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会计核算方法的发展变化总是与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相适应的。由于市场经济条件下,在剧烈的物价波动下,按历史成本会计提供的会计信息会发生失真,往往低估(或高估)资产、虚增(或虚减)收益。显然违背了会计客观反映企业资金运动的职能。物价变动会计作为一种反映和消除物价变动影响的新的会计程序和方法,是对传统历史成本会计模式的扬弃。
关键词 会计 物价变动
一、物价变动会计的基本范畴
(一)物价变动会计的涵义
物价亦即一般称谓的价格,指商品、劳务价值的货币表现。物价变动就是指商品、劳务价格的变动。
物价变动会计,就是利用有关物价变动的资料对企业按原有方式提供的会计信息进行改动调整,或对会计的计量方式进行改进,从而揭示或消除物价变动对财务报告的影响的会计程序和方法。
(二)物价变动会计的内容
从各国对物价变动采取的方法来看,有的是只着眼于某类资产的价格变动,以改变资产计价的方式来抵销物价变动对会计信息的影响;有的则是改变计量单位或计量基础,以消除物价变动对会计信息的影响。前者包括的内容有:按成本与市价孰低法计算存货成本,或用后进先出法计算存货成本;对固定资产进行重新估价并按重估后的价格提取折旧以及设置各种准备等。这样的方法习惯上被称为调整法。
(三)物价变动会计的主要模式
1.现行成本会计
现行成本会计也称现时重置成本会计。这种方法要求对发生变化的各资产项目逐项进行账户记录调整,实际实施时会由于难以获得各类资产的物价变动资料和业务量大而费时费力。因此存在着主观性强、可比性差和应用困难的缺点。另外,它不考虑一般物价水平的变化情况,难以对货币性资产的购买力损益进行考核。
2.现行成本和一般物价水平相结合的会计
这一方法是先按现行成本会计的方法对按历史成本法提供的信息进行账户调整,依据调整后的账户资料编制出以现行成本为基础的会计报表,再按一般物价指数对调整后的报表进行换算,从而消除物价变动对财务报告的影响。这一模式能提供更为有用的会计信息,但也存在着核算费用高,提供的会计信息不易为广大会计报表使用者所理解等缺点。
3.变现价值会计
变现价值会计的计价基础是企业正常经营过程中资产的可变现净值。这一模式认为会计报表使用者所需要了解的不是资产的历史成本或现时成本,而是资产的现时销售价格,而它能反映企业的应变能力和企业的适用性。这一模式的计量单位是名义货币,容易为传统财务会计报表的广大使用者所理解,方便了企业的核算。但这一模式中,销售价格计价的范围仅限于那些可以销售并能采用一定方法确定其转卖价格的资产,而且实现这一模式在很大程度上背离了公认的会计准则,存在着确定变现价值主观性强、核算资料过于简单,无法满足企业经营管理需要等缺点。因此,在相当的一定时期可能还难以实施这一模式。
二、物价变动会计传统对历史成本会计的修正
(一)部分假设的否定
会计基本假设之一为“以货币为计量单位”,并假设币值不变,即用来进行会计计量的货币本身是稳定不变的,或者其变动幅度微不足道。这一假设在物价波动不大的情况下适用,提供的会计信息基本上能满足使用者的要求。但在物价持续剧烈波动时,由于不同时期货币购买力不同。因此传统会计中的资产价值是不同时期不同货币购买力下的购置价格,使得会计报表真实可靠性受到影响,不能实现会计目标。因此,物价变动会计放弃了币值不变假设,代之以物价持续变动假设。
(二)历史成本计价原则的否定
历史成本原则以币值稳定为前提,即企业的各项财产物资应当按取得时发生的实际成本计价,不考虑币值变动的影响。在物价波动较大的情况下,币值不变前提遭到全盘否定,币值变动会引起资产价值变动,采用历史成本原则会导致资产价值与现行成本严重背离,计提折旧和成本补偿不足,最终影响企业正常的资产重置和再生产的顺利进行。物价变动会计在否定历史成本原则的同时建立起现行成本计价原则,即资产应当按购置当期期末的现行成本计价。
(三)收入实现原则的修正
