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职示范学校的建设对职业学校培养的技能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坚持改革创新不断发展才能满足地区职业教育发展、经济发展的需要。本文从加强学校基础建设和内涵建设两个层面介绍了示范学校建设的一些做法,努力探索示范校建设的成功经验。
关键词:职业教育 示范校建设 积极教育 改革创新
DOI:
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4.033
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2010年到2013年,中央财政重点支持1000所中等职业学校改革创新,形成一批代表国家职业教育办学水平的中等职业学校,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发挥引领、骨干和辐射作用。
我校作为地区职业教育的龙头学校,肩负着率先发展的重任,国示范校的立项建设给学校带来了一次快速发展的机遇期。但机遇与挑战并存,愿景与困难同在,地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调整升级,对职业学校培养的技能人才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学校发展速度明显已滞后于快速发展的地方经济要求。学校必须抓住国家示范学校的契机,构建满足社会需求、市场需求、企业需求,发展与技术进步、生产方式变革相适应的现代职业教育,输送适合各产业发展的高素质人力资源,来满足地区职业教育发展、经济发展、就业、民生的需要。
一、着力推进基础建设,提升学校办学条件
国示范学校立项建设以后,政府根据校园内部和周边实际情况,在优化校园整体功能布局和从紧预算资金的基础上,对学校现状进行了多次评估,作出了整体规划,进行分步实施。启动了学校整体改造扩建工程,重建部分学生宿舍和食堂,新建实训大楼、图文信息中心和文体活动中心等主要建筑。同时完善数字化校园网,改造主干网、中心机房环境和供电系统、网管、监控、安全系统、公共机房等,建设具有“全面、集成、个性化、开放、安全”的信息化基础平台,为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科研和决策提供快捷服务。
二、全力加强内涵建设,提升学校办学水平
以“江阴板块”为核心,江阴坚持高端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通过资本市场培育出了一批大企业、大集团,“十二五”期间在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和新医药、节能环保、软件和服务外包、物联网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及高端装备制造、光电、智能电网等新兴产业也作出了发展规划。学校密切与行业企业的联系,加强内涵建设,不断提升办学水平,人才培养对接地方经济需要,赢得了人民群众的赞颂。
(一)优化办学模式,实现新的超越
在长期的办学、发展过程中,学校已逐步形成以五年一贯制教育为主体,多层次、多形式的中高职衔接育人模式。国示范校立项建设以来,学校结合地区对新兴产业发展的规划,积极参与省教育厅现代职教体系建设试点项目,优先考虑国示范重点支持建设的数控、计算机等专业与高职校、本一、本二高校强强联合、分段培养。社会各界反映强烈,中考应届毕业生报名踊跃,目前和江阴职业技术学院合作“3+3”分段培养7个班共246人,和常州工学院、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合作“3+4”分段培养3个班共109人,招收学生中考成绩达到当地四星级普通高中录取分数线。学校与行业企业、联合高校一起认真研究确定人才培养总体目标和分阶段目标,细化综合素质与职业能力培养要求,注重实施过程管理和监控,在江苏省教育厅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试点项目教学视导中,视导组充分肯定了我校试点项目取得的成效,并将一些成果在全省推广。现代职教体系的建设,对江阴地区的职业教育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实现了江阴职业教育新的辉煌和新的超越。
(二)创新培养途径,打造幸福学校
近年来,随着江阴地区新兴产业的不断发展,对学校培养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审时度势,不断探索和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提出了 基于“积极教育”培养“现代班组长型”技术技能人才的策略,通过积极德育、积极教学和积极拓展的实施,以积极的理念和行动,激发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获取从事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积极的人格品质、人生态度的教育。
1.积极德育塑人品。学校构建了以积极德育为核心的校园文化,实行“文化润德、行为铸德、知识养德、劳动砺德”的策略,以校园环境、宿舍文化、文明礼仪、课间操、晨读等校内外项目活动为主要途径,增强学生的积极体验,让德育教育内化成行为,使学生的思想得到了熏陶、训练、滋养、磨砺,最终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彰显学校文化特色。省内外30多所学校前来参观学习积极德育的做法,2013年中国职业技术学会的德育现场会在我校成功举行,《基于育人为本的德育系统构建与实践——积极德育实践研究》获得了国家教育成果二等奖和江苏省教育成果一等奖的荣誉。
2.积极教学育人才。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充分考虑到每个学生都有积极的潜能,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在动机,提高学生的积极情感体验等方面下工夫,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师生互动和交流,重视合作和共享,注重教学内容的落实,实现“教、学、做”合一,促进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学校深入开展教学方式改革,以项目活动为载体,采用理实一体、项目教学、案例、仿真、角色扮演、模拟教学和岗位教学等教学方法组织教学,彰显了积极教学的内涵。省、市视导组也对学校的积极教学给予了肯定,认为是职业学校教学改革的示范,在苏南地区公开课活动中,230多名教师前来学习研讨,省内许多专家肯定了我校积极教学的成效。积极教学提高了我校人才培养的质量,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8%以上,企业用人单位满意度达到95%以上。
