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高职院校的专业课教师不只是纯学者型、教学型的教师,而是理论与实践二者兼有的综合性人才。本文就“双师型”教师的内涵、以及如何加强“双师”素质建设提出了一些自己的建议。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双师型”教师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其规模已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占据了半壁江山,如何保证高职教育的办学质量和水平就成了当前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没有一流的教师,就培养不出一流的人才。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发展高职教育,必须重视在职教师的培养。如何从国家对高职教育的整体要求出发,进一步理解提升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双师素质"的现实意义,从基地培训与企业顶岗实际操作等途径出发着手进行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努力建设一支素质高、结构合理、精干高效、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当前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双师型”教师的基本内涵
“双师型”是职业院校教师素质的特色所在,从本质上看即“双师型”教师要既具备一定理论知识,又具有相应专业实践技能;既能胜任理论教学,又能胜任实习实习指导;而且在教育思想、职业道德、专业素质、组织协调和创新发展等方面有较高水平。能力素质是“双师型”教师的本质或内涵,证书只是“双师型”教师的形式或外延。因此,职业教育的特点在某种意义上决定了对“双师型”教师的知识结构要求,表现在:具有学科知识多元化的“复合性”知识结构;具有更新能力的“开放性”知识结构;具有创新意识、充满活力的“创造性”知识结构。只有具备以上知识结构的“双师型”教师,才能在教学改革上有所作为,才能在创新教育上有所突破,才能培养出适合社会建设需要的人才,才能在服务地方经济中做出贡献。
二、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整体水平不高;我国的高职院校大多由成人高校改制或中专学校升格而来,教师的主体仍然是理论型教师。重数量、轻质量,重形式、轻实质的观念没有根本改变;有些高职院校片面的认为除了“教师资格证”以外,还具有职业资格证的教师就可算是“双师型”教师。 “双师型”人才引进动力不足、措施乏力;政策倾斜力度不够,激励机制不健全。对教师的情感激励关注不够 高职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对教师缺乏有效的内在激励。培训力度不够,不能满足教师提高的需求 ,培训目标定位不明确。只有了解教师需要提高什么,才能有目的地进行培训。
三、如何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一)强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识
首先,高职院校要端正职业教育办学思想,牢牢把握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以服务为宗旨的办学方向。根据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从专业设置特点出发,制定中长期“双师型”教师发展规划,明确经费投入、实施途径、人员结构阶段目标以及评价办法等,使“双师型”教师建设工作更加规范有序。其次,要组织教师学习科学的职业教育理念,让教师认识到懂理论、有技能、会教书、善动手是职教教师的基本素质,也是职教师资队伍的基本特色,增强教师自身从理论型教师向“双师素质” 教师转变的能动性和自觉性。
(二)密切校企合作,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
高职院校选派教师到企业、行业或科研院所兼任或担任与本专业相关的生产、服务、管理及科研第一线的职务,是全面提高教师专业实践能力的重要形式。积累实际工作经历,提高实践教学能力。通过顶岗实践,教师及时了解了专业目前的生产、技术、工艺、设备现状和发展趋势,在教学中及时补充反映生产现场的新科技、新工艺。同时,通过为企业开展职工培训、帮助企业进行技术攻关、推荐优秀毕业生等手段,激发企业参与“双师”素质教师培养的积极性。并积极引进相关企业中有丰富生产实践经验和一定教学能力的工程技术人员做兼职教师。
(三)建立有利于“双师”素质教师成长的考查及激励机制
高职院校一方面要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建立外在的督促机制,使专业教师逐步达到双师素质的要求;更重要的是要以政治待遇激励、心理情感激励和经济待遇激励等人文关怀,建立内化的能动机制,提高专业教师参与培训进修、提高技能的自觉性。建立健全公平激励机制。管理者在处理工作任务的分配、工资调整、总结评比、奖励和晋升等实际问题时,要做到公平合理,增强职称评定等方面的透明度和公开性。
(四)研发应用技术
应用技术是一个涵盖面很广的慨念。作为教师专业实践形式的研发工作,是指高职院校与企业、行业或科研院所合作,选派教师主持或参与生产、服务和管理中的应用技术研究、先进技术推广、科技攻关、技术改造以及新产品、新工艺的研发等课题。科技服务与开发是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使命,对一所学校可产生多方位辐射效应,促使教师向“双师”素质方向发展。
总之,为了提高专业课教师实践技能及增加企业一线工作经历,建设双师型的专业课教师队伍,应大力推进工学结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化激励机制,拓宽“双师”素质的培养渠道,促进“双师”素质的不断提高。通过老教师传帮带,促进青年教师实践教学技能的提高;开展中青年教师实验实训课教学考核评比,依托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聘请相关企业的专家授课或开设专题讲座,培养和提高专任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每年利用暑假参加全国高职高专骨干教师专业培训,有计划地安排专业课教师参加到相关院校、企业单位业务进修和专业实践,促进教师的专业理论知识向能力转化,培养了他们的专业实践能力。教师专业技能的提高,对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起到了直接的引领作用。这些措施的实施,将进一步促进双师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王文涛.提升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双师素质”的思考
[2]王毅.高职院校“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3]张广红.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素质的提高
[4]陈义.关于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激励问题的思考
[5]孙连杰.加强“双师”素质师资培养促进高职教育内涵建设
