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学困生转化一直是教学中的难点,如何转化学困生,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成绩,始终是每个教师努力研究的重要课题,是体现教育公平的重要途径。本文分析了学困生的成因,重点对如何引导学困生,如何转化学困生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 学困生 成因 转化 措施
“学困生”是指智力与感官正常,但品行或学习方面受多方面原因影响而暂时落后的学习上的弱势群体。学困生的转化是真正实现优化课堂教学、提升教学效益、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
一、“学困生”形成原因
近些年经过自身教学深刻的体会和教学过程中面对学困生转化工作的稳步开展,将学困生形成原因分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
内部原因
1、缺乏正确的学习动机和学习责任心。学习目的不明确,不知道为什么而学,他们看不到自己在课堂里所学的东西与他们人生目标之间的联系,没有树立起良好责任意识,对成绩的高低毫不在乎。
2、没有好的学习方法,遇事不爱动脑,存在畏难和懒惰情绪。许多学困生开始时学习虽努力,但效果不理想。许多学困生腼腆,没有勇气面对失败,害怕丢脸,遇见问题怕动手动脑,上课时总是默不作声,对题目理解能力差,影响他们做题的正确性,使学习成为一件苦差事。久而久之,心理上出现懒惰情绪。
3、自卑心理严重,缺乏自信心。由于“学困生“长期处于班级的“底层”,处于被遗忘、被摈弃的角落,造成对教师缺乏信任或对教师怀有敬而远之、敬而怕之的心理,很少主动提问和回答问题。太多的失败使学困生常感学习无聊、很枯燥、没意思,情绪非常低落、沉闷、心理上敏感,脆弱,易行成挫折感,导致缺乏自信心。
4、认识水平低,思维不够敏捷。思考问题表面化,反映慢,表达力差。遇到实际问题时,不知所措,分析综合能力差,概括力和想象力不够。
5、依赖心理强。上课依赖老师,作业依赖同学,把学习的希望寄托在老师和同学身上。
(二)外部原因
1、小学阶段的基础差。由于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从小学毕业直接到初中学习,其中包含一定数量的成绩不合格者,无法适应初中学习,未处理好小学与初中的知识衔接,造成学习困难。
2、部分家长对子女关心不够,家庭问题突出。有些家长整天忙,对其子女的学习不闻不问。因此,孩子们可以随心所欲地做任何事情,很快就对学习失去兴趣。有些家长则是望子成龙,施加给孩子无穷的压力,但缺乏与孩子沟通,孩子们的心灵往往承受不起如此的重压。还有部分学生由于家庭父母的离异学习上缺少应有的关心和帮助。
3、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当前未成年人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业余时间进网吧,学生纯净的心灵受伤害,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不强,注意力涣散,放纵享受,不求上进,脱离集体生活,厌学,弃学等。
二、学困生转化措施
要想完全消除学困生是不可能的,但根据不同学困生的形成原因,采取正确的方法,有效地措施,最大限度地缩短差距,做到成功地转化和预防是完全有可能的。
做到“三心”
1、爱心。用爱心点燃“学困生”心灵中奋发向上的火花,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教育的真谛就是一个字——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作为教师首先必须有爱心,有爱心才能有强烈的责任心和事业心,才能对学生全身心的付出,特别是对“学困生”的关爱。苏霍姆林斯基说:“好的孩子人人爱,爱不好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我们作为教师,在热爱全体学生的基础上,对“学困生”应该要倾注更多的爱,对“学困生”有一颗真诚的爱心。他们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和关爱,教师应该努力化解他们心头的坚冰,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树立他们学习的责任感,从生活、学习各个方面去真诚的关心他们、爱护他们,用和谐的师生关系为抚慰他们脆弱的心灵。这对转化“学困生”有极大的作用。
2、耐心。“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困生”的不良学习习惯很多不是单一的懒惰,这些习惯也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加上他们的思想情绪反复无常,要转化他们,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一个较长的时间,这就需要教师要有耐心。耐心——很多学困生往往需要教师不断地重复,才能对所学内容有所习得。教师每天要完成很多学习任务,面对着相当多数量的学困生,教师难免会产生不耐烦的情绪。这是教师最应当注意的、也是最能体现教师素质的很重要的一点。面对学困生“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切不可操之过急。要有恒心,耐心。当“学困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作为教师,要给予鼓励和支持,要循循善诱,耐心帮助;当“学困生”做错题时,不能急躁,不要挖苦,要静下心来,耐心地辅导,直到他们学会。在思想上,由于中学生的思想不稳定,变化无常,更需要我们教师持之以恒的帮助他们,耐心地教育他们。
