸爸的形象,可以在句末用上比喻句“远远看去,就像一根立着的筷子”。例(2)中讲述的是上学快迟到的情况,是紧急情况,而句段中的“爬”“拿”不能很好地体现前句中快迟到了的紧张气氛,可改为“跳”和“抓”,句子变为“从床上跳起来”和“抓起书包就出门”。
  (二)景物描绘单调生硬
  具体表现为两点:一是修辞匮乏或者不准确;二是语言西化。
  (1)今天学校组织大家去动物园春游。动物园的景色美丽极了……草地上开着一朵朵美丽的野花……猴山里的几只小猴子穿着美丽的衣服……这真是一次美丽春天里的美丽旅行。
  (2)从我正站着的这个地方,可以看到整个湖面正处在一片宁静之中,偶尔有拿着手电的几个人缓缓经过湖边,笼罩着这一片祥和安静土地的月光,还没有被我的注视所打扰。远离城市的喧嚣,一份属于这里独有的宁静,我的心毫无预警地被打动了。
  例(1)中形容词“美丽”反复出现,可以把“美丽的野花”改为“鲜艳俏丽的野花”,“美丽的衣服”改为“有趣合身的衣服”,最后一句直接改为“这真是一次令人难忘的春天之旅”。例(2)属于语言西化现象,句子长度延长,且不符合汉语语法结构,根据文意改为“我望向湖面,湖面是那么得宁静,偶尔有几个人拿着手电从湖边经过。月光静静地笼罩着安静祥和的土地,她丝毫没有注意到我正在偷偷地看她。”
  (三)叙事讲述乏味无趣
  记叙的画面感通常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素材,二是过程。在叙事描写上,,具体来说可分为两点:一是所用素材毫无新意,二是描写过程流于表面,疏于细节。
  1.素材
  学生写作素材缺乏,直接导致大部分的学生套用别人的素材或者遇到同类型的题目就反复写同一个素材。例如写命题作文“一件难忘的事”“我敬佩的一个人”“温暖”这几篇作文中,学生往往都会用一个素材,那就是“自己在学校没有带雨伞,放学的时候下大雨了,在某同学的帮助下,一起回了家。虽然衣服还是淋湿了,但是,我得到了一个好朋友。”
  2.过程
  (1)我首先拿来一块抹布,放到盆子里浸湿。然后就开始擦玻璃。我首先把低处的玻璃擦干净了,然后拿来凳子,爬上凳子去擦上面玻璃。我把每一扇玻璃都擦得亮堂堂的,心里很高兴,想着妈妈回来肯定会表扬我。
  这一段描写存在两个问题,一是用词重复不准确,二是细节不全。文段中反复出现“拿”,“拿”这个词语并不准确。擦玻璃看似一个简单的家务活,但回想一下就会发现,中间还包含着很多细节,比如用什么水洗抹布,用什么样的方式擦玻璃最省力,大概多久换一盆清水,这些细节都是值得推敲的。
  三、作文“画面感”缺失原因
  (一)重阅读仿写,轻创新想象   目前很多教师把作文教学目的建筑“功利”之上。在考前往往押题、发放范文,甚至要求学生背诵读范文,有意无意地引导学生“借鉴”写他人的文章,为了得高分千方百计。中学作文教学往往忽略了初中学生个性的培养和训练,以为学生的自主写作不重要,因此缺乏应有地重视。还有部分老师在作文指导中,指导得过繁过细。甚至替学生考虑好了开头如何写,中间如何写,结尾如何写,甚至连选词用语都给学生考虑好了。久而久之,学生写作的时候懒得动脑筋,只需要按照语文老师给的模式,就能写出符合考试要求的作文。
  (二)重词汇量增长,轻词语使用
  优词佳句对于一篇文章的重要性,不可否认,好的词语能够让文章增色不少,是值得提倡的。很多教师传授学生词组,却并未让学生领会到词组本身的意思和使用的情境,所以才会闹出“警察叔叔倾巢出动追击逃犯”的笑话。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常常会对课文中的好词进行强调,让学生抄记,提醒他们在以后的作文也可以使用,但是却忽略了文体的限制。比如鲁迅文章中的词大多带有时代的印记,很多词现在已经用得很少了,基本已经淘汰了;并且他的文章大多带有批判的情绪,使用的词语多数意味都是比较深沉的,如果不加思索的使用就容易导致文风“变化多端”,反而让文章变得“四不像”。
  然而一味追求词汇量的增长,却不对所学的词语进行使用分类,很多学生便习惯写作时想起哪个词就写哪个词,便闹出一个又一个的语病笑话。我不止一次看到学生作文中某一句话中突然蹦出一个非常少见且精妙的词语,然后后面又继续趋于平淡,这种情况不仅不能给读者一种美的感受反而暴露了创作者本身能力的不足。