按历史成本会计方法,收入实现原则指产品已经销售或劳务成本已履行,获得现金或取得现金的权利时确认收入。根据这一原则,资产负债表所计列的资产价值在通货膨胀情况下被低估了,而损益表所计列的营业收益,不仅包括了企业正常经营的营业收益,而且包括了已实现的资产置存收益,造成虚计收益。物价变动会计中,对资产按一般物价水平或现行成本调整,使收益更接近现实,而且在损益表中将营业收益和资产置存收益分别列示,使会计信息更加明晰、有用。
(四)配比原则的完善
配比原则指在会计期间取得的收入与其发生的费用应当相互配比。要求成本费用应尽可能从与其相关的收入中减去。在传统历史成本会计法下,收入计量基础是现行成本,而成本费用的计量基础是历史成本(尤其是销货成本和折旧费) 。若存货周转较快、物价稳定,按此方式计算收益还没有太多虚假成分。但若存货周转慢,物价变动幅度大,则按历史成本计算的成本费用与现实成本偏离,造成收益虚增(或虚减) 。物价变动会计采用一般物价水平指数或现行成本进行调整,使成本费用调至与现行成本相近的水平,配比结果较准确或十分接近。
三、物价变动会计的前景
首先,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应充分认识物价变动会计的重要性,资本运营、资产重组等概念的提出和业务实施,也会对物价变动会计提出客观要求,因此,物价变动会计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逐步成形。
其次,随着与国际会计界交往的深入,应充分认识国外的物价变动会计,充分利用国外这方面的信息。对外披露我国含有物价变动会计信息的业务,也可能成为对外交往的重要内容之一。这对发展我国的物价变动会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其在保持我国会计体系特色的前提下尽快与国际惯例融合。
最后,随着物价变动会计的进一步发展,必然会对其统一操作规范提出要求。会计信息披露内容的扩展,也必然会涉及到物价变动及其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的影响方面。所以,准则和制度会伴随这一过程而出现,物价变动会计也会随之而形成规范、易操作的会计体系。
关键词 会计 物价变动
一、物价变动会计的基本范畴
(一)物价变动会计的涵义
物价亦即一般称谓的价格,指商品、劳务价值的货币表现。物价变动就是指商品、劳务价格的变动。
物价变动会计,就是利用有关物价变动的资料对企业按原有方式提供的会计信息进行改动调整,或对会计的计量方式进行改进,从而揭示或消除物价变动对财务报告的影响的会计程序和方法。
(二)物价变动会计的内容
从各国对物价变动采取的方法来看,有的是只着眼于某类资产的价格变动,以改变资产计价的方式来抵销物价变动对会计信息的影响;有的则是改变计量单位或计量基础,以消除物价变动对会计信息的影响。前者包括的内容有:按成本与市价孰低法计算存货成本,或用后进先出法计算存货成本;对固定资产进行重新估价并按重估后的价格提取折旧以及设置各种准备等。这样的方法习惯上被称为调整法。
(三)物价变动会计的主要模式
1.现行成本会计
现行成本会计也称现时重置成本会计。这种方法要求对发生变化的各资产项目逐项进行账户记录调整,实际实施时会由于难以获得各类资产的物价变动资料和业务量大而费时费力。因此存在着主观性强、可比性差和应用困难的缺点。另外,它不考虑一般物价水平的变化情况,难以对货币性资产的购买力损益进行考核。
2.现行成本和一般物价水平相结合的会计
这一方法是先按现行成本会计的方法对按历史成本法提供的信息进行账户调整,依据调整后的账户资料编制出以现行成本为基础的会计报表,再按一般物价指数对调整后的报表进行换算,从而消除物价变动对财务报告的影响。这一模式能提供更为有用的会计信息,但也存在着核算费用高,提供的会计信息不易为广大会计报表使用者所理解等缺点。
3.变现价值会计
