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艾滋病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drome,AIDS))是1981年才被人们认识的一种新的性传播疾病,其病原体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一种慢性致死率极高的严重传染病,目前还没有彻底治愈的药物和方法,但可以预防。艾滋病病毒侵入人体后,不断破坏人体的免疫功能,使人体发生多种难以治愈的感染和肿瘤,最终导致死亡。本文从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预防措施等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艾滋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传播途径;临床表现;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8-0336-02
艾滋病(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immuno deficiencyvirus,HIV)引起的致命性慢性传染病。艾滋病通过性接触及输血或血制品等方式侵入人体,特异性地破坏辅助性T淋巴细胞,造成机体细胞免疫功能严重受损。临床上由无症状病毒携带者发展为持续性全身淋巴结肿大综合征和艾滋病相关综合征,最后并发严重机会性感染和恶性肿瘤。本病目前尚无有效防治方法,病死率极高,已成为当今世界最为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
一、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1.性接触这是本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欧美地区以同性和双性恋为主,占73%~80%,异性恋仅占2%左右。非洲及加勒比海地区则以异性恋传播为主,占20%~70%。由于异性恋传播比同性恋传播涉及面要广泛得多,故对社会人群威胁更大。
2.通过血液传播药瘾者感染发病的占艾滋病总数17%左右,系通过共用污染少量血液的针头及针筒而传播。输血和血液制品如第Ⅷ因子等亦为重要传播途径。
3.母婴传播亦是本病重要传播途径。感染本病孕妇在妊娠期间(经胎盘)、分娩过程中及产后哺乳传染给婴儿。
4.其他途径医护人员护理艾滋病病人时,被含血针头刺伤或污染破损皮肤传染,但仅占1%。应用病毒携带者的器官移植或人工受精亦可传染。密切的生活接触亦有传播可能。
二、艾滋病的临床表现
1、急性感染期:感染艾滋病毒后有些人于4—14周会出现发热、乏力、咽痛、个别人有头痛、皮疹、脑膜脑炎、急性神经炎、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等类似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表现。
2、潜伏期:潜伏期一般平均为8—10年,潜伏期可无任何可察觉的症状,但不是所有感染者都会发展成为艾滋病。在现实生活中,一些人多年(十年以上)都处在带毒状态而不出现症状或只出现一些与艾滋病相关的较轻微的病症,但这些人可以将病毒传给他人。
3.艾滋病期:艾滋病最常见的表现:有因免疫缺陷所导致的机会性感染,神经障碍及肿瘤。症状有持续不规则发热、进行性体重减轻、持续不明原因的腹泻及全身淋巴结肿大等。机会性感染有卡氏肺囊虫肺炎和真菌、带状疱疹、非典型分枝杆菌及其他革兰氏阴性杆菌的感染及多种病毒感染等。神经障碍主要有头痛、视力障碍、精神异常或痴呆等。最多见的肿瘤为卡波济氏肉瘤、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和淋巴肿瘤。患者最后死于各种感染性疾病和肿瘤。
三、艾滋病的诊断
(一)HIV感染者 :受检血清经初筛试验,如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免疫酶法或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等方法检查阳性,再经确诊试验如蛋白印迹法(WestemBlot)复核确诊者。
(二)确诊病例:1.艾滋病病毒抗体阳性,又具有下述任何l项者,可为实验确诊艾滋病病人。(1)近期内(3~6个月)体重减轻10%以上,且持续发热达38℃1个月以上; (2)近期内(3~6个月)体重减轻10%以上,且持续腹泻(每日达3~5次)1个月以上;(3)卡氏肺囊虫肺炎(P+C+P+);(4)卡波济氏肉瘤(K+S+);(5)明显的霉菌或其他条件致病菌感染。2.若抗体阳性者体重减轻、发热、腹泻症状接近上述第1项标准且具有以下任何一项时,可为实验确诊艾滋病病人(1)CD4/CD8(辅助/抑制)淋巴细胞计数比值<1,CIM细胞计数下降;(2)全身淋巴结肿大; (3)明显的中枢神经系统占位性病变的症状和体征,出现痴呆,辨别能力丧失,或运动神经.
