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明清瓷器上的“净土莲花”图

来源 :收藏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5951659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清瓷器上有一种爱好者习称为“月华”纹的图案,十分常见(参见本文附图)。这种纹样究竟有着怎样的含义?很少有人深入探究。其实,存世量大的瓷画表明其群众基础大,其内涵往往更是丰富,寓含的意义更是重大。本文尝试对此纹样作一解读。
  中国古代“华”通“花”,因此“月华”也可以理解成“月花”,即形状象月亮的花。虽然对“月华”纹作这样的解释似乎也说得通,但说服力并不强,因为“月华”在明代并不是“月花”之意。
  明万历年间,冯应京编著的《月令广义·八月令》对“月华”有专门的记述:“月之有华常出於中秋夜次,或十四、十六,又或见于十三、十七、十八夜。月华之状如锦云捧珠,五色鲜荧,磊落匝月,如刺绣无异。华盛之时,其月如金盆枯赤,而光彩不朗,移时始散。盖常见之而非异瑞。小说误以月晕为华,盖未见也。”由此可见,明代对“月华”有两种理解:一种是指中秋期间月亮周围出现的五色云彩;另一种是指“月晕”。无论是“五色云彩”还是“月晕”,都不可能像一朵花。此外,“月华”作为月亮伴生的自然现象,如果没有特别的含义,也不可能成为流行的瓷器纹饰。
  不是“月华”纹,它又是一种什么纹饰呢?我认为它应该称作“净土莲花”纹,是一种与佛教净土信仰有关的纹样。
  佛教所谓“净土”,指的是佛、菩萨居住的清净世界。相对而言,众生所处的娑婆世界,有烦恼污秽,称“秽土”。净土信仰,即佛教徒希望离开“秽土”去往“净土”的信仰。净土宗是汉传佛教中信仰“净土”的主要流派,它认为:西方有个极乐世界(净土),住着阿弥陀佛和他的两位大弟子观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学佛之人只要一心称念阿弥陀佛的名号,就可以在死后往生西方净土世界。由于净土宗修法简便,明代时受到大众欢迎,成为与禅宗并立的两大宗派之一,这是“净土”主题进入瓷画的社会基础。
  在佛教典籍中,“净土”有两种解释:一种认为“净土”在人心中,心净即土净;另一种认为在娑婆世界之外另有“净土”。这种他方的“净土”,著名的有阿弥陀佛的西方极乐世界、阿佛的东方妙喜世界、药师佛的东方琉璃世界、藏传佛教的香巴拉王国等。
  那么,该如何在瓷器纹样上表现阿弥陀佛的西方净土呢?信徒们想到的办法是以莲花来代表“净土”。净土宗始祖是东晋的慧远大师,他在庐山东林寺建立“莲社”,提倡专修往生净土的念佛法门,自成一派,号称“莲宗”。故莲花在净土宗历来有特别重要的地位。明代人还相信:念佛之人,在西方净土世界有一朵莲花,“此方念佛,净土花鲜。念佛心驰,净土花萎。”(参见《莲池大师全集》上册422页)信众坚持念诵“阿弥陀佛”的名号,死后那朵莲花就会来接引他往生西方净土。因此,莲花在净土宗信徒心目中有特殊的意义,观莲等于观净土,从而在瓷器上催生了大量象征净土的莲花纹样。
  进一步的问题是:西方净土的莲花是什么样子的呢?净土宗的三部经典《阿弥陀佛经》、《无量寿经》和《观无量寿佛经》,曾描绘过西方净土世界华丽的场景。其中说到,“净土”宝池处处可见,满池的莲花,大如车轮。如《阿弥陀佛经》说:“池中莲华,尤如车轮,青色青光、黄色黄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微妙香洁。”这种“团圆正等”(《观无量寿佛经》语)如“车轮”般的莲花,是“净土”中最有特色的莲花。在其他佛经中,也常见以“大如车轮”来描述佛国莲花。因此,人们将代表“净土”的莲花画成圆圆的车轮状,是主要方法之一。
  同是车轮状的莲花,不同时期的画法又有不同。图1-图5是明代中期“净土莲花”的画法。它们的花瓣往往上色,且浓淡不一。这其实是在有意表现莲花青、黄、赤、白等不同的颜色,从而表示这是净土世界的池中莲花。图6-图9是明晚期的“净土莲花”画法。工匠通过突出白色莲瓣中的深色筋脉来比拟“车轮”辐条,使它们更像车轮。以此暗示这莲花非同一般,是西方净土水池中的莲花。