3、信心。自信是成功的保证,作为教师除了要有爱心和耐心外,还要树立起自身的信心,相信自己的能力,坚信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千万不可对这些学生失去信心,信心是教育成功的基础。虽然“学困生”身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但也蕴含着一些不引人注目的“闪光点”,要看到学困生不仅有进步的心态,也有进步的渴望。只要我们循序渐进,脚踏实地,与“学困生”交朋友,抓住有利时机,适当加以表扬、鼓励、循循善诱,教师有理由相信这些学困生被转化的可能。
(二)抓好“三点”
1、扩大“闪光点”。学困生的转化过程,就是把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不断扩大的过程。学困生的长处与短处往往交织在一起,不易被发现,教师应当努力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要“以小见大”,哪怕是微小的進步也要及时表扬鼓励,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
2、捕捉“动情点”。“感人心者,莫先于情”。教师应首先亲近他们,关心他们,尊重他们,建立起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摸准他们的思想脉搏,贴近他们的心灵,形成友好,和谐的氛围。
3、巧治“薄弱点”。学困生困难各不相同,教师要根据不同气质类型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针对其不同的弱项,有效地对症下药,并要常抓不懈。
总之,在面对学困生成因复杂的背景下,做好学困生转化工作,教师不仅要有爱心、信心和耐心。更重要的是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动机与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即树立责任意识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愿教师们携起手来乘赏识之风,捧起关爱之情,燃起信心之火,播下希望之种,使每一位学困生都能沐浴在师生的关爱之中,共同把学困生转化为国家栋梁之才。
[关键词] 学困生 成因 转化 措施
“学困生”是指智力与感官正常,但品行或学习方面受多方面原因影响而暂时落后的学习上的弱势群体。学困生的转化是真正实现优化课堂教学、提升教学效益、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
一、“学困生”形成原因
近些年经过自身教学深刻的体会和教学过程中面对学困生转化工作的稳步开展,将学困生形成原因分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
内部原因
1、缺乏正确的学习动机和学习责任心。学习目的不明确,不知道为什么而学,他们看不到自己在课堂里所学的东西与他们人生目标之间的联系,没有树立起良好责任意识,对成绩的高低毫不在乎。
2、没有好的学习方法,遇事不爱动脑,存在畏难和懒惰情绪。许多学困生开始时学习虽努力,但效果不理想。许多学困生腼腆,没有勇气面对失败,害怕丢脸,遇见问题怕动手动脑,上课时总是默不作声,对题目理解能力差,影响他们做题的正确性,使学习成为一件苦差事。久而久之,心理上出现懒惰情绪。
3、自卑心理严重,缺乏自信心。由于“学困生“长期处于班级的“底层”,处于被遗忘、被摈弃的角落,造成对教师缺乏信任或对教师怀有敬而远之、敬而怕之的心理,很少主动提问和回答问题。太多的失败使学困生常感学习无聊、很枯燥、没意思,情绪非常低落、沉闷、心理上敏感,脆弱,易行成挫折感,导致缺乏自信心。
4、认识水平低,思维不够敏捷。思考问题表面化,反映慢,表达力差。遇到实际问题时,不知所措,分析综合能力差,概括力和想象力不够。
5、依赖心理强。上课依赖老师,作业依赖同学,把学习的希望寄托在老师和同学身上。
(二)外部原因
1、小学阶段的基础差。由于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从小学毕业直接到初中学习,其中包含一定数量的成绩不合格者,无法适应初中学习,未处理好小学与初中的知识衔接,造成学习困难。
2、部分家长对子女关心不够,家庭问题突出。有些家长整天忙,对其子女的学习不闻不问。因此,孩子们可以随心所欲地做任何事情,很快就对学习失去兴趣。有些家长则是望子成龙,施加给孩子无穷的压力,但缺乏与孩子沟通,孩子们的心灵往往承受不起如此的重压。还有部分学生由于家庭父母的离异学习上缺少应有的关心和帮助。