  四、解决对策
  (一)、“触碰式”动词方向感知
  初中阶段使用到的动词大多是简单的单音节动词,并且数量不多,这就为体会动作动词方向性提供了可能。比如“蹦”“跳”“顶”“挂”明显带有向上的意味,“沉”“倒”“跌”“滴”则在心理上呈现向下的意味,“冲”“爬”“扔”“扑”则呈现向前的样子,“撤”“缩”“退”典型的后向。那么,在日常习作中学生容易犯什么样的动词使用错误呢?学生常常出现的问题就是动词单一,反复使用老旧的动词。比如“画面感”在人物描写中缺失的具体体现一节中曾举例:“我一看手机,离上课只有15分鐘了。我从床上爬起来,跑到客厅,顾不上刷牙洗脸,拿起书包就出门。”这一段描写在很多学生作文中会看到,并且从他的描述中并没有体会到丝毫快迟到了的紧张。以这个片段为例,试论怎么修改。
  (1)我一看手机,离上课只有15分钟了。
  这一句当中的动词只有“看”,而看这个词本身是没有凸显的方向感,那么要体现紧急性则必须加个凸显动作的动词,这个时候最好添加一个“抓”,句子变成“我抓起手机一看,离上课只有15分钟了”。“抓”体现了事物由四周向中心聚拢的一个心理过程,这一点和心脏猛地一收缩类似,所以多用在紧张气氛的环境中。
  (2)我从床上爬起来,跑到客厅,顾不上刷牙洗脸,拿起书包就出门。
  这一句话中运用到了“爬”“跑”“拿”,这三个动词经常出现在口语或者书面语当中,文中这一系列动作是连贯的并且在紧急的情况下发生,而这三个词本身并没有情况紧迫的意味,在文中快迟到的情况下,用“跳”“奔”“拽”分别替换“爬”“跑”“拿”,则句子变为“我从床上跳起来,奔到客厅,顾不上刷牙洗脸,拽起书包就出门”。
  (二)、“五觉式”素材感知
  写作材料要做到真实可靠就必须在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上给予人以实感享受。
  1.视觉
  文章是一种媒介,把创作人的所见传递给读者,读者获取的多少一方面来自于读者自身的经验,而另一方面则是创作人本身的创作。作为一名学生应该有意识的运用自己的“视觉”去感知素材,这里所谈到的“视觉”是狭隘的,是指在写作前对素材的回顾,把所写之事在脑子里发生一遍。
  很多学生写作都是提笔就写,写到哪算到哪。这样做的坏处就是要么走进了思维的“死胡同”,要么不知不觉套用别人的写作模式。因此在写作之前好好地回顾下所写的叙事全过程,更能帮助我们找到不一样的写作点。
  2.听觉
  一篇好的文章展示的画面绝不是平面的而是立体的,这种立体便少不了声音。这种声音也是通过文字来传递的,并不等同于拟声词。比如作文写全家一起看焰火,那肯定会写到焰火的“呲呲”声;比如写看海,那必然要写到海浪翻滚时的声音。李白在《早发白帝城》中有一句“两岸猿声啼不尽,轻舟已过万重山”,写道自己坐船顺流而下的时候除了写写眼睛所见的美景,还写到了猿猴的啼叫,画面一下子就立体起来。因此学生自主写作还要“听觉”一下素材中有无声音的相伴。
  3.嗅觉
  在学生习作中提到气味的时候,一定是和描写的主体有极大的关联。比如“菜还没出锅的时候,就已经闻到了一股浓浓的肉香”,但是很多时候只是提到了这个味道是什么,却不能够准确的把味道细化一下,比如“肉香”,到底类似于哪种肉类的香味,这种香味给予你什么样的联想。
  4.味觉
  这个感受在写作中出现得很少,它和嗅觉一样,应该把这种味道给予自身的感受描述清楚。
  5.触觉
  运用文字把触觉精准的传递给读者更能营造“身临其境”之感。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中对起风时荷花形态的描绘,让读者放佛触碰到了夜色中微凉的风。因此触觉的描绘有两点值得注意,第一是通过对物状态的描写让读者身临其中,比如“雪花漫天飞舞飘飘洒洒落了下来,偶尔有一块落到了窗台上,一下子消失不见只剩下一个指头大小的水渍”,这个细致的描绘就让人感到温度真的降下来了;第二则是通过创作人把自己感知事物的感觉表达出来,比如“泡过水的腐竹慢慢地软了下来,摸起来像女孩子的手”。
