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传统 更师造化

来源 :收藏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agonpx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画史上,“新安画派”曾独树一帜,光照古今。明末清初画家渐江是“新安画派”的奠基人,而近代画家汪采白被称为“新安画派”殿军,他“师传统,更师造化”,熔传统造化于一炉,因而形成了其作品清新、秀丽、雅逸的独特风格,名震画坛。
  汪采白(1887-1940年),近代画家,名孔祁,字采白(后以字行),号澹庵,别号洗桐居士,安徽歙县西溪人。与渐江、黄宾虹同乡。其祖父为清光绪六年(1880年)进士,父亲擅四书体,叔父精诗词书画。汪采白五岁拜黄宾虹为师学古文和绘画,后随叔父入南京两江师范学堂国画手工科,1910年毕业。历任武昌高等师范学校、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南京中央大学等校教授。
  汪采白擅长青绿山水,师法宋元,仿倪瓒、沈周之作,多神似。貌写家山,得力于渐江、查士标(号梅壑),山水以“新安画派”为宗,兼善竹石花鸟。他家居黄山脚下,以黄山为粉本,写真山真水,以自己的素养、个性与才情,运用“新安画派”的传统技巧并加创新,画风清新而有神韵。如1937年作于家乡西溪的《黄山纪游图》,对认识“新安画派”殿军汪采白的绘画风格,具有可贵的参考价值。
  《黄山纪游图》纵134厘米,横67厘米。图绘一老者拽杖游山,树木稀疏,板桥横卧,曲径通幽,流泉淙淙。山坡上,茅亭树掩。远峰处,碧空淡云。设色青淡,意境幽远,整个画面布局简净,视野开阔,大美黄山,令人神往。图左上作者自题:“丁丑冬日,洗桐居士采白画于西溪。”钤“汪孔祁”篆书白文印和“汪氏采白”篆书朱文两方印章。值得一提的是,该画上部还有两位名人赞画咏诗之作。右上是民国高级将领李品仙七言诗;左上角为“草圣”书法大家林散之五言诗。诗书画合璧,可谓有景有情,充满诗意。1935年秋,汪采白在南京举办个人画展,数十幅展品被争购一空。
  汪采白传世作品,省内外多家博物馆都有收藏。安徽省博物馆收藏的《黄山卧游图》册36幅,墨笔设色,最为精彩。作者运用“新安画派”传统技法,并以自己情思加以创新,生动地描绘出《天门坎》、《鸣弦泉》、《蓬莱三岛》、《危石奇松》、《汤岭望云门》等黄山胜境。“构图新颖,色彩雅洁,气清逸,沁人心脾,堪称一部不朽的无声之诗”评论家高度评价。
  安徽省博物馆2015年8月6日起,推出了题为“徽州优秀传统文化展”大型展览。包括歙县、黄山、新安江等在内的徽州地区,山灵水秀,风景如画,宛如“世外桃源”,历代文人墨客在这里流连忘返,用画笔描绘出古徽州的种种神韵。皖南徽州也号称“文物之海”。这次展览共分五大部分,其开篇“天地有道,心归自然”中,重点展出以徽州景致为主题的名家画作,包括“新安画派”渐江、查士标、“黄山巨子”梅清、现代国画艺术大师黄宾虹等人作品。此展览将持续展出六个月。我们若能认真细心赏读汪采白的画,将会发现很多埋藏在他笔下之绘画奥秘,这样的观赏将会更有趣味。现选拍几幅汪采白山水作品,与读者朋友共赏读,与期使我们能在他的绘画语言里得到美的享受。
  (责编:李禹默)
其他文献
2014年12月19日,在庆祝澳门回归祖国十五周年这个永远值得纪念的日子,记者前往澳门参观采访由中国紫檀博物馆、澳门美高梅联合主办的“老北京城紫檀雕刻展——庆祝澳门回归祖国十五周年”。  “老北京城紫檀雕刻展”主题展品为永定门城楼、天坛祈年殿这两件大型紫檀雕刻艺术珍品,向澳门市民和广大游客展示昔日老北京城的风貌。为配合展览主题,澳门美高梅将展览现场布置成明清时期宫廷面貌,同时展示名贵紫檀木家具,还
期刊
唐代 “参军戏”俑  胎呈白色,一件着绿釉长衫,穿长靴;另一件彩绘装饰,着衣与绿釉基本相同,两俑微向前偃,面部形象丰富。两俑多被认为是侍从仆人,应是排优俑,他们是唐代流行的“参军戏”中的角色。这种戏一般由两个人演,一个机智,穿着绿衣服叫“参军”,一个愚笨,叫“苍鹘”,二人对话诙谐。  “参军戏”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戏曲形式,由优伶演变而来。十六国后赵石勒时,一个参军贪污军费,石勒就令优人穿上官服,扮作
期刊
印纹陶是指表面压印几何纹以作装饰的陶器,也称几何印纹陶器。几何印纹陶可分印纹软陶和印纹硬陶两种。印纹硬陶烧成温度比正常陶器较高,达到了1150到1200摄氏度左右。因此敲击胎体有铿锵之声,有的陶器表面还有透明釉状体。  印纹陶是比较特殊的一种陶瓷,除了制作工艺有别于一般的陶器,重要的一点是,印纹硬陶(这里强调一下是印纹硬陶,不是其他的印纹陶)是陶与瓷的联结点,或者说是印纹硬陶孕育了今后的瓷器。  
期刊
背景链接:  蒋春音,艺名佳依,1982年出生于陶都宜兴。青年紫砂艺术家、首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年度提名奖得主。祖上世袭承陶,师承紫砂艺术大师何道洪先生,现为江苏省收藏家协会常务理事、省紫砂器具收藏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江苏宜兴紫砂工艺厂工艺美术师、徐悲鸿陶瓷艺术委员会委员。  多次参加京、广、沪等地的紫砂艺术展览,作品相继被新华社、《香港大公报》《新华日报》《解放日报》《河南日报》《福建日报》《天津
期刊
“清初四僧”中的石(1612-约1692年),乃享誉古今艺坛的大画僧之一。他融禅理于丹青之中,并将之付诸于探索实践,为中国传统绘画的传承与发展做出了显著贡献。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石的艺术世界,细细品味他笔下的几件山水禅画。  一、画家石生平事略  石俗姓刘,法名髡残、大杲,字石(亦作“溪”)、一字介丘,号白秃、石道人、电住道人等,明末武陵(今湖南常德)人。他自幼聪颖好学,性情耿直不阿,且不善言辞和
期刊
锡都博物馆位于世界锡都——云南省个旧市,它是滇东南锡文化、青铜文化的收藏与展示中心,其收藏和展示的青铜器精美绝仑,别具一格。  锡都博物馆原名为个旧市博物馆,成立于1987年11月4日,2008年11月14日更名为锡都博物馆。该馆现收藏有两千余件文物,其中一级文物5件、二级16件、三级132件,汉代提梁壶、铜俑灯(又称“三枝铜俑灯)、三羊盒、龙纹三足盘、孔雀灯(又称“凤灯”)、博山炉等精美器物,堪
期刊
收藏之始,只逛地摊,连店里的东西都不肯买,嫌店老板的东西其实也不过来自地摊而从中赚了钱,贵。好几年都在捡垃圾。这样的情况直到零八年才有所改变。这一年买了几件贵一点的东西,其中就有这只道光的粉彩瓶子。  瓶子很精彩,用上好的彩料在如玉的釉面上绘了通景红楼十二钗。  说真的,一个玩普品粗瓷的初学者,忽然收到红楼题材的细路粉彩瓶子,而且是道光年间的东西,离红楼的成书年代那么近,让我有点始料不及。我不相信
期刊
殷墟玉器主要出土于中、大型的墓葬,种类繁多,包括礼器、乐器、兵器、工具及各式装饰用器。其中以装饰品最多,又可分成佩饰、镶嵌饰及用途不明的饰品等类。表现的题材以人物、动物和抽象的几何线条为主。这些玉器大多数是墓主生前所使用的物品,再成为随葬品陪葬。换言之,当时玉器的实用价值高过后世所强调的象征涵义。事实上,殷墟玉器的雕琢技术精湛,一方面体现了当时的工艺水平,一方面也反映了商文化的部分样貌。这些玉器造
期刊
甲午马年驰骋而去,乙未羊年踏蹄而来。羊,儒雅温和,温柔多情,自古以来就与中国先民朝夕相处,深受人们的喜爱。《说文》曰:“羊”,祥也。像四足、角、尾之形。汉字里最好的几个字,如美、善、祥等,都带有“羊”字边,可谓占尽风光。羊带给人们以美好的寄寓与想象,使人们把吉祥作为人生追求的最高境界和美好祝福,古人把羊视为吉祥之物,在中国民俗中,“吉祥”多被写作“吉羊”,时至今日,这种观念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依稀可见
期刊
带钩是古代衣着的一种附件,一般由钩首、钩身、钩钮三部分组成。钩首用于钩连,钩钮则起固定作用。带钩的功用不仅是横置扣连革带以束腰,还可钩端竖置带上以携物。春秋战国至汉代是带钩在中原的流行时期。带钩的出现与流行,应与古代衣冠服饰的演变有较为密切的关系。我国春秋以前的衣着形制,是上体的“衣”与下体的“裳”分开,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衣冠服饰制度发生了重大变化,即开始出现上衣、下裳联为一体的“深衣”,这种服饰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