  “净土莲花”的另一种重要表现方法,是画阿弥陀佛的莲花台座。《观无量寿佛经》在讲修习净土宗方法时提出十六观法,其中第七观叫“华座想”,就是观想阿弥陀佛身下的莲花座。经中说:“欲观彼佛者,当起想念,于七宝地上,作莲华想。令其莲华,一一叶上,作百宝色。有八万四千脉,犹如天画。脉有八万四千光,了了分明,皆令得见。”“华座想”是十六观中非常重要的观想方法,故阿弥陀佛的莲花座也就被用来代表西方“净土”。
  同是阿弥陀佛的莲花座,不同时期的画法也是不同的。从图10-图13可见,明代早中期的阿弥陀佛莲花座,主要是通过叶脉的众多来表现其特征的。而叶脉线条的优雅,应该是为了使它区别于普通的莲花,达到“天画”的效果。图14、15是清代康熙年间的一种阿弥陀佛莲花座,它们的画法是:中央的莲花座通过多层叠加来表现叶脉的众多性,同时通过莲花座叶片的几何特征与周围莲花的自然特征对比,来表现其“天画”的神圣性质。
  在明清瓷画中,除了汉地佛教的“净土莲花”图,还有一种“净土莲花”图表现的是藏传佛教中的“净土”香巴拉王国。
  “香巴拉”,又称“香格里拉”,是藏区传说中的一个神秘王国。据藏传佛教古书记载,香巴拉王国是个圣人居住的“极乐园”,首领是金刚手的化身。它位于喜玛拉雅山脉北侧的某个地方,整个疆域呈圆形,状如八瓣叶子的莲花,外面被雪山环绕,外人很难找到路径进入。八叶莲花每瓣叶状的土地上,都有美丽的公园和城堡,人们在那里生活,食物丰饶,和谐快乐,无人犯罪。香巴拉王国的居民信奉无量光佛,也就是阿弥陀佛,喜习时轮金刚法,皆已达到修行的高层境界。王国的中央又有雪山环绕,里面是卡拉巴王宫,香巴拉国王居住的地方。香巴拉国是藏传佛教信徒的向往之地。
  明代嘉靖以前,因几位皇帝的推崇和倡导,藏传佛教在汉地广泛传播。这样,藏传佛教文化势必会影响到瓷器纹样中来,美好的香巴拉传说就是其中之一。香巴拉王国这种“净土”在瓷画中应该怎样来表现呢?工匠们想到的办法是用八叶莲花来象征。
  图16与图17是明代成化年间一块彩色瓷片的正反面。瓷片正面画的是一朵标准的八叶莲花,八叶莲花中央还有一朵小花,其实是花蕊,这与传说中的香巴拉国的结构完全一致,即:八瓣莲叶代表香巴拉王国的国土,中央的莲蕊代表香巴拉国王的住所。所以,象征香巴拉王国的“净土莲花”,我们也可以称之为“八叶莲花”图。
  “八叶莲花”图作为藏传佛教的“净土”世界,一经在汉地传播,民间将它与净土宗的西方“净土”进行比较,并逐渐将两者的意念掺和在一起,产生出新的画面。这种新画面严格地讲是不伦不类,宽容地讲是文化融合。明代中期出现的许多“八叶莲花”图就有这样的特征(图18-图23)。它们虽然画法比较粗糙,有许多画成了九叶、十叶、十几叶,但应该是香巴拉“净土”与西方“净土”融合的结果。它们的共同特征是莲花中间都有花蕊,这是传承了“八叶莲花”图的核心理念。而它们的花形如车轮、花瓣增多等变化,则应该是受汉地“净土莲花”的影响所致。(责编:雨岚)
其他文献
锡都博物馆位于世界锡都——云南省个旧市,它是滇东南锡文化、青铜文化的收藏与展示中心,其收藏和展示的青铜器精美绝仑,别具一格。  锡都博物馆原名为个旧市博物馆,成立于1987年11月4日,2008年11月14日更名为锡都博物馆。该馆现收藏有两千余件文物,其中一级文物5件、二级16件、三级132件,汉代提梁壶、铜俑灯(又称“三枝铜俑灯)、三羊盒、龙纹三足盘、孔雀灯(又称“凤灯”)、博山炉等精美器物,堪
期刊
收藏之始,只逛地摊,连店里的东西都不肯买,嫌店老板的东西其实也不过来自地摊而从中赚了钱,贵。好几年都在捡垃圾。这样的情况直到零八年才有所改变。这一年买了几件贵一点的东西,其中就有这只道光的粉彩瓶子。  瓶子很精彩,用上好的彩料在如玉的釉面上绘了通景红楼十二钗。  说真的,一个玩普品粗瓷的初学者,忽然收到红楼题材的细路粉彩瓶子,而且是道光年间的东西,离红楼的成书年代那么近,让我有点始料不及。我不相信
期刊
殷墟玉器主要出土于中、大型的墓葬,种类繁多,包括礼器、乐器、兵器、工具及各式装饰用器。其中以装饰品最多,又可分成佩饰、镶嵌饰及用途不明的饰品等类。表现的题材以人物、动物和抽象的几何线条为主。这些玉器大多数是墓主生前所使用的物品,再成为随葬品陪葬。换言之,当时玉器的实用价值高过后世所强调的象征涵义。事实上,殷墟玉器的雕琢技术精湛,一方面体现了当时的工艺水平,一方面也反映了商文化的部分样貌。这些玉器造
期刊