3、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当前未成年人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业余时间进网吧,学生纯净的心灵受伤害,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不强,注意力涣散,放纵享受,不求上进,脱离集体生活,厌学,弃学等。
二、学困生转化措施
要想完全消除学困生是不可能的,但根据不同学困生的形成原因,采取正确的方法,有效地措施,最大限度地缩短差距,做到成功地转化和预防是完全有可能的。
做到“三心”
1、爱心。用爱心点燃“学困生”心灵中奋发向上的火花,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教育的真谛就是一个字——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作为教师首先必须有爱心,有爱心才能有强烈的责任心和事业心,才能对学生全身心的付出,特别是对“学困生”的关爱。苏霍姆林斯基说:“好的孩子人人爱,爱不好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我们作为教师,在热爱全体学生的基础上,对“学困生”应该要倾注更多的爱,对“学困生”有一颗真诚的爱心。他们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和关爱,教师应该努力化解他们心头的坚冰,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树立他们学习的责任感,从生活、学习各个方面去真诚的关心他们、爱护他们,用和谐的师生关系为抚慰他们脆弱的心灵。这对转化“学困生”有极大的作用。
2、耐心。“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困生”的不良学习习惯很多不是单一的懒惰,这些习惯也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加上他们的思想情绪反复无常,要转化他们,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一个较长的时间,这就需要教师要有耐心。耐心——很多学困生往往需要教师不断地重复,才能对所学内容有所习得。教师每天要完成很多学习任务,面对着相当多数量的学困生,教师难免会产生不耐烦的情绪。这是教师最应当注意的、也是最能体现教师素质的很重要的一点。面对学困生“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切不可操之过急。要有恒心,耐心。当“学困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作为教师,要给予鼓励和支持,要循循善诱,耐心帮助;当“学困生”做错题时,不能急躁,不要挖苦,要静下心来,耐心地辅导,直到他们学会。在思想上,由于中学生的思想不稳定,变化无常,更需要我们教师持之以恒的帮助他们,耐心地教育他们。
3、信心。自信是成功的保证,作为教师除了要有爱心和耐心外,还要树立起自身的信心,相信自己的能力,坚信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千万不可对这些学生失去信心,信心是教育成功的基础。虽然“学困生”身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但也蕴含着一些不引人注目的“闪光点”,要看到学困生不仅有进步的心态,也有进步的渴望。只要我们循序渐进,脚踏实地,与“学困生”交朋友,抓住有利时机,适当加以表扬、鼓励、循循善诱,教师有理由相信这些学困生被转化的可能。
(二)抓好“三点”
1、扩大“闪光点”。学困生的转化过程,就是把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不断扩大的过程。学困生的长处与短处往往交织在一起,不易被发现,教师应当努力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要“以小见大”,哪怕是微小的進步也要及时表扬鼓励,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
2、捕捉“动情点”。“感人心者,莫先于情”。教师应首先亲近他们,关心他们,尊重他们,建立起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摸准他们的思想脉搏,贴近他们的心灵,形成友好,和谐的氛围。
3、巧治“薄弱点”。学困生困难各不相同,教师要根据不同气质类型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针对其不同的弱项,有效地对症下药,并要常抓不懈。
总之,在面对学困生成因复杂的背景下,做好学困生转化工作,教师不仅要有爱心、信心和耐心。更重要的是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动机与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即树立责任意识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愿教师们携起手来乘赏识之风,捧起关爱之情,燃起信心之火,播下希望之种,使每一位学困生都能沐浴在师生的关爱之中,共同把学困生转化为国家栋梁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