3.积极实践绘人生。学校以选修、社团、活动为主体,拓展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学校开设人文、艺术、体育、科技类选修课;创新社团建设,组建文艺社团、体育俱乐部、科技兴趣小组、创业虚拟公司;遵循自主性、实践性、愉悦性、发展性、教育性的原则,着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学科兴趣活动、技能比赛活动、行规训练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满足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让学生塑造了健全的人格和积极品德,获得了把握幸福人生的能力。
“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实施积极教育以来,学校逐步形成了“学风好、教风正、招生旺、就业畅、创业兴”的良好风貌。
(三)寻求资源共享,提高建设成效
在国示范校建设中,学校坚持就业导向,寻求社会力量更多参与进来,共同建设好国示范学校。
1.国际合作。台湾南开科技大学、台湾世新大学和省内职教师资培训基地纷纷与我校合作师资培养;新西兰北方理工学院与我校合作举办会计专业专科项目,采取“4+1”和“双证书”的培养模式,为国示范重点支持建设的会计专业提供了优质教育资源。
2.共建共享。积极参加教育部、江苏省的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在国家示范性职业学校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计划(二期)中,我校有2项立项课题,江阴职业技术学院和省内其他3所学校参与了部分课程的数字化资源开发。
3.校企合作。企业主动上门要求合作办学的热情逐步增大,学校加强“引企入校”,已成功引进江苏长电科技有限公司、江苏海鹏集团、江阴市现代办公设备有限公司、华瑞会计服务有限公司楠琴分公司、江阴核新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等多家地区知名企业。合作采用企业设备进校园、企业管理进校园、企业专家进校园的方式,资源共享,共同建设。目前企业投入桥车、计算机、球焊机等近200多万元价值的设备,通过AYEC等校企合作项目建立了“校中厂”或“厂中校”实践教学基地,在学校创业园区、企业车间等生产一线建有长电实训室、AYEC项目车间、现代办IT工作室、楠琴工作室等稳定的教学课堂。校企双方共同创设教学环境,使合作教学环境有机融合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通过实景和虚拟等多种手段充分体现企业真实情境,有效营造生产环境,由校企双方共建项目组,系统设计,科学安排教学内容与时间,教师和工程师共同开发课程,将企业产品或工作流程进行教学化改造,上海通用公司的企业骨干和学校专业教师共同组织教学,并制定管理考核机制,为合作企业优先培养品学兼优、技能过硬的储备员工。
作者简介:
顾国洪,男,中学高级职称,单位:江苏省江阴中等专业学校。(责编 张亚欣)
关键词:职业教育 示范校建设 积极教育 改革创新
DOI:
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4.033
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2010年到2013年,中央财政重点支持1000所中等职业学校改革创新,形成一批代表国家职业教育办学水平的中等职业学校,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发挥引领、骨干和辐射作用。
我校作为地区职业教育的龙头学校,肩负着率先发展的重任,国示范校的立项建设给学校带来了一次快速发展的机遇期。但机遇与挑战并存,愿景与困难同在,地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调整升级,对职业学校培养的技能人才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学校发展速度明显已滞后于快速发展的地方经济要求。学校必须抓住国家示范学校的契机,构建满足社会需求、市场需求、企业需求,发展与技术进步、生产方式变革相适应的现代职业教育,输送适合各产业发展的高素质人力资源,来满足地区职业教育发展、经济发展、就业、民生的需要。
一、着力推进基础建设,提升学校办学条件
国示范学校立项建设以后,政府根据校园内部和周边实际情况,在优化校园整体功能布局和从紧预算资金的基础上,对学校现状进行了多次评估,作出了整体规划,进行分步实施。启动了学校整体改造扩建工程,重建部分学生宿舍和食堂,新建实训大楼、图文信息中心和文体活动中心等主要建筑。同时完善数字化校园网,改造主干网、中心机房环境和供电系统、网管、监控、安全系统、公共机房等,建设具有“全面、集成、个性化、开放、安全”的信息化基础平台,为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科研和决策提供快捷服务。
二、全力加强内涵建设,提升学校办学水平
以“江阴板块”为核心,江阴坚持高端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通过资本市场培育出了一批大企业、大集团,“十二五”期间在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和新医药、节能环保、软件和服务外包、物联网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及高端装备制造、光电、智能电网等新兴产业也作出了发展规划。学校密切与行业企业的联系,加强内涵建设,不断提升办学水平,人才培养对接地方经济需要,赢得了人民群众的赞颂。
(一)优化办学模式,实现新的超越
