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4年6月23日,全国职教工作会议召开,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我省也在2014年9月26日召开了全省职教工作会议,出台了《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意见》,并就重点任务在省、市、县政府及相关部门和行业之间进行分工,规定时间和进度,这对我省职业教育的发展起到了引领和推进作用。我省职业教育从2008年实施职教攻坚计划以来,已经初步走出了一条符合河南实际的职业教育发展路子,也积累了一些有益的经验。但是,我省职业教育的发展和经济社会的需求还有很大差距,办学机制和体制滞后,严重制约着我省职业教育的发展。加快发展我省现代职业教育,笔者认为需要破解五个方面问题。
一、职业院校应尽快提高引领、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省经济得到了高速增长。但是,和沿海发达地区相比,河南产业结构不够合理,工业化程度较低;企业规模偏小,市场竞争力不足;创新能力较差,技术和产品开发能力弱;资源环境约束加剧,粗放式经营亟待改善。我省迫切需要转方式、调结构、促升级。转型升级的关键在于需要职业教育培养出更多技术技能型人才。但是,我省职业院校目前存在着产业升级信息滞后、教师能力滞后、实训设备滞后等方面的问题,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有限。因此,职业院校必须及时跟进我省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的方向,提前预测我省经济发展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数量和种类,实时调整专业结构,及时更新实训设备,提前做好专业教师的培养,提高专业教师的转岗能力,这样才能担当历史的重任,为中原经济区建设培养更多、更适合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二、政府应加大职教布局调整力度,整合资源办出特色
目前,我省职业院校数量过大,尤其是中职学校和技校数量过大。大部分中职学校和技校规模不大,办学条件简陋,经费紧张,专业雷同,缺乏办学特色,招生无序、竞争加剧,办学效益差。在管理体制上,有教育部门管理的学校,有行业部门管理的学校,还有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管理的学校,不利于职教资源的统筹发展。以职业教育发达的新加坡为例,500万人口,中职学校只有3所(公办)。如按人口比例来算,我省最多需要100所中职学校。因此,政府应该明确职业院校的管理部门,建议由教育部门统管,统筹我省职教资源,加大布局调整力度,建立区域职教中心。
三、尽快完善现代职业学校制度,扩大职业院校办学自主权
目前,管理体制和办学机制严重制约职业院校的发展,特别是在人事管理、职称评聘、收入分配等方面管得过死,导致急需的教师进不来,不想要的人员赶不走;贡献大的不能多得,混日子的也不少得。因此,应借鉴新加坡对公办职业院校的管理体制,尽快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院校长负责制”,建立政府相关部门、院校、行业、企业代表等共同参与的学校理事会或董事会。制订校长任职资格标准,推进校长聘任制改革和公开选拔试点。将专业设置、人事管理、教师聘任、收入分配、办学自主权交给学校,彻底解决职业院校目前管理体制和办学机制的制约因素。
1.学校可以在全球视野下选聘专业教师。学校需要什么样的教师,学校自行聘任,或进行教师转岗能力培训。
2.学校收入分配按能力、岗位制订年薪标准,将业绩作为工资晋级和分配奖金的依据,真正调动教职工积极性。
3.董事会对学校发展方向、重大办学事项做出决策。
4.建立第三方质量评价制度,实行管、办、评分离。对学校办学质量、年度目标、经费使用进行评估、监督。
四、尽快完善职教立交桥,提高职业教育吸引力
长期以来,在职业教育的学历设置上,高职、专科就到头了,这严重影响了社会公众对职业教育的认可与热情,限制了职业教育的发展。我省应加快应用技术大学和本科职业教育发展,一要纵向贯通,二要横向融通,三要外部联通,实现优秀人才在职业领域与教育领域的顺畅转换,彻底解决职业教育断头路的问题,全面提升职业教育的吸引力。
五、尽快完善校企合作制度设计,引领校企深度融合
校企合作对职业院校来说,可以解决专业师资、经费和实训设备不足的问题;对企业来说,可以解决员工不足和员工技术升级培训问题,院校也可以对企业进行技术支持;对学生来说,可以有效提高技术能力并解决就业难题。应该让行业和企业在职教中重新归位,探索适应市场需求的多种校企合作模式。目前需要在三个方面完善校企合作体制与机制问题:一是完善校企合作制度设计,积极引导企业参与办学;二是校企合作需要外部社会环境的支持;三是需要激发企业的内在动力。
