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朴雅正 天趣盎然

来源 :文史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999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久闻何崝教授不但学问做得好,还擅长书法,自成一家。近日读到新近出版的何崝书画篆刻作品集《啃轩艺事》,才深知何崝教授的多才多艺,大有令人耳目一新之感。
  中国书画作为东方传统文化的精粹,千百年来一直以其巨大的魅力使人着迷。喜好书画自古以来就是一件高雅之事;但喜好容易,要成为一个真正能书善画者却并非易事。因为掌握这门技艺不仅要勤学苦练,还要将天赋、悟性、素养、境界与才艺相融合,既要继承古人,又要师法自然,才能得心应手,推陈出新,渐入妙境。所以历史上书画爱好者甚多,而真正优秀的书法家和画家始终凤毛麟角。何崝教授虽然不是专业的书法家和画家,却是一位真正的渐入妙境者。这乃在于他深悟其道,并将多种融合与勤学苦练和继承创新发挥到一个很高的境界。
  何崝的书法别开生面,令人赞赏。其有几个显著的特点。首先是气韵浓郁,具有深厚的古雅之美。以往人们对书法的理解,通常认为是从传世的软笔书法作品开始的,就如碑刻也是软笔书写后再上石铭刻,所以历代书家都将传世碑帖视为圭臬,研习的书法都未超越软笔的樊篱。到了清代,随着考古发现的增多,出土青铜器上的铭文引起书家们浓厚的兴趣,增加了对“金文”与“钟鼎文”的揣摩,使传统书法引入了金石味。其实,中国的文字起源甚早,殷商时期已经出现了甲骨文,其字形的丰富多彩与线条变化之美,已可称为书法的滥觞。西周春秋战国时期的金文,就上与甲骨文密切衔接,下启篆、隶、楷的先河。何蜻的书法作品集,开篇就是对甲骨文的研习和创作,其次是对金文的临写和创作,又其次是对楚简、石鼓文的临习创作,接着才是对传世汉代碑刻、简帛书、正书、行草的学习创作。由此可见何崝对书法的理解,比先贤们有着更为深刻的内涵。何崝在书法观念上的标新立异,其实和他的学养和研究也是大有关系的。他对文字的起源和流变曾做过相当深入的探讨。也正是这种卓然不同的见识,使何崝的书法有了新的融会贯通,展现出一种新的意境和韵味。所以当我们观赏何蜻的书法作品,会油然而然体会到字里行间洋溢着古朴典雅、劲健圆润、清新精美之气韵,常有扑面而来使人眼球一亮的感觉。比如用甲骨文书写的自集联“每观图籍知前美,长葆安和享大年”;用金文书写的自集联“四方才智即圭鼎,一世是非若有无”;用石鼓文书写的自集联“辞章载道惟君子,草树散花犹硕人”;用小篆书写的自集联“诗从疏雨微云得,心入沧溟万里游”等,都古雅精炼,各具妙味。又譬如自作《四川大学建校一百周年钟鼎铭文》,文章古朴精悍,书法将金文与篆隶融为一体,大有力透纸背的气势。还有他的行草,临摹王羲之、怀素、黄庭坚等人的传世名帖,或用先贤笔意书写诗联,都深得奥妙,可圈可点。
  我看何蜻的书法,不仅有格调高古的特色,还有天趣盎然的一面。天趣实际上也就是与自然的融合,是一种胸襟之间的真情流露,一种清新和活力。所以做人而有天趣,会更加坦荡和纯真;做学问而得天趣,会更上层楼。从艺者有了天趣,才有好学不倦,才能乐此不疲,才会不断求索,也才能返璞归真,展现出“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妙趣。何蜻是一位坦荡纯真的智者,化入书法便成了无拘无束的天趣。如用楷书写自集联“偶将心地问高士,好借雄风弄羽翰”;用行书写自集联“樽里圣贤姑对酌,仙家鸡犬近来肥”,都显出一种雅致与天趣,一种源自心田的性情流露。
  还有何崝的绘画,也同样洋溢着浓郁的古雅之美,无论是梅花兰草,还是山水竹石,都妙趣天成,诗文并茂。何蜻的篆刻也饶有古意,朱文与白文都运刀如笔,挥洒自如,显示出很浓的金石雅趣。
  如果说古雅之美是骨子里的韵味,那么天趣就是心灵深处的纯净了。何蜻教授喜好书画篆刻,主要是陶冶性情,并没有奢望以此博取功名利禄,所以多年来一直非常低调,从不吹嘘也从不炒作。也正因为何崝教授对书法绘画是一种真正的骨子里和心灵深处的爱好,才始终保持着古朴纯真,达到高雅脱俗的境界。何蜻教授这部书画篆刻作品集的出版,展现出一种浓厚的魅力,给我们带来了感悟和愉悦,真的是可喜可贺。我相信艺无止境。何蜻教授此书的问世,使自己又有了一个新开端,今后还会有更多新的创作和收获。这也是我要祝贺他的原因。
其他文献
1932年10月15日,陈独秀在上海被捕,最终经各方尽力营救,才由军事审判改为司法审理,判了8年,直到抗日战争爆发,方从南京老虎桥第一监狱坐了5年牢之后出狱。  在监狱,陈独秀感时伤事,忧国忧民,写下56首诗,结集为《金粉泪》。之所以叫“金粉泪”,是因为南京曾是“六朝古都”,旧时被称之为“六朝金粉地”,而今又是中华民国首都,他在南京坐牢,诗作于南京狱中,故名。这56首诗,按内容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期刊