[6]王成元.高职高专院校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7]施旭东.专业实践是培养高职院校教师双师素质的途径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双师型”教师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其规模已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占据了半壁江山,如何保证高职教育的办学质量和水平就成了当前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没有一流的教师,就培养不出一流的人才。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发展高职教育,必须重视在职教师的培养。如何从国家对高职教育的整体要求出发,进一步理解提升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双师素质"的现实意义,从基地培训与企业顶岗实际操作等途径出发着手进行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努力建设一支素质高、结构合理、精干高效、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当前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双师型”教师的基本内涵
“双师型”是职业院校教师素质的特色所在,从本质上看即“双师型”教师要既具备一定理论知识,又具有相应专业实践技能;既能胜任理论教学,又能胜任实习实习指导;而且在教育思想、职业道德、专业素质、组织协调和创新发展等方面有较高水平。能力素质是“双师型”教师的本质或内涵,证书只是“双师型”教师的形式或外延。因此,职业教育的特点在某种意义上决定了对“双师型”教师的知识结构要求,表现在:具有学科知识多元化的“复合性”知识结构;具有更新能力的“开放性”知识结构;具有创新意识、充满活力的“创造性”知识结构。只有具备以上知识结构的“双师型”教师,才能在教学改革上有所作为,才能在创新教育上有所突破,才能培养出适合社会建设需要的人才,才能在服务地方经济中做出贡献。
二、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整体水平不高;我国的高职院校大多由成人高校改制或中专学校升格而来,教师的主体仍然是理论型教师。重数量、轻质量,重形式、轻实质的观念没有根本改变;有些高职院校片面的认为除了“教师资格证”以外,还具有职业资格证的教师就可算是“双师型”教师。 “双师型”人才引进动力不足、措施乏力;政策倾斜力度不够,激励机制不健全。对教师的情感激励关注不够 高职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对教师缺乏有效的内在激励。培训力度不够,不能满足教师提高的需求 ,培训目标定位不明确。只有了解教师需要提高什么,才能有目的地进行培训。
三、如何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一)强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识
首先,高职院校要端正职业教育办学思想,牢牢把握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以服务为宗旨的办学方向。根据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从专业设置特点出发,制定中长期“双师型”教师发展规划,明确经费投入、实施途径、人员结构阶段目标以及评价办法等,使“双师型”教师建设工作更加规范有序。其次,要组织教师学习科学的职业教育理念,让教师认识到懂理论、有技能、会教书、善动手是职教教师的基本素质,也是职教师资队伍的基本特色,增强教师自身从理论型教师向“双师素质” 教师转变的能动性和自觉性。
(二)密切校企合作,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
高职院校选派教师到企业、行业或科研院所兼任或担任与本专业相关的生产、服务、管理及科研第一线的职务,是全面提高教师专业实践能力的重要形式。积累实际工作经历,提高实践教学能力。通过顶岗实践,教师及时了解了专业目前的生产、技术、工艺、设备现状和发展趋势,在教学中及时补充反映生产现场的新科技、新工艺。同时,通过为企业开展职工培训、帮助企业进行技术攻关、推荐优秀毕业生等手段,激发企业参与“双师”素质教师培养的积极性。并积极引进相关企业中有丰富生产实践经验和一定教学能力的工程技术人员做兼职教师。
(三)建立有利于“双师”素质教师成长的考查及激励机制
高职院校一方面要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建立外在的督促机制,使专业教师逐步达到双师素质的要求;更重要的是要以政治待遇激励、心理情感激励和经济待遇激励等人文关怀,建立内化的能动机制,提高专业教师参与培训进修、提高技能的自觉性。建立健全公平激励机制。管理者在处理工作任务的分配、工资调整、总结评比、奖励和晋升等实际问题时,要做到公平合理,增强职称评定等方面的透明度和公开性。
(四)研发应用技术
应用技术是一个涵盖面很广的慨念。作为教师专业实践形式的研发工作,是指高职院校与企业、行业或科研院所合作,选派教师主持或参与生产、服务和管理中的应用技术研究、先进技术推广、科技攻关、技术改造以及新产品、新工艺的研发等课题。科技服务与开发是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使命,对一所学校可产生多方位辐射效应,促使教师向“双师”素质方向发展。
总之,为了提高专业课教师实践技能及增加企业一线工作经历,建设双师型的专业课教师队伍,应大力推进工学结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化激励机制,拓宽“双师”素质的培养渠道,促进“双师”素质的不断提高。通过老教师传帮带,促进青年教师实践教学技能的提高;开展中青年教师实验实训课教学考核评比,依托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聘请相关企业的专家授课或开设专题讲座,培养和提高专任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每年利用暑假参加全国高职高专骨干教师专业培训,有计划地安排专业课教师参加到相关院校、企业单位业务进修和专业实践,促进教师的专业理论知识向能力转化,培养了他们的专业实践能力。教师专业技能的提高,对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起到了直接的引领作用。这些措施的实施,将进一步促进双师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王文涛.提升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双师素质”的思考
[2]王毅.高职院校“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3]张广红.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素质的提高
[4]陈义.关于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激励问题的思考
[5]孙连杰.加强“双师”素质师资培养促进高职教育内涵建设
[6]王成元.高职高专院校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7]施旭东.专业实践是培养高职院校教师双师素质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