甲午马年驰骋而去,乙未羊年踏蹄而来。羊,儒雅温和,温柔多情,自古以来就与中国先民朝夕相处,深受人们的喜爱。《说文》曰:“羊”,祥也。像四足、角、尾之形。汉字里最好的几个字,如美、善、祥等,都带有“羊”字边,可谓占尽风光。羊带给人们以美好的寄寓与想象,使人们把吉祥作为人生追求的最高境界和美好祝福,古人把羊视为吉祥之物,在中国民俗中,“吉祥”多被写作“吉羊”,时至今日,这种观念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依稀可见
期刊
带钩是古代衣着的一种附件,一般由钩首、钩身、钩钮三部分组成。钩首用于钩连,钩钮则起固定作用。带钩的功用不仅是横置扣连革带以束腰,还可钩端竖置带上以携物。春秋战国至汉代是带钩在中原的流行时期。带钩的出现与流行,应与古代衣冠服饰的演变有较为密切的关系。我国春秋以前的衣着形制,是上体的“衣”与下体的“裳”分开,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衣冠服饰制度发生了重大变化,即开始出现上衣、下裳联为一体的“深衣”,这种服饰制
期刊
在我国画史上,“新安画派”曾独树一帜,光照古今。明末清初画家渐江是“新安画派”的奠基人,而近代画家汪采白被称为“新安画派”殿军,他“师传统,更师造化”,熔传统造化于一炉,因而形成了其作品清新、秀丽、雅逸的独特风格,名震画坛。  汪采白(1887-1940年),近代画家,名孔祁,字采白(后以字行),号澹庵,别号洗桐居士,安徽歙县西溪人。与渐江、黄宾虹同乡。其祖父为清光绪六年(1880年)进士,父亲擅
期刊
乾隆皇帝可以说是作诗高手,据一些学者统计,其御题诗保存至今并收录诗集的就有4万余首。仅乾隆皇帝一人的产量就堪比清康熙年间编篡的《全唐诗》,可《全唐诗》是由2200多人花费数百年时间才写出来的。乾隆曾自谓:“几务之暇,无他可娱,往往作为诗古文赋。文赋不数十篇,诗则托兴寄情,朝吟夕讽,其间天时农事之宜,莅朝将事之典以及时巡所至,山川名胜,风土淳漓,莫不形诸咏歌,纪其梗概。”(《高宗御制诗初集》卷一一,
期刊
自2011年中国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艺术品交易市场后,越来越多的金融资本通过艺术品信托的形式介入艺术品领域,企图分得一杯羹。然而,好景不长。跟金融联姻的艺术品信托在艺术品市场高潮期经历几年封闭期以后,如今却频频陷入困境。  多款产品深陷清算危机  2014年底,已然陷入“困境”的艺术品信托再添一“堵”。事件的主角是名为“中信墨韵1号艺术品投资基金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下称墨韵1号)的艺术品信托。据
期刊
如果“有幸”接过某些书画家的名片,绝对会令你眼前一晕,各种虚虚实实的职务和头衔五花八门,不乏许多美术机构会员、理事,甚至有些头衔高得吓人,“联合国大师”、“亚洲勋章”、“世界某艺术组织负责人”等。业内人士表示,花钱买荣誉、奖项在许多比赛和评选中已成为潜规则。那么,谁在为这类“获奖画家”、“职称画家”颁发这些虚构的头衔?其假荣誉背后又有着怎样的利益链?  是评奖还是拿钱买奖  在书画界,艺术展览、大
期刊
玉器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就目前考古发现而言,早在8000多年前的后李文化时期,我们的先民们就开始雕琢使用玉器。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玉部》中说:“玉,石之美。”伴随历史的演进和不同时代的审美情趣,玉器被赋予了新的诠释。它的发展既体现了古人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和审美意识的演变,也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艺术特色和时代风格。  滕州,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七千多年的历史积淀,使得这一地区文物丰富。在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