去年夏天一个闷热的上午,赵长松老师的忽然造访让我有些惊喜。20世纪80、90年代共同做民间文学“集成”的许多同道,已经慢慢老去,相见的日子渐渐稀疏。  赵长松老师也已白发苍苍过了古稀之年,此行是请我为他即将出版的《萃闻异事》作序。不请名人,原因是都曾经在被誉为“文化长城”的全国十大文艺集成志书的普查、编纂中摸爬滚打多年,结下了友情。这的确抓住了我的软肋。一提起耗时近20年,从普查、搜集到编纂、出版
期刊
以布衣学者闻名于世的罗尔纲先生(1901-1997)是一位世纪老人。他辞世10余年后,对他一生著作搜罗齐全的《罗尔纲全集》终于问世。全集由他的女公子罗文起负责编纂,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出版,责任编辑范明礼。全书16开大本22册,1055万3000字,定价5800元,总经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发行部,电话010-59367081或59367089。  罗尔纲先生青年时代师从胡适以考据方法治学,
期刊
所谓北洋政府,又称北京政府,是指民国初年由袁世凯及其继任者于1912年至1928年建都于北京的中华民国政府。翻开历史教科书,可以发现,对北洋政府的评价,历来都偏低,说它“黑暗”、“反动”、“卖国”的都有。例如,《北伐战争史》的开篇即是“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1]《辞海》没有“北洋政府”词条,但在“北洋军阀”词条中明确说它“出卖国家主权,压迫人民”。应该说,对北洋政府的评价偏低是有原因的,但是评价
期刊
四川是汉赋的第一故乡。赋作为一种文学体裁,虽肇端于战国荀卿(今存《礼赋》、《知赋》等五篇),但真正成为讲究文采、韵节,兼有诗与散文性质的赋体,则是在西汉。西汉是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的第一个黄金时代。当时处于西汉战略出发地和战略大後方的巴蜀地区,最早感应到大汉太平盛世的脉搏跳动。从成都走进长安的司马相如,最早运用大赋的形式讴歌天汉气象,放飞时代梦想(以《子虚赋》、《上林赋》为代表)。稍後由蜀进京的王褒
期刊
篆刻艺术在我国改革开放后的三十余年中,其学习人数与创作发展速度是十分惊人的。它在成就一种艺术风貌和有价值地延续一种艺术样式的成功性上,在某种意义上说,超过了同时期的书法艺术与国画艺术。篆刻的大写意风格可以说在这一时期又上一个新的台阶。一批有成就的篆刻家浮出水面,引领潮流;而更多的篆刻家和篆刻爱好者则隐居山林或闹市,默默无闻,推波助澜,使这一时期的篆刻艺术于异彩纷呈中显现出鲜明的时代与地域特点来。 
期刊
王家祐先生(1926—2009)虽然已离世三年了,但我们对这位博学深思、独立特行之士,至今仍怀有深深的思念。这里借纪念四川省文史研究馆成立60周年的机会,对他的为人、为学,就我所知做一些介绍。  一、至情至性的“王老邪”  家祐先生的履历,文史馆在上世纪印有“简介”材料:  王家祐先生字宗吉,1926年生,四川成都人。1948年四川大学历史系毕业后教中学,曾云游杭州、南京、上海和四川多处,师从高僧
期刊
《尧山堂外纪》云:明兵围集庆路,与元兵大战,元兵解去,乃坚守江左,见驿中有七岁儿居其中,问之,则代父充役者也。帝(当时朱元璋尚未称帝,文中追记故云)曰:“‘七岁童儿当马驿’,能作对乎?”即应曰:“万年天子坐龙庭。”帝喜,蠲其役。这个对子之所以得到厚赏,是因为投合朱大将军喜欢好口彩的心理。另有旁证即张谊《纪闻》记载:太祖(朱元璋)与徐达闲行至江口,欲买舟以觇江南虚实。值岁除,呼舟无应者。有夫妇老人载
期刊
在现代中国美术史上,张善子是最具讨论意义的艺术家之一,因为他创造有若干唯一,体现了文化结构的多元。  张善子(1882年5月27日—1940年10月20日), 原名正兰,单名泽,字善孖,或善子,号虎痴,别署虎公,在国民政府时期,曾风云军政,任过少将旅长、县长、总统府咨议等职。  张善子结束政治生涯而回归艺术,开始属于他真正意义的职业画家艺术生涯则在1926年夏。是年,他与其弟张大千共定画室名“大风
期刊
端午节(端阳节)的来历,学术界说法较多。尚秉和先生说:“自汉以来,至五月五日故事独多。盖以此日为阳极之日,《风土记》:‘端者,始也,正也。五日午时为天中节,故作种种物能辟邪恶。’在汉时以五彩丝系臂,名长命缕,见于《风俗通》。在晋时作赤灵符著心前,可辟兵,见于《抱朴子》。然故事虽多,在社会似不为娱乐之节,至唐则渐盛。” [1]闻一多先生认为端午节的起源和龙有密切关系,可以说是龙的节日。[2]张紫晨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