变现价值会计的计价基础是企业正常经营过程中资产的可变现净值。这一模式认为会计报表使用者所需要了解的不是资产的历史成本或现时成本,而是资产的现时销售价格,而它能反映企业的应变能力和企业的适用性。这一模式的计量单位是名义货币,容易为传统财务会计报表的广大使用者所理解,方便了企业的核算。但这一模式中,销售价格计价的范围仅限于那些可以销售并能采用一定方法确定其转卖价格的资产,而且实现这一模式在很大程度上背离了公认的会计准则,存在着确定变现价值主观性强、核算资料过于简单,无法满足企业经营管理需要等缺点。因此,在相当的一定时期可能还难以实施这一模式。
二、物价变动会计传统对历史成本会计的修正
(一)部分假设的否定
会计基本假设之一为“以货币为计量单位”,并假设币值不变,即用来进行会计计量的货币本身是稳定不变的,或者其变动幅度微不足道。这一假设在物价波动不大的情况下适用,提供的会计信息基本上能满足使用者的要求。但在物价持续剧烈波动时,由于不同时期货币购买力不同。因此传统会计中的资产价值是不同时期不同货币购买力下的购置价格,使得会计报表真实可靠性受到影响,不能实现会计目标。因此,物价变动会计放弃了币值不变假设,代之以物价持续变动假设。
(二)历史成本计价原则的否定
历史成本原则以币值稳定为前提,即企业的各项财产物资应当按取得时发生的实际成本计价,不考虑币值变动的影响。在物价波动较大的情况下,币值不变前提遭到全盘否定,币值变动会引起资产价值变动,采用历史成本原则会导致资产价值与现行成本严重背离,计提折旧和成本补偿不足,最终影响企业正常的资产重置和再生产的顺利进行。物价变动会计在否定历史成本原则的同时建立起现行成本计价原则,即资产应当按购置当期期末的现行成本计价。
(三)收入实现原则的修正
按历史成本会计方法,收入实现原则指产品已经销售或劳务成本已履行,获得现金或取得现金的权利时确认收入。根据这一原则,资产负债表所计列的资产价值在通货膨胀情况下被低估了,而损益表所计列的营业收益,不仅包括了企业正常经营的营业收益,而且包括了已实现的资产置存收益,造成虚计收益。物价变动会计中,对资产按一般物价水平或现行成本调整,使收益更接近现实,而且在损益表中将营业收益和资产置存收益分别列示,使会计信息更加明晰、有用。
(四)配比原则的完善
配比原则指在会计期间取得的收入与其发生的费用应当相互配比。要求成本费用应尽可能从与其相关的收入中减去。在传统历史成本会计法下,收入计量基础是现行成本,而成本费用的计量基础是历史成本(尤其是销货成本和折旧费) 。若存货周转较快、物价稳定,按此方式计算收益还没有太多虚假成分。但若存货周转慢,物价变动幅度大,则按历史成本计算的成本费用与现实成本偏离,造成收益虚增(或虚减) 。物价变动会计采用一般物价水平指数或现行成本进行调整,使成本费用调至与现行成本相近的水平,配比结果较准确或十分接近。
三、物价变动会计的前景
首先,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应充分认识物价变动会计的重要性,资本运营、资产重组等概念的提出和业务实施,也会对物价变动会计提出客观要求,因此,物价变动会计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逐步成形。
其次,随着与国际会计界交往的深入,应充分认识国外的物价变动会计,充分利用国外这方面的信息。对外披露我国含有物价变动会计信息的业务,也可能成为对外交往的重要内容之一。这对发展我国的物价变动会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其在保持我国会计体系特色的前提下尽快与国际惯例融合。
最后,随着物价变动会计的进一步发展,必然会对其统一操作规范提出要求。会计信息披露内容的扩展,也必然会涉及到物价变动及其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的影响方面。所以,准则和制度会伴随这一过程而出现,物价变动会计也会随之而形成规范、易操作的会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