四、艾滋病的治疗
目前尚无特效疗法。可试用以下方法。(一)抗病毒治疗 :可试用叠氮脱氧胸苷(AZT)、苏拉明(suramine)、磷甲酸钠、病毒唑、锑钨酸铵(HPA-23)、仅一干扰素、袢霉素(ansamycin)等。目前国外惟一获准使用的为AZT,本药为逆转录酶抑制剂,可口服和静滴,有延长寿命效果,不良反应较少。(二)重建或增强免疫功能:可用骨髓移植、同系淋巴细胞输注、胸腺植入等免疫重建疗法。亦可用白细胞介素-2、胸腺素、异丙肌苷等提高免疫功能。(三)合并症治疗: 卡氏肺孢子虫肺炎可采用戊烷脒或复方新诺明,或二药联合应用;隐孢子虫可用螺旋霉素;弓形体病可用乙胺嘧啶和磺胺类;鸟分枝杆菌病可用袢霉素与氯苯吩嗪联合治疗;巨细胞病毒感染可用丙氧鸟苷(gancyclovir);卡氏肉瘤可用阿霉素、长春新碱、博莱霉素等,亦可同时应用干扰素治疗。(四)支持及对症治疗
五、艾滋病的预防
负责任的行为是最佳的预防方法!虽然目前艾滋病仍是不治之症,不过,只要针对它的传播途径,要预防他其实挺简单,但这需要政府和公众的共同努力。(一) 依法加强对艾滋病毒感染和艾滋病病人的管理:采取加强医疗照顾与提供社区服务及鼓励社会与家庭关怀相结合的方式,对艾滋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进行管理。建立自上而下的艾滋病医疗保健服务网络,确立定点医院,收治艾滋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不得拒绝。对医务人员加强艾滋病专业知识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责任心(二)HIV监测:加强疫情监测.及时、准确、全面掌握艾滋病疫情和流行形势,是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的基础和前提;(三)谨慎性行为,避免共用针筒,减少血液接触,保证用血安全,对高危人群进行干预:吸毒、卖淫嫖娼等高危行为是艾滋病传播的主要方式之一。在严厉打击吸毒、贩毒、卖淫嫖娼的同时,加强对高危人群的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使其了解艾滋病病毒主要是通过共同使用注射器吸毒和性接触传播,提倡使用安全套和同伴教育,充分认识吸毒、贩毒、卖淫嫖娼的危害性,改变其高危行为。(四)健康教育:行广泛、深人、持久、科学而正确的健康教育是预防与控制艾滋病的有效措施之一。把经营性娱乐场所作为宣传重点,针对青少年、妇女、流动人群、高危人群和脆弱人群的特点开展深入细致宣传,推动城市公益广告牌建设等措施普及艾滋病相关知识,反对歧视,为艾滋病人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参考文献:
[1]李梦东.实用传染病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362-363.
[2]柯贤洲,邓健,陈文胜,陈燕.黄石市1988~2004年性病疫情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06年01期.
【关键词】艾滋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传播途径;临床表现;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8-0336-02
艾滋病(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immuno deficiencyvirus,HIV)引起的致命性慢性传染病。艾滋病通过性接触及输血或血制品等方式侵入人体,特异性地破坏辅助性T淋巴细胞,造成机体细胞免疫功能严重受损。临床上由无症状病毒携带者发展为持续性全身淋巴结肿大综合征和艾滋病相关综合征,最后并发严重机会性感染和恶性肿瘤。本病目前尚无有效防治方法,病死率极高,已成为当今世界最为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
一、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1.性接触这是本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欧美地区以同性和双性恋为主,占73%~80%,异性恋仅占2%左右。非洲及加勒比海地区则以异性恋传播为主,占20%~70%。由于异性恋传播比同性恋传播涉及面要广泛得多,故对社会人群威胁更大。
2.通过血液传播药瘾者感染发病的占艾滋病总数17%左右,系通过共用污染少量血液的针头及针筒而传播。输血和血液制品如第Ⅷ因子等亦为重要传播途径。
3.母婴传播亦是本病重要传播途径。感染本病孕妇在妊娠期间(经胎盘)、分娩过程中及产后哺乳传染给婴儿。
4.其他途径医护人员护理艾滋病病人时,被含血针头刺伤或污染破损皮肤传染,但仅占1%。应用病毒携带者的器官移植或人工受精亦可传染。密切的生活接触亦有传播可能。
二、艾滋病的临床表现
1、急性感染期:感染艾滋病毒后有些人于4—14周会出现发热、乏力、咽痛、个别人有头痛、皮疹、脑膜脑炎、急性神经炎、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等类似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表现。