破解了上述五个问题,我省职业院校布局将更加合理,引领、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将会全面提升,现代职业学校制度真正能够建立,职教立交桥全面通车,行业企业在职业教育中重新归位,我省现代职业教育必将得到更快发展。
(作者系河南省职教专家、河南省商务中等职业学校校长)(责编 张红延)
一、职业院校应尽快提高引领、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省经济得到了高速增长。但是,和沿海发达地区相比,河南产业结构不够合理,工业化程度较低;企业规模偏小,市场竞争力不足;创新能力较差,技术和产品开发能力弱;资源环境约束加剧,粗放式经营亟待改善。我省迫切需要转方式、调结构、促升级。转型升级的关键在于需要职业教育培养出更多技术技能型人才。但是,我省职业院校目前存在着产业升级信息滞后、教师能力滞后、实训设备滞后等方面的问题,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有限。因此,职业院校必须及时跟进我省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的方向,提前预测我省经济发展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数量和种类,实时调整专业结构,及时更新实训设备,提前做好专业教师的培养,提高专业教师的转岗能力,这样才能担当历史的重任,为中原经济区建设培养更多、更适合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二、政府应加大职教布局调整力度,整合资源办出特色
目前,我省职业院校数量过大,尤其是中职学校和技校数量过大。大部分中职学校和技校规模不大,办学条件简陋,经费紧张,专业雷同,缺乏办学特色,招生无序、竞争加剧,办学效益差。在管理体制上,有教育部门管理的学校,有行业部门管理的学校,还有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管理的学校,不利于职教资源的统筹发展。以职业教育发达的新加坡为例,500万人口,中职学校只有3所(公办)。如按人口比例来算,我省最多需要100所中职学校。因此,政府应该明确职业院校的管理部门,建议由教育部门统管,统筹我省职教资源,加大布局调整力度,建立区域职教中心。
三、尽快完善现代职业学校制度,扩大职业院校办学自主权
目前,管理体制和办学机制严重制约职业院校的发展,特别是在人事管理、职称评聘、收入分配等方面管得过死,导致急需的教师进不来,不想要的人员赶不走;贡献大的不能多得,混日子的也不少得。因此,应借鉴新加坡对公办职业院校的管理体制,尽快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院校长负责制”,建立政府相关部门、院校、行业、企业代表等共同参与的学校理事会或董事会。制订校长任职资格标准,推进校长聘任制改革和公开选拔试点。将专业设置、人事管理、教师聘任、收入分配、办学自主权交给学校,彻底解决职业院校目前管理体制和办学机制的制约因素。
1.学校可以在全球视野下选聘专业教师。学校需要什么样的教师,学校自行聘任,或进行教师转岗能力培训。
2.学校收入分配按能力、岗位制订年薪标准,将业绩作为工资晋级和分配奖金的依据,真正调动教职工积极性。
3.董事会对学校发展方向、重大办学事项做出决策。
4.建立第三方质量评价制度,实行管、办、评分离。对学校办学质量、年度目标、经费使用进行评估、监督。
四、尽快完善职教立交桥,提高职业教育吸引力
长期以来,在职业教育的学历设置上,高职、专科就到头了,这严重影响了社会公众对职业教育的认可与热情,限制了职业教育的发展。我省应加快应用技术大学和本科职业教育发展,一要纵向贯通,二要横向融通,三要外部联通,实现优秀人才在职业领域与教育领域的顺畅转换,彻底解决职业教育断头路的问题,全面提升职业教育的吸引力。
五、尽快完善校企合作制度设计,引领校企深度融合
校企合作对职业院校来说,可以解决专业师资、经费和实训设备不足的问题;对企业来说,可以解决员工不足和员工技术升级培训问题,院校也可以对企业进行技术支持;对学生来说,可以有效提高技术能力并解决就业难题。应该让行业和企业在职教中重新归位,探索适应市场需求的多种校企合作模式。目前需要在三个方面完善校企合作体制与机制问题:一是完善校企合作制度设计,积极引导企业参与办学;二是校企合作需要外部社会环境的支持;三是需要激发企业的内在动力。
破解了上述五个问题,我省职业院校布局将更加合理,引领、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将会全面提升,现代职业学校制度真正能够建立,职教立交桥全面通车,行业企业在职业教育中重新归位,我省现代职业教育必将得到更快发展。
(作者系河南省职教专家、河南省商务中等职业学校校长)(责编 张红延)