在长期的办学、发展过程中,学校已逐步形成以五年一贯制教育为主体,多层次、多形式的中高职衔接育人模式。国示范校立项建设以来,学校结合地区对新兴产业发展的规划,积极参与省教育厅现代职教体系建设试点项目,优先考虑国示范重点支持建设的数控、计算机等专业与高职校、本一、本二高校强强联合、分段培养。社会各界反映强烈,中考应届毕业生报名踊跃,目前和江阴职业技术学院合作“3+3”分段培养7个班共246人,和常州工学院、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合作“3+4”分段培养3个班共109人,招收学生中考成绩达到当地四星级普通高中录取分数线。学校与行业企业、联合高校一起认真研究确定人才培养总体目标和分阶段目标,细化综合素质与职业能力培养要求,注重实施过程管理和监控,在江苏省教育厅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试点项目教学视导中,视导组充分肯定了我校试点项目取得的成效,并将一些成果在全省推广。现代职教体系的建设,对江阴地区的职业教育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实现了江阴职业教育新的辉煌和新的超越。
(二)创新培养途径,打造幸福学校
近年来,随着江阴地区新兴产业的不断发展,对学校培养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审时度势,不断探索和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提出了 基于“积极教育”培养“现代班组长型”技术技能人才的策略,通过积极德育、积极教学和积极拓展的实施,以积极的理念和行动,激发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获取从事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积极的人格品质、人生态度的教育。
1.积极德育塑人品。学校构建了以积极德育为核心的校园文化,实行“文化润德、行为铸德、知识养德、劳动砺德”的策略,以校园环境、宿舍文化、文明礼仪、课间操、晨读等校内外项目活动为主要途径,增强学生的积极体验,让德育教育内化成行为,使学生的思想得到了熏陶、训练、滋养、磨砺,最终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彰显学校文化特色。省内外30多所学校前来参观学习积极德育的做法,2013年中国职业技术学会的德育现场会在我校成功举行,《基于育人为本的德育系统构建与实践——积极德育实践研究》获得了国家教育成果二等奖和江苏省教育成果一等奖的荣誉。
2.积极教学育人才。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充分考虑到每个学生都有积极的潜能,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在动机,提高学生的积极情感体验等方面下工夫,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师生互动和交流,重视合作和共享,注重教学内容的落实,实现“教、学、做”合一,促进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学校深入开展教学方式改革,以项目活动为载体,采用理实一体、项目教学、案例、仿真、角色扮演、模拟教学和岗位教学等教学方法组织教学,彰显了积极教学的内涵。省、市视导组也对学校的积极教学给予了肯定,认为是职业学校教学改革的示范,在苏南地区公开课活动中,230多名教师前来学习研讨,省内许多专家肯定了我校积极教学的成效。积极教学提高了我校人才培养的质量,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8%以上,企业用人单位满意度达到95%以上。
3.积极实践绘人生。学校以选修、社团、活动为主体,拓展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学校开设人文、艺术、体育、科技类选修课;创新社团建设,组建文艺社团、体育俱乐部、科技兴趣小组、创业虚拟公司;遵循自主性、实践性、愉悦性、发展性、教育性的原则,着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学科兴趣活动、技能比赛活动、行规训练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满足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让学生塑造了健全的人格和积极品德,获得了把握幸福人生的能力。
“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实施积极教育以来,学校逐步形成了“学风好、教风正、招生旺、就业畅、创业兴”的良好风貌。
(三)寻求资源共享,提高建设成效
在国示范校建设中,学校坚持就业导向,寻求社会力量更多参与进来,共同建设好国示范学校。
1.国际合作。台湾南开科技大学、台湾世新大学和省内职教师资培训基地纷纷与我校合作师资培养;新西兰北方理工学院与我校合作举办会计专业专科项目,采取“4+1”和“双证书”的培养模式,为国示范重点支持建设的会计专业提供了优质教育资源。
2.共建共享。积极参加教育部、江苏省的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在国家示范性职业学校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计划(二期)中,我校有2项立项课题,江阴职业技术学院和省内其他3所学校参与了部分课程的数字化资源开发。
3.校企合作。企业主动上门要求合作办学的热情逐步增大,学校加强“引企入校”,已成功引进江苏长电科技有限公司、江苏海鹏集团、江阴市现代办公设备有限公司、华瑞会计服务有限公司楠琴分公司、江阴核新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等多家地区知名企业。合作采用企业设备进校园、企业管理进校园、企业专家进校园的方式,资源共享,共同建设。目前企业投入桥车、计算机、球焊机等近200多万元价值的设备,通过AYEC等校企合作项目建立了“校中厂”或“厂中校”实践教学基地,在学校创业园区、企业车间等生产一线建有长电实训室、AYEC项目车间、现代办IT工作室、楠琴工作室等稳定的教学课堂。校企双方共同创设教学环境,使合作教学环境有机融合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通过实景和虚拟等多种手段充分体现企业真实情境,有效营造生产环境,由校企双方共建项目组,系统设计,科学安排教学内容与时间,教师和工程师共同开发课程,将企业产品或工作流程进行教学化改造,上海通用公司的企业骨干和学校专业教师共同组织教学,并制定管理考核机制,为合作企业优先培养品学兼优、技能过硬的储备员工。
作者简介:
顾国洪,男,中学高级职称,单位:江苏省江阴中等专业学校。(责编 张亚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