  作文能力的提高,除了依靠教师本身精湛的教学技巧,更重要的是学生本身有所想、有所写。教师应该充当一个引导者,引导学生去发散思维,作文的出彩依赖于语言的出彩,而这种出彩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大量的练习,只有在各个方面都完善了自己才能让作文有“画面感”。
  【参考文献】
  [1]莫衡等 主编.当代汉语词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1
  [2]邹小千.考场作文画面感与辨识度[J]. 同学少年, 2015(09)
  [3]冯彦.辨识度、画面感高考作文的得分技巧[J].中学语文,2015(09)
其他文献
【摘要】英语学习在高中阶段显得尤为重要,很多学生因为英语成绩不佳而与大学擦肩而过,未能继续学业。英语作为一门语言类学科,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也并非无规律和方法可循,笔者结合近些年的教学经验,简要介绍一下如何开展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关键字】高中英语 阅读 方法  高中是学生学习生涯的关键时期,学生在这一阶段能够提升成绩,将各门课程掌握好,对其以后的整个人生而言都是非常关键的。但学习总有好坏之分,成绩
高中生在实行文科理科分班和以及填写高考志愿时基本上还不能依据本身的专业状况做出准确选择,老师可以通过对课本的充分使用,精心规划教学方案,展开实际体验以及建群分享沟
【摘要】新课改是近年来教育界讨论的重要话题,初中生正处于思想成熟的关键时期,这就要求初中班主任的管理工作适应新课改的新形式,做好初中生的各项工作。本文对初中班主任在管理工作中担当的角色、管理期间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介绍,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希望能够在提高初中班主任管理水平方面有所助益。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 管理 问题 措施  一、初中班主任管理中的担当的角色  1、引导者  初中生正处于身
文物遗产是中华民族在历史长河发展过程中,通过实践和经验总结所形成的宝贵文化资源,他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一种不可再生的重要资源。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现代社会建设过
美国心理学家艾伯特.梅拉别恩根据实验研究指出,情感表达=7%的言词+38%的声音+55%的表情动作。从这句话我们就可以看出肢体语言对人的表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一名初中的英语老师,我听过许多次观摩课和精品课,通过多次的听课我深深地感觉到肢体语言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教师在一堂课中要传递给学生许多的信息,而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是有限的,借助肢体语言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就是一种直观有效的方式。  
【摘要】物理是高中理科生学习的基础科目之一,它是一门很重要的自然科学,物理所涉及的知识很广泛,它的实际应用性很强。它是一门以实验为主,更加注重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  【关键词】提升 高中生物理 学习兴趣 方法  很多老师反映,在高一阶段很多学生对物理的学习热情不高。虽然有些同学学习很认真,上课认真做笔记,下课也能按时完成作业,但是物理成绩却不理想,但有些同学就相反,上课喜欢提问问题,比较活跃,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