2、潜伏期:潜伏期一般平均为8—10年,潜伏期可无任何可察觉的症状,但不是所有感染者都会发展成为艾滋病。在现实生活中,一些人多年(十年以上)都处在带毒状态而不出现症状或只出现一些与艾滋病相关的较轻微的病症,但这些人可以将病毒传给他人。
3.艾滋病期:艾滋病最常见的表现:有因免疫缺陷所导致的机会性感染,神经障碍及肿瘤。症状有持续不规则发热、进行性体重减轻、持续不明原因的腹泻及全身淋巴结肿大等。机会性感染有卡氏肺囊虫肺炎和真菌、带状疱疹、非典型分枝杆菌及其他革兰氏阴性杆菌的感染及多种病毒感染等。神经障碍主要有头痛、视力障碍、精神异常或痴呆等。最多见的肿瘤为卡波济氏肉瘤、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和淋巴肿瘤。患者最后死于各种感染性疾病和肿瘤。
三、艾滋病的诊断
(一)HIV感染者 :受检血清经初筛试验,如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免疫酶法或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等方法检查阳性,再经确诊试验如蛋白印迹法(WestemBlot)复核确诊者。
(二)确诊病例:1.艾滋病病毒抗体阳性,又具有下述任何l项者,可为实验确诊艾滋病病人。(1)近期内(3~6个月)体重减轻10%以上,且持续发热达38℃1个月以上; (2)近期内(3~6个月)体重减轻10%以上,且持续腹泻(每日达3~5次)1个月以上;(3)卡氏肺囊虫肺炎(P+C+P+);(4)卡波济氏肉瘤(K+S+);(5)明显的霉菌或其他条件致病菌感染。2.若抗体阳性者体重减轻、发热、腹泻症状接近上述第1项标准且具有以下任何一项时,可为实验确诊艾滋病病人(1)CD4/CD8(辅助/抑制)淋巴细胞计数比值<1,CIM细胞计数下降;(2)全身淋巴结肿大; (3)明显的中枢神经系统占位性病变的症状和体征,出现痴呆,辨别能力丧失,或运动神经.
四、艾滋病的治疗
目前尚无特效疗法。可试用以下方法。(一)抗病毒治疗 :可试用叠氮脱氧胸苷(AZT)、苏拉明(suramine)、磷甲酸钠、病毒唑、锑钨酸铵(HPA-23)、仅一干扰素、袢霉素(ansamycin)等。目前国外惟一获准使用的为AZT,本药为逆转录酶抑制剂,可口服和静滴,有延长寿命效果,不良反应较少。(二)重建或增强免疫功能:可用骨髓移植、同系淋巴细胞输注、胸腺植入等免疫重建疗法。亦可用白细胞介素-2、胸腺素、异丙肌苷等提高免疫功能。(三)合并症治疗: 卡氏肺孢子虫肺炎可采用戊烷脒或复方新诺明,或二药联合应用;隐孢子虫可用螺旋霉素;弓形体病可用乙胺嘧啶和磺胺类;鸟分枝杆菌病可用袢霉素与氯苯吩嗪联合治疗;巨细胞病毒感染可用丙氧鸟苷(gancyclovir);卡氏肉瘤可用阿霉素、长春新碱、博莱霉素等,亦可同时应用干扰素治疗。(四)支持及对症治疗
五、艾滋病的预防
负责任的行为是最佳的预防方法!虽然目前艾滋病仍是不治之症,不过,只要针对它的传播途径,要预防他其实挺简单,但这需要政府和公众的共同努力。(一) 依法加强对艾滋病毒感染和艾滋病病人的管理:采取加强医疗照顾与提供社区服务及鼓励社会与家庭关怀相结合的方式,对艾滋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进行管理。建立自上而下的艾滋病医疗保健服务网络,确立定点医院,收治艾滋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不得拒绝。对医务人员加强艾滋病专业知识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责任心(二)HIV监测:加强疫情监测.及时、准确、全面掌握艾滋病疫情和流行形势,是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的基础和前提;(三)谨慎性行为,避免共用针筒,减少血液接触,保证用血安全,对高危人群进行干预:吸毒、卖淫嫖娼等高危行为是艾滋病传播的主要方式之一。在严厉打击吸毒、贩毒、卖淫嫖娼的同时,加强对高危人群的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使其了解艾滋病病毒主要是通过共同使用注射器吸毒和性接触传播,提倡使用安全套和同伴教育,充分认识吸毒、贩毒、卖淫嫖娼的危害性,改变其高危行为。(四)健康教育:行广泛、深人、持久、科学而正确的健康教育是预防与控制艾滋病的有效措施之一。把经营性娱乐场所作为宣传重点,针对青少年、妇女、流动人群、高危人群和脆弱人群的特点开展深入细致宣传,推动城市公益广告牌建设等措施普及艾滋病相关知识,反对歧视,为艾滋病人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参考文献:
[1]李梦东.实用传染病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362-363.
[2]柯贤洲,邓健,陈文胜,陈燕.黄石市1988~2004年